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图片来自网络</h3><h3><br></h3><h1>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老是想起34年前备战中考的情景,那时候我只不过是个十四五岁的小丫头,从小生长在穷乡僻壤,胆怯腼腆,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自认为长的丑,自卑的心理让我从来不敢昂首挺胸地走在街上,但是内心与生俱来的强烈的自尊心又让我做梦都想鹤立鸡群,好在上天给我的智商还算属于正常范围,于是我想我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师范,那时候这是我们农村贫困孩子最好最快摘掉农民帽子的途径,考上师范的荣耀不亚于今天的985大学,全乡镇中学100多名学生中每年能考上的也寥寥无几,有点百里挑一的感觉,于是我不得不付出百倍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灰姑娘想要变成公主就必需经过浴火重生的艰难历程。</h1> <h1> 很庆幸我有两位志同道合的闺蜜,个头相近,体重相当,气味相投,就差添血盟誓,桃园结义了,三个人在一起看书看到"吐血",做题做到深夜,最疯狂的一次是学校放三天假,三个人坐在炕上一个长方形的桌子前,整整三天除了吃饭睡觉一直做一本数学题,上厕所都是跑着去跑着回,其实那些题都已经会做了,只想烂熟于心,所以做的速度很快,三天竟然把一本书上的题从头到尾做了一遍,第三天晚上做完最后一道题,三个人都长舒一口气,然后开开心心打闹一番,各自回家睡觉,后来一想起这件事就觉得自己都不敢相信,三天时间怎么能做完呢,太不可思议了,但事实的确如此,奇迹总是人创造出来的。还有一次好不容易逮着一本"青春之歌"的小说,三个人如获珍宝,挤在一起,把书放在中间,直至看到家里人等不到回家吃饭找到学校,一看早已过了饭点,匆匆吃完饭又赶到学校继续看,也是三天一本"青春之歌"全部拿下,直看的云山雾罩,头晕眼花,好长时间还沉浸在主人公林道静的命运中。那时候三个人说好一定要一起考入师范,一起工作,找对象要找一个地方的,一辈子做好姐妹,永不分离,多么可爱而单纯的想法,现在想想都感动的想哭,最后师范如愿以偿,一辈子一起的愿望却落空了,现在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独在异乡,越来越怀念这段深厚的情谊,时隔这么多年,只要聚在一起还是象小时候一样说不完的话题,好想回到过去的时光重头来过,虽然那时候学习很苦,冬天坐在教室里冻得手握不住笔,晚上农村停电时候多,在煤油灯下学习一晚上,早上起来一看鼻孔全是黑,但还是感觉很快乐,那是一段既艰苦又充实的时光。</h1> <h1> 师范三年,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看自己喜欢的书,小说,杂志,只要让我逮着决不放过,好像海绵吸水一样如饥似渴,那时候家穷买不起书,跟别人借本小说能高兴好几天,怕人家催着要,一晚上不睡觉赶着看,常常感叹"书非借不能读也"。看过的书现在基本上全忘了,后来一直觉得那时候太傻,做的都是无用功,最近看到三毛的一段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感觉颇有道理,看来书还是要读的。后来结婚生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我的一个亲戚每次见到我都会说"你看你下了那么大的辛苦念书,过的还不如人家那些没念书嫁的好的,人家不用上班,还比你有钱",这话刚一听刺心痛,想想自己念成书呆子了,恨自己恨到咬牙切齿。恨归恨,老了还是有事没事喜欢看点书,呆到无可救药,傻到朽木不可雕。现在想来一个人自食其力,独立自主,不用看人脸色,仰人鼻息,日子过得踏实舒心,"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生活中往往苦乐自知。无论如何,我还是喜欢读书,能够闲适地坐在家里,捧一本书在手,感觉是人世间最大的乐事。</h1><h1>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还是要选择读书。</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