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被遗忘的历史风光

江边茶

<h3>  约旦,一个深藏在沙漠中的古老国度。中东常年战乱,十几个国家中能真正去旅行的地方并不多。叙利亚和伊拉克在打仗;也门、阿曼和沙特极度封闭;建立在沙漠之上的富国卡塔尔、阿联酋和科威特并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拥有“另一半”死海和玫瑰之城的约旦,是能够且值得去旅行的极少数国度之一。让人难以抗拒的想去一探究竟。</h3><h3> 这里不只是信仰的天堂,也有世界文化遗址—杰拉什,完整而辉煌;红海小镇—阿卡巴,美妙而浪漫;酒红色的沙漠—瓦迪拉姆,壮美而独特。所以有人说:行在以色列,浪在约旦。</h3><h3> 于是,金色九月,我们有幸踏上了约旦的旅程。</h3> <h3>  我们旅行团从以色列过境,开始了约旦的行程。</h3> <h3>  第一站,我们首先来到距安曼40km罗马帝国时期的古城遗址杰拉什。公元前1600年杰拉什就有人居住。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军队占领杰拉什,这里开始按照古罗马建筑样式建起许多神殿、庙宇。十九世纪初德国旅行家欧里赫发现了杰拉什。经过近百年的考古发掘,让这座沉睡了2000年的文明古城重见天日。</h3> <h3>  大门口就是哈德良凯旋门,是为了纪念罗马帝国的皇帝哈德良“到此一游”而建的。</h3> <h3>  为什么在满满阿拉伯情调的国度里隐藏这样一座罗马古城,带着深深疑问和满心好奇,我们的脚步敲开了这尊斑驳的大门,试图探寻当年人类文明与迁徙的踪迹。</h3> <h3>  刚到大门口,迎面看到一位阿拉伯美女。</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古城杰拉什遗址的南门。</span></p> <h3>  穿南门而入,便来到古城中心地带,杰拉什的繁华与荣耀尽藏于此。</h3> <h3>  这是商道边的商铺遗址,经历了2000年的风尘,如今有一半都已埋在地下。</h3> <h3>  古罗马剧场,它是约旦现存三个古罗马剧场中最大的一个,每年的杰拉什音乐节都在这里举行。世界歌王帕瓦洛蒂和卡雷拉斯都曾经在此一展歌喉。</h3><h3> 我们隐在最顶端的阴影里向下望,舞台上的人影那样微小,扇形阶梯式座位上的雕刻依然逼真,当年那唱戏的和看戏的都去哪里了?</h3> <h3><font color="#010101">  剧场显得高档大气,呈露天半圆形,有一个堪称豪华的舞台,三面是层层凹陷的的阶梯式看台,容纳观众3000余人。站在剧院当中发出声音,最后一排的观众也听得很清楚,2000年前罗马人就懂得利用声学原理巧妙设计,点赞!</font></h3> <h3>  平时针对游客,会有一些小型的民族器乐表演,</h3> <h3>  演员们很高兴与游客合影,只是要点米米。</h3> <h3>  一位银须飘逸的黑衣主教忽然闯入我的镜头。</h3> <h3>  时光隧道的拱门,想进去?还是想回来?</h3> <h3>  阿尔忒弥斯神庙,也叫月亮神庙。如今的神庙也仅剩下残垣和石柱,但从这些高耸入云的石柱上可以想象当年建筑的巍峨壮美。</h3> <h3>  由56根爱奥尼克式巨大石柱围起来的椭圆广场最初建于公元1世纪,规模达7200平方。这里曾是公众集会和法院开庭审判之地。</h3> <h3>  赛马场,这是当地贵族和军民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杰拉什面积最大的建筑,大约长260米,宽50米,十部马车同时驰骋绰绰有余,赛马场三面是巨石垒起的阶梯看座,可容纳1.5万人,与凯旋门同侧的则有十一道拱门,想当年赛手从此门驱车而入,尘烟滚滚的比赛场面交织着震耳欲聋的人嘶马鸣,那是何等的热血贲张和扣人心弦!</h3> <h3>  站在高地眺望古城遗址,虽满目苍桑但古韵犹存,令人满怀敬意;不远处,一座欣欣向荣的新城拨地而起,仿若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h3> <h3>  结束杰拉什古城的观光之后,我们前往约旦首都安曼。