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国营七一二矿

耕雲種月

<p>  国营712矿,曾用名湖南五矿,1964年更名为国营712矿,1958年5月31日建矿,地师级,属于中央大型企业,坐落在湖南省衡山县(今衡东县大浦镇)一片丘陵之中,号称十里矿山。最早建有六个工区,矿区(矿藏)面积约20平方公里。矿山最辉煌时期家属职工共有一万多人,大部分职工都是退伍军人和北方大型企业调来的技术骨干以及通过各种政审合格后招工来矿,还有部分抗美援朝回来的老战士。矿区距衡阳市27公里,距衡东县20公里,离大浦镇约五公里,有专用铁路506线连接京广线,现有衡大高速从矿区旁边经过,离最近的两个高速出入口只有三公里。一条县级公路一头从大浦连接315省道,一头蜿蜒经过矿区(1959年8月,这条路由解放军第55军644团、645团仅用23天时间修筑完成)。中国最早建成的铀矿之一--712矿,就隐藏在这里!有人形象的夸赞他是“中国铀矿之父”。 </p> <p>  铀(yóu),英文名Uranium,元素符号定为U,1896年有人发现了铀的放射性。1939年,哈恩O.Hahn和斯特拉斯曼(F.Strassmann)发现了铀的核裂变现象。自此以后,铀便变得身价百倍。它是原子弹的原料,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伤害很大。据老人们回忆说,建矿时,苏联专家说咖玛射线放射性大,建议家属区要离矿井20公里以上,也就在原来核工业415医院(现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这个地方,职工上下班用专车接送。领导说:不行,太远。专家说:那就在大浦镇吧。领导还是不满意:伽玛射线有什么可怕的,矿井在哪里,我们的家就安在哪里。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这样,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伽玛射线的照射下,大家用血肉之躯印证着那句“伽玛射线有什么可怕的”的豪言壮语!坚强的做着“人定胜天”的美梦。 &nbsp; </p> <p> 当时,712矿是国防军工保密单位,有军队驻守,叫警卫连。单位名称、通讯地址使用的都是代号。听父辈们说,曾有亲属探亲,拿着通信地址在衡阳转悠了几天,问谁,谁也不知道。到了70年代后期,在712工作的人,除了70—80元工资以外,每个月还能拿到保密费和几十到一百多块钱不等的保健费。在那个年代因为工作的特殊性,福利待遇还是不错的。 </p> <p>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712矿形成了一个封闭独立的小社会。矿部周围是山,山的最高处,海拔约四十米,修建了一座电视塔。站在电视塔山上望去,绿树掩映下的红砖红瓦,一栋栋,依山而建,随山势而上,排列整齐。田字型的马路,把家属区划分成一村到八村,还有民主村和胜利村。办公大楼,就建在田字的中轴线上,一栋烙有苏联印记的建筑,是712矿的“政治中心”。还有“文化中心”--俱乐部,里面有电影院、图书室、灯光球场、广播站等。每天清晨,喇叭里传来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广播员甜美的声音把人们从睡梦中唤醒,中午、傍晚,听着“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歌声,人们返回家中或是集体宿舍(大部分矿工都是“三班倒上班”)。年复一年,什么都变了,人老了,马路烂了,房子也破了,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不见了。 </p> <p>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712都有过。鼎盛时候,其繁华程度好过当时的一般县城。学校、医院、招待所、联合食堂、315商店、邮局、理发店、冰室、公安处、新华书店、广播站、电视转播台、银行、粮站,幼儿园、煤场、锅炉房、屠宰场....沿马路四周分布。早期,消防队后面,还有牛奶场,生产出来的牛奶按计划供给采矿职工。矿生活区内有一个自由市场,每天早上,四面八方的菜农挑着各种小菜来到菜场,职工、家属、菜农互相讨价还价,人声鼎沸,是712人气最旺的地方。办公楼前的马路也很热闹,两旁种满了樟树,高大伟岸,四季常青。矿里平房居多,很简陋。大家加盖房子,低矮,参差不齐,依附在的自己房前屋后。家家都划地为界,圈个小院,门前搭有葡萄架,既遮阳,又有葡萄吃。 </p> <p>  因为铀矿石的辐射作用,以及其它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的影响,老一辈大多患上了各种疾病,还有很多因公致残,他们饱受病痛的折磨艰难的活着,据离退管理中心和劳动人事部统计分析,现在正以每周1.5个的速度递减,甚至更快。生产时期,发生了多次工亡事故,52个年轻的生命长眠矿山,重工伤190人,轻伤事故上万人次。一代核工业人来自全国各地,有的年轻的时候背井离乡,离开妻儿子女只身来到712矿,有的拖儿带女在矿山艰难的生活。据统计,全国除了西藏、青海和港澳台地区外,每个省份都有人在这里工作,为了中国的核事业来到湖南这个偏远山区,老了,依然孤寂而贫困。712,全矿人们心中永远的烙印! </p> <p>  1985年,上级要求712矿“停军转民”,终于不要挖矿了。一代核工业人不辱使命,经过近30年,生产铀矿石数万吨,含金属铀()吨。从此,712矿进行了第二次创业,先后建成了湖南金属镁厂、娄底市大理石板材厂、碳酸钙厂、塑料玩具厂、拖拉机车厢厂、修理厂、海燕化工厂、氧化锌厂、饮料厂、养殖场等几十个转民项目。由于种种原因,一切都成了泡影。与此同时,富余职工何去何从成了矿里头等大事。八十年代中期,一大批职工被调往山西马兰煤矿,期间还发生了一次小小的波动。八十年代后期,通过鼓励职工辞职自谋职业,一部分职工为了生计,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不得不离开了岗位,离开了钟爱的七一二矿。 </p> <p>  2003年5月,国家对712矿实行政策性关闭破产,成立了衡阳市大华社区管理委员会,接管了原712矿所有的工作职能。矿上所有职工除了大部分人员享受提前退休政策外,其余职工被“一刀切”买断工龄,没有离开的职工在“高就业低工资”的思想指导下,留下来辛勤的工作着,艰难的生活着。2011年,随着衡阳市七一二小区的建成,伽玛射线下侥幸生存的人们,举家搬迁到了衡阳市珠晖区衡茶路十六号,1768户职工异地安置。2015年,位于雁峰区岳屏镇前进村地段,第二期安置小区建成,又有1200户职工得到安置。目前,老矿区还居住着部分因种种原因暂时不能安置的住户,以及还未完全移交的原712矿的大片国有土地和部分国有资产,由大华社区留守处进行管理。还有大部分职工(所谓的半边户)退休回原籍居住。如今,一座座荒凉的矸石山(矿渣山,已经过一期环境治理)和一座孤寂的烈士山见证着712矿人的丰功伟绩! </p> <p>  根据资料解密,我国是1955年1月15日启动核武器研制计划的,该计划的代号为“02号计划”,第一颗原子弹动员了全国20个部(院)和20个省市自治区的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与人数达数十万人。我国1964年10月16日爆炸的首枚原子弹共花了28亿人民币,中国截止至上世纪80年代初的整个核计划,投资约300亿人民币。另外,根据资料显示,从1958年铀勘探到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按1957年的价格计算,约107亿元人民币,据此估算,为了核计划,中国在十年间打了相当于两场朝鲜战争。 </p> <p>  1955年8月,原中南三〇九队第四航测队在进行航空伽马普查时发现了该矿区。1958年初,苏联向中国提供了核工业设备,并派出近千名专家,先后建成了湖南711矿、712矿和江西的713矿、内蒙包头的202厂、青海的221厂、甘肃的404厂、504厂、衡阳的272厂,中国正式进入了核工业建设和研制核武器的阶段。712矿成为中国最早建成的核工业“三矿五厂”之一。建矿初期,单位代号为“国务院02号单位”,该代号的由来,应当与我国核武器研制“02号计划”一脉相承,712矿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关系密不可分。此后在湖南虽陆续有715、716、718以及江西721等铀矿建立,很多骨干成员和技术力量均来自于712矿。 </p> <p>  1958年夏天,中苏之间因“长波电台”和“联合(潜艇)舰队”事件发生,翌年6月,赫鲁晓夫通知中国,“暂缓两年”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制造技术。1960年7月,苏联又撤回在中国核工业和军工部门的专家,不再履行这一领域的协定,在此情况下,中国人民自立更生,自己研制原子弹。712矿作为我国建立最早的铀矿山之一,理所当然地直接承担着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核原料的艰巨任务,据资料记载,1959年,712矿就利用土法炼出重铀酸铵1005克。1961年11月,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将军和二机部部长刘杰视察712矿时说:二七二厂的“灶”搭好了,就等你们的“米”下锅了。中央军委还特别电告解放军第47军一个团来矿支援建设。全矿职工深受鼓舞和鞭策,不断创新采矿技术、加快采矿进度,不计报酬,不计时间,不断刷新产量指标。人挑肩扛,冒着看不见摸不着的幅射危险,完成了生产任务。期间,七一二矿涌现了一大批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以至于中国的“两弹一艇”都凝聚了712矿职工、家属付出心血和汗水,甚至生命,712矿完全有理由自豪!712全矿职工、家属、子弟在这片土地上三代人为之奉献和付出,进行两次创业。可以说,712矿人为了我国的国防事业,为了我们的核大国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为我们核工人树起了一座历史丰碑! </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航拍七一二矿部(生活区)全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七一二矿电视转播塔的山上俯瞰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七一二矿办公大楼,1962年10月建成,有典型的苏式建筑印记,也是矿内最具代表性和标志性建筑之一,是2013年被衡东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七一二矿遗址”的重要部分,她分前后三栋,前栋有三层,是行政办公楼,第二栋是党委、工会、团委办公楼,第三栋是档案室和电话总机室及打字复印室。办公大楼是园林式单位,院内有香樟、罗汉松、桂花树等各种名贵树种,还有三棵直径达50厘米的楠木树,被视为“镇宅之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年办公大院人来车往,来这里参观、学习、交流、公干的人员络绎不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办公大楼院内小车车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一二矿俱乐部,1964年10月建成,室内有1199个座位的影剧场,室外有1980年建成的可容纳观众8000人的露天影场,室内还有图书室、广播站、娱乐室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俱乐部内场电影院,每周都会放映电影,这里有灯光舞台,每逢重大节日,都会有文艺演出活