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中,不该忘却的记忆

东北老胡

<p class="ql-block">糖中,不该忘却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说怀旧是个坏习惯,而我己经深深地染上了这个坏习惯,不能也不想自拔了。 我也经常回忆往昔的岁月。岁月的年轮、斩不断的情丝,似乎注定在生命的长河中闪现,来不及的诉说。</p><p class="ql-block">过去的时间已不复存在,但是,留给我最多的,是时间中的记忆。我曾幻想着让时光倒流,但我毕竟做不到,所以,在我的内心中,过去的生活给我留下的只是酸涩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吉林省制糖厂子弟中学,人们都叫它"糖中",提起糖中,几乎公主岭人没有不知道的,当年在公主岭的普通中学中没有哪所学校敢与糖中掰手腕,那个年代,有的普通中学在能考上几个中专,几个专科而欢声跃雀时,糖中则在计算有多少学生考入本科乃至重点了,当时的糖中,差不多是吉林省最好的厂办子弟学校之一,就是这样一个学校,在红火了十几年,为高校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之后,销声匿迹了,高中解散了,当时还找了一个好听的理由,叫"强强联合",其实,"你懂的",是联合还是被吃掉,不言而喻,地球人都知道。</p><p class="ql-block">谁要是不怀念糖中,谁就没有良心,糖中群很少提到糖中之事,不是人们忘了糖中,是人们不愿意触题生情,糖中的这帮"老人"一辈子都是忘不了糖中的,说实的,糖中永远是糖中老师心中的一个痛。</p><p class="ql-block">【七律.糖中】</p><p class="ql-block">糖中依稀在眼前,</p><p class="ql-block">沧桑不觉二十年。</p><p class="ql-block">名声四面春城震,</p><p class="ql-block">硕果八方小镇传。</p><p class="ql-block">恳恳园丁谆厚教,</p><p class="ql-block">勤勤学子秀丽妍。</p><p class="ql-block">往昔回首多无奈,</p><p class="ql-block">洪水滔滔卷浪翻。</p> <p class="ql-block">企业办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划归地方管理是大势所趋,是没有人能够阻挡的,不光是糖厂中学,就是全国其他大型企业所办的学校也都归地方管理,但是办的好学校只是把教师的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归为地方,其他一律没动,连学校名字都没动,一汽原来的几所学校就是如此,辽河油田还是把原来的这些子弟校看成油田的学校,学校的大事小情还是油田包办。其实糖中就是办的较为成功的学校,一夜之间就把学校一分为二,尽管老师到哪都是老师,但是心里不是滋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1980年进入糖中的,可以说我是糖中的"老人",亲眼见证了糖中起步-巅峰-衰亡的全过程,说起来都是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上有人做了统计,自打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范家屯读博士的人不超过二十人,在这二十来人的博士中,来自糖中的初高中毕业生就有三分之二以上,看来糖中真正意义上对得起范家屯父老乡亲,对得起范家屯这块黑土地。</p><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糖中在公主岭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每年只能有几个体育考生进入高校,文化课考生进入普通本科院校每年都是寥寥无几,考入重点大学几乎是零。这种状况好像一直持续到1985年或者1986年,那一年糖中毕业生孙玉有,李彦伟考入国家重点大学,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糖中有了起色,在随后的几年中,糖中学生每年都有学子进入国家重点大学,岳雪松,蔡成,李铁成,姚运海,吕俊龙等人都是八十年代后期糖中毕业生。</p><p class="ql-block">【七律.糖中】</p><p class="ql-block">糖中教师汗水流,</p><p class="ql-block">无疆大爱品德优。</p><p class="ql-block">春蚕尽吐身憔悴。</p><p class="ql-block">烛蜡痴燃体健丢。</p><p class="ql-block">三尺讲台行天下,</p><p class="ql-block">一支椽笔写春秋。</p><p class="ql-block">呕心沥血为国本,</p><p class="ql-block">桃李芬芳硕果稠。