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北京出发,历时五十天,行程超过16000公里的陕甘川藏新青内蒙古七省区行摄已经圆满结束,感谢同行朋友们的支持,感谢上苍对我们的青睐,让我们的晚年再添辉煌记录。</h3> <h3>出发后的头两天,河北阴,河南雨,打乱了原定的在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拍摄计划。进入陕西后,我们把游览拍摄的第一站定在了勉县的诸葛亮墓、诸葛亮祠及诸葛古镇。</h3> <h3>拜访诸葛遗迹,不免想起杜甫那首著名的怀古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h3> <h3>从勉县至剑阁县,用了一天时间游览剑门关。</h3> <h3>时间都去哪了?眼看着年轻人攀爬悬崖,我们只能感慨自己老了。</h3> <h3>行前在网上已看到很多有关红石滩的图片,但亲历其境仍被震撼了。我们来的时机也巧,因为刚下过雨,因为晨雾还未消散,河道两岸,山坡林间,方圆数百米的石头,小不足拳,大则数吨,或静卧河边,或层叠堆积,红得耀眼,似鲜血流淌。</h3> <h3>更难得的是,因为连日阴雨,景区游客少的出奇,偌大的红石滩只有我们几个人在肆意拍摄。</h3> <h3>离开燕子沟红石滩,驱车沿大渡河到达泸定桥,游览后继续前行。</h3> <h3>金沙水拍云崖暖。上次进藏时从青藏线出来路过通天河,本次进藏又沿金沙江行驶近百公里,是否要考虑以后再走一遍长江呢?</h3> <h3>新都桥至塔公一线,别看这会儿景色一般,到秋季就该美得不行不行的。</h3> <h3>有藏人的地方一定有玛尼石,有藏族村落的地方一定有玛尼堆。从新都桥至道孚途中,河中遍布的玛尼石表达着藏人对神灵的敬畏和对天地的祝福。每一块精美的玛尼石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虽然它们不会唱歌,但灵心慧质的它们在用自己的语言诉说千年历史和神话。</h3> <h3>道孚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奇绝的建筑艺术著称于世,它有纯藏式和藏汉结合式两种,前者居多。不论哪种结构,都是白墙红(棕)壁花窗,“品”字滴水檐,一楼一底或二楼一底,排列有序。</h3> <h3>道孚县的藏民居,堪称世界民居建筑“双绝”:一绝是其与众不同的特色,二绝是因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如此这般的“大木屋”恐怕难以再造,绝版了。从后者的意义看,道孚民居因此而弥足珍贵。</h3> <h3>炉霍县寿灵寺,历史悠久,寺藏文物丰富。传说供奉在大殿里的高达3米的主佛银质释迦牟尼佛像,是五世达赖派精细寿宁寺手工银匠打造。1995年从印度迎回的镀金铜佛也弥足珍贵。寺内保藏着的许多珍贵经卷、罕风“诏卡”以及那些栩栩如生的壁画,正是精湛的藏族文化的最好见证。</h3> <h3>前往色达途中,正逢收获的季节。</h3> <h3>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在短短数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三万多出家僧众在此修行居住。</h3> <h3>如今的佛学院正处于整顿其间,到处是碎砖瓦砾,交通混乱不堪。</h3> <h3>亚青寺,蒋阳龙多加参尊者(喇嘛阿秋仁波切)建于公元1985年,在四川省白玉县昌台区阿察乡境内。亚青寺现常住有两万余僧尼,以出家觉姆为主,是藏区很有影响的大寺庙。</h3> <h3>出家男子人称扎巴,出家女子则称为觉姆,即女尊者。昌曲河围成一个小岛,此岛是世界最大的觉姆区,岛外是扎巴(男僧)区。</h3> <h3>离开亚青寺,前往白玉县住宿,再至德格印经院。</h3> <h3>德格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作为传统技艺的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h3> <h3>德格印经院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印经技法,丝毫不走样。</h3> <h3>重回318国道,雨中的怒江七十二拐,也称川藏九十九道弯,寒气逼人。</h3> <h3>从川西进入西藏。</h3> <h3>然乌湖,位于昌都八宿县境内。</h3> <h3>然乌湖是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因紧靠川藏公路而为许多行走川藏线的旅行者所熟知。如今附近正大兴土木,要建一座类似鲁朗的旅游小镇。</h3> <h3>在318国道3888公里路标处合影。</h3> <h3>藏区独有的景象,虔诚的藏民,一路磕着长头,坚定地向着拉萨行进。</h3> <h3>到达拉萨。</h3> <h3>从拉萨至纳木错再进入大北线,艰苦的行程拉开序幕。</h3> <h3>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约1920km²。</h3> <h3>班戈错,藏北羌塘高原南部内陆湖泊,盐湖。