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北疆三千里

聪爸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font color="#ed2308">醉美北疆三千里</font><br /> 一直向往新疆那自由奔放的载歌载舞,奔驰的骏马、成群的牛羊,香梨、葡萄干、哈密瓜,羊肉串、手抓饭、大盘鸡,西域风情、塞外风光…… <br /> 今年6月在武大培训期间,夫人来电说有一帮好友相约一起去新疆,我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经多次征求各方意见最终确定了行程路线。下面的线路示意图可是本人亲自画的哦!</b></h1> <h1><b>  2017年9月9日,经过两个多月策划和筹备的醉美北疆三千里终于成行了。小藤师傅驾驶着考斯特商务中巴提早来到了我们楼下,准时的把我们送达义乌空港。<br /></b><b> 运气不错,航班只延误了19分钟于8:44起飞了。由于某美女在定机票时误选舱位,我与方大师很荣幸的在头等舱就座。<br /></b><b> 飞机在白云中穿行,好像要投入白云妈妈的怀抱……脚下众峰好像列队欢迎咱们的到来……</b></h1><h3><br /></h3> <h1><b>  经过6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见到了传说中的浩子大师。</b></h1><h1><b> 乌鲁木齐是一个很平淡的城市,没什么现代化的建筑,据说因为采煤,乌鲁木齐地下都采空了,所以不敢建太高的建筑物。</b></h1><h1><b> 我们入住的酒店条件一般,由于次日要赶路,晚餐后在酒店附近的温州街逛了一会,尝了一下新疆特色的馕后大家就早早地休息了。</b></h1> <h1><b>  10日早上,我们一行12人登上大巴准备开始穿越戈壁滩了。我们的第一站是可可托海,车程550公里。行程计划是沿216国道,沿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东驶转216国道北上,沿途走的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戈壁滩,途经火烧山、卡拉麦里有蹄类动物保护区,在恰克图镇午餐后游览可可苏里风景区,夜宿新疆的寒极可可托海镇。<br /></b><b> "戈壁滩"属于荒漠的一个类型,其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和较粗沙粒。新疆的戈壁的形成和地形有很大的关系,新疆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形成了独特的气候,当山洪下泄冲积就形成了戈壁滩。山洪暴发时,老石相互碰撞破损,随着洪水能量逐渐减弱。大块的岩石堆积在离山体最近的山口处,岩石向山外依次变小;随后出现的就是拳头大小到指头大小的石头直至粗细不等的沙粒,再经过强劲的风力作用,细沙粒与粉尘被吹走,剩余的砾石与粗沙使形成了戈壁滩。戈壁滩的渗透性极好,地表缺水,植物稀少,仅生长一些红柳、骆驼刺等耐旱植物。</b></h1><h3><br /></h3> <h1><b> <font color="#ed2308">  火烧山</font></b></h1> <h1><b>  行走在西北和行走在西南真是很不一样的,辽阔、荒凉就是这一路的感觉。无边无际的戈壁虽然并不美,但是却一样给人震撼。坐在车上极目四望永远都是望不到边的戈壁,我们象在一个大大的圆圈的中心行进着,路一直伸向远方,路的尽头似乎就是天地相接的地方,我们就这样一直向着远方的天空飞奔。</b></h1><h3><br /></h3> <h1><b> <font color="#ed2308">  沙漠之洲驼铃声声</font></b></h1> <h1><b>  在穿越戈壁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放养的驼群。我敬仰骆驼,但人们常赞美马的精神,龙的威风,牛的勤恳,却很少有人赞美过骆驼!</b></h1><h1><b> 骆驼那种默默无闻的奋献精神切不为人所,知!是啊,骆驼,不会像骏马那样激昂地嘶鸣,更不会像耕牛那样自怜地沉重叹息……它总是默默地抬起嶙峋的身躯,负荷重物缓缓地远足。没有庄重的惜别,没有亲友的挥手,没有鲜花的蜂拥。惟有驼铃伴着孤影,无言地行走!踏入无边无际、黄尘滚滚的大漠,哪种生命都会感到畏惧,即使最高级的人何尝不如此!而当骆驼一旦踏入那片大漠中,生命的符号便跃动着挑战死亡,挑战极限。它们身上透出了一种无畏、一种坚韧、一种踏实、一种气概;没有恐惧、没有厌倦、没有躁动、没有委屈、没有怨恨、没有回头,它们稳稳健健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前方,走向绿洲,走向希望。 