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2009年六一儿童节,七一二矿电影院最后一场演出活动场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俯瞰315商店全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营三一五商店,也叫工农兵服务部,计划经济时代红极一时,商店大部分商品都是凭票购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三一五商店楼梯口悬挂的矿山工人自己绘画的巨幅挂画</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职工医院,当时科室基本齐全,设备先进,为职工家属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院内环境优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招待所,设有会议室,客房部,餐饮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经过改造的七一二矿团委办公室,里面有最好的灯光音响设备和舞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矿子弟学校,也叫衡东四中,这里开设了小学到高中的各个年级的课程。现移交当地教育部门,设立“大明完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在的“大明完小”大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年活动中心,这里是离退休办公室、电视转播台和老人活动场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电视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居委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联合食堂,也叫机关食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消防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工人村粮库。计划经济时期,全矿职工家属在这里排队凭票购买粮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冰室,这里生产制作的“矿山冰棒”以其正宗、美味、可口的特点享誉方圆几十公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邮政、电信大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原工商银行所在地,撤走后,农村信用社在此经营多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村一栋两层楼的职工集体宿舍,墙上还依稀可见的宿舍管理规章制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职工宿舍楼外墙上的标语: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革命无往而不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建成较早的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职工宿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工区综合办公楼,职工俗称“福利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工区矸石山(矿渣山)。九十年代中期,矿里对每一座矸石山都进行了降坡、覆土、夯实、种草、植树、修水沟、筑混凝土围墙等系列的环境治理工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矸石山上的警示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工区浦泉水厂。五工区离矿部五公里左右,这里地下水丰沛,曾是矿山饮用水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工区水厂一号泵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转民项目之一轻质碳酸钙厂。图为厂区烟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3年,七一二矿政策性关闭破产后,执行异地安置政策,2006年在衡阳市珠晖区建设第一个居民集资安置小区,既七一二小区,并隆重举行了奠基典礼仪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奠基典礼仪式上,七一二矿中层以上干部及现场工作人员合影留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成的七一二小区一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一二小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一二小区一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棚户区改造工程既七一二矿异地安置第二期工程施工现场</h3> <h3>建成的七一二矿第二期安置工程既大华南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