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家乡的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可东门依然是这座小城早上最热闹的地方。</h3> <h3>东门的小吃是上班族过早的首选,从竹溪走出去的人回家乡,没有不到东门的,因为胃是乡愁的记忆库,味觉是乡愁的导火索。我前天早上吃了锅盔夹油条,昨天早上吃了秦家小笼包儿,今天早上特意找到了水煎包。</h3><h3> </h3> <h3><br /></h3><h3> 东门是县城的城乡结合部,早上的集市并没受到雨的影响,那场景很象我工作过的蒋家堰镇的露水集。操持家务的主妇们要在上班前买好一天的菜肴。我今天就见到了久违的宝冠柿、松树菇、闫坝生姜、魔芋豆腐等。</h3> <h3><br /></h3><h3> 东门内保存数百年的铺门板商铺早早地开了张,日常必需的小商品琳琅满目。特制衣服、各种炒货、传统糕点,品种繁多。</h3> <h3>钟鼓楼与东门之间有两个巷子,俗称大巷子、小巷子。每从这里经过一次,我就想起成都的宽巷子、窄巷子。其实,早年县城最美当属城外的竹溪河,清澈的竹溪河是从东门外流过的,1958年以前的竹溪河从南门流到东门,是竹溪天然的护城河。河对面就是龙山,上面有竹溪书院、观音阁,是竹溪古八景之一的龙山横诰。1958年为了改河造田,劈断龙山让竹溪河改了道,县城没有了护城河,也没有了龙山横诰。闭目遐思,翠竹掩映的竹溪河,缓缓从城南流到城东,龙山三面环水,龙头昂首回望观音,那画面要多美有多美。</h3><h3> </h3> <h3>修长古朴的西关街已成历史,东门有幸得以保留。我希望东门长存,乡愁永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