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是第二次去绍兴,十几年前第一次去是怀着好奇的心情,这次去是带着一颗崇敬的心。绍兴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如东湖的山水、小桥、乌篷船,会稽山的翠竹、绿树、蓝天白云等的确迷人。但真正使我动心的是它的丰富悠久的历史文明。</h3><h3> 绍兴我总的印象是遍城的古建,全城的风景;一城的名人,满城的故事。</h3><div> 有人说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我觉得有点小气,没有显示出它的全貌与活力。我说它是一座用历史砖瓦砌成的城市,用名士绘成的一幅风景长卷,用故事编撰的一部历史宏著,使人感受到是生活在美好的历史记忆里。</div><div> 绍兴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群星璀璨,名人辈出,是陆游、蔡元培、秋瑾、鲁迅、周恩来、竺可桢、马寅初等名人的故乡,毛泽东主席称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div><div> 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胜迹。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建都绍兴,卧薪尝胆时,“越池”一度成为我国东部政治文化中心。汉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称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府,沿袭至今。</div><h3> 在绍兴使我眼醉于它美丽的自然风光,心醉于它丰富的历史珍藏。有朋友问我,你是否去过醉酒亭?我想,绍兴人正在把全市打造成一座醉酒亭,让今后到绍兴旅游的客人,人人喝够绍兴的黄酒,个个都醉倒在醉酒亭。朋友!你也到绍兴去醉醉吧!</h3> <h3> ①大禹开元度假村。它地处绍兴会稽山脚下,毗邻大禹陵景区,是一家以江南水乡民居风格的度假酒店。整体建筑群以独栋的松散形式沿河展开,整体规划着眼于古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白墙墨瓦的明清建筑为主体,小桥流水穿插其中,祠堂、戏台、天井、古街、石巷等景致相映成趣。幢幢粉墙黛瓦的楼阁,高低错落,石板小桥,曲径通幽,梅蕊吐香,鸟啼声声。</h3> <h3> 游客慕名而来,步入大禹开元酒店</h3> <h3> 散步在古朴幽静的环境里</h3> <h3> 笼罩在蓝天里,掩映在绿树下</h3> <h3> 酒店与小桥流水相伴</h3> <h3> 在小桥上欣赏丽色</h3> <h3> 绿树掩映,灯笼高挂,古香古色</h3> <h3> 开心坐上观光车</h3> <h3> 快去欣赏里面的精彩</h3> <h3> 禹家小厨</h3> <h3> 座无虚席</h3> <h3> ②沈园。它是宋代著名园林,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江南景色,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园林。沈园分为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大部分。陆游曾在此留下著名诗篇《钗头凤》。词于壁间,极言"离索"之痛。唐琬见而和之,情意凄绝,不久抑郁而逝。晚年陆游数度访沈园,赋诗述怀。公元1192年重游沈园,又赋诗一首,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于石,读之怅然"。沈园也是夜游的美丽景点。</h3> <h3> 爱情名园沈园之夜</h3> <h3> 沈园门前的夜晚门庭若市</h3> <h3> 夜色里游园的客人络绎不绝</h3> <h3> 梦幻的沈园</h3> <h3> 神秘的沈园</h3> <h3> 绿染沈园</h3> <h3> 陆游故事的演出</h3> <h3> 爱在沈园</h3> <h3> 等你千年</h3> <h3> 俊俏模样醉我心间</h3> <h3> 花开花落</h3> <h3> ③东湖。它位于绍兴城东箬篑山麓,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而得名。自汉代起,民工相继至此凿山 取石,至隋,越国公杨素为修越城,大举开山取石。经千年鬼斧神凿,遂成悬崖峭壁,奇潭深渊,宛如天开,成为宏大水石盆景佳作。湖中崖壁蹉砣,有的对峙如门,有的倒悬若堕,有的深曲如洞,水色深黛、清凉幽静,巧夺天工之奇观,其风格独特,使人陶醉。沿石道上山,可一览江南水乡风光。 </h3> <h3> 乘乌蓬船欣赏东湖</h3> <h3> 景,山水相映;船,首尾相连</h3> <h3> 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中悠</h3> <h3> 船过小桥景更美</h3> <h3> 游船排成长龙为的就是目睹湖的芳容</h3> <h3> 碧水染山岚</h3> <h3> 穿过山洞又是另外的天地</h3> <h3> 走进风景里</h3> <h3> 行在梦境里</h3> <h3> 依依不舍的游人</h3> <h3> ④周恩来故乡。绍兴周恩来纪念馆系依托周恩来祖居、故居而建,坐北朝南,具有明清风格。周恩来系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其先辈于元代迁徙至绍兴,明洪武十四年(1381)始定居于此,名锡养堂。清康熙37年(1698),周懋章之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授百岁寿母之门匾,遂称百岁堂。少年时代的周恩来曾在此生活学习,受到故乡历史文化的薰陶和深刻影响。1939年的3月28日至31日,当时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绍兴宣传抗日,从事革命活动。馆内丰富的陈列内容,生动地展现了周恩来与故乡绍兴的密切关系和1939年3月在绍兴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周氏家族当年的生活场景,再现、讴歌了一代伟人平凡而光辉的一生。周恩来故居位于百岁堂后部。1909年春,11岁的周恩来随伯父来到绍兴,在故乡住了一段日子。后来,周恩来去沈阳读书,但祖籍绍兴,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h3> <h3> 游人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步入周恩来纪念馆</h3> <h3> 伟人的风采</h3> <h3> 游人在周恩来(祖居)像前留影</h3> <h3> 参观的人一批接着一批</h3> <h3> 大家认真阅读展馆介绍</h3> <h3> 游人看得很仔细</h3> <h3> 小朋友拉着妈妈问个明白</h3> <h3> 绍兴名人录</h3> <h3> 周恩来曾学习生活过的地方</h3> <h3> 周恩来故居</h3> <h3> 故居堂屋</h3> <h3> 周恩来曾用过的物品</h3> <h3> 卧室房间</h3> <h3> 风车、磨、雨具</h3><h3><br></h3> <h3> ⑤鲁迅故乡。鲁迅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绍兴文化浓郁的地方性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随处可见鲁迅文化中的故乡情结。游览绍兴,祥林嫂、阿Q等人物的形象好像浮现在我的眼前,也许就是一次鲁迅文化的怀旧之旅吧,站在河边,可看到的是戴着小毡帽的船夫;迈进小吃店,可以尝尝正宗的茴香豆;回酒店可看一场传统的社戏。</h3> <h3> 鲁迅故里游人如织</h3> <h3> "民族脊梁"永远激励后人</h3> <h3> 游人排队参观三味书屋</h3> <h3> 去百草园路上</h3> <h3> 小朋友也崇拜一代文豪,快乐在这儿留影</h3> <h3> 百草园茂盛的植物</h3> <h3> 这里的阳光也迷人</h3> <h3> 故居前的街道游人接踵比肩</h3> <h3> 小河从故居旁流过</h3> <h3> 洒满阳光的街道</h3> <h3> 走进"绍酒大全屋"</h3> <h3> 虽不会喝酒,但看到如此精美的包装也心馋</h3> <h3> 酒的辉煌</h3> <h3> 游人满街巷</h3> <h3> 走在阳光里</h3> <h3> 鲜花妆扮的小屋</h3> <h3> 街景一角</h3> <h3> 赶往新的景点</h3> <h3> ⑥兰亭。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曾经在此云门寺珍藏了几百年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最终被唐太宗派萧翼骗走。唐太宗因追慕王羲之的书法杰作,特派监察御史萧翼用计,从辩才和尚谋取珍藏在云门寺《兰亭集序》真迹的故事在此发生。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仰慕。</h3> <h3> 阑亭书法博物馆</h3> <h3> 王羲之塑像</h3> <h3> 阑亭留影</h3> <h3> 阑亭碑文</h3> <h3> 走进兰亭,小朋友也有了梦想,在这儿学点书法家的模样</h3> <h3> 绿树满园,小河流经兰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