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60年2月29日,我,一个正在重庆市29中学高61级4班就学的高中生,接到通知,到《重庆日报》新闻干部训练班学习,从此,开始了我的新闻梦。这年,我刚满过16岁。这是我在日报留的第一张照片。</h3> <p class="ql-block">1960年5月,重庆市新闻干部培训班全体和重庆日报、重庆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重庆分社领导,在《重庆日报》办公大楼门前合影,笔者站最后一排右边门框角处(只露了大半脸)。</p> <p class="ql-block">新闻干部培训班全体,共30人合影,培训结束后,有10多人留在了新闻单位。筆者在二排左一。</p> <h3> 弹指一挥间,现我已是70有4,从16岁进《重庆日报》,当实习记者,记者,校对,组版编辑,责任编辑,49岁调《中外投资企业报》当总编辑,相继创办《中外房地产报》《重庆购物指南报》並担任总编辑。1997年创办《重庆商报》,出任第一任总编辑。2001年退居二线,当调研员,2002年借调到新华社重庆分社,任信息中心高级新闻顾问,新华网重庆频道新闻总监。直到2003年回商报退休,退休后担任商报办的《经营商报》杂志主编。2008年65岁,解甲归田,16岁一65岁,近50年的新闻生涯,犹如一场梦。这是现在的我!</h3> <h3> 在《重庆日报》当记者,1962年,被派驻重钢釆访,在大平炉炼钢四班同吃同住同劳动半年,这是在炉前劳动时,报社摄影记者罗梓光给我拍的照片。</h3> <h3> 1963年3月8日,同新华社记者在南桐煤矿井下釆访留影。前排右一是我,那时19岁,中间是我的老师,重庆市文联作家楊世元,筆名甘犁。后排左一陈元洪(新华社记者,后调市台办),左二刘诗临(新华社攝影记者)。</h3> <h3> 1964年5月,在綦江县(现綦江区)农村釆访綦江生产的小四轮拖拉机。</h3> <h3> 1964年,参加重庆市农村社教工作团,在当时的重庆巴县白市驿,我在海螺大队住了7个月,替工作团副团长、重庆日报副总编辑雷勃当秘书,这是与社教工作团的报社同事合影。左起:傅信仁(日报总务科长),周宣勤,李咏梅,邱远勋,肖学初,刘紫英,伍祥光,伊根瑞,向太益。</h3> <h3><font color="#010101">1964年,在白市驿黄金公社海螺大队,晚上赶写社教工作简报。左一是市房管局参加社教的干部老曾。</font></h3> <p class="ql-block">参加社教时劳动,挑油菜籽。</p> <h3> 1968年春,参加中央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在天安门前留影。</h3> <h3><font color="#010101"> 1968年1月,在北京学习时,与初中同学(左)吴之琪(中国音乐学院)翁史荣(中国矿业学院)在北海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69年,报社出席市先代会的先进在日报大楼门前合影,我当时是日报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康志强(中)是13军派驻报社的军代表。我在后排左一。</font></h3> <h3>1973年,四川从日本引进的大型化肥设备从上海经长江运往乐山,我接受采访运输大型设备任务,同工业记者朱志伟,摄影记者周宣勤,从重庆赶往宜昌,上长江4001拖轮,随船采访,历时一周,护送设备到乐山。</h3> <h3>大件运输船上。</h3> <h3> 大件顺利运抵乐山后,在乐山地委招待所,和地委接待的人摆谈。左起:周宣勤(摄影记者),朱志伟(工业记者),乐山地委宣传部负责人,邱远勋。</h3> <h3> 大件采访结束后,参与此次采访的三记者:左起周宣勤,朱志伟,邱远勋,在乐山登峨眉山,报国寺前留影。</h3> <h3> 1970年,我任《重庆日报》工业组副组长,工业组同仁和在报社实习的川大新闻专业学生在报社大门前合影。前排左起:朱志伟(记者),肖学初(记者,后任晚报副总编),川大带队老师,王继槐(工业组长,后任日报副总编),张怀珍(编辑,后调《农民日报》)。后排左起:胡俊北(记者,后任日报副总编),川大两同学,朱乙(记者),邱远勋,雷义华(工业组副组长)。</h3> <h3> 1973年,参加重庆市先代会,在人民大礼堂与日报参会代表合影。左起:邱远勋,谢成良(排字车间组长),肖学初(工业记者),雷凌舫(工业组编辑),罗梓光(日报摄影记者),范庆宽(记者)。</h3> <h3><font color="#010101"> 1974年,攀枝花钢铁厂投产,我和肖学初奉命前往采访,向全国公开报道,这是攀钢当时接待我们的采访车。我和司机合影,肖学初在驾驶室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74年夏,在重报大楼前留影。