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7710班出游

hanli

<h3>清晨,如约来到我的母校,与庆贺7710班入校40周年活动的师兄师姐们一起前往黄石等地游览。</h3><h3>我与材机7710班(简称10班)有着特殊的渊源。我们同为机械系建材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他们1978年二月入校,是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我们是1978年九月入校的第二批大学生。当时分配学生宿舍为六人一间。因为我班女生7人,多出一人。和10班十个女生中的四个合住一间宿舍。半年的级差,让我们一起整整住了三年。每天听到的和聊到的多是10班的人和事。简直不要太熟悉了。去年秋天,在10班杨班长的热情邀请下,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同学一起游美加活动。期间和众位师兄师姐在一起,在北美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开心时光,在温哥华和拉斯维加斯分别见到了心心念念中同宿舍的另两个师姐(是毕业后第一次见哦)!这次知道他们聚会,我特意赶来武汉,想再见一见心中思念的美加游的驴友们。</h3><h3>看到了学校大门,已经完全没有了我们读书时的痕迹。</h3> <h3>联系杨班长后,得知旅游车停在酒店。于是赶去酒店和师兄师姐们汇合。</h3><h3>在自助餐厅与相识的师兄师姐们开心相见,他们的热情友善让我倍感温暖。</h3><h3>特别意外的是见到我同宿舍的陈秀英夫妇!他们竟然从地球反面的米国赶过来了!</h3><h3>好意外,好开心,好感动!</h3> <h3>结束早餐,大家准备坐旅游大巴出发。</h3> <h3>这是我们的第一站——黄石西塞山。</h3><h3>组织兼导游者曾宪武师兄介绍说,西塞山这个景点,因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而来。多么安宁美好的画面!虽然此西塞山与浙江湖州的西塞山孰是孰非存有争议,却不影响我们秋游登山看长江。</h3><h3>旅游车在山下停车场,我们一行20余人,徒步上山。</h3> <h3>站在大门下的就是被称为领导的曾师兄。<br></h3><h3>和印象中的领导不同的是,这个师兄虽然颇有领导气势,却因为他时时处处都在关照着大家,更像个大哥甚至家长。记得我们一起去美加游时,每到一处,曾师兄总是率先去帮大家搬行李上车下车,仿佛一个行李员。这次外出,曾师兄以地主自居,更是身兼组织、导游、解说、领队数职,甚至用餐时为同学们送水端菜,绝对是个好大哥啊!</h3><h3>瞧,他还在操心着什么?</h3> <h3>这是摄影师刘振亚师兄。他总是任劳任怨默默的为大家拍摄服务。在去年美加游时就是这样。</h3> <h3>嗬,这才是西塞山大门。</h3> <h3>进了两道大门,我们一行人就沿山步行而上。</h3><h3>孟娟师姐边走边欣赏刚拍的美照。</h3> <h3>来,在这块大石头前自拍合影一个。</h3><h3>顺便猜猜左边石头上的字。</h3> <h3>上山还是有些累的,关键是居然还很闷热。来,在这里坐会歇一下。周桓同志还不忘抓拍。</h3> <h3>继续前进。这里有块石头,好像是卧在那里的一头猛虎。</h3> <h3>乔师兄不服,准备和老虎打一架。</h3><h3>乔师兄微名“三好学生”。他颇有个性我行我素的,感觉不像是个乖乖好学生。后来听他自述才得知,此好非彼好,乃爱好之意。三好者,烟酒茶也!想起北美时,每晚号召大家去他房间饮酒畅聊;以及在随后的鄂西行中对茶叶的丰厚认知,于是顿悟。</h3> <h3>杨班长干脆一脚就上去了。</h3><h3>这个杨班长,精神抖擞,热情宽厚。从美加游前后发现,他总是热情为大家张罗着聚会,根本看不出他已年愈古稀。同时,他还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为大家做了许多的电子音像作品,耐心地发给大家。真是个好班长!</h3> <h3>终于在闷热阴天中边走边乐来到山顶。</h3><h3>山下就是宽阔婉转流过的长江。只可惜天气不给力,虽极目却不能望远,无论江水来处和去处,皆是迷茫一片。</h3><h3>看不清风景并不影响同学们开心同游。这不,同寝室的四人开心合影。只不过当年的青春少年,如今已经享受公园半票了。