</h3> <h3>  约旦首都安曼是最早人类居住的地方,曾经是沙漠商队的中转站,这个坐落在七个山头上的城市(现在已扩大到14个山头),以白色为基调玫瑰色点缀。当然,它也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山城。</h3> <h3>  我站在山上酒店房间临窗俯瞰安曼城,给人一种破败感。但当你走在小巷当中,却能夠感受到约旦首都人的富裕, 那些形态各异的独栋别墅,近距离观察城内的多层建筑 ,也都很不错啊!约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贫瘠。</h3> <h3>  次日早上,我们乘车赶往佩特拉景区。</h3> <h3>  经过近4个小时的车程,来到景区山口的一家餐馆,先吃中饭。这里是传统的贝都因餐,味道虽然有点怪怪的,但水果青菜不少,还有炖羊肉和炒鱼,吃得很饱。</h3> <p class="ql-block">  在餐馆的后阳台上,我们遥望佩特拉古城所在的连绵山谷,十分期待一睹芳容。</p> <h3>  佩特拉,约旦的一座古城,位于安曼南250公里处。公元前 1 世纪时极其繁荣,但等到罗马帝国衰落,古城便被遗忘成了失落之城,直到19世纪初被瑞士探险家发现后才又重见天日。佩特拉古城被评為世界文化遗产,并当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这里是《变形金刚》《夺宝奇兵》等大片的外景地。</h3><h3> 首先进入景区陈列馆,导游给我们介绍情况。</h3> <h3>  进入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却只是朴素的土黄色。通往佩特拉古城,要走上很长一段路。步道旁还有一条马道,不时会有清脆的马蹄声响起,马上的贝督因人高声吆喝着,热情地邀请游客去骑他的骏马游览。</h3> <h3>  这条名叫西克的山峡,是通往古城的必经之道。绚丽多彩的天然岩壁,让人心情大振,瞧这块大石多像一头躺着的大象呀。</h3> <h3>  这个阿拉伯家庭自拍照有点意思。</h3> <p class="ql-block">  顺着峡谷继续前行,岩石曲线越来越动人。</p> <h3><font color="#010101">  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极其神秘。它隐没于死海和阿克巴湾之间的山峡中。这条天然通道蜿蜒深入,峭壁上的岩石,在风雨长期作用下变得平整光滑,似刀削斧砍。</font></h3> <h3>  狭长的蛇道之后便豁然开朗展现在世人眼前,而且是一整面最完整、最精美的宫殿!巨大的反差制造了巨大的惊喜!</h3> <h3>  蛇道尽头的这个宫殿,是整个佩特拉的核心,它叫卡兹尼,意为“金库”,有说里面还藏着历代佩特拉国王的财宝,也有说这是一座陵墓。它完全由绝壁的一整块砂岩上凹凿出来的。它的正面朝东,每天迎接着初升的太阳,象征着诞生和新生命。</h3><h3><br></h3> <h3>  佩特拉在希伯来语里的意思是“岩石”,真的是名副其实,佩特拉的宫殿建在岩石里,居民的房间也在岩石里,就连死后的坟墓也在岩石里。</h3> <h3>  沿着峡谷继续前行,又见一处古代建筑遗迹。从实体特点看,可能都是古代墓葬。</h3> <h3>  佩特拉的贝都因人的营养、运输、贸易无一不靠骆驼,据说新娘的彩礼、凶手的赎罪金、赌博者的赌注、酋长的财富……都是以骆驼为计算单位。</h3> <h3><font color="#010101">  古罗马露天剧场依山而凿,阶梯型座位可以容纳6000人。只叹岁月无情,这座有近两千年历史的剧场终究只剩下了断壁残垣。</font></h3> <h3>  陵墓的门面与整座山峰一样高算。墓主人的生前情形不得而知,但是对死亡极其隆重。这就是整座古城到处都是精美陵墓的原因所在。</h3> <h3>  古罗马大道,如今游客骑着骆驼悠闲走过,也是一道风景。</h3> <h3>  宏伟的罗马石柱前,我们显得很渺小。