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导读:去别人家做客乱翻东西、在沙发或床上蹦跳;去餐厅吃饭,在桌椅间叫嚷奔跑;去公园里玩,毁坏公共设施、欺负小孩……逢年过节,大家免不了走亲访友,带孩子出去玩。可是面对“熊孩子”,父母该如何处理呢?</h3> <h3>首先,家长要明白</h3><div><br></div><div><br></div><div>首先,家长要明白,不管孩子的行为是淘气还是好奇心驱使下的探索,在别人家乱翻乱跑都是没教养的表现,一定要制止,不可纵容。</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如果孩子根本不理会:</div><div><br></div><div><br></div><div>如果孩子根本不理会家长的制止,家长可以带他离开“现场”,到一个安静独立的空间,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再心平气和地让他向别人道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div><div><br></div><div>其次,家长在怒气下要冷静,就事论事,避免口不择言说出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比如“从生下来你就不断给我找麻烦”、“你是个讨厌的坏孩子”。</div> <h3>对于大孩子:</h3><div><br></div><div><br></div><div>对于已经有了道德意识、脸皮薄的大孩子,偶尔犯“熊”不妨“冷处理”,即不要打骂或训斥,而是不搭理他,事后再指出他的不良行为,并予以纠正。</div><div><br></div><div>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候孩子“搞破坏”可能是模仿别的大孩子,此时不要把错全揽到自己孩子身上,只让孩子承认自己的那部分错误即可。</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别忘了事后教育</div><div><br></div><div><br></div><div>回家后,别忘了事后教育。可以与孩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回家后先暂时停止孩子的一切活动,带他到自己房间或安静的地方,好好指出今天的行为有多么不好,让他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div><div><br></div><div>当然,“熊孩子”的行为虽然不讨人喜欢,但表现出的多是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不必对他们过于苛求,而要在平时教育中循序渐进地从一些简单的小事训练,让孩子举一反三。</div><div><br></div><div>比如,平时在家就告诉孩子,自己的小空间完全由他支配,但爸爸妈妈的抽屉是私人物品,不可以随便乱动。</div><div><br></div><div>还可以采用角色转换法教育孩子,比如如果楼上的小孩子在家里又蹦又跳,你也会受影响,想要跑跑跳跳,可以到小区或公园玩。</div><div><br></div><div>最后,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并且赏罚分明、言出必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