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红班加油站之八:陪着孩子长大……

映山红

<h1><font color="#39b54a"><b>写在前面的话😊</b></font></h1><h3>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新芽,是摆在温室里,在百般呵护中养大;还是放到阳光下,在汲取雨露中成长?周玮博的家长,以初为人之父母的小心谨慎,边思考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陪伴孩子长大……在他们的所感所悟中,相信您一定能受到启发。</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陪着孩子长大……</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玮博家长</h3> <h3>  玮博进小学已过去一年多了,这一年多时间里,一个懵懵懂懂的儿童渐渐有了少年之雏形,其变化是非常巨大的。去年入学季,当我第一次送他上学之际那忐忑不安的心情犹历历在目:他能做好一名小学生吗?他能适应课堂纪律吗?他能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吗?各种纠结与困扰侵袭着我,思绪如野草般纷乱疯长。<br></h3><div> 而今天,当邓老师吩咐我谈一谈有关孩子教育的话题时,我欣然又感慨万千,彼时心头的疑虑之霾早已一扫而空,小朋友在老师悉心教育下茁壮地成长着,犹如春天爆土而出的新笋,在阳光、雨露滋润下快速地长大。然而,小孩的教育及成长完全依靠老师是不够的,小朋友的家人、身边的同学及他所接触到的环境都是他成长过程或好或坏的重要因素,而父母和老师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导师。</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上知不教而成,下愚管教无益,<br>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font></b></h1> <h3>  颜子推这句话虽然不怎么严谨,但非常在理。从古至今,我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并且教育主要对象是这社会里千千万万普通人,所谓“天才”只是传说。</h3><div> “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这是我对玮博的定位和教育的目标。首先,认清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绝非天才和神童。在学习上,我只要求他能按部就班地掌握学校要求掌握的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允许他因小孩天性而导至的客观性失误,也就是说不刻意追求他的名次及百分获得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他的学习的放任。</div><div> 有一次测验数学卷子他得97分,失分原因是漏做一题失2分,另一题虽然做对了但与题意不完全相符失1分。我首先让他独立把漏题重做,把理解错误题意进行纠正,他都很好地完成了。这种因粗心导致的失分情况,虽然也对他提出要求甚至批评,但事后都会告诉他其实很棒,如果细心一点就是美美的一百分。他听后不仅会能欣然改正错误,养成好习惯,自信心也不会受任何伤害。</div><div> 但对于他真正未能掌握的知识点,我会采取非常严厉的方法纠正他以达到最大效地加深他记忆的目的。</div><div> 记得有一次语文考试,“用”、“古”、“方”加部首组字,他没有做,这样的问题就很严重,完全属于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课堂知识,为这三个字,我连续三天每天二个小时和玮博讲偏旁部首,并且每一次都严厉到几乎触动他的灵魂,直到他对偏旁部首的掌握熟练为止。</div><div>在学习上,我们对玮博要求比较注重劳逸结合,每天他写完作业后,该看电视看电视,该看电脑看电脑,该玩玩具玩玩具,但以不沉溺其中为度,所以玮博对电脑、手机、电视诸如此类的喜好虽然有但没有一项沉溺而不能自拔的。</div><div> 除学习外,对玮博的品行操守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处于成长期的儿童,端庄的品行和高尚的情操的培养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所以,我们对玮博的教育第一位是品德操守,第二位才是学习知识。并为此对他提出了一些严格、具体又直接的要求。</div><div> 比如:</div><div> <font color="#39b54a"> <b> 尊敬老师和长者,孝顺父母长辈,友爱同学伙伴;</b></font></div><div><b><font color="#39b54a"> 不准在任何时候说谎;</font></b></div><div><b><font color="#39b54a"> 不准在任何时候说出不文明的、骂人的脏话,甚至语气也不能有对人的不满、抱怨和指责;</font></b></div><div><b><font color="#39b54a"> 不准在任何时候有贪小便宜、侵占别人或者集体东西的念头和行为;</font></b></div><div><b><font color="#39b54a"> 要求必须善良而富有同情心;</font></b></div><div><b><font color="#39b54a"> 鼓励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帮助别人……</font></b></div><div><br></div> <h3>  或许这些要求看起来很高,大人都未必完全做到,何况孩子?确实,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我不能因为其难而放弃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时时刻刻给他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哪怕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情,都尽量让他做好。