</font></h3> <p class="ql-block">1978年,被抽派到万盛九锅箐市五七干校,任蔬菜排长。前排左一起晏宾荣、朱乙、刘明雪、王盛治、吴瑞华、邱远勋。二排左起军代表、袁明阮(重庆日报总编辑)、罗梓光、九锅箐农场工人老李、军代表、曾宪栋。后排左起XXX、王成康、谭竹安、王继槐、童金龙。</p> <p class="ql-block">在五七干校的全体重庆日报人员,前排左起向太益、楊志荣、邱远勋、周伯钧、张迎喜、朱志伟、毛峰、李远举、肖学初。二排左起李永梅、刘明雪、姚国华、晓民、周立言、朱乙、徐淑琴、王盛治、杨显文、曹才任。三排左起周宣勤、李超、伍祥光、王继槐、唐代清、陈明信、吴中森、王成康、杨志高、谭竹安。最后一排谭忠国、王锦、XXX(炊事员)、唐虞庆、XXX(炊事员)朱宣咸、周祖佑、XXX(军管会军代表)湯建民。</p> <h3><font color="#010101"> 1987年,重庆一哈尔滨航线开通,重庆市副市长王xx带领重庆市各界代表数十人参加首航,我当时是《重庆日报》四版责任编辑,这是我和团市委,市妇联和重庆电视台朋友合影。后排2人是电视台记者,右女孩是主持人谭波儿。首航归来,我曾写了一篇通讯《从火炉到冰城》,刋在重庆日报二版,记录了首航趣事。</font></h3> <h3> 首航哈尔滨,登机前留影。</h3> <h3> 1988年,在厦门参加国际新闻宣传研讨会后,我到漳州排球训练基地采访女排。</h3> <h3> 1988年,我代表报社到厦门参加新华社召开的国际宣传研讨会,会议结束后,我转车到广州,与日报采访全运会的记者会和,这是在广州白云宾舘与报社记者团合影。</h3> <h3>1978到1990,我在《重庆日报》出版部先后任四版和一版主编,这是我带的几个大学生,左起:蔡丽华,陈显秋,王伟,邱远勋,吴君亮,陈力。</h3> <p class="ql-block"> 1990年10月,冯巩来重庆体育舘演出,我同肖学初与冯巩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90年10月,与赵本山在重庆市体育舘演出现场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91年,我辞去《重庆日报》一版责任编辑,到报社摄影部当编辑,摄影部的一帮小年轻人很尊重我,叫我“邱老”,这是摄影记者靳小丁为我拍的工作照,那时我刚满48岁。.中间是魏中元,右是牛强,后任《重庆日报》摄影部主任。</p> <p class="ql-block">1991年在摄影部当编辑时,摄影记者魏中元,靳小丁,任伟给我拍的照。</p> <h3> 1992年底,我被调到市新闻出版局,担任《中外投资企业报》总编辑,那时的投资报还是内部刋物,只有3、5个人。经过我和报社员工一年努力,《中外投资企业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转为公开发行报刋,并于1993年夏天,从马家堡军队大院居民楼迁往桂花园教师进修校办公楼,同时创办了《中外房地产报》,这是两报挂牌盛况。</h3> <p class="ql-block">这是1993年7月28日出版的《中外投资企业报》一版。我在北京亚运村参加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议,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的吴仪,在会后接见了我,并留影。</p> <h3>与吴仪部长在亚运村五洲大酒店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3年12月30,为庆祝新的一年到来,中外投资企业报和中外房地产报的员工在报社会餐。那时,报社財力薄弱,人员也少,但大家过的很开心,有一种家的感觉!</font></h3> <h3> 1994年5月,在北京王府井酒店会见爱国侨胞、美籍华人、老报人赵浩生先生,赵老曾任职美国里根政府智囊团,后回国,受到毛主席接见,并担任国务院顾问。经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领导介绍,有幸認识赵老,赵老先生在王府井酒店接见了我,听取了我关于创办《中外投资企业报》的有关情况汇报,后为报社题词:“办有用的报纸”,鼓励我们办好报纸。</h3> <h3> 桂花园中外投资企业报编辑部,编辑在开编前会。</h3> <h3> 1994年8月,被我身边一副总吴ⅩX举报,说我偷税漏税,先后被税务和检察机关监视居住关押审查近三个月,造成我仃职半年之久,1995年1月,市反贪局发出1995年1号文为我平反,1995年2月市新闻出版局恢复我总编职务。这是1995年夏,与报社同仁在《中外投资企业报》大门前合影,并从此开始思考创办《重庆商报》的大事。经我同副总编辑张宪民大半年的奔波争取,得到了新闻出版局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在政府副秘书长贾培基的协调下,在著名企业家力帆集团掌门人尹明善的鼎力帮助下,为我创办《重庆商报》铺平了道路。