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9日早上7:50,期盼良久的奥罗特医院🏥班车姗姗而来,在小区又捎了两三个人后,缓缓驶向医院。</h3> <h3> 由于当地卫生部门及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来厄特40多天后工作证及居住证仍然没有完全办好,本来大家想在双节之前就准备去医院上班的,但在当地卫生部慢悠悠的节奏干扰下,大家未能如愿。 </h3> <h3> 对于每天早上的交接班,整个大外科是在一起交接的。今天介绍的是一位ICU的外伤病人,主管医生和护士介绍病史及治疗情况时声音比较小,加上本人听力本身就差,因此整个过程也没听出个一二三。</h3> <h3> 交接班之后,我们回到各自的病区。说实在的,我是怀着忐忑和激动的心情进入科室的。英语学习了20多年,感觉仍然是一名“聋哑人”,既听不懂又表达不出来,读篇文章,做两道题,还能说得过去,一对话交流就成“木头”了,大概不少中国人的英语学习情况和我差不多吧。</h3> <h3> 进入科室,暼见休息室内两三个人正在闲聊,见我进来,他们便热情地与我打招呼,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应付。听说今天没有择期手术,便东一句没西一句地闲扯了起来,我们聊两国的天气、人口、手术量,没想到自己就像扔砖头一样的话语居然聊了近一个小时,更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一位未来的同事说我的英语比较better。Oh,my god,我真的有些苦笑不得了…… </h3> <h3> 闲聊过后,科主任Yosief派其中的一位同事领我熟悉手术间环境及麻醉专业相关的药品、器具、工作流程等等情况,这才知道这位同事叫Mohammmed。首先进入的是麻醉准备间,里面存放的都是一些基本的药物、耗材及器具,吸入全麻药用的是氟烷和异氟烷,局麻药用的是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气管导管和充气喉罩的型号倒很齐全,用的是老式喉镜,这些药品和物品大多数是中国无偿捐助的。</h3> <h3> 手术室共有5个手术间,其中开放四间,配置的都是Drager麻醉机,监护仪和麻醉机都有损坏不能用的,更神奇的是竟然发现了传说中才能见到的Sullar 800v麻醉机,实在“不虚此行”啊。Mohammmed很有耐心地讲解着,将麻醉机、手术床、吸引器的使用方法向我做了简单的介绍,还为我演示了吸入麻醉药的加药方法。</h3> <h3><font color="#010101"> 中午大家乘坐医院的120车返回了驻地。</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