</h3> <h3>这是我的同寝室好友陈秀英夫妇。当初她是7710班最年长的知心大姐。年轻时的她和夫君小姚更是金童玉女,陈姐出自国宝艺术京剧团,那充满艺术韵味的身姿和帅得不像话的小姚站在那里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回头率绝对是百分之一百二。她们这次从美国回来与同学相聚,可见同学情深。</h3> <h3>这是我下铺师姐孟娟夫妇。</h3><h3>孟娟师姐当年是我们校排球队长。性格开朗,球技高超,永远保持着健康活力;聪慧睿智,性情豁达豪爽,是我仰慕的女神。她的夫君兼同学周先生和她一样保持着健美的体型,由此可见其自律修养。</h3> <h3>与这次参加聚会的师姐们合影。</h3><h3>最左边的是晓放师姐。当年她是市三好学生,也是省新长征突击手,又是我校篮球队和排球队的主力,是运动健将同时还是学霸,最重要的是一身纯洁正气。是地地道道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青年。也是我心中的女神。</h3><h3>中间三个是同寝室的我们。</h3><h3>最右边的是菜菜师姐。她当年是校体操和校排球队主力。身姿柔软灵巧,到现在还是保持着貌美如花和少女身材,真是羡煞我等!</h3> <h3>瞧,这俩师兄正在认真研讨高深的摄影技术。</h3> <h3>离开山顶,同学们沿山道而下。</h3> <h3>小憩一把。</h3> <h3>都来合个影!</h3> <h3>四位美女师姐合影。瞧,真是活力爆棚!</h3><h3>原本菜菜师姐去年也参加了美加游,款都付了。可惜临出发前家中突发事情退出了。好可惜!</h3> <h3>一路走一路笑,幸福快乐多美妙……</h3> <h3>行走在绿色山林,心怀着浓厚友情,吹拂着清净秋风,冲洗去身心尘埃。</h3> <h3>下山了,来到长江边。再来摆个pose。</h3><h3>让西塞山记住我们的友情,让长江水传递我们的快乐。</h3> <h3>等等,加上我!</h3> <h3>乔摄影师也在一边抓紧时间抢拍。看这架势,多投入。</h3><h3>山是此地青,水是这边阔。岸边背包客,来摄长江景。</h3> <h3>离开西塞山,已是午餐时。大家登山出了汗,都有饥肠辘辘之感。同学们随车来到黄冈的预定餐馆坐下。瞧,曾领导服务员又在温暖服务。</h3><h3><br></h3> <h3>等待时感觉有些累和饿。温师兄忍不住:这个应该可以七了,我先来试哈!</h3><h3>温师兄,性格如同他的姓,温和宜人,不紧不慢,不爱说话也没脾气。在北美时就是这样。</h3> <h3>用完午膳,来到东坡赤壁。</h3><h3>东坡赤壁,来源于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h3><h3>据说北宋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时,与友人游玩时误认为此地赤鼻山为三国古战场赤壁所在。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般。苏轼在此四年多时间里,创作了一批诗歌、诗词、赋、文等文艺作品,包括传诵千古的前、后《赤壁赋》和《赤壁怀古》词。后人因此称黄冈赤鼻山为文赤壁。</h3><h3>这里的风景令游人赞叹不已,其珍贵之处是那琳琅满目的历代骚人墨客留下的书画碑刻。</h3><h3>东坡赤壁,始建于1079年。后历经焚毁重建。现有的建筑大多为清朝同治年间所建。景区包括二堂(二赋堂、雪堂),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阁(碑阁,留仙阁),一斋(慨然斋),一像(东坡塑像),一峰(剪刀峰),九亭(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览胜亭,望江亭,羽化亭)。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具有浓厚 的民族风格。赤壁碑刻,闻名全国,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近二百块 ,其中苏轼碑刻一百余块,居全国个人碑刻之冠。