</p> <p class="ql-block">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糖中的教学质量是芝麻开花,像滚雪球一样,声誉越来越大,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在其他学校为招生一筹莫展绞尽脑汁时,糖中的领导每年都为学生容纳不下而发愁,凭心而论,糖厂的厂级领导还是比较重视教育的,也是比较尊重教师的,每年的教师节和元旦,厂领导都会到学校慰问教师,大概在九十年代中期,糖厂领导审时度势,利用国家的宽松政策,决定为糖中翻盖校舍,让老师告别平房,让学生进入高楼,这对老师和学生是好事,糖中老师是心存感激的,教学楼竣工之后,糖中告别平房时代,教学质量也是如虎添翼,风靡范家屯,响彻公主岭,高考成绩连年上台阶,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著名大学都有了糖中学子的身影,就连祖国最西北的新疆大学也有糖中学生踏入,糖中学生已经遍及了祖国的各个大学。我在深圳时,经常参加糖中学生聚会,我回到吉林,也时常受邀参加糖中学生聚会,不论在哪里,每每提起糖中,糖中的学生们都会竖起大拇指,感恩母校,感恩老师。那个时候的糖中,师生关系非常好,老师和学生即是师生,又是朋友,干群关系也很融洽,校长主任的办公室,老师可以随便进出,学校领导也经常往来于各个教研室,老师们都没有把学校领导当成外人,把他们当成了兄长,当成同事,当成了朋友。</p><p class="ql-block">七律.糖中老师</p><p class="ql-block">糖厂教师案上勤,</p><p class="ql-block">拼搏冬夏与秋春。</p><p class="ql-block">倾心授业何谈苦,</p><p class="ql-block">沥血传知不说辛。</p><p class="ql-block">三尺讲台追绮梦,</p><p class="ql-block">一支粉笔拓荒林。</p><p class="ql-block">清风两袖青丝染,</p><p class="ql-block">桃李丰腴果万垠。</p> <p class="ql-block">糖中的教师在社会上口碑极佳,他们有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这个我不是因为我当过糖中教师,就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是学生对糖中老师的评价,那个时候的我们确实如此,糖中辉煌时,没听说过范家屯谁家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到长春并且陪读,没听说过范家屯谁家的孩子没考上重点高中宁可自费也要去读,当然我说的是在糖中辉煌之时,在糖中走向没落的时候就另当别论了。糖中是企业办学,它必然受企业好坏所左右,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下期,糖厂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国家收紧政策,靠国家养活的日子眼看就要终结,已经记不得是哪一年了,那一年糖厂做出一个决定,所有职工一律85%开工资,这个一刀切的决定糖中老师当然不能接受,老师不能接受的原因是,工人可以在非榨糖期出去赚钱,老师是不可以的,我记得当时老师的全额工资还不到五百元,老师上班不开满工资势必影响老师的生活,最要命的是,如果老师默认了85%开工资,将来50%开工资也会默认,将来30%开工资也会默认,好在当时老师有【教师法】在手,有法可依,教师就理直气壮,学校领导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迅速把老师的想法和意见反应到了厂部。 </p><p class="ql-block">【忆秦娥.糖中教师】</p><p class="ql-block">糖中苦,</p><p class="ql-block">工资克扣心头堵。</p><p class="ql-block">心头堵,</p><p class="ql-block">重重困难,</p><p class="ql-block">分文无入。</p><p class="ql-block">传知不论寒和暑,</p><p class="ql-block">披星戴月寒风舞。</p><p class="ql-block">寒风舞,</p><p class="ql-block">遨游书海,</p><p class="ql-block">空气填腹。</p> <p class="ql-block">厂部最后决定和教师对话,我记得对话会在学校会议室举行,从下午四点一直到晚上七点多,双方还是谈不拢,主要是问题观点不一致,糖厂认为,教师也是糖厂职工,在糖厂兴旺时期,老师也和糖厂职工一样,分得糖厂红利,糖厂从来就没拿老师当外人,现在糖厂遇到了暂时的困难,老师们要和糖厂其他职工一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老师们则认为,【教师法】是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执行法律不应该有另外,糖厂确实对老师很好,但是情不能代替法,糖厂不能给老师足额开资,明显违反了法律,违法必究,不是差几个钱的问题,这也是老师们帮助糖厂纠正错误。