湖面海拔4522米,面积54平方公里。湖周围常有野驴、羚羊、岩羊、狐狸等觅食嬉戏。</h3> <h3>一错再错,一路上有数不清的错。</h3> <h3>在海拔4700米的色令错大合影。</h3> <h3>有这样一种说法:十个人去西藏,只有一个人会去阿里;十个人去阿里,只有一个会去双湖。今天,我们就是那百分之一的勇士。双湖,我们来了。</h3> <h3>1999年,一支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探险队在双湖县城东北90公里的地方,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巨大的冰川,经过一系列测量,他们得出了震惊世界的结论:冰川面积为422平方公里,表面平坦,向四周山谷放射溢出5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最高处海拔达到6400米——是世界上除南北极以外最大的冰川。当地人称这个冰川为“普若岗日”,而考察队则为冰川赋予更高的荣誉:“世界第三极”。</h3> <h3>从双湖县到尼玛县再至文布南村,所谓的路就是这样滴。</h3> <h3>但景色是相当的漂亮的。</h3> <h3>在文布南村,住藏家,条件很差,极其简陋。但这里的景色非常美丽。</h3> <h3>文布南村边如翡翠般的当惹雍错。</h3> <h3>文布南附近的古象雄遗址。古象雄王国是有着一万八千年悠远历史,雄霸在雪域高原辉煌鼎盛的古老文明。 古象雄王朝曾统一了号称十八万户部落的十八国,建立起了威震中亚的强大的古象雄王国,并经历了有影响的十八代象雄王朝,象雄王朝鼎盛之时,曾具有极强的军事力量,人口众多,疆域辽阔。公元8世纪象雄被吐蕃王朝所灭。如今与著名的达果雪山、当惹雍错并存的象雄遗址存有无数断壁残垣,供人凭吊和观光。<br></h3> <h3>至措勤县,经过美丽的扎日南木错。</h3> <h3>阿里大北线,既有美丽的风光,也有入眼的人文。路遇藏民搭伙节聚会,藏民们都是全家出动,据说要办十天。</h3> <h3>盛装的藏民让我们几个喜欢人文摄影的朋友兴奋不已,如果不是因为还有赶路,真想再多耽搁点时间。</h3> <h3>人品好,运气就好。在西夏邦玛峰下,路遇难得一见的场景。</h3> <h3>珠穆朗玛峰,展开双臂迎接我们的到来。</h3> <h3>连续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北线行摄了近十天,终于下到了海拔只有2800米的吉隆沟休整。</h3> <h3>吉隆沟瀑布</h3> <h3>吉隆沟的乃村,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大山顶上的圣地”,山路极其难走。这片山顶圣地是自然天成的观景平台,既有雪山冰川、飞云霞光,又有草场湿地、佛塔经幡。可惜我们去的那天因云雾太重,没有看到雪山日出。</h3> <h3>地震毁坏了乃村几乎所有的民房,政府资助每户18.2万元重建家园。目前的乃村,家家户户都在喜气洋洋地忙着盖新房。</h3> <h3>在吉隆沟休整后,走萨嘎,过仲巴,再经帕羊进入阿里地区。</h3> <h3>玛旁雍措,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公里、岗仁波齐峰之南。其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国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称三大“神湖”之一。</h3> <h3>非常可惜,因为云雾太重,我们没有看到神山冈仁波齐。只能带着遗憾走进札达县。</h3> <h3>扎达土林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水平岩层地札达土林是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土林里的“树木” 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驱车行驶其中,周边是陡峭挺拔,雄伟多姿的“森林”。蜿蜒的象泉河水在土林的峡谷中静静流淌,宛若置身于仙境中,梦游一个奇幻无比的世界。</h3> <h3>除了大北线,阿里地区的公里都已经修建的相当好了。</h3> <h3>为了能多一点、更贴近一点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我们特意走进了沿途几个村庄进行拍摄。</h3> <h3>一手持手机,一手捡牛粪,现代与传统并行不悖地存在于藏民的生活中,这就是今天的西藏。</h3> <h3>完成了西藏的行程,开始走新藏线进入南疆地区。新藏线狮泉河至叶城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她横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沿喜马拉雅山北麓南下,途中要翻越数座5000米以上大山,其中最高的界山达坂海拔高达5248米。而从西藏的红土达坂起一直到进入新疆,海拔5000米以上的路段有130公里。