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进录播教室,就被座位的分布所吸引。相对而坐,方便小组合作,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h3> <h3>韩老师的课没开始,就拿着自己的手机开始摆弄,屏幕上不断的变换,我就知道这节课是由"手机"作为教鞭来上的课了</h3> <h3>六个小组,一目了然,线下和线上由韩老师的教鞭作为枢纽来联通</h3> <h3>在随堂练习环节,每个学生做题的情况统统都掌握,没做完的是灰色,做完题的是蓝色。学生的头像几乎都是自己的大头照,可见学生使用12xue账号非常频繁,学生都很在意自己在线上的形象。</h3> <h3>学生的题都做完了,做得怎么样呢?互联网课堂中我至今最羡慕的一点就是这个了:实时数据,教师都能掌握,学生的完成率,正确率,如有错误的题目,学生错选成哪个选项了,真的是想要啥有啥。教师对学情的掌握真的是史上最透彻的,真的是门清儿!那老师讲哪道题,讲哪个选项?哪个小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就能解决,甚至某一个学生的错误原因也清清楚楚!</h3> <h3>学生分组实验,这次真的是人人都参与,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了。上传的照片效果也不错,但还是想提醒老师可以关部分灯来做这个实验。</h3> <h3>王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初四电学课《欧姆定律》</h3> <h3>王老师也是手握手机,相当滴淡定</h3> <h3>王老师与学生从未谋面,但通过互联网平台的随机抽选功能,点起学生名字来却像亲学生一样!这是随机抽取的学生做题照片。</h3> <h3>互联网+课堂的评价标准,也是我最期待的部分,我还在认真研究中,不敢妄言......</h3> <h3>幽默风趣犹如相声演员,是不是引得现场笑声、掌声连连。但形式的有趣更有内容的充实来衬托: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对历次科技进步改变教学方式的讲解,对"互联网+"的独特剖析,对12xue平台的使用要求的讲解……等等,都让我获益匪浅</h3> <h3>这是耿老师自己制作的课件,谦虚地连连说:这是我做着玩的!!!耿老师还把自己12年教学生涯划分为两部分,前六年杀人诛心,后六年以德服人!也从侧面反映了作为成熟的教师,不能只靠"诛心"来服人!这是德育方面的收获,属于意外收获</h3> <h3>这次培训的最大感受就是:互联网要用在自己的教学上,教师首先要掌握好这些互联网技术,把硬件、软件玩熟,玩透。互联网要想在教学上用好,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也就是"互联网+教学"生态链。</h3><h3>但我也觉得互联网教学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既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令人向往的广阔前景,而互联网过度使用会动摇了教育的目的,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所以,互联网也不例外,都符合辩证法,关键在如何用,用多少。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既然是工具,如何利用就取决于使用者,能否用好也关键看使用者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