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真的难

朱心怡

<h3>  还是需要做很多很多的努力,才可以让孩子们和听课老师们觉得,这40分钟是值得的,是他们正确的选择。</h3><h3> 课堂就是老师的功力和学生感兴趣的让他们分心的功力之间的较量。只要老师课上得足够吸引人,学生自然不会去开小差。</h3><h3><br /></h3><h3>#不妨当一回东施#</h3><h3>看到同学们被图片和音乐深深地吸引了,我内心其实是很高兴的,毕竟这节课不算太差(但是总的来说我的上课总体感受还是不好的)。</h3><h3>在同学们欣赏了之后其实应该就要让同学们去说说感受,说说体会到了什么。而不是生硬地搬出"天天"这个词。</h3><h3>如何让学生很自然地引出"天天"这个词?</h3><h3>朗读里感受让他们自己说出来是好朋友,感情很深,然后就问: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感情很深的。学生自然会体会到。所以说并不是要刻意去问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是没有任何指向性的。整堂课我等下听完录音,做个实录。我提的问题都是没有什么指向性的。</h3><h3><br /></h3><h3>(很多想象可以无边无际地去想,但是最基础的还是要基于文本,"想象要基于文本","课堂要以文本为依托")</h3><h3><br /></h3><h3>#部分地选取,而不是全盘接收#</h3><h3>我很喜欢王崧舟老师,并不是说他上课的每个步骤我都可以拿来放入到我的课堂里,他能够做到的掌控课堂的能力并不一定就符合我的课堂。</h3><h3>在教学设计上我还是有所欠缺,一味地接收,忘记了我和大师之间的差距,忘记了学生之间、背景环境之间的不同。这点在我整节课里是非常明显的。在下次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有所选择,考虑我这一环节为什么要用,用的目的是什么。</h3><h3><br /></h3><h3>#重视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h3><h3>分段的这个环节真的是绕来绕去,我自己都上不下去了,可怜了听课的老师们和孩子们。</h3><h3>这个是学段目标不清楚导致的错误,真是为难了孩子们。(我该赶紧回去背课标)</h3><h3>这也在另一方面说明了我的教学设计还是不好,环节之间没有相互联系起来。</h3><h3><br /></h3><h3>#我喜欢被表扬,学生更喜欢#</h3><h3>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几乎没有,我没有告诉他们哪些是好的,而是一直在告诉他们哪些是不对的。我总是在指出学生们不足的地方,却没有直接称赞他们的勇气,称赞他们解读得好,称赞他们朗读得好等等。</h3><h3>我自己是很喜欢被表扬的,这带来的喜悦感是非常多的,学生更喜欢被表扬,尤其是当着其他学生的面,这不仅仅可以提升自信心,对其他同学更是一种榜样的作用。</h3><h3><br /></h3><h3>#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不同的#</h3><h3>在刚开始朗读第一段的时候,只要是读得通顺正确就可以了,不奢求有更多的目标。学生没有读出感情是因为没有发掘出里面的感情,没有进入到这样的情境当中,而我在评价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无论学生怎么回答,我都是好像不够满意。</h3><h3><br /></h3><h3>#每个环节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h3><h3>为什么会记不住环节,纠结在环节之间的过渡。记不住并不只是原因,说明本身的设计就有问题,有很明显的拼凑的痕迹,所以环节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h3><h3><br /></h3><h3>#文本研读还不够,缘分不会停落于颜值#</h3><h3>这棵树和这只鸟的相遇,为什么彼此会相互选择,严老师说的极是,就那么遇见了,相互陪伴的那种默契,那种喜欢,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怎么会只是因为长得好看就喜欢上了呢。颜值决定第一面,但心灵才是长久的陪伴的原因。我这个环节是王崧舟老师那里"偷"来的,但是我确实没有想到过,其实鸟和树的相互喜欢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这里没有必要去刻意想象他们的外貌,但是可以考虑外貌,只是不能花太多时间。</h3><h3><br /></h3><h3>总体来说此次上课自我感觉比上一次上《别饿坏了那匹马》要好一些,最起码有让学生觉得美的地方,但是还是有很多很多问题。我相信下周的上课会有进步的。</h3><h3><br /></h3><h3>接下来的周末好好休整,修改教案、做完两次实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