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10月11日,周丽蓉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昆明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在昆一中举行,市教科院研究员方芳老师主持,由昆一中的古少华老师、李黎老师执教两节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以供一线高中语文教师进行研究。如何在课堂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值得一线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h3> <h3> 古少华老师执教高一作文写作课程《记叙要选好角度》。她从记叙的人称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故乡》、《孔乙己》、《大堰河-我的保姆》、《范进中举》等几篇文章发现记叙可采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三种角度。接着让学生体会记叙中三种人称角度的优点,第一人称有真实感,第二人称有对话性,第三人称有全面性。无论哪一种人称都得为文章的主题和塑造人物服务。</h3><div><br></div> <h3> 用阅读搭桥,读写结合,古老师再让学生们选择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记叙视角,改写《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的片段。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了自己的改写作品,教师进行了点评,同时出示了自己的改写作品。</h3> <h3> 李黎老师是周丽蓉名师工作室成员之一,她的课题是《走近文本,以读促答-“非连续性文本”复习》,这是一堂高三复习课。</h3> <h3> 李老师用近日发生的美国的枪击案新闻导入课堂,说明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效信息是一种重要能力。那么,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呢?应该怎么读呢?李老师从文本特点和阅读方法给学生做了指导。</h3> <h3> 结合2017年高考全国卷二关于垃圾分类的非连续性文本,李老师让学生们思考“两则材料共同围绕什么话题展开”“每则材料的内容要点是什么”“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然后结合材料以及学生课前的作业,分析了学生答题时的问题:内容重复、答非所问、过度解读。在学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后,再结合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相应练习,检验复习效果。</h3> <h3> 两堂课后,方芳老师组织了评课。昆一中张静老师针对《记叙要选好角度》一课,提出了四点优点:教师利用初高中教材的整合、衔接,突破了重难点;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读写结合;教师下水作文,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她也提出两点思考:记叙人称选择的作用除了突出主题、塑造人物,是否也对叙述情节起作用;阅读和写作的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否融合得更紧密一些,面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教学内容是否可以删减一些,让教学更深入。</h3> <h3> 昆一中赵宏明老师针对《走进文本,以读促答—“非连续性”文本复习》一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教学中很好地挖掘了“怎么读”的技巧,但技巧和阅读材料的结合不够,可充分关注文中的关联词、图表,在教学中步步落实。</h3> <h3> 周丽蓉老师的评课从两堂课的选题价值入手,高一是高中起步阶段、高三是高中冲刺阶段,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很重要的作用,两堂研究课的选题有价值、有意义。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计时不能只考虑一时之需、分数之需。高一教学老师一般不注重学生记叙能力的培养,谷老师选择了记叙,是很好的思考点,选择的阅读材料也很有代表性。但语文知识的一些概念厘清很重要,比如记叙和描写是有区别的,知识点不同,训练点和着力点就不一样,厘清了概念,知识点就可再延展开来。李老师通过非连续性文本的复习,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阅读思维能力,但教师知识点展示过多,既是复习课,可引导学生自主整合。文本是非连续性的,但内容是关联的,要注意找出文本内容的逻辑关联,注意培养学生图文之间的转换和整合能力。同时,周老师也提醒大家注意课堂上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度,怎样设计更多、更合理的学生活动,围绕教学关键点,撬动学生的思维,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h3> <h3>方芳老师小结了今天的教研活动,提出两堂课都充分地整合了教学资源。《选好记叙的角度》一课,设计重点要放在“好”字上,记叙角度的选择应有差异性、优势性,要对“好”字有所体现。“选好角度”,最后还要落在语言文字上,让学生思考怎么样才是好的表达。《非连续性文本复习》一课李老师敏锐地抓住了高考的新变化,整合了教学资源,几篇文本首先是科技文、新闻,才是非连续性文本,所以第一要解决的是文章的层次逻辑关系,思考如何利用文本关联,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h3><div><br></div> <h3> 工作室全体成员认真地听了课,评课结束后,周丽蓉老师又召集了全体学员,针对李黎老师的教学,从文本解读、课堂落实、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教师如何驱动学生个体能力几方面做了更加细致的点评与指导。反观自照,引发了大家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颇多思考。学习无止境,只有在教学勇于实践、积极实践,才能有所进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