</h3> <h3>小孩爬上这块大圆石上,也显得很渺小。</h3> <h3>  据说佩特拉最后一个景点处竖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从这里可以看到世界尽头”。可惜我们没有走到这尽头,还要原路返回呢。于是,只能多看几眼。</h3> <h3>  告别佩特拉,我们前往瓦地伦。我们旅游车行驶的道路,叫“国王大道”。山道上,看到山谷里漫漫红土之上的茫茫云海,很壮观,仿佛在飞机上。</h3> <h3>  瓦地伦,占地74000公顷,是约旦唯一的一个世界双遗产项目。这里有约旦最为壮观的沙漠,还有年代久远且数量众多的岩画、石刻、碑文和考古遗迹。</h3> <h3>  瓦地伦那极其特殊的环境地貌被科学家认为极像月球,故此地又名为“月亮谷”。这里还是1917年阿拉伯大起义的基地,反映英国传奇人物劳伦斯反抗奥斯曼帝国的史诗性巨片《阿拉伯的劳伦斯》,其主要外景地就在这里。2015年,好莱坞科幻电影《火星救援》大热,使其拍摄地和取景地的月亮谷也成为热门旅行地。</h3> <h3>  到景区,我们全体换乘了皮卡,要在这片沙漠里撒一回野。哈哈,瓦地伦,我们来了!</h3> <h3>  几辆车一路在沙漠里狂飙,车和人立刻变得渺小起来。</h3> <h3>  延绵起伏的酒红色沙漠一望无际。如同月球表面一样荒凉,宁静。</h3> <h3>  时间这把杀猪刀,不仅在人的面部刻下了皱纹,在巨大的岩体上也不留情啊!</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漠孤烟直,茫茫天苍苍,大自然的杰作,让这片领域充满着不可理喻的魔幻,仿佛每一座狰狞的金色沙丘后面,都隐藏着阿里巴巴四十大盗贪婪眼睛……</font></h3> <h3>  我们的车右前方,在无垠的沙漠中,远远看见几只行走的骆驼,冉冉用长焦距镜头抓拍了这一幅唯美画面:一个穿着白色长袍的阿拉伯男人,牵着几头硕长清瘦的骆驼缓缓在大漠中行走,如同阿拉丁棒着神灯在演绎《一千零一夜》的故事……</h3> <h3>  漫漫红沙中凸显的岩层、悬崖让人置身另一个奇妙的星球。</h3> <h3>  由于与外星相似的地貌,世界各地的太空迷们,都把红沙漠奉为心中的圣地纷纷前来。我们也在这里停车拍照。</h3> <h3><font color="#010101">  人在画中,景在心中。</font></h3> <h3>  尽情赏美景,开心摆poss。</h3> <h3><font color="#010101">  有生之年,有机会到这来一次,看看大自然这个神秘而具有无限创意的大师将沙漠变得如此瑰丽,真是幸运了!</font></h3> <h3>  一望无际的荒漠上,一条条越野车的车辙如同一条条飘动在沙漠中的五线谱,与风声一起奏出苍茫激荡的乐曲。</h3> <h3>  很多民族都曾在此居住过,并在岩石上留下了雕刻的碑文和壁画,其中一些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4世纪。</h3> <h3>  我与一个穿着白色长袍的阿拉伯帅哥合影,感觉自己在电影镜头中。</h3> <h3>  沙漠深处的驿站,游客之家。我们下车休息,在贝都因人帐蓬里品尝贝都因红茶,很好喝,加了糖,有一点草药的味道。</h3> <div>  阿拉伯语中的“贝都因人”是“沙漠居民”的意思,他们以吃苦耐劳和热情好客而著称。他们住在山羊毛织成的帐篷里,以放牧骆驼和山羊为生。</div> 也许,我们和贝都因人,对浩浩沙漠的理解是很不一样的。我们潜意识里总有沙漠是死亡和生命枯萎的象征,而贝都因人认为这沙漠是生活之洲、生命之源。 <h3>  从瓦地伦出来,我们往南赶路。路上看到以色列的一个机场,建在沙漠里。</h3> <h3>  傍晚,我们到达红海边的阿卡巴小镇。小镇是形象称呼,其实,阿卡巴是约旦唯一的港口城市,位于约旦南部、阿卡巴湾的尽头,与以色列埃拉特相邻,是阿卡巴省的首府、南部地区行政中心、度假胜地。</h3> <h3>  我们住进了五星级酒店(希尔顿),在这座旅游城市,有不少国际品牌的五星级酒店。放下行李,我们决定先去海边享受美景,回来再用晚餐。