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

朱世泰

<h3>在距离北京市区125公里的河北省遵化市境内,坐落着一个皇家陵寝建筑群,这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其中包括顺治帝、康熙帝、乾隆帝、咸丰帝、同治帝,以及非常著名的孝庄太后、慈禧太后、香妃等,这里因位于北京东边,被称为清东陵。</h3> <h3>清东陵神道</h3> <h3>清东陵位置极好,两座大山山峰联接为陵寝的中轴线。</h3><h3><br /></h3> <h3>孝陵是清东陵的祖陵,也是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其他四座帝陵均位于孝陵左右两侧。孝陵的神道长5.6公里,其中神道石像生部分就有近1公里长。</h3> <h3>孝陵石像生共有18对,数量不只在清代帝陵中最多,也较明长陵要多。按照定制,这些石像生被安置在案山后、龙凤门前的神道左右两侧。为首的便是一对六棱形石望柱,周身雕满祥云,高7.17米。柱北石像生18对,由南往北依次是卧狮、立狮、卧獬豸、立獬豸、卧骆驼、立骆驼、卧象、立象、卧麒麟、立麒麟、卧马、立马各一对,另有武将、文臣各三对,高2.6米。武将石雕全身甲胄,铁甲上饰四团正龙补服,乃亲王爵所穿,文臣石雕服饰为正一品,头戴暖帽,胸前方补上为仙鹤一只,颈挂朝珠108颗。</h3> <h3>这些石象生并非与孝陵同时完工,而是在后世皇帝统治时期屡有增补,直至乾隆年间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当然这仍然属于清朝前期的雕刻艺术,比之于乾隆朝以后的石像生,确实有着满足入主中原之初的豪气与霸气。石像生雕刻线条饱满、粗狂,人物体态丰满,孔武有力。然而到了清朝中晚期的帝陵,石像生趋于呆滞、瘦弱,显然与当时的文化密切相关。</h3> <h3>清孝陵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位于昌瑞山的主峰下,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的陵墓。</h3><h3>陵园前矗立着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汉白玉制成的。上面浮雕着&quot;云龙戏珠&quot;、&quot;双狮滚球&quot;和各种旋子大点金彩绘饰纹,刀法精湛,气势雄伟,成为清代石雕艺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紧靠石牌坊是大红门。大红门是孝陵也是整个清东陵的门户,红墙迤俪,肃穆典雅。门前有&quot;官员人等到此下马&quot;的石碑。</h3> <h3>顺治皇帝像</h3> <h3>顺治帝的功德碑</h3> <h3>龙凤石</h3> <h3>顺治皇帝的地宫没被挖掘。现在还保持原状。</h3> <h3>顺治陵园祭祀大殿前,每天都有皇帝祭祀的场景。</h3> <h3>文武百官跪迎太皇太后、太后、皇帝皇后祭祀。</h3> <h3>太皇太后孝庄太后</h3> <h3>皇帝、皇后下跪祭拜!太皇太后孝庄太后有不跪坐着参拜之权!辈分!</h3> <h3>祭祀大典结束退场</h3> <h3>在清东陵康熙皇帝的陵墓前有专门的神道。这是清东陵和清西陵少有的特权!</h3> <h3>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康熙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是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h3> <h3>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南有"三藩"割据数省,西北有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割据,东南有郑氏后代占据台湾,东北有沙俄觊觎和入侵。面对严峻局势,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另一方面,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h3> <h3>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有学者将其尊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h3><h3>这是当时中国的版图。</h3> <h3>祭祀大典有康熙皇帝的版位</h3> <h3>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quot;乾隆&quot;,寓意&quot;天道昌隆&quot;。