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为秋天写一首诗······

只是一叶红(拒私聊)

<h1>  现代的社会中,诗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远了。<br /> 其实,我特别想说,诗歌实际上是我们生命中忠诚的不可多得的朋友,但有时,我们却轻易地将它抛弃了。<br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诗歌盛行的时期。那个年代,产生了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王小妮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点缀了我们朦胧的记忆,也美丽了文学的星空。那时候,许多人读诗、品诗,也尝试着写诗。躲在大学校园深冬温暖的被窝里,坐在街角拐弯处昏暗的灯光下,给心爱的人写一首情诗,为自己的人生际遇写一首咏怀诗,是不足为奇的事。只要心中有爱,有感动,有激情,有渴望,流出来便都是诗。读诗、写诗,成了当时许多人生活的一种状态。<br /> 诗歌,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我想,可能是因为它是距离我们心灵最近的一种文学载体吧。古人道:"夫诗者,本发其喜怒哀乐之情;如使人读之无所感动,非诗也。"诗,是抒情的艺术。任何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诗人内心深处涌出的歌唱,是真挚情愫的倾吐,是真切感受的结晶。也唯有感情真挚才能深深打动读者。相信许多人至今都还记得艾青的诗作《我爱这土地》中最后的那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的感情是如此的深厚凝重,力透肌骨,令人心灵为之震颤。</h1><h1><br /></h1> <h1>  诗歌感人的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除了浓烈饱满的真情、熨贴而隽永的比拟和沉郁而蕴藉的意象,还需要美丽清新的诗境。像我们小时候读的那些诗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又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狼山青两点,极目是天涯"等等,都是极佳的典型。<br>  好诗不仅应该有美的意境,还应该富有深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些古今中外的哲理性诗句,曾经给予我们多少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呵!诗是最富于哲理意味的文学体裁,而当诗一旦蕴含某种哲理,也就产生了意中之意,味外之味,使人"挹之而源不穷,咀之而味愈长"。当然有哲理性并不等于有哲理性的警句,没有警句而富于哲理意味的往往更含蓄蕴藉,逗人三思。"我是个贪玩的孩子,除了风筝,什么都不懂,我只知道我无论如何不能松手,我只知道我必须永远欢笑着跑向前方"。这是一位不太出名的诗人的诗作,全篇洋溢着一种天真烂漫的氛围,然而它却在偶然性中体现了必然性,于一个孩子充满稚气的自述中渗入了精警的人生哲理,也就是列宁所说的:"前进吧,这是多么好啊,这才是生活。"</h1><h1><br></h1> <h1>  因为生于秋天,所以我喜欢红叶;因为喜欢红叶,所以特别爱读写红叶的诗笺。生命中也曾有过一些朋友,以"红叶"为题,写诗相赠。每每读之,总是感叹不已。不在于诗的对仗押韵如何如何工整,我看重的是回荡浸润于诗行中的那一份深情厚谊,看重的是那一份独具匠心和不落窠臼。<br /> 当然,读自己写的诗也时有不一样的美好感觉。在诗中的"我"好像推倒了生活中的一堵墙,露出春光明媚的园子。我读着读着,就仿佛走进园子一样,因为欢喜而忘却了人世间所有的烦恼。<br /> 海德格尔曾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生活中,我们不是诗人,但我们又都是诗人。我们写诗,把它献给生活,由悲哀的小径转向希望之途;我们读诗,为生活而微笑,没有人知道我们已走过已往的深深的足迹。<br /> 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秋阳温情地对我们凝视,秋雁排着人字迁徙南方,秋风似歌,落叶如蝶,这一切都让我们深深领悟到大自然对人生的某种启示。应该说,秋天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激情澎湃的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意溢于海。"那么,拿出你饱蘸深情的笔,留下一首关于秋天的诗,好吗?<br /></h1><h1><br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