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新师我的乐园</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03 班 潘建珊</h3><div>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我们已经从新化师范毕业三十年了。为了纪念毕业三十年,同学们组织了一个聚会。大家玩得很高兴,拍了很多照片,与原来的旧照片合在一起,编辑成一个精美的纪念册,每人一份留作纪念。受全体同学的委托,志峰同学写了一篇序言,回忆起在师范学习时的点点滴滴,还特地总结出新师精神为“爱、认真和责任”。我一边在读,一边思绪又飞回到了三十年前那个熟悉的校园,眼前又出现了老师和同学们熟悉的身影。志峰是很细心的一个人,他对新师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我在拜读之后,通过微信向志峰表达了自己的读后感受。志峰说,那你也写一写吧。我想,新师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同学们为三十年聚会出了不少力,我也应当做点什么,也就爽快的答应下来。</div><div><br></div><div><br></div> <h3> 毕业后,我很多次在梦里又回到了新师。可以说,新师是我的乐园。那个年代,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是十四五岁的年龄,青春年少,无忧无虑。个个成绩优异,是家里的骄傲。我们考上了师范,跳出农门,告别农村,吃上国家粮,心里都有那么一点点自豪感。毕业后国家统一分配,工作不用愁,也不用参加高考,没有学习的压力。想想我们那些同龄人,不是在农村脸朝黄土背朝天,就是在读高中,为挤高考那个独木桥而埋头苦读。而我们不仅不用交学费,而且每月还发生活费,还有电影票,学校伙食也远比家里和高中的要好得多。有在县城读高中的同学嫌学校伙食差,来到师范打牙祭,直夸师范伙食好,羡慕得不得了。那时农村责任制才刚开始没几年,城乡生活刚刚开始改善,还处于物质缺乏的时代,学生生活普遍艰苦得很。相比而言,我们这群师范生,生活就是很幸福的了。</h3><div><br></div><div> </div> <h3> 我们的同学都是各地考过来的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大家在一起,生活很快乐,学习也很快乐。师资也很好,比一般高中师资水平好很多。文化课不是很累的,就是音乐美术这样的课程学起来很吃力。因为大部分是农村孩子,基础太差。记得是刘靖安老师教音乐,老头严格得很,戴个黑框眼镜,不苟言笑,令人望而生畏。讲乐理知识,教哆来米发索,教弹风琴,一板一眼,都不含糊。我们男生学得痛苦得很。不过这位老先生还是宅心仁厚,学习过程虽然很痛苦,最后还是会给你一个60分,但也就是60分,不会多给人情分。然而,也就是在他老人家的严格要求下,我们在音乐方面还多少学了点东西,有了一点点音乐方面的素养。</h3><div><br></div><div><br></div> <h3> 还有邹声启老师教美术。上课是在专门的画室里。邹老师三五下就画好了,然后就指导我们画。一般学生带个小画夹,画的好的就背个大大的画夹。学素描,我们占一块小地方就行了,那画的好学生就要占一大块地方。画的工具也有区别,画的不好,我们用橡皮擦一下就行了。那画的好的学生,专门准备了一块面包干,用面包干来擦。面包可以吸干油墨,比橡皮擦的效果好。素描学了之后,开始学写生,在校园里找块花圃,画个菊花、月季花什么的。那画画好的,就可以到资江河边去画山水风景。我不甘心画画水平差,也想学一学。曾经有一次在暑假期间想画一下老家对面的大乘山,可是怎么也画不好,最后也就没有画成。那时家里种了很多西瓜,我就随便画了一个田里的西瓜交了上去。</h3><div><br></div><div><br></div> <h3> 那时评三好学生和奖学金,班里都是几位女生得的。因为音乐美术计入总分,而且普通话要过关,才有资格。这三门功课女生比男生强,男生主课成绩再好,也只能徒叹奈何!