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梅克内斯的匆匆一瞥后就赶往摩洛哥首都拉巴特,2个小时的车程对于在摩洛哥行程已经根本不算长了。窗外的风景一如既往的吸引着眼球......</h1> <h1> 自1912年以来一直是摩洛哥首都的拉巴特位于摩洛哥西北部大西洋岸边,布雷格雷格河的入海口,与菲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同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是摩洛哥王国的第二大居民聚居区,人口约212万。</h1><h1> 公元前8世纪就有来自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定居。随之而来的阿拉伯人初期奉行远离海洋的战略,先后以内陆城市菲斯、马拉喀什为政治中心,使得拉巴特在较长时间受到冷落。</h1><h1> 正如我在《 迷失在" 一千零一夜 "的菲斯小巷 》一文中谈及的。1912年摩洛哥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后,法国人深谙菲斯在摩洛哥的影响力和潜力,为抑制菲斯的发展而将新首都迁往拉巴特。</h1><h1> 拉巴特这个名称源于阿拉伯语。一种说法认为"拉巴特"是"捆绑"的意思:很早以前,拉巴特只是大西洋畔的一个小村庄,当时国王命令士兵将逮捕的犯人和掳来的战犯用绳子捆绑起来,押送到这里从事繁重的苦役。随着被送来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逐渐扩大,以致形成城市,从而得到一个奇怪的名称拉巴特。另一种说法是:1150年,摩洛哥穆瓦希德王朝的统治者阿卜杜勒·阿里·穆明为了出兵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渡海远征西班牙,在沿海的古罗马城市萨累的废墟附近建立了一座军事要塞,定名为"里巴特·法特赫"。这座军事要塞便是乌达亚城堡(乌达亚要塞)。在阿拉伯语里,"里巴特·法特赫"意为"胜利的营垒",据说是为了纪念当年阿拉伯军队在阿拉科萨战役中打败西班牙人的胜利。后来,时代变迁,几经沧桑,"里巴特·法特赫"这个军事要塞逐渐扩展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但仍沿用旧的名称,简称"里巴特",久而久之,"里巴特"演变成"拉巴特",并作为城市名称沿用到今天。</h1><h1> 这里是摩洛哥的首都,有皇宫,有哈桑塔,有穆罕默德五世陵墓,有乌达亚堡........当然还有老城区</h1> <h1> 拉巴特有轨电车,来回几次就是没有遇上列车经过。</h1><h1>拉巴特火车站</h1> <h1> 拉巴特新区的一小角,如同建设中的发展中国家,很多正在建设中的建筑工地,无序的高楼上满是锅盖。</h1> <h1> 我们住的酒店是当地四星级酒店,这个酒店有两个奇葩之处:你要想乘电梯下楼只有先上到顶楼才能下行😩😩😩,中间是不停的哦。而房间的空调怎么调也没有,修理工来后直接把空调旋扭转到30度就工作了😢😢😢</h1><h1> 自助晚餐的煎饼被我们成功改造成了煎饼果子🤤🤤🤤</h1> <h1> 屋顶上看拉巴特的日落</h1> <h1>皇宫城墙</h1> <h1>皇宫</h1><h1> 在摩洛哥的主要城市,国王都拥有行宫,但只有在首都拉巴特建于1864年的行宫被称作皇宫(The Royal Palace)。但有趣的是,国王本人却从来没有在这个名正言顺的皇宫居住过。当年的铁血国王哈桑二世为了避免遭到暗杀,时常变换住所,从不在皇宫内居住。如今摩洛哥政局稳定,但是新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却迷恋自己当年的太子宫,依然没有入住皇宫。</h1><h1> 缺少国王的皇宫并不影响它的高大恢宏和富丽堂皇。国家性大型活动国王都在皇宫举行。</h1> <h1> 皇宫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建筑,如果门口的两个喷水池在喷水就预示着国王在皇宫内。</h1><h1> 我们没有遇见国王</h1> <h1> 游客只能在铁链围起来范围</h1> <h1> 快乐的14人小分队</h1> <h1> 华丽而壮观的皇宫大门门口,身穿各色军服的军人站岗,几乎将大门堵死。这是因为摩洛哥国王为了防止政变,要求各支武装力量都要有人负责皇宫警卫,达到互相牵制的目的。