</h3> <h3> 1996年4月,在市政府副秘书长贾培基的努力下,市府副市长鲁善昭召集有关方面开会,协调《中外投资企业报》改《重庆商报》事宜。图上部三人,左起:赖炳福(市新闻出版局长),鲁善昭(重庆市副市长),贾培基(市政府副秘书长)。</h3> <h3> 1996年8月,《中外投资企业报》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重庆商报》,这是11月,在重庆市党校教室,对公开招聘的编辑记者进行笔试。</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96年11月,同尹明善,张宪民带领报社数名骨干,到成都晚报,成都商报取经,为即将创刋的《重庆商报》谋划发展之路。上图右三尹明善,右四筆者。</span></p> <h3> 1996年11月,重庆市新闻出版局行文,明确重庆商报实行社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我是《重庆商报》第一任总编辑,法人代表。</h3> <h3>1996年12月初,在重庆市委党校教室,市政府副秘書长贾培基(中),市财办主任史锦杰(右),在《重庆商报》培训新招聘的编辑记者会上讲话。</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6年12月1日,重庆市长蒲海清在他办公室接见我和社会新闻部主任张钊,谈了他对即将创刋的《重庆商报》的期望,要求商报办出特色,走自己的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7年1月1日,在我刚过了54岁生日一周后,在我追梦大半生、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之后,《重庆商报》终于呱呱墜地。这是我用一生的精力,设计的《重庆商报》创刋号的版面!</font></h3> <h3>1997年,在商报职工大会上讲话。</h3> <p class="ql-block"> 重庆著名企业家,力帆掌门人尹明善,为我创办《重庆商报》提供了300万办报资金的银行担保,为《重庆商报》的顺利创办铺平了道路。商报创办后,他出任商报副社长,这是尹明善在报社职工大会上讲话。</p> <h3>1997年春,同商报员工到南山春游。</h3> <h3>谭木匠是重庆万州的一个传奇民营企业家,1997年7月,谭木匠找我要求在《重庆商报》上打广告招聘银行,我的新闻敏感告诉我,这是我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件大事,便在广告当天,撰写了"谭木匠招聘银行″的新闻,刊发在头版头条,这条新闻被全国和境外上千家媒体转发,成为当时轰动国内的新闻。这条新闻当年也被评为全国商报好新闻一等奖。事隔10年,谭木匠公司已在香港成功上市,在全国各大城市和港澳,开设专卖店上千家,取得了巨大成功。谭木匠为我颁发了特别贡献奖,奖牌外並发奖金50000元(其中上个税10000元)。</h3> <h3>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来重庆,将他的新书赠送给我。</h3> <p class="ql-block"> 1997年5月,我在全国商报联合会黄山会议上,当选全国商报联副主席。这是在商报联温州会议上,向全国商报同仁介绍《重庆商报》如何占领市场的经验。</p> <h3> 1997年夏,著名导演张艺谋到《重庆商报》做读者热线,我在报社接待张导。</h3> <h3> 1997年7月,同影视演员,电影小平扮演者卢奇合影,卢奇也是我29中校友。</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7年,香港凤凰台著名主持人吴小莉,到商报作客,同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夷茁共进午餐。</font></h3> <h3>吴小莉在我办公室看商报。</h3> <h3>1997年夏,著名影视演员林心茹到商报作客。</h3> <h3>林心茹在我办公室。</h3> <h3> 1997年,陈佩斯来《重庆商报》做热线。</h3> <h3> 1997年6月,我和市慈善会合作,在商报发起“一帮一”助学活动,引起巨大反响,这是我在重庆电视台向市民介绍一帮一助学活动。</h3> <h3>"一帮一″助学醒目的版面。</h3> <h3> 在“一帮一”助学活动中,我也帮助了万盛区一个叫邱琴的小学生。这是1998年,在万盛朋友王三的陪同下,我到邱琴就读的小学看望她。</h3> <h3>和邱琴合影。