这样一来都是女生得奖。谢志文、陈轶娟、况志红是获奖专业户。男生就何旭辉和颜志刚是个特殊。何旭辉是个白面书生,出身书香门第,学习很扎实。颜同学不光成绩好,而且长得帅,戴副眼镜,书生气质。最难得的是画画、演讲都是一把好手,充满磁性的男中音,那真是一表人材,班里的男神,女生的梦中情人。一、二年级这几个人就把奖学金给包下了,把班里其他人羡慕得不行。要知道,一等奖学金15元,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钱了。记得有一次颜同学得了奖学金,买了一个口风琴,吃过晚饭后在宿舍里吹一曲《塞北的雪》,对面宿舍的女生们纷纷走出来站在走廊里静静地听,听得都呆了。那情那景,真是一个酷字了得。</h3><div><br></div><div><br></div> <h3> 那时,我对音乐美术的没有什么兴趣,却对篮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成立了篮球队,他们训练我就在旁边看。年轻的体育老师许老师,篮球打得好,刘富华老师中距离篮很准。99班的刘波是篮球队队长,打得也非常好。那时,篮球是主要的体育运动,很多人看。一到比赛,里三层外三层把个篮球场围得严严实实的。篮球打得好,就有粉丝。我那时疯狂地迷上了篮球,花了很多时间在球场上,经常是一身汗还没干就进了教室。周末也是泡在篮球场上,文化成绩也不怎么样。那真是我最快乐的日子。</h3><div><br></div><div><br></div> <h3> 新师的日子就是这么无忧无虑、糊里糊涂就过了。但是懵懂之余、清醒之际,我想到我应当去上个大学。那一年应当是85年底。那时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三伯的女儿上了大学,隔壁二生产队的平安哥也上了大学,这两个人是乡里方圆十几里的名人,是年轻学生的学习榜样。于是我也想上大学。可我没上高中,读不了大学。刚好当时国家开始搞自学考试,志峰在报上看到了这个消息,知道我想上大学,就鼓动我一同去考。然而师范是培养小学老师的,想上大学那是专业思想不牢固,学校是不允许的。我们也没管那么多,一心就想去参加考试。我俩先是去县教育局报名,教育局让我们提供单位介绍信。我们哪有学校的介绍信?当时就同办事的同志,记得是位女同志,说好话,央求她让我们报个名。我们说,我们是新师的学生,就想去考一下。那女同志也是个软心肠,就说,那我去问一下领导。一会回来了,说可以啦。你们是师范生,不是高中生,可以参加自学考试。我俩就这样报上了名。</h3><div><br></div><div><br></div> <h3> 报了名,交了报名费,就开始准备学习。记得当时报的是计算机专业。志峰说以后是计算机时代,学计算机有前途。我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前途,一看有几门数学课程,我的数学还不错,在学校数学竞赛得过奖,那就学吧。两个人在新华书店买了离散数学和线性代数,就啃了起来。还有数学分析,也在校图书馆借了书,似懂非懂、硬着头皮往下看。那时,志峰的学习天赋已经为老师们所认可,老师特许他上课可以看课外书。我则不行,还没得到老师批准。只能偷偷地看。遇到上数学课,上边摆一本教科书,下边放一本自考的书。后来被吴玲红老师发现了,严肃地批评了我。其实,那时数学课的内容对于我来说已经太浅了,我也不想浪费时间。我还是想过自考。</h3><div><br></div><div><br></div> <h3> 到了次年,也就是86年的4月底,自考的时间到了,地点是在八中。我和志峰两人,就偷偷摸摸的去参加自学考试了。没去上课,缺课了,被班主任何老师知道了,后来学校也知道了。然后就是通报批评,算是处分里面最轻的那种。大大的通告贴在宣传栏里,我和志峰一下成了学校的名人。</h3><div> 说起来还得感谢新师。这次处分后来撤销了,对我们毕业没有造成什么不利影响。再后来,学校出了专门文件,不允许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自学考试。