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引领备课 构建语文生态课堂 ——记五年级语文教学主题研讨周

陶佳

<h3><font color="#167efb"><b>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不竭源泉,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求,它能有效避免备课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片面性。怎样做到有效备课?思维导图是实现有效备课的一条途径。研究发现,创建思维导图,能有助于进一步弄清“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等问题。可以分为三个步骤:</b></font></h3><div><font color="#167efb"><b>  1 阅读教材内容,创建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 </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 </b></fon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 研读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创建思维导图,形成三维教学目标 </b></div><div><font color="#167efb"><b>  </b></fon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3 研究学情,创建思维导图,寻求学生最近发展区 </b></div><div><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本学期,我们总校五年级的五位语文教师开展了怎样有效备课的教学研究。</b></div> <h3>  邹翠梅老师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借助思维导图,老师梳理出课文的脉络。教学中,种花赏花两个美好画面的品读,为理解高尔基父子之间深情蓄势,情润理出,赏识、鼓励、期待,是一位父亲发自内心的爱。</h3> <h3>  吴海燕老师执教《少年王冕》,在备课之初,吴老师考虑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通过思维导图,吴老师确定了教学方案:抓住关键词切入,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h3> <h3>  张刈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以“奇”为抓手,通过思维导图,创设情境,感受黄山奇松的美,通过对关键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的“奇”,总结学法,学会写法,读写结合。</h3> <h3>  陶佳老师执教《滴水穿石的启示》:备课阶段,借助思维导图的帮助,老师将本课的结构理清,教学时告诉学生由看到的内容感悟出道理,“看”少“感”多,感悟可以分成事例和道理两部分写,事例要典型,要概括,还要注意衔接,这就是观后感的写法。</h3> <h3>  杜广平老师执教的《莫高窟》,从全篇谋局,读写结合,在整课教学中贯穿学生深刻领会,掌握“总——分——总”的课文结构。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大量的排比句,感受莫高窟的壮美瑰丽。</h3> <h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张盈主任也在主题研讨周上向我们展示了生态课堂的另一种诠释——“聊课”。上课伊始,教学从师生平等轻松的聊天中悄然发生,老师“信马由缰”地从学生提到的话题中“拣选”几个关键词,让学生进一步地聊聊,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趋于口语,学生的发言也不拘形式,整个课堂轻松融洽,不乏学生地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师生间思维碰撞绽放出耀眼的火花。</h3> <h3><font color="#167efb"><b> 思维导图尚是一个年轻的话题,也是一个有待我们继续深入探索的领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但愿思维导图能成为我们有效备课,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潭活水.</b></font></h3><div><font color="#167efb"><b>思维导图尚是一个年轻的话题,也是一个有待我们继续深入探索的领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但愿思维导图能成为我们有效备课,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潭活水.</b></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