邱琴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我一直资助她,高中毕业后,她不愿考大学,我又帮助她到重庆打工,后结交了一湖南籍军人,结婚后,丈夫转业,同去湖南安家,直到现在仍保持联系,并一直叫我“伯伯”。</h3> <h3> 1997年10月,我参加市府副秘書长贾培基帶队的重庆市新闻文化代表团,出访欧洲7国,这是在布鲁塞尔的纪念碑前代表团合影。</h3> <h3> 1998年,商报记者罗俠在采访中被黑恶势力打伤住院,我到医院看望慰问罗俠,并通过初起的网络和新华社重庆分社,向社会发出呼吁,保护记者合法权益。这是新浪网当时发出的我在罗俠病床前,接受重庆电视台记者采访的图片。</h3> <h3> 1998年夏,陪同市人大副主任肖祖修,到雅安中国航天城参观。</h3> <h3> 1998年,小平女儿邓琳为《重庆商报》资助出版《小平画册》,特来《重庆商报》作客,并为商报题字。</h3> <h3> 1998年,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画报总编辑徐鹏飞作客《重庆商报》,回去后为我画了这幅漫像。</h3> <h3> 2001年,《重庆商报》创刋五周年,同报社同仁在市人民大礼堂前合影。</h3> <h3> 2002年初,新华社重庆分社给《重庆商报》发出商借函,将退居二线的我借调重庆分社,经新闻出版局批准,我到新华社重庆分社主持新华网工作,这是商借函。</h3> <h3> 这是2002年三峡大埧建成,参加新华社三峡工程采访。在大坝前留影。</h3> <h3> 新华社重庆分社三峽大坝新闻采访船。</h3> <h3> 在新华社三峽采访船上,与新华网同事合影。</h3> <h3> 三峽采访结朿后,新华社重庆分社和湖北分社的采编人员胜利会师。这是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原重庆分社社长)王安和我在清江喜相逢!</h3> <h3>2003年10月,谭木匠请美院一教授为我画了一幅铅笔画,后来他告诉我,是送给我60岁的生日礼物!真是想的好周到哦,让我永难忘记,企业家+文化人的朋友真好!</h3> <h3>2003年,原重庆日报新闻干部培训班部分同学前往成都,到四川省文化厅看望原重庆日报总编辑袁明阮,这是在袁总家里,日报新训班同寢三室友,左起:张献台,唐明恆,邱远勋。</h3> <h3>在成都四川省文化厅,看望《重庆日报》老总编袁明阮(袁后调任四川省文化厅厅长)。</h3> <h3>2006年7月,在《重庆商报》创刊近10年前,我写的回忆录《商报创办的前前后后》开始在《经营商报》杂志连载,祥细记载了我创办商报过程中的酸甜苦辣。</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3年, 我的老领导,重庆日报副总编辑雷勃90华诞,邀请我和老伴参加,这是同雷老总一起合影。</font></h3> <h3>2013年12月25日,我70岁生日时,特以"五十年新闻路″为主题,在渝中区较场囗日月光广场菜香源酒楼,与亲朋好友和新闻界同仁共叙一个新闻人的人生感悟!我的老领导,原市府副秘书长、商报社长贾培基到场祝贺並讲话。</h3> <h3> 2014年,和报社部分老同志到长寿古镇,参观学习报社原摄影记者樊强的创新精神,樊强是一个很敬业,又敢于创新的新闻人,除摄影外,在微电视创作上干的有声有色,在长寿区创办了自己的一番事业。</h3> <h3> 2014年,重庆商报部分老同志,在较场口得意世界,商报老员工项前经营的“坏傢伙”酒吧聚会留影。</h3> <h3> 2016年10月,回《重庆商报》做客,新老总编合影。</h3> <h3>创办《重庆商报》没要国家一分钱,是重庆著名企业家尹明善替我担保,向工行贷款300万元,並私人借给初创的商报数百万元,对商报的崛起起了重要作用。20年来,《重庆商报》不但解决了一千多人的就业,还向国家上缴各种税收9588万元。</h3> <h3>从1960年步入新闻行业,到现在已是57个年头。今年,也是《重庆商报》创办20周年。从《重庆日报》,到《中外投资企业报》、《中外房地产报》、《重庆购物指南报》,再创办《重庆商报》,深感一个党报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我从一名记者,成长为一张大报总编辑的漫漫征程中,让我享受到了追求自己梦想的快乐!正如有的朋友说的那样:老邱创办《重庆商报》是为他的新闻生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h3><h3> 在此,我深深感谢曾帮助我成长的老师,同事,和朋友们!</h3> <p class="ql-block">续《我的新闻梦》</p><p class="ql-block">在美篇推出我的新闻梦后,当天我也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没想到,收到众多好友的祝福,补充到正文后,留作纪念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