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没完没了的说着而没有结果,对话会最后不欢而散。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快到寒假了,工资问题一直是老师们的一块病,有人提议利用寒假时间到省里咨询一下,【教师法】是否适用于企业办学,毕竟我们是企业职工,拿的是企业开的工资,也顺便走访一下,呼吁上级部门帮助解决糖中老师的工资问题,让谁来当老师代表呢?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由于"你懂的"原因肯定指不上,最后老师投票选出几个组长和一名德高望重老教师代表教师到省城走访,老师们的口头承诺是风险共担。几位教师代表在寒假期间三次走访了省人大和新闻机构,在省人大得到的答复是【教师法】适用于国家所有学校,不但适用于公立学校,也适用于企办学校和私立学校,我们及时把信息返给了学校,学校也及时把信息传递给了厂部,厂部的答复是,厂子的决定不能更改,老师既然是糖厂职工,就要执行糖厂的决定。在此期间,省人大也传唤糖厂领导到省人大说明情况,责令糖厂纠正错误,省内某家新闻媒体也给糖厂施压,让糖厂补发克扣老师的工资,即使这样,糖厂领导也没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决定,糖厂真是铁板一块。</p><p class="ql-block">【七绝.糖中老师】</p><p class="ql-block">糖中园丁本不求, </p><p class="ql-block">只为碗里有汤粥。 </p><p class="ql-block">辛辛苦苦教学子, </p><p class="ql-block">饥饿咋能墨海游。</p> <p class="ql-block">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季开学的时间,教师们还是按部就班地上班,教师的工资还是没有着落,学校也不再提工资的事,教师们也只是在背后议论工资问题并且试图寻找解决办法,表面上比较平静,也许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其实大家心里都很焦虑,就这样老师们默默地忍受着,可是一天下午,不知谁喊了一声,"全体教师到语文组开会!",就是这一喊声,打破了学校的宁静,教师们呼啦一下就赶往语文组,不到五分钟的功夫,全体教师一个不拉在语文组到齐,一个不少,会议好像不到十分钟,老师们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学生暂时停课,让糖厂厂部知道老师并不是软柿子,驴逼急眼了也会踢人。</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老师们准时到校上班,但是签到后,不是去了办公室,班主任也不是去了班级,而是去了语文组,大家在语文组谁都不说话,都只是默默地坐下去,到了上课的时候,没有老师去上课,几个学校领导及时赶到,老师们告诉学校领导赶紧把此事反应给厂长,如果厂长不答复后果很严重,我们的几位校长马不停蹄去了厂部,向糖厂反应了学校老师们情况,大概也就不到半个小时,学校几个领导就回来了,传达了厂长的指示,所有拖欠工资一律补发,教师按100%开工资,所以老师们高高兴兴又去上课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吉林省制糖厂子弟中学有度过了几年的安全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记,事情已经过去了二十来年,现在回想起来,糖中的老师高明之处在于,把情绪和工作分割开来,不把低沉的情绪带到工作中,这正是糖中的毕业生佩服糖中老师所在,包括糖厂在奄奄一息之前老师九个月不开工资,糖中老师硬着头皮顶下来了,没有影响学生的前程,正如省信访办一位同志所说,吉林省制糖厂子弟中学老师们九个月没有拿到工资,但是他们还是默默地工作,就是我们也做不到。</p><p class="ql-block">【清平乐.糖中教师】</p><p class="ql-block">寒来暑往,</p><p class="ql-block">浃背汗流淌。</p><p class="ql-block">废寝忘食教书匠,</p><p class="ql-block">使命记牢心上,</p><p class="ql-block">头顶明月星光。</p><p class="ql-block">育才斗志昂扬。</p><p class="ql-block">只盼及时薪水,</p><p class="ql-block">回家抚养儿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