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茶只是为了读懂茶的语言

夕颜

<h3>好茶有灵性,如人。</h3><h3><br /></h3><h3>人的一生遇到过的人,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都会化作一种无形的气息,融入骨髓里,再透气质展露无疑。茶也如此,产自哪里、当年的气候、制茶师的用心度、经由谁的手,到过哪座城、经历多少时光在遇见水一刻起,都会娓娓道来。</h3><h3><br /></h3> <h3>老茶常有,但真的老茶很少,前几日有幸亲手冲泡一款老茶,1986年的班禅沱,朋友也是有心人相赠,送他的人,用一个食品保鲜盒装着给他,只说了一句不要转赠予他人,留着自己喝。</h3><h3><br /></h3><h3>朋友发照片给我看,我告诉朋友应该是款有点年份的老生普,他有点不敢下手了,就拿到我这让我帮忙冲泡。</h3> <h3>想是遇见太多假老茶了,我倒没有特别的重视,照常的煮水备器投茶,一开汤我立刻坐正身子,一股淡雅的荷香杂着的沉沉的岁月气息扑面而来这一刻,我知道自己遇见正老茶,心里非常的激动。</h3><h3><br /></h3><h3>乘候汤之时,特意拿出精准的小称,称重:约213克。细看茶略有小破损,重量少于当年的刚出厂时238克,条索紧结,有明显的嫩芽与金毫,与书本上记载的1986年所生产的那批纪念茶条件相符。当下不敢有丝毫待慢,每一杯都细细的品味。</h3> <h3>茶过五道后,汤色仍是栗红瑰丽,浓稠而清澈,美艳不失稳重,入口丝滑胶质感明显,如饮一杯温热的牛奶感,荷香与清纯的微凉感缠绕于整个口腔。</h3><h3><br /></h3><h3>约泡了二十泡左右,茶味已淡,但留在齿腭间的甘甜,生津久久不散,淡雅的荷香由已然消散,但杯底却从始至终都是一种清新甘冽的自然之气息。摊开叶底,片片柔韧有弹性,充满了生机。它将这一生三十年的光阴一一回放,追溯到它的出生地、去了哪里,中途看过哪些风景、是否被呵护、因何起的缘。</h3><h3><br /></h3><h3>在此之前,对1986年的班禅沱,我仅停留在书面知识,但当遇见真茶时,不需茶主多做任何解释,只要我们用心倾听,茶自己会揭开一切真相,将它的过往一一呈现。</h3><h3><br /></h3><h3><br /></h3> <h3><br /></h3><h3>班禅沱于佛海茶厂于民国元年至六年(1912~1917年)将团茶改为带把的心脏型,取名宝焰牌紧茶,每个净重238克。</h3><h3><br /></h3><h3>1955年4月6日,经省公司批准后,原料配方不变,紧茶规格由心脏型改为砖型,1967年,"总公司"正式下文批准,将带把心脏型紧茶改成长方型砖块状。</h3><h3><br /></h3><h3>1986年10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视察下关茶厂时指出:仍有部份藏族人民喜欢原有带把的心脏型紧茶,希望恢复和生产,为迎接班禅大师的到来,下关茶厂选用云南上等原料精心制作100斤生茶送班禅大师和同来的客人,该批茶每个净重238克。</h3><h3><br /></h3><h3>下关茶厂于1986年正式恢复生产心脏型紧茶至今,规格为250克。使用原料较为粗老,三至八级铺面、九十级为里茶。市场亦称之女儿茶、香菇头、蘑菇头、牛心沱。生茶、渥堆熟茶二种都有生产。</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