因此这里就成了摩洛哥各种兵种军服的时装展示会。</h1> <h1> 皇宫院子里的麦克苏尔清真寺具有典型的北非建筑风格,专供皇室做礼拜,非常精美。</h1> <h1> 路的尽头是皇宫外城的拱门</h1> <h1>乌达雅堡</h1><h1> 乌达雅堡位于拉巴特老城以东,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处,濒临大西洋,是一组古城堡建筑群。始建于12世纪柏柏尔王朝,后为阿拉伯王朝所用,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占领。</h1><h1> 现存乌达雅堡对外开放区域分三部分:一是院内花园,为伊斯梅尔国王于17世纪所建,小巧玲珑,幽雅精致,花木繁茂,具有安达鲁西亚园林建筑的典型风格;二是博物馆,分两个展室,一是展出历代珠宝乐器,另一个展出历代民族服装,包括柏柏尔人、撒哈拉人、摩洛哥犹太人服饰以及古代红铜和土陶器皿;三是高空平台,为古时空中市场遗迹。站在平台上可俯视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拉巴特古港口和萨累市全景。</h1><h1> 我们匆匆穿过柏柏尔民居和街道来到高空平台。没有参观伊斯梅尔花园,也没有看博物馆🙄🙄🙄</h1> <h1> 乌达亚堡坚固的城墙</h1> <h1> 古朴厚重的红色城门</h1> <h1> 如今城门已经不常打开,游客都是从旁边的一道拱门进入。这道拱门特别富有伊斯兰风格,拱门套拱门,一眼望不到尽头。</h1> <h1> 走进乌达雅堡的一瞬间,让人误以为穿越到了地中海边上的蓝白小镇,小渔村的房屋🏠外墙一律是上白下蓝,装饰着精美的伊斯兰风格花纹。面临滚滚大西洋,左临拉巴特母亲河布里格里河,这座嵌在海岬角上的城堡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h1> <h1> 此时有一位身穿红色吉拉巴摩洛哥美女摇曳身影就完美了</h1> <h1> 蓝白相间的街道间,点缀着各式古老、现代、充满情趣的小门。不知道门里有着怎样的故事……</h1> <h1> 我们进入小渔村的门是不通车的,不知道这些私家车是从哪个门进来的</h1> <h1> 这是一个生活中的小镇</h1> <h1> 走到小渔村的尽头,穿过这道" 幸运之门 "Dar Barak就来到一个大型平台。站在伸出布里格里河滩的碉堡上,可以俯视布里格里河出海口和大西洋,河那岸的穆斯林墓地和清真寺🕌️宣礼塔也历历在目</h1><h1> 据攻略介绍平台上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咖啡馆,要上一杯摩洛哥薄荷茶☕️,面对大西洋,感受着海风拂面,凭阑风景那将是十分惬意的事。可环视四周没有找这家出现在很多旅游攻略上的咖啡馆😢</h1> <h1> 布里格里河的入海口几条坝堤将汹涌澎湃的大西洋泄力,成为平和的海滩。并不是周末的日子,沙滩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游泳爱好者。</h1> <h1> 布满雨迹斑斑的古老城墙对于我们这些昆明人来说很是震撼,而对于来自古迹遍地的西安朋友就不算什么了🙄</h1> <h1> 布里格里河两岸布满了面向麦加方向的穆斯林墓地</h1> <h1>哈桑塔(La Tour Hassan)</h1><h1> 伟大的埃尔曼苏丹在12世纪让摩洛哥国力鼎盛无比,在拉巴特的南边动工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据说这座清真寺占地25000平方米,19个大殿,480根柱子和支撑物组成,宣礼塔将高达80米。这将可以容纳数万名穆斯林士兵同时祈祷,甚至埃尔曼苏丹可以骑马穿行其间。建成后不但将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也无愧是世界第一宏大的清真寺。可惜的是自从这位苏丹1199年去世后,这座清真寺就此停工。1755年一场里斯本大地震使得" 寺院的组成部分 "彻底毁于一旦,而这座未完工的44米高哈桑塔却纹丝不动,屹立在一片高矮不一的312根残柱之中。</h1><h1> 44米高的哈桑塔,塔体四面宽16.2米,均为玫瑰色石块砌成,简洁的立体交织图案依然令人折服。</h1><h1> 事先的攻略说每当夜幕降临时,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和哈桑塔被射灯照得玲珑剔透,连同广场上一根根断柱组成十分安谧而令人遐想的景致。