学前班一周精彩剪辑

<h3>艺术课《拓印画》尽管孩子们衣服上弄的脏脏的,但是每个孩子们都很开心,享受着动手操作的过程</h3> <h3>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的作品。怎么样?漂亮吧!我们可是自信满满的哦</h3> <h3>户外的我们</h3> <h3>近年来听到不少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负面评价,各种不好的消息听得多了,心里也难免犯嘀咕的。作为家长,当然也就有了各种顾虑和担心。</h3><div><br></div><div><br></div><div>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沟通的必要性</div><div><br></div><div>举例说一下,幼儿园家长和老师争议之事。</div><div><br></div><div>在孩子放学后在等待家长来接的这段时间里,是由学校专门的阿姨照看一下,结果孩子间闹起来,一个孩子流了鼻血了,家长马上在群里说,孩子放学流了鼻血,老师都不管,孩子好可怜啊什么的。</div><div><br></div><div>这里首先有一个概念确实弄混了,老师的确不在现场啊,是值班阿姨在照看孩子,就算是谈到负责任的问题,也要弄清一下责任人吧。然后,这样一说,就演变成老师不负责任了。本来一件小事,但因为说话的方式不太合适,导致误会。</div><div><br></div><div>有句话说的好旁观者清,当然作为“旁观者”,我们来说一说,和老师沟通家长应该注意的一点小细节。</div><div><br></div><div>1不要在班级群里质问、怀疑老师的工作</div><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其实班级群,作为一个大家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平台,老师在班级群的维护上所花的精力比爸爸妈妈们能看到的更多。</div><div><br></div><div>老师表达的每一个观点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老师非常希望通过班级群的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为班级、为娃们努力。</div><div><br></div><div>但有时个别父母一句质疑的话、或者一个消极的回应,都会使老师辛苦营造的氛围化为乌有。</div><div><br></div><div>所以在公共群里,如果实在有不能认同之处,可以与老师个别沟通,相信我,这样老师会感谢你的。</div><div><br></div><div>2理解老师,不要求老师的额外照顾</div><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第一次家长会上,老师有一句话我深深理解了,她说“家长们眼睛里只有一个孩子,而老师的眼睛里是全班的39个孩子”。</div><div><br></div><div>对了,老师眼睛里全班的孩子都要兼顾到,这才是她的责任和公平所在。我们一方面跟老师要公平,一方面又希望得到老师的额外照顾,这有点贪心吧。</div><div><br></div><div>比如,整个班级,座位当然有前有后,坐最后一排的家长就总不满意,总有最后一排学生的家长打电话给她要求换座位,那最后一排最得有人来坐吧。</div><div><br></div><div>3尊重老师,不把老师当保姆</div><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班级群里,每天呼叫老师的,都是这样的信息:老师,孩子水杯找不到了,帮忙找一下;老师,孩子作业本不见了;老师,装被子的袋子不见了;老师孩子校服不见了……诸如此类,几乎天天上演。老师总是帮找,还在群里回复找的情况。</div><div><br></div><div>孩子慢慢长大了,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记得自己的物品,这些简单的自理,能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呢?</div><div><br></div><div>4信任老师,正确对待老师“投诉”</div><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对于“叫家长”这一现象,我们班整体状况应该都还好,就瑶瑶撕同桌作业本一事,老师和我说的时候,也没有一点指责批评的意味。瑶瑶偶尔课间操讲话,老师和我说起,都要加上一句“要努力啊,争取下周表现更好哦。”</div><div><br></div><div>当然,我确实看到过其他一些班主任发给家长的信息,语气比较生硬,有诸如“请家长回去教育”之类的字眼。</div><div><br></div><div>关于孩子在校表现,孩子与同学相处,家长负有当然的教育义务,了解清楚情况,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孩子,而不是对老师的“投诉”心怀质疑和抱怨。</div><div><br></div><div>5主动配合老师,支持老师的工作</div><div></div><div><br></div><div>当然,现在老师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甚至工资奖金,都与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挂钩,有一些活动,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配合支持老师的工作。</div><div><br></div><div>当然,这些支持,也可能是陪孩子去参加亲子运动会,参加活动不迟到,开家长会不玩手机,这些最基本的份内之事。</div><div><br></div><div>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老师和学生、学生家长间的相处,也是靠良好的沟通,沟通顺畅了,大家彼此理解认同,师生关系和谐了,孩子也就会更加喜欢学校和学习生活。</div><div><br></div><div><br></div><div>简而言之:沟通建立在坦诚之上。</div><div><br></div><div>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教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div> <h3>幼儿园温馨提示:三暖二凉原则</h3><div> </div><div>“三暖”即“背暖、肚暖、足暖”。保持小朋友的背部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孩子的肚子连接脾胃,如果腹部受凉的话,会造成脾胃虚弱,从而引起食欲不振或者是消化不良、腹泻等;小朋友脚上的神经比较多,还有很多的穴位,对外部的温度也是比较敏感,如不注意保暖容易引起一些疾病。</div><div> </div><div>“二凉”指的是“头凉”、“心胸凉”。儿童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就是中医所说的上火,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头部散热;小朋友如果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所以,要保证孩子心胸凉爽舒适。</div><div></div><div>此外,幼儿园还要特别提示家长朋友们:</div><div> </div><div>1、即使气温骤降,但千万不要给小朋友添加过多衣物。在穿多少这个问题上,我们平常认为“孩子要比大人穿得多”的想法,其实是个误区。三岁以上的幼儿已经可以自我表达冷暖,只要孩子不觉得冷,家长就不必给孩子多穿。</div><div> </div><div>2、可以和大人穿的一样多,甚至有时也可以比大人少一件。其一是因为幼儿园的活动较多,孩子们跟着老师动动手动动脚,非但不会冷,反而会有些热;其二是为了适当锻炼幼儿的御寒能力,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div><div> </div><div>3、医生建议,判断孩子衣服是否穿得够,有两种办法:一摸锁骨二摸背。如果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穿的不多不少;如果后背有汗,甚至衣服都已经湿了,显然孩子需要及时减衣了。</div><div> </div><div>幼儿园穿衣保暖注意事项</div><div> </div><div>给孩子的衣服不仅要温暖,更要舒适。孩子的小手小脚都在发育阶段,过硬过紧的服饰都会使血管肌肉紧绷,不仅压迫四肢,有些还会压迫到内脏和神经。给孩子穿得漂亮不如穿得舒服,孩子在幼儿园里蹦蹦跳跳,更要穿得安全。</div><div> </div><div></div><div>推荐:宽松棉质运动衣</div><div>不推荐:紧身衣服和裤子</div><div> </div><div>理由:牛仔裤等近身衣物虽然时尚百搭,但穿着此类衣物不利于孩子运动,甚至妨碍小朋友成长发育;而较为宽松的运动衣不仅可以吸汗保暖,还能保证小朋友在户外活动时不受束缚。</div> <h3>美食</h3> <h3>享用美食</h3> <h3>作业展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