新藏线是几条进藏路线中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恶劣、道路状况最危险的干线公路,被称为“铺在天上的国道”。</h3> <h3>2013年后,新藏线全线已铺成柏油公路(但新疆叶城境内的很多山路因常年塌方,仍是很艰险的碎石路),情况比以前要好多了。</h3> <h3>新藏线的西藏段和新疆段有着完全不同的地貌。西藏段道路,看似周边山头不高,道路起伏不大,但须知那可全是在海拔4500米至5200米之间行驶啊,缺氧高反是这一段最要命的问题。而进入新疆叶城境内,地貌陡然突变,虽然所经的三个达坂的最高海拔也只有四千多米,但谷底和垭口的相对高度都超过了一千米,道路忽上忽下十分危险。这一段路面状况极差,且胳膊肘弯一个接一个,常常是一面绝壁,一面悬崖,连第一次经过这里的老司机都要小心翼翼驾驶,方能确保安全通过。</h3> <h3>新藏线的风光虽没有川藏线那样绚丽多姿,却其壮阔之美并不输其他几条进藏道路。新藏全线或是一望无垠的戈壁荒漠,或是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虽然常常行驶数百公里不见人烟,但大自然给予人们的视觉苍凉之美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感受到的。更何况西藏境内的湿地湖泊,如班公错、龙木错、红山湖等,更是让人惊艳无比。</h3> <h3>除了壮观的雪山荒漠外,行驶在新藏线,常能看到成群的藏野驴、藏羚羊、白臀鹿、野骆驼等野生动物。有时,他们还会在我们面前俏皮地横穿公路,场面十分壮观。</h3> <h3>走新藏线必须同时办理西藏和新疆两地的边防证,如果出发前没有在户口所在地办理边防证,狮泉河可以办理去新疆的边防证。新藏线一路的边防检查很多,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很严格,很费时间。在计算路途用时的时候,切莫忘记把边防检查所花费的时间算在内。</h3> <h3>有一种说法,不到南疆不算到过新疆。南疆,特别是喀什,是维吾尔族聚集的地方,更能体现新疆特有的风情。</h3> <h3>喀什高台民居,位于喀什老城内地势最高的这一条长达数百米的高崖。历史上,高台民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己存在。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公元九世纪中期的喀什拉汗王朝,王宫就建在这个高崖的北面,高崖的南面与北面原来都是连在一起的,分南北两端。据说在数百年前一次从帕米尔高原突如其来的大山洪把高崖地带冲出一个大缺口,从此南北割断,分成各自独立的两个高坡。</h3> <h3>在喀什休整两天,再次驱车上高原,来到与巴基斯坦接壤的塔什库尔干。</h3> <h3>帕米尔高原,中国古代称葱岭,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帕米尔”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是地球上两条巨大山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和帕米尔-楚科奇山带)的山结,也是亚洲大陆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五大山脉,它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群立,耸入云天,号称亚洲大陆地区的屋脊。</h3> <h3>从帕米尔高原下来,沿古丝绸之路经和田,于田,且末,若羌出新疆。</h3> <h3>这一线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遍布古丝绸之路遗迹,且物产丰富。和田大枣,若羌小枣,还有非常非常甜的哈密瓜和丰收的长绒棉。</h3> <h3>出新疆,进青海,继续沿着315国道行进,沿途欣赏着难得一见的大漠风光。</h3> <h3>穿行在沙海中,真想不到还有大面积的湖泊。</h3> <h3>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而位于青海大柴旦附近的水上雅丹,更是近年来新崛起的旅游美景。目前,这里正大规模修建各种旅游设施,暂时还不收门票,估计明年,最晚后年就要买票才能进入了。</h3> <h3>因为在水上雅丹拍摄的很晚,当天赶了200多公里夜路住宿大柴旦,之后向北进入甘肃省,在敦煌住了两夜。</h3> <h3>第二次来敦煌,除了莫高窟,鸣沙山是这里的另一个旅游热点。</h3> <h3>鸣沙四面月牙泉,其泉形似偃月,千百年来深洌莹彻,不染纤尘,且久雨不溢,久旱不凋,古有地脉接昆仑山,源通星宿海之说。</h3> <h3>我们旅行的最后一站是内蒙古的额济纳。节日长假已过,游人并不见少,宾馆标间开价一晚480元。因为曾去过新疆的伊吾胡杨林,且从南疆一路走过也零星游玩了几处胡杨林,从摄影的角度评价,额济纳有些让人失望。好在我们在景区无人问津的角落终于找到了一处没有游客的胡杨林,又逢有群羊做前景,终于拍到了几张还算有个性的片子。</h3> <h3>万里行摄路线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