</h3><h3>苏东坡的《景苏园帖》碑刻,其字如江河流泻,是苏轼书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被人称为“国中之宝”,书法评论家认为可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姪稿》相媲美,被世人推崇为“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嵌于坡仙亭内的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其字笔势苍劲,如暴风骤雨,飞动圆转,与其词章的豪放风格,相得益彰。碑阁内还有苏轼手书的《赤壁赋》石刻,历代书法鉴赏家对此评价极高。这里保留有苏轼的画作两幅:一为《月梅》,一为《寿星》,均嵌刻于坡仙亭内。《月梅》画面,由半镰新月和一枝老梅组成,老梅虬枝苍劲,嫩枝秀逸,花蕊初吐,于清凄中露出一缕新机。《寿星》画面,以“德、寿、殿、宝”四字组成,作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四月,据说是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的一幅人物漫画。黄州赤壁除苏轼书画碑刻之外,明代郭凤仪于嘉靖年间所画的《东坡老梅》,也极为珍贵。</h3><h3>来来来,全体童鞋合个影。</h3><h3></h3><h3><br></h3> <h3>景区园景</h3> <h3>这是二赋堂内的前赤壁赋。</h3><h3>二赋堂始建于清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因纪念苏轼赤壁二赋而得名。堂内正中木壁高约两丈,正面刻有《前赤壁赋》,由清人程之祯书写;背面刻有《后赤壁赋》,汉隶魏碑二体相兼,由近代著名书法家李开重写。“二赋堂”匾额为清人李鸿章题写。</h3> <h3>这是后赤壁赋。</h3> <h3>这是坡仙亭。</h3><h3>这里保留有苏轼的画作两幅:左壁一为《月梅》,一为《寿星》,右壁有他《念奴娇·赤壁怀古》手迹石刻,均嵌刻于坡仙亭内。</h3><h3></h3><h3>《赤壁怀古》是苏轼醉后草书,笔势遒劲潇洒无拘,起落圆转宛若瀑布泻涧。</h3> <h3>东坡自画像《寿星》。从中看出什么来了没有?</h3><h3>——福寿</h3> <h3>这是苏轼《月梅》画真迹石刻。画面中上弦月高高悬在空中。月光下,梅枝如虬龙般伸展着,抒发了诗人当时的心情。</h3><h3>右壁有他《念奴娇·赤壁怀古》手迹石刻,是苏轼醉后草书,笔势遒劲潇洒无拘,起落圆转宛若瀑布泻涧。</h3><h3></h3><h3><br></h3> <h3>寿字。再看看,这个字看上去像什么?</h3> <h3>醉书《赤壁怀古》</h3> <h3>景区园景</h3> <h3>这是“碑阁”内苏东坡的字迹</h3><h3>这里藏有苏轼的诗、词、赞、牍手稿石刻112块,并嵌于阁内四墙。</h3> <h3>景区前苏东坡塑像</h3><h3>东坡像高六米,于1982年所立。刘绍庄师兄在认真研究说明。</h3><h3>刘师兄精明睿智,行事认真仔细。去年美加游购物时分析比较非常有条理,让我这个迷糊十分敬佩。</h3><h3>东坡赤壁的游览,让我们再次学习了一把历史,欣赏了深厚的文化内涵。</h3> <h3>离开之前再来一个全体合影</h3><h3>喂,右边三个注意了!</h3> <h3>结束了东坡赤壁的游览,我们驱车来到林家大湾。</h3> <h3>这是林家仨堂兄弟后代们自筹建立的林家大湾军事展览馆。</h3><h3>里面有些与林育南,林育蓉(林彪),林育英(张浩)相关的图片、介绍、故事等。</h3> <h3>这是林彪离开家乡后,其父母在1936年所建居所。</h3> <h3>这是林彪堂兄林育南故居。林育南是中共早期革命者,也是林彪革命的引路者。</h3> <h3>这是林彪当年出生的地方。原先的房屋已被拆除,只留遗址标识。</h3> <h3>离开林家大湾,我们乘车回武汉。</h3><h3>在返回途中,旅游大巴一直播放着7710班历次聚会以及去年组团美加游所做的电子图片和影像。看着同学们从青年到老年,40年的跨度,多少深情,多少故事,多少感慨……还有,制作者的全情奉献。</h3><h3>武汉到了,这是夜色中的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一桥。相信每位同学在读书时期都和大桥合过影。</h3> <h3>最后来到户部巷。这里集中着各种风味特色小吃:热干面、豆皮、汤包等。同学们在此用过晚餐,结束了快乐友爱的一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