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h3> <h3>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h3> <h3> 裕陵的规模稍逊于孝陵,但建筑的壮美、工艺的精湛皆居清陵之冠。自南向北依次建有神道、神功圣德碑亭、华表、神路桥、牌楼门、神道碑亭、神厨库、朝房、班房、下马牌。隆恩门内建有东配殿、西配殿、隆恩殿、焚帛炉、玉带桥。陵寝门内建有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所有这些建筑都不同凡响,尤其是地宫与隆恩殿,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规制既承袭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创新。</h3> <h3>精美的雕刻</h3> <h3> 裕陵最有特点的是玉带桥和其地宫。裕陵地宫是清陵开放的地宫中,最有艺术价值的,是 石雕艺术 宝库。裕陵地宫还包括了大量的佛教内容,经文、佛像随处可见。乾隆帝是个&quot;风流天子&quot;,生前酷爱文艺,吟诗成集,御笔文墨举国广布,至今仍到处可见。他广收名画名帖及珍异古玩,生之同屋,死之同穴。曾多次至陵寝,为孝贤皇后酹酒题诗,还把他的诗句制成雕漆挂屏悬挂在隆恩殿内的暖阁中。一座隆恩殿聚金敛玉,琳琅满目,堪称奇珍异宝大陈列。</h3> <h3>地宫</h3> <h3>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h3> <h3>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地宫内葬有乾隆本人、两位皇后和三位皇贵妃。裕陵明堂开阔,建筑崇宏,工精料美,气势非凡,自南向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桥、石像生、牌楼门、一孔桥、下马牌、井亭、神厨库、东西朝房、三路三孔桥及东西平桥、东西班房、隆恩殿、三路一孔桥、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其规制既承袭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创新。</h3> <h3>1928年夏军阀孙殿英盗完生前最为穷奢极欲的慈禧定东陵盗,孙殿英又命去挖清朝最盛时期乾隆皇帝的裕陵。挖法与前一样,也是用炸药开墓道入口。</h3><h3>乾隆的地宫果然规模更大,更富丽堂皇。开棺之后,死去129年的乾隆尸身已腐,仅剩发辫、头骨和肋骨等。匪兵们同样迅速将满室宝物抢劫一空。</h3><h3>和慈禧墓中不同的是,乾隆是清代最为风雅的皇帝,他的陵寝内还有多幅珍贵字画。匪兵只识金银珠宝,这些艺术珍品被野蛮地毁坏殆尽。</h3> <h3>定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为清文宗咸丰帝的孝贞显皇后和孝钦显皇后的陵寝。慈安陵名为"普祥峪定东陵",慈禧陵名为"菩陀峪定东陵",两陵都位于咸丰帝定陵之东,所以统称为定东陵。</h3> <h3>双陵的建制本来一样,但慈安死后,慈禧一定要压倒慈安的机会来了。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东陵守护大臣为讨好慈禧,上奏朝廷说慈禧陵因连年雨水,多有糟朽,急需修整。慈禧命亲信庆亲王和兵部尚书荣禄为承办大臣。结果,陵内建筑无一不修,大殿和东西配殿都从原来的揭瓦维修改为拆后重建!此次大修工程浩大,到光绪二十五年已拨款150万两,以后的款项更是个无底之谜。</h3> <h3>慈禧祀祠大殿用黄金装饰,是清代皇陵中唯一的!</h3> <h3>大殿上的金龙有一百多条</h3> <h3>凤上龙下!慈禧为两朝皇帝"垂帘听政",没有名号的"实权皇帝。</h3> <h3>禧慈印</h3> <h3>慈禧地宫:1928年夏被军阀孙殿英炸开,盗窃全部宝物,慈禧生前位高权重享尽奢华!死后扒光衣服抛尸受尽凌辱!</h3> <h3>东宫慈安陵正在装修。她的陵墓可无法与慈禧相比。</h3> <h3>皇妃陵</h3> <h3>被废皇后乌喇那拉和贵妃的陵墓。</h3> <h3>香妃墓</h3> <h3>香妃头骨复原。科研人员无法解释香妃体香之谜。</h3> <h3>皇宫留下的香妃像。</h3> <h3>地宫中的香妃墓。</h3> <h3>在妃子墓群中:妃子的墓的大小是按生前的地位和受宠程度决定的!</h3> <h3>出土的珍贵的名画(复制品)。</h3>

皇帝

清东陵

地宫

慈禧

康熙帝

石像

香妃

神道

东陵

陵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