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当鲁迅先生闻讯母亲病危后,风尘仆仆从日本回来,提着胡乱收拾的行李箱,看到家门张灯结彩时,这个曾经声嘶呐喊的江南汉子压抑自己的愤怒,度过了他这辈子都不愿重提的三天。第四天,他愤然离开了浙江绍兴,东渡日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没有经历过窒息的人,不可能会有绝望的呐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初读<<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做父亲>>后,我才明白什么叫直击心灵、醍醐灌顶的震撼。鲁迅先生对于中国式家庭家长制深恶痛绝,也放弃了对他们的呼喊,祈求的是,正处在当爹当妈的年轻人,能够有勇气、有决心"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孩子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我始终坚信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感情,非亲缘。亲缘只是让其有培养感情的先机,最终维持人际关系的变量通常是感情。感情之极便是"爱",这种亲情才是父母与子女间的坚实纽带,非血缘。父母之于子之教育就是用这种纯化的爱去浇灌、培养。如果说爱是一个化合物,那么这个化合物应由"理解"、"指导"、"解放"所构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第一,理解。初生的小孩,不是小一号的成人,他们拥有自己世界。理解他们跟自己不一样的世界观,父母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还原他们的原本纯真的世界,让他们能健康明净地成长。现在父母认为自己子女年轻不懂事,处处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替他们拿主意,读工商专业好赚钱,公务员收入稳定,没有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不以孩子兴趣为导向,而只是一昧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私心为方向标,一哄而上。倘若一个对美术有兴趣的孩子,却因为父母的不理解而进入了医学院,结果就是我们国家失去了一流的美术人才而多了一个二三流的庸医,这不仅是个人悲剧,还是民族教育的悲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第二,教育。父母们理解子女的兴趣爱好、个体特征以后,便是予以独立,非同一模式的教育指导。可现在很多父母,单凭自己"想当然"提供方向,沿袭祖辈陋习恶好,不作任何修饰处理就强加于自己的孩子身上。其实在道德修养、品行优劣、个人习惯方面,父母自己本身还是仍在成长之人,所提供的方向也就不明不白的,不清不楚。父母们应该做是先反省自己,再结合孩子们的性格特点,适度地提供事物选择。自己在生活上便是一塌糊涂的人,怎样教育出严于律己的孩子出来?傅雷说,言传身教便是最有效的教育。傅雷本身便是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宽厚待人的人,因此傅聪他们也就是严于己,宽于人的人,个中原因不显自明。指导不成,最可恶就是辱骂,呵斥,命令式的教育。鲁迅先生说,"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呵斥命令的指导,只会养成孩子畏惧依赖的心理,畏惧父母,稍有错事,第一时间不是承认错误,而是巧言善辩,因为在他们心底里认为,认错只会换来更强烈的"暴风雨",而不是爱的宽容。依赖父母,小到挑选衣服,大到人生前途,必先"请奏"双亲,后谨慎行事。因为他们心底里也认为,话没说就是错的,最后拍板的还是父母,自己不勤于思考,直到哪天父母无法再指导时,自己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了。明智的父母要循循善诱,教会孩子生存的技能,培养其独立思考,抉择的能力,自己无法提供丰富的思想,便让书籍滋养,拥有更广博的精神道德才是真正的进化、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第三便是解放,把这种无私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理解"子女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可是现在的父母又不是这样做的,从孩子出生,用一个偌大的温箱保护新生命,包办一切,那些知道养殖知识的人都知道,温箱的生物都是经不起吹打的,人生挑战和成长之难将会摧毁孱弱的生命。我国父母大都疼子如命,什么事情都不让他们干,连他们的衣物都要抢着来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过久了,一旦脱离父母就难以自理了。读大学时,周末回家捎上一周换洗的衣服的人比比皆是。如今为了就业、买房,向父母伸手的"啃老一族",还认为是理所应当。祖父两辈团团围着自家子女,得来的不是子女成龙成凤,而是一群性格有缺陷的"蛀虫"。解放并不意味着放纵,放开手让已经具备生活的能力的子女早早脱离这种经济、精神的纽带,留下一条仍在纯化的感情纽带便可,这样子女才能真正成长。其实这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结合为最终目的,有一种例外,那就是父母之爱,对于子女,指导其能像上述那样,健康生活,精神富足,处世独立,便是最成功的父母之爱,说明其已经以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还有能力继续生命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这种分离越早,越成功。大家可以设想,倘若子女三十仍需父母搀扶度日,大小事情父母操劳包办,更无解放可言,这种教育无疑是最失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现在应该怎样做父亲,怎样教育子女?鲁迅先生认为,就是健全地降生子女,尽心尽力地培养教育,理解完全解放的需要。这种父母不容易做,尤其在中国,这种父母极不容易做,因为这是群体性的行为,所以要求我们要有顶住因袭闸门的勇气和能力,才能更好地纯化亲情,回归正常的亲缘关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