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 <h3> 儿时,读过晚唐诗人罗隐的一首《蜂》:</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论平地与山尖,</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限风光尽被占;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采得百花酿成蜜,</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谁辛苦为谁甜?</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从爸妈那解释得知,蜜蜂是如何宁可辛苦自己也要造福他人的高尚情操,怜爱之情油然而生。<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少时,一只小蜜蜂跑进我的文具盒,我把文具都拿出来,想独自养活它,可当我再打开文具盒时,它狠狠地刺了我一针,手肿了好久,我都不敢跟父母讲。自此,蜜蜂成了我又爱又怕的动物。</h3><h3> 渐渐长大,学了动物后,知道那只小蜜蜂为我失去了它的一条生命,真是感叹不已:我是想好好保护它,它却认为我要伤害它!我表达爱的方式错了!再是:不同的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那么不一样啊!我为我无意伤害的那条小生命惋惜了好久......</h3><h3> 很想去了解蜜蜂的真正生活,心神往,却心有余悸。</h3> <h3></h3> <h3> 机会来了。路友群决定2017年9月17日到江永去搞次摇蜜活动,我积极报名,终于可近距离地了解一下我那又爱又怕的小蜜蜂了。</h3><h3> 蜜蜂是随蜜源迁徙的动物。我们去摇的,正是我们道县的中蜂,采的江华的蜜。</h3><h3> 活动由道县华岭中蜂老板何建坤策划。</h3><h3> 我们三十人,六台车,早上八点出发,浩浩荡荡地赶往江华大干村华岭蜂场。何老板一家人在蜂场等着我们一行人。</h3> <h3></h3> <h3> 何老板热情地接待着我们。向我们介绍着他的中蜂,我们听得津津有味。</h3><h3> 中蜂,又叫中华蜜蜂,中华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中华蜜蜂体躯较小,头胸部黑色,腹部黄黑色,全身披黄褐色绒毛。中华蜜蜂飞行敏捷,嗅觉灵敏,出巢早,归巢迟。</h3> <h3></h3> <h3> 蜜蜂将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的发酵,回蜂巢中吐出,蜂巢内温度经常保持在35℃左右,经过一段时间,水份蒸发,成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h3><h3> 蜂蜡封了的蜜才是成熟的蜜。我们要买的必须是这种蜜。没封蜡的是水蜜,是不良蜂农卖的蜜。</h3><h3> 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外还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h3><h3> 蜂蜜满了就要摇出卖掉,如果不摇出,蜜蜂采的蜜没地方放,它就不再出去采蜜,消极怠工啦!</h3> <h3></h3> <h3> 蜜蜂是母系生活方式,每只蜂箱只有一只母蜂,如果出现两只,那就到了分家的时间了。</h3><h3> 我想看蜂王,何老板很耐心地为我找出蜂王,并指给我看。</h3> <h3></h3> <h3></h3> <h3></h3> <h3> 何老板拿出一大块蜂巢,吹掉上面的蜜蜂,叫我们吃。我们怕,他说:可以生吃的。我接过一大块。</h3><h3> 咬一口,蜂蜜从蜂巢中溢出,一下充满整个口腔,口腔被浓浓的饱满的汁液滋润着,蜂蜜的清香从口腔一点一点地往鼻子里传递,整个脑子都象是泡在了蜂蜜里,清香馥郁,润澈心脾。轻轻地叩一下牙齿,蜂巢清脆无物,牙齿都酥在了蜂巢里。闭着眼享受着这人间美食,真是人间一大快事!</h3><h3> 真是太好吃了!我感叹着。闻讯来的兄弟姐妹们也想尝尝,我就把我的蜂巢分给了大家。</h3><h3> 一整个上午,我唇齿间都留有那醇美的味道,特别舒服!</h3> <h3></h3> <h3> 何老板一家为我们做中餐,我们去参观涔天河水库。