</h3> <h3><font color="#010101">  红海,沟通了地中海和印度洋,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阿卡巴小镇毗邻红海,历史悠久。其两面环山,地势险峻,形成天然屏障,冬季气候宜人,平均气温15℃,海水平均水温也是15℃。海港内风平浪静,适于游泳、划船、钓鱼等体育活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阿卡巴湾著名的珊瑚礁与座落其南部的佩特拉古迹、东部的月亮谷大沙漠共同构成“约旦旅游金三角”。</font></h3> <h3>  海滨公园是免费的,当地的男孩们赤身露体的在栈桥跳水游泳。</h3> <h3>  阿拉伯的女人也很喜欢戏水,不过她们是整装下水,大长袍不脱,头巾不摘的。</h3> <h3>  海滩上的游客不多,大多以当地人为主。他们以家庭为单位,在海滩铺上一个小布毯,或坐或卧,随性自在地享受着周末的快乐。我们在海滩遇见一个可爱的小孩,很高兴让我们拍照。</h3> <h3>  走到一个港口附近,遇见一位当地老嗲十分热情迎上来打招呼,我们以为要推销什么土产商品,原来他是要和中国人合影,来吧。</h3> <h3>  清真寺也被灯光装点得十分漂亮的。</h3> <h3>  不知不觉太阳要下山了。望着红海的落日,忍不住要想亲上一口。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海滨。</h3> <h3>  回到酒店,直奔餐厅,望着五光十色的各种食品,还真不知从哪下口呢。</h3> <h3><font color="#010101">  次日早上我们离开小镇,在路边看到约旦国王的海滨行宫,导游说这个院子很大,后门到了以色列。</font></h3> <h3>  我们的车沿着死海的约旦一侧行驶,对面就是以色列。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米,死海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h3> <h3>  我们来到马达巴。约旦属于伊斯兰国家,穆斯林占了人口的大部分。而马达巴则是约旦国内的最重要的基督教重镇之一,占约旦总人口8%的基督教徒的都聚居于此。</h3> <h3>  马达巴小镇,已有3500年的历史,这里几乎每一座老房子下都有拜占庭时期的马赛克地板,享有“马赛克之城”的美誉。</h3> <h3>  圣乔治东正教堂,位于城市的西北边,是在六世纪拜占庭教堂的基础上重建的。我们到这来是为了看教堂内的马赛克地图。</h3> <h3>  教堂内墙四周都悬挂着以圣经故事为内容的马赛克装饰画,非常精美细致,色彩对比强烈。</h3> <h3>  最引人入胜的一幅是教堂地面上的马赛克地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地图。地图用超过200万块马赛克镶嵌而成,地图准确无误地标出了公元六世纪几乎所有圣经上提到的城市名称、河流、海洋的位置,甚至清楚地描绘了鱼往回游不入死海的情景。是迄今为止,各种形式的圣地地图中最早的,这一经典杰作不仅是约旦的国之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绚丽奇葩。</h3><h3> 地图因为原教堂的毁坏和地震,大部分被毁坏,现存的地图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h3> <h3>  我们把自己的一只脚伸出来,拍下马赛克地图。</h3> <h3>  完整的马赛克地图原本是这样的。</h3> <p class="ql-block">  街头小景也很宜人。</p> <h3>  马达巴小镇上的石榴汁都是现榨的,我们品尝了,三美元一杯,味道很不错。</h3> <h3>  尼泊尔山,海拔870米。圣经34节记载,尼泊尔山是摩西生前度过最后时光并升天的地方。这是摩西升天纪念石碑。</h3> <h3>  一尊高大的石碑迎面而立,上面记录着尼泊山的修整过程和参与组织的名称。侧面层层叠