<br></div><div><br></div><div><br></div> <h3> 87年毕业后,我就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自学考试。在我的心中,这个大学梦一直挥之不去。89年,我向单位申请报名参加脱产大专班的考试,没有得到批准。后来就参加成人函授学习,获得专科文凭,参加自学考试获得了本科文凭。93年,我参加全国统考,考上了南京大学,终于圆了大学梦。这一路走来,志峰一直在鼓励我鞭策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志峰知道的事情比我多,可以说是我的良师益友。</h3><div><br></div> <h3> 80年代的同学关系单纯朴素。男生女生关系非常和谐,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也许是混沌未开吧。懂事早、知道谈情说爱的是极少数。男生力气大,搞卫生的时候,男生就会帮助女生将水提到四楼宿舍上去。女生心灵手巧,缝被子就会过来帮男生。邹令权同学嘴甜能说,而且勤快,帮助女生搞卫生,很讨女生喜欢。孙玉梅、张莲花、邹雪琴同学热情开朗,给很多男生缝过被子。<br></h3><div><br></div><div><br></div> <h3> 做事认真的要数谢志文同学。谢同学个儿不高,是个学习标兵,学习认真,做事也认真。画画不能算很好,可是认真画,邹老师那里也能得高分。做班干部,管理起来很严格。可是同学们知道她是个软心肠,是一个大好人,也就有同学欺负她人心太好,不听从她的管理。谢业红同学年龄比我们都要大好几岁,是个委培生,学习相对要弱一点,有时背地里还抽烟。有一次谢志文不知什么事情批评谢业红同学,谢业红不仅不听,还当面唱反调,把我们这个班长给气哭了。同学们纷纷起来打抱不平,硬是逼着谢业红向班长认错这才了结。</h3><div><br></div> <h3> 个性独特的要数刘国华同学。第一年一进校,刘国华做班长,面对同学们讲话,普通话讲的差,同学们都听不懂他讲的是什么。刚进校的时候喜欢打篮球,投球动作很奇特,缩着个身子,像是在骑马射箭,不能说打的好。可是刘同学有个长处,他喜欢写诗,还会朗读给大家听。后来还担任过文学社的社长,带领几个同学编辑《新芽》内刊。那内刊还是请邬惕予老师题写的刊名。刘同学组织能力强,带着这几个出去搞采风。自任社长,同学们自己组稿,自己刻钢板,自己油印,印刷出来穿孔装线,挂在墙上大家去看。可以说,这个文学内刊办得有声有色。刘同学后来经商成功,敢想敢干、想像力丰富的诗人气质是个重要的因素。<br></h3><div><br></div> <h3> 新师的同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共同的特点是聪明。这么多聪明的人在一起,十四五岁的年纪,又没有升学的压力,生活不愁,工作不愁。大家一起写写诗,打打球,没事唱个歌,画个画,可以想见这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回想起来,在那个年代,还有哪一类人会跟师范生这样快乐?也许只有大学生才会有这种快乐。那时的大学生录取比例非常低,是天之骄子,是社会的幸运儿。如果要说有所区别的话,那就是十六、七岁的青年与二十岁的区别吧。前者更加单纯,后者更加丰富。<br></h3><div><br></div> <h3> 这三十年是飞速变化的三十年,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在我们这个时代,物质正在变得高度发达,而道德水平却不尽如人意。我们在发出人心不古的感慨的同时,对于远在三十年前的那个新师,那个时候的老师和同学,有时不免流露出怀恋和伤感的情绪。我想,对于我而言,新师是我的精神家园,那三年是我人生最为快乐的三年。以后,在我疲惫、迷惘、无助的时候,我再来翻翻这本纪念册,再来重温一下当年的美好岁月,它一定会激发我的活力,给我某些有用的启示,给我前行的力量。因为我曾经是一个快乐的青年。<br></h3><div><br></div> <h3> 我愿这个纪念册给每位老师和同学带来温馨、喜悦的同时,也能带来快乐和力量。<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