思索着骆驼精神,感叹、羞涩、敬佩、膜拜等等情愫便从我的心中流淌了出来。人生的路上,何尝不是在沙漠中行走?扪心叩问,我尚不具备骆驼的血性和精神。现在,我们迫切需要的是,自主地寻找到生命中的绿草,咀嚼着品味;积蓄足够的能量,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刺……致敬,沙漠之舟!</b></h1> <h1><b>  临近傍晚,汽车离开戈壁滩转而驶向山区道路。不久就到了年轻的可可苏里湖,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在1931年才形成。</b></h1><h1><b> 据史料记载:1931年8月11日,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发生一次8级大地震,地表断裂,波及可可托海,在一片断裂陷层处,雪山化水渗流到此,逐渐形成沼泽地,从此,便有了可可苏里湖。 </b></h1><h1><b> 可可苏里湖最具水景的是芦苇。奇异的是,芦苇的根须没有扎在水底泥土里,而是一丛丛一片片交错连接在一起,漂浮在水面里,并由此形成大小不一的若干个浮岛。它最显明的特征就是水草漂浮在水面上,整排整排的水草形成一片又一片的草甸子。 </b></h1> <h1><b>  虽已入秋,可芦苇才稍稍泛黄,芦花也照例淡黄。一阵轻风吹过,湖面微澜,芦叶微晃,我心也随之微荡。</b></h1><h1><b> 可可苏里湖,决不是中国最美的湖,但它胜在净。它还处在原始状态中,很少有人为的痕迹,散落在额尔齐斯河上的这颗珍珠,还没有人试图去蹂躏它。虽然它已不再是传说中的一块净土,但是,它清净的色彩有助于我们返璞归真。</b></h1> <h1><b>  在距可可西里湖不远的可可托海镇外的山坡上有一个大坑,这就是著名的三号矿坑,即"三号矿脉"。三号矿坑是伟晶岩脉矿坑,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深200米、长250米、宽240米,边壁上的盘山道呈螺旋状。盛产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矿,其中铍资源量居全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5、6、9位。其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开采规模之大,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b></h1><h3><br /></h3> <h1><b> 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后,当时欠苏联总外债折合人民币52亿元,须在1965年前全部还清。经中央研究决定,以苏联急需的稀有矿产品来抵债,以三号矿坑的矿产品还债达到总外债的40%左右。还是这个矿坑为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及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英雄矿"、"功勋矿"。</b></h1><h3><br /></h3> <h1><b>  11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额尔齐斯大峡谷。</b></h1><h1><b> 额尔齐斯大峡谷是新疆可可托海风景区的主要景区。激越的额尔齐斯河从峡谷深处发源,奔流西去,全长70余公里。</b></h1><h1><b> 额尔齐斯河时而湍急的河水像踏水力行的骏马,水花飞溅,白浪朵朵;时而舒缓,轻轻地流淌在宽敞的河滩上,静谧轻缓,清澈见底。两岸一座座突兀绝妙的花岗岩石峰夹峙,造型丰富多样。山水交相辉映,如诗、如歌、如梦、如幻......。</b></h1><h3><br /></h3> <h1><b>  在额尔齐斯大峡谷我们偶遇了气势磅礴的畜牧大转场。<br></b><b> 生活在新疆牧民,由于受草场条件的限制和高山峻岭的阻隔,放牧中依然靠牲畜转场。每年的绝大部分时间,一家一户的哈萨克牧民都要扶老携幼,驮着毡房,赶着牧群,穿行在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的广袤原野上,构成一幅幅颇为壮观的迁徙画卷。