可惜我们没有机会感受了。</h1> <h1> 两百年后,就是在这座哈桑塔上,穆罕默德五世国王宣布摩洛哥共和国独立,残破但坚固的哈桑塔见证了这个古老国家的再生。古老的遗迹也因此成为这个现代民族独立和自由的纪念碑。</h1> <h1>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哈桑塔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h1> <h1> 保存完好的未完工哈桑塔占地单边长16.2米,高44米。四面是玫瑰色石块,雕刻图案各异,具有浓厚的摩洛哥传统艺术特色。整个建筑群庄严雄伟,风格典雅,体现了阿拉伯穆斯林优美的建筑工艺和摩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h1> <h1> 不好意思哦😯,为了小帅哥,我又要得瑟这个姿势的留念:</h1><h1> " 戴着宝贝周游世界 "</h1> <h1> 位于哈桑塔及哈桑大清真寺遗址对面的是现代摩洛哥国父穆罕默德五世陵墓,这位给予摩洛哥人民独立的苏丹君主日夜守护着摩洛哥的精神象征___哈桑塔。</h1><h1> 建于1962年的穆罕默德五世陵墓位于拉巴特市中心,1971年竣工。墓室内两侧分列为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墓,并建有陈列馆,藏有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画像和五世遗物及其统治时期的历史资料与文献。墓右侧建有清真寺和讲经台。</h1> <h1> 陵墓群是由一位越南籍建筑师设计,建筑通体由白色大理石建造,上方为一个金字塔型覆以体现" 伊斯兰绿 "的绿色琉璃瓦屋顶。四周廊门是连续的拱形:双圆心拱、四圆心拱、马蹄形、火焰形、扇贝形。拱面上布满复杂交织、精细繁复嵌入阿拉伯文箴言的折叠马蹄铁状花纹。细观建筑群无处不体现着匠心和奢华,无处不体现出浓烈的阿拉伯风情。</h1><h3><br></h3> <h1> 穆罕默德五世的石棺位于天井之中,被抛光的深色花岗岩使得石棺仿佛漂浮在绿色的水面上。有两座较小的石棺被安放在两个角上,左边是国王的爱子阿卜杜拉王子,右边是国王的另一个逝于1999年7月的爱子哈桑二世国王。</h1> <h1> 如同给墓室大厅加上皇冠的是那12面的圆形屋顶,由桃花心木精心雕刻而成,上面包有金叶并饰以大片的彩色玻璃。</h1> <h1> 身着宽大阿拉伯大斗篷、手持镶银和象牙阅兵步枪的皇家卫队士兵日夜守护着国父灵柩和哈桑塔。</h1> <h1> 我们有人以为是模型,正想摸摸试试,结果看见帅哥的一个制止的眼神😱 额那个神啊,是真人秀哦😯😯</h1> <h1>陵墓的管理人员</h1> <h1>国父博物馆</h1> <h1>清真寺</h1> <h1>修复后的小净池</h1> <h1>残破的围墙与哈桑塔相得益彰</h1> <h1>哈桑塔门前的骑马卫兵💂♀️</h1> <h1>美女与残墙,呵呵😄😄</h1> <h1> 在摩洛哥的旅途中除了惊艳的风景之外,第二样令人格外注目的是摩洛哥传统民族服饰吉拉巴" Djellaba" ,是一种尖角形帽连身长袍。</h1><h1> 女性平时不带帽子,而是用围巾与Djellaba颜色搭配的围巾作为头饰,帽子尖端则以可爱的绒球装饰。</h1> <h1> 很多摩洛哥妇女选择这种绿或是蓝色,有点像苹果绿但多了10﹪的黄,很是耐看。</h1> <h1> 吉拉巴还可保护人们远离太阳伤害,也防御沙漠大风将风沙吹到人的脸上;在寒冷天气下它防止热量通过头部流失。</h1> <h1> 男人则时常将帽子作为防雨、防晒的利器,整体形状特别像巫师袍,看起来有些滑稽。</h1> <h1> 脚上的鞋子是平底拖鞋,鞋头微微翘起,有布质也有皮质的</h1> <h1> 明天就要绕道卡萨布兰卡结束摩洛哥之旅( 2017年8月8号___8月14号 ),飞向另一个向往的国家。尽管只在摩洛哥西北角上逗了一个小小的圆圈⭕️,但已经粗略这个充满伊斯兰文化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被她的古迹美景、美食、风土人情深深打动。再见摩洛哥,也许不远的那天我们将相会在红色马拉喀什,相会在西撒哈拉,相会在牵牛花城,相会在你各个城市的麦地那老城中........</h1><h1> 下一站:突尼斯</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