每天坚持让他做一些小家务,让他了解大人的辛苦、让他明白劳动的意义;每次带他坐地铁或公交都鼓励他给需要的人让座;每次他心情不快或者情绪激动时引导他用平和的语气表达诉求,而决不允许充满戾气;遇到他喜欢的却没有多大用处的东西,毫不妥协地的让他放弃……</h3><div> 努力还是有效果的,玮博在家里对长辈、父母和伙伴非常友爱和宽容;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他在言语上冒犯任何人,从来没见玮博和人争吵过,没听过他讲一次难听的脏话或者出现指责别人的语气,也没有因为要满足什么需要跟大人执拗过,更没有向我们表现出对外面看到的什么东西的羡慕回来提出需求,从来没有!</div><div>记得有一次我带他吃肯德基,他很喜欢。过几天刚好又路过肯德基,他勾起了对肯德基的强烈愿望,我简单对他说了肯德基不宜多吃的道理后,他平静地放弃了吃肯德基的念头;此后,哪怕逛街穿过肯德基店他也不会再提吃肯德基。玮博就是这样地懂事又听话,善良又诚实。</div><div> 对孩子注重因材施教,玮博是个偏于文静的孩子,所以我们在他兴趣学习方面更偏向于文艺类。比如:钢琴、声乐、书法等;运动方面的项目相对就轻,仅仅参加了一个篮球班。为了不增加他课堂学习的压力,对他的兴趣班学习我抱着能学多少学多少的心态,兴趣兴趣全凭兴趣。决不也从来不对他说:爸爸妈妈花了这么多钱,如不好好学就怎么怎么的。</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春日迟迟 ,卉木萋萋;<br></b></font><font color="#39b54a"><b>仓庚喈喈 ,采蘩祁祁。</b></font></h1> <h3>  大自然也是孩子伟大的老师,亲近自然,才能热爱生活。二千多年前的《诗经》描绘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光美,荡涤着我们几千年的心灵。诗与远方是一种情怀,小朋友天生就有强烈的远方情结——对未知的知识,未知的世界和未知的远方的渴望和好奇,就需要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这广阔的课堂。</h3><div> 玮博两岁起,我和他妈妈就有意识地开始抽时间带他走向外面的世界,虽然他未必能够深刻体验外面世界的精彩,未必能理解远行的真谛;但我坚信,先给他打开这扇门,让他感性地领略外面的大好河山,领略各地的人文风俗,这对他健康的成长肯定有益。上海的现代化都市范、陕西西安厚重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壶口瀑布所表达的大自然的奇绝和壮观、青藏的高原蓝天白雪,湛蓝如海的青海湖、云贵高原的千山万壑,玉龙雪山的瑰伟和黄果树瀑布的震撼……还有我们秀美江西境内的山山水水…… </div> <h3>  当我看着他在青海湖边捡起一颗小石子奋力扔向湖面的时候;当他走近水声如雷的黄果树瀑布时情不自禁地舞动着小手的时候;当他身穿单衣漫步在丽江古城的冰凉的雨中却满脸喜悦的时候;当他笑靥如花地在三清女神峰下留影时……我可以感受到他那颗幼小心灵充满自豪和爱的最真实的表达。他能够感受到他的世界如此的美丽多姿,他能够感受到他的童年虽然有学习的紧张但也不乏旅行的快乐。当他在出游时知道了中国有很多民族很多风俗很大地方,知道了江西有全国最高的森林覆盖率,有全国一流的水质,有享誉世界的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鄱阳湖时,常常为自己是个中国江西的小男孩非常的自豪。</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三人行必有吾师焉”<br></b><b>学习他人成功的育儿经验</b></font></h1> <h3>  北宋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都有自叹诗文不如别人的时候,吴越王那句著名的“陌上花开,何缓缓归矣!”令苏学士恨不得自已写出这么美好的句子而抱憾终身。我对孩子的教育上也时时觉得不尽人意。因此学习别人的先进方法显得尤为重要。</h3><div><br></div> <h3>  教育孩子,我除了记忆里的一点古老的经验便无他法,怎么办?向朋友、向书本学习,尤其是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和先进的方法。幼时我所受的教育传统而又严厉,老一辈人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至理名言,曾经一度,我对玮博的严厉甚至超出了他能够承受的程度:不准他乱动,不准他多话,不准他玩心太重……等等,几乎所有属于小朋友该有的天性都被禁止,慢慢地感觉他不对头了,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呈思考状,不怎么爱动,也不愿出门,甚至与人相处也显得很赧然。担心之余请教朋友,通过朋友的指点,最后发现根源在我对他太过严厉上面。我猛然想起鲁迅先生在《风筝》里写的:“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马上调整方法,松严适度,果然情况有很大改观。</h3><div> 除了与朋友探讨小孩教育还有针对性地在网上、书本上寻找一些别人总结的经验及中外有关专家的观点。当然“映山红”群里每一位宝妈宝爸的教子方略都是被我“侵权”挪用的“育儿宝典”。</div><div><br></div> <h3>  中国的父母,常常会把自己未竟的事业,未完成的心愿潜意识地强加给子女来完成,认为子女必须是最优秀的,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应该是人中龙凤,是千里挑一的天才,从而给自己和孩子无形中造成很大的压力。我曾经也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之所以改变了这种观念,完全归功于朋友向我传输的教育心得。</h3><div> 摒弃这种有害的想法,让孩子快乐成长!</div><div> </div> <h3>  孩子的教育是复杂又科学的,作为家长不敢说做得多么成功,但求少一些失误;我对孩子成长的期望热切而又简单----希望陪着孩子和大多数同龄小朋友一样快乐、平安、健康地长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