</b></h1><h3><br></h3> <h1><b> <font color="#ed2308">美丽国境线 传奇185</font></b></h1> <h1><b>  12日早乘车赴哈巴河,经过"635引额济克"引水工程,沿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西行,经布尔津,抵达哈巴河县,前往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的新疆建设兵团185团边境第一连。<br></b><b> 比西北更北,比遥远更远。就是这里,西北之北的185团旅游风景区有着感动中国的故事及令人惊叹的边境风光。“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羊牛”。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基层连队中,一连是离国境线最近的一个。</b></h1><h1><b>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五名军垦战士在这里落户至今,已先后有五百多位兵团人长眠在短短数公里的中哈边境中方一侧的土地上。逝者将生命最终汇入那条委蜿平静的阿拉克别克界河,而后来者继续在哈国边防兵的注视下耕耘、劳作……他们的身体,就是一座座有生命的界碑!原来国门可以如此具体,也如此生动。</b></h1><h3><br></h3> <h1><b> 一九八八年,一向温和的阿拉克别克界河突然泛滥,洪水急涨,朝着中方土地汹涌而来。根据以界河中心线为界的国际惯例,一旦河水向我方境内改道,那么中哈国界就将重新划分……为此,一八五团全体职人家属奋战八昼夜,终于将河水逼退,保住了五十五点五平方公里的国土。十年后,中哈两国重勘国界,这五十五点五平方公里曾存在争议的土地,永久地划归中方。这里有着捍卫祖国领土的感人故事,这里是戍边传奇的诞生之地,自然也是豪情故事的滋长之地。</b></h1> <h1><b> 沙漠旁边是绿洲</b></h1> <h1><b><font color="#ed2308"> 中国西北第一村——仙境白哈巴</font></b></h1><h1><b> 13日早餐后行车约2个小时到达白哈巴村。</b></h1> <h1><b>  旅行,不只是为了看沿途的风景,更多的是能感悟心灵。在西北大地上,就有很多风景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这样一个边陲小镇,就能证明给我们看。</b></h1><h1><b> 白哈巴,位于我国西北的边界地带,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境内,可以说,每一个来到这儿的人,一定会觉得自己像来到了仙境,因为它是那么美,那么让人着迷。 <br></b><b> 白哈巴与哈萨克斯坦的大山遥遥相望,是原始自然环境中的童话世界,有“西北第一村”之美誉。村庄所有建筑均由原木筑成,以小木楞屋为标志,有欧式村寨的特色。东邻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与哈萨克斯坦一水相隔,是我国惟一的南泰加林“飞地”。这是个被白桦林围绕的图瓦人村落。<br></b><b> 山村的西北遥对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界河,南面是高山密林。秋季一到,山村是五彩的红、黄、绿、褐色,层林尽染,犹如一块调色板,加之映衬阿勒泰山的皑皑雪峰,一年四季都是一幅完美的油画。</b></h1><h3><br></h3> <h1><b>  14日上午从白哈巴出发到喀纳斯湖已经中午了。</b><b> </b></h1> <h1><b>  秋天的喀纳斯湖层林尽染、水色碧玉,美不胜收。远眺威峨的友谊峰山脉。欣赏喀纳斯湖全景、草原图瓦人村落、感受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秀美的喀纳斯湖,如绿松石似的碧绿湖水氤氲着神秘的光华。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已词穷,这幅绝色的画面,已无法用语言来描绘了。</b></h1> <h1><b>  15日早晨,勤劳的浩子和方大师早起去拍神仙湾的晨雾了,我怕冷没去,赖在床上美美的睡了个懒觉。等他们回来一起吃完早餐后,按正常时间到到达那儿时,美丽的神仙湾还是被浓雾紧锁着,不肯露出美丽的面容,好像是在等人品特好的我们的到来。</b></h1> <h1><b>  神仙湾是喀纳斯湖在山涧低缓处形成的一处浅滩,湖面背光看去在阳光照射下闪着细碎的光,仿佛无数珍珠任意洒落,由此也称它为“珍珠滩”。加上常有云雾缭绕,山景,湖水,树木相映,如临仙境,神仙湾由此得名。 神仙湾最大的特点就是她的云雾,也可以说她的晨雾,云雾缭绕,浓浓的雾气,让神仙湾多了一番神秘与高贵,神仙湾景色笼罩在雾气之下,有种特别神秘而又非常美的景色。