</h3><h3> 涔天河水库大坝位于江华县东田乡潇水支流涔天河口,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过木航运、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h3><h3> 现在的涔天河水库正在扩建,水库建成后,可削减潇水干流洪峰流量,结合近期的堤防建设,可使江华县城、道县县城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给下游河道,尤其是湘江干流长株潭河段补水,可以缓解缺水期用水矛盾。</h3><h3> 今年我们道县破天荒没有洪灾,就是涔天河水库的功劳。</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群主带我们到江华豸山寺参观,讲述他的历史。</h3><h3> 豸山寺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距今四百余年,豸山寺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建筑格局。古代这一片建筑依次是佛教的豸山寺观音阁、道教的吕祖阁、儒教的文昌阁,一字排开,连为一体。 </h3><h3> 可惜,寺门紧闭,我们只能远观。</h3> <h3></h3> <h3> 我问群主,凌云塔还要走多久?群主叫我抬头望。</h3><h3> 我一抬头,一座宝塔屹立山顶,正向我招手呢,我是鼠目寸光了!</h3><h3> 我用目光找寻着上山的路,群主理会了我,说:跟我来!我们分成两拨,一拨在豸山寺继续拍照留念,一拨跟着群主上凌云塔。</h3> <h3></h3> <h3> 上山的时候,我跟太亨并排走着。</h3><h3> 太亨看着我的相机,问我:这相机用了不少钱吧?</h3><h3> 我说:是。</h3><h3> 太亨说:你现在拍照,越来越拍得好了!</h3><h3> 我说:你怎么知道?</h3><h3> 太亨说:我在朋友圈看到了。</h3><h3> 我说:看到了,怎么总没见你为我点赞?</h3><h3> 太亨说:等你拍得没那么好的时候,我再点赞吧。</h3><h3> 我说:我知道你的心理。你是怕我们俩的距离越来越远吧?你想想,我都快五十的人了,我再怎么努力,还能飞起来吗?你知道我是个外表外向,实际上是个特内向的人。我心里有许多的话要述说,可又不能象外向的人那样敢于表达。我只能通过我的方式,比如说文字、比如说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只是自己在跟自己说话,然后通过懂我的人的鉴赏,寻找知音,然后在知音的指点下得到提高。</h3><h3> 太亨笑笑,没说话。</h3><h3> 我说:我是个永远记得自己来时路的人。你是我的闺蜜,是唯一跟我过过生日,并记了我生日三十年的老同学,好朋友。我不管变成什么样,你永远在我心里,不会褪色。</h3><h3> 太亨依然笑笑,没说话。</h3> <h3></h3> <h3></h3> <h3></h3> <h3> 没多久,来到了凌云塔身边。举目四望,美丽的江华县城尽收眼底。</h3><h3> 拍完照,我们一路欢歌回蜂场。</h3> <h3></h3> <h3></h3> <h3> 一到蜂场,何老板马上开饭,我们也饿得不行了,大家拿起碗筷,争先恐后地挟起自己喜欢的菜,大快朵颐起来。</h3> <h3></h3> <h3></h3> <h3> 吃完中饭,开始摇蜜。</h3><h3> 何老板打开一箱蜂,把蜂摇走,然后用刀把蜂蜡割去,两片一次地放到摇蜜器里,轻轻地摇,蜜就顺着摇动的向心力,缓缓地掉进收蜜桶里。</h3><h3> 一片成熟的蜂蜜,能摇出两到三斤左右的蜂蜜来。</h3><h3> 我们都争着摇蜜,何老板一家人就在旁边指点如何摇,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h3> <h3></h3> <h3> 几桶蜂蜜就让我们给摇了出来。</h3><h3> 通过过滤,分装。</h3><h3> 几百斤新鲜的蜂蜜让我们抢购一空!我们笑了,何老板一家人也笑了。</h3> <h3></h3> <h3> 酒饱饭足,美景尽赏,又购得心怡的蜂蜜。</h3><h3> 我们三十人,告别江华,告别何老板一家,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h3><h3><br></h3><h3><br></h3><h3><br></h3><h3>(特别感谢何文才主任为我们留下的集体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