</b></h1> <h1><b>  我们沿着喀纳斯河徒步下行,河水在山谷间穿行形成几个由“S”状弯曲组成的河湾,到这里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犹如弯弯的月亮落入这林木葱茏的峡谷,这就是“月亮湾”。</b></h1><h1><b> 一汪绿宝石样的河水及两岸森林随着光线的不同不时的变换着神秘的色彩,美丽静谧的“月亮湾”则是“喀纳斯”的标志,游人必到的景点。我们找好了最佳位置频繁的拍照,只想把风景如画的景致多留点在相机中,迟迟不愿离去。</b></h1> <h1><b>  继续沿着喀纳斯河徒步下行,一路景色美不胜收。突然,眼前波光粼粼十分耀眼,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来到了卧龙湾。</b></h1><h1><b> 卧龙湾以河湾中有一酷似霸王龙的河心滩而得名。这里四周森林茂密、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湖中小岛上树木丛生、草水相依,而小岛边上泛黄的土地似给这条霸王龙镶上了一层金边,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似要腾空而起,真是美轮美奂的迷人景色呀。</b></h1> <h1><b>  一个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喀纳斯游览令我陶醉其中,这里真是一处神秘之地、一处令人神往之地、一生中必要游览之地,它有太多的秘密、太多的传奇、太多的世界唯一;绚丽梦幻的景致让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b></h1> <h1><b> 在喀纳斯景区出口用完简单的午餐后,到贾登峪乘景区交通车前往令人神往的禾木村。</b></h1><h1><b> 禾木村是神留给自己的自留地,那神为什么要在人间给自己开辟一块自留地呢?或许是因为寂寞面贪恋红尘了?或是因为有了一展丹青的激情?或者是因为其他?我猜想不到……</b></h1><h1><b> 不过这块自留地终于给世人发现了,当禾木村芳踪乍现时,曾使不知多少美景相形失色。现在它的面纱已经陂聚拢过来的的们所揭开,面纱下面展现出五彩缤盼的色彩,含混却又棱角分明,宛如一个发生在白日里的美梦。闲话少说,抓紧上几幅禾木秋色吧。</b></h1> <h1><br></h1> <h1><b> 16日早晨被设好的闹钟叫醒,迷迷糊糊先看一下窗外的天气,隐隐约约能见到天边有亮光,看样子今天能够看到精彩的禾木日出。 我带着同行的四大美女一起步行前往禾木观景台。大概走了二十多分钟终于登上平台,太阳也快要探出头来了。平台上密密麻麻站满了人,平坦的地方都被摄影人架好三脚架了,我只好放弃使用三脚架,站在半山腰的一块大石头边上,放眼远眺,嘿嘿,角度还不错哎……心想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看着吧,本少爷不用三脚架同样能拍出好片子。今天注定是个有希望的早晨,刚站稳一缕缕的光线出来了。</b></h1><h3><br /></h3> <h1><b>  此时的太阳一点都不让我们失望,冲破了大山、跳出了山峰、来到了我们的眼前……</b></h1> <h1><b> 我被眼前的美景给惊呆了。一切的一切都在晨曦中,那远处的村庄、河流、房屋、炊烟、树木都披上了迷人的外衣,不同与其他看日出的壮观,禾木村在晨光的照射下竟有如此的秀美……此时我想这次行程中安排在禾木住两天是何等英明!</b></h1> <h1><b>  下午,我们前往禾木白桦林,碰巧遇到一个摄影团在拍“姑娘追”的游戏,我们随即加入了“</b><b>偷色</b><b>”行列,相机的快门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在此,要对相机说一声:“兄弟,你辛苦了!”</b></h1><h1><b> “姑娘追”是哈萨克青年男女之间表达爱情的一种传统活动。每当在传统的哈萨克族节日活动开始时,小伙子与自已看中的姑娘骑马并肩向远方的山中行去。一路上,小伙子可以向姑娘倾吐爱慕之意、求婚、开玩笑、任由小伙子怎么说都行。姑娘无论是否愿意,都不能生气, 到折回时才能见分晓。小伙子提心吊胆的等待着姑娘手中的鞭子。姑娘如果对小伙子有意,就会将鞭子高高的举起,然后轻轻地落下。如果对这小伙子没有好感,姑娘就会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小伙子,还要把小伙子头上的帽子抽掉。这时小伙子非但不能还手,还必须努力地护住头上戴着的帽子,不让姑娘抽掉,帽子掉了就意味着失去了自己的尊严。于是,便发生了小伙子骑马在前面拚命奔跑,姑娘骑马在后面紧追不舍的“姑娘追”。</b></h1> <h1><b>  17日上午,根据行程安排,我们不得不离开禾木村踏上了返程.</b><b>再见了我的禾木,再见了我的白桦林,再见了我的"姑娘追",再见了我的梦中天堂……</b></h1><h1><b> 东方不亮西方亮,在返程途中我们途径了另一 美景——五彩滩。</b></h1> <h1><b> 这里人称"天下第一滩",有着风景独特的熔岩地貌。它由紫色、土红、浅黄和浅绿等泥岩、砂岩组成。每到傍晚时分在夕阳的普照下,光怪陆离的色彩从四面八方涌来。斑斓的色彩、绚丽的五彩滩石,碧波荡漾的额尔齐斯河,这就是最美的五彩滩——大自然独具匠心的佳作,真是人间奇迹。</b></h1><h1><b> 五彩滩地貌特殊,属长期干燥地带,盛行大风,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变异出许多陡壁和宽浅的沟漕相间的地形和陡壁险峻的小丘,维族称之为"雅丹"又名""雅尔当"。"雅丹"一词就成为了世界上地理学和考古学的通用术语,故此称之为"雅丹地貌"。</b></h1> <h1><b> 五彩滩地貌特殊,属长期干燥地带,盛行大风,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变异出许多陡壁和宽浅的沟漕相间的地形和陡壁险峻的小丘,维族称之为"雅丹"又名""雅尔当"。"雅丹"一词就成为了世界上地理学和考古学的通用术语,故此称之为"雅丹地貌"。</b></h1><h1><b> 五彩滩的特别,还由于它色彩绚烂,形状缤纷。因为这里有侏罗纪时代的煤层,经过千万年风蚀雨剥以及河水的冲刷,在几乎寸草不生的河滩上出现了红、绿、紫、黄、棕等鲜艳的色彩。</b><b> </b></h1> <h1><b>  五彩滩一河两岸,南北各异,由于长期受风蚀水蚀以及淋溶等自然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b></h1> <h1><b>  18日一大早六点多钟(严格地说不能称之为一大早,布尔津与北京时间相差两个多小时,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下半夜)便上车出发,大伙儿只能在车上迷迷糊糊的打盹。八点多钟,天边渐渐冒出光亮,大伙睡意渐消,开车师傅就停车让大家下车活动活动,方便一下,不经意间,突然看见太阳从戈壁的地平线上冒了出来,于是赶紧举起相机,拍下了这组戈壁日出的片子,也可说是意外的收获吧。</b></h1> <h1><b>  汽车进行沿着217国道前行,眼前冒出一个一个让人产生灵感的地方——魔鬼城。</b></h1> <h1><b>  在我的内心世界里,就从来没有把“魔鬼”当过真,世上真的有“魔鬼”吗?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真的就有一座魔鬼城,而且就在新疆克拉玛依的戈壁滩上。听去过的人讲,进到那里就像闯入另外一个世界——一座阴森森的城堡,尤其碰上刮风天,城里鬼哭狼嚎,是着的吗。到底缘自于天外来客的造化,还是大自然力量雕凿出的地方,心里一直惦记。通过直观了解,实际上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让人产生灵感的地方。</b><b> </b></h1> <h1>  <b>魔鬼城,在克拉玛依市的乌尔禾镇,有120多平方公里,这里的地貌千奇百怪,从戈壁远看上去就像古代的城堡,由于这里风沙大,又地处风口,有人叫它风城。每当大风到来,黄沙遮天蔽日,风在城堡中激荡回旋,形成呼啸而凄厉的声音,魔鬼城因此而得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里就有二百多天在刮风,土质又多为沙砾岩,被风一点点的侵蚀,造就了今天这般模样。这里的一切,远离人们的生活,在天地间静静地伫立、守候。风,竟然能把一片土地在戈壁滩上变成一座城,是否为神化,只有当自己亲眼所见才敢相信。<br></b><b><br></b><b><br></b><b><br></b><b></b></h1><h3><br></h3> <h1><b>  &nbsp;新疆回来近一个月了,去年的那个时候我们也在西藏旅行。这些天我经常会思索着西藏与新疆两地旅行的不同感触。今天豁然开朗了……</b></h1><h1><b> 走进西藏,感受到更多的是它的神秘伟岸,是它的曲折蜿蜒,是它的虔诚圣洁,是它在狂风席卷下依然挺拔矗立的巍峨神山,是它在每一处寺院、街角、甚至荒原戈壁上都悬挂着的彩色经幡。</b></h1><h1><b> 而走进新疆,则是全然不同的感受。茫茫大疆,从乌鲁木齐一路往西,走出一千公里还是在新疆,连太阳也要眷念这片土地到晚上九点多才肯下山,此刻才会发现在浩浩皇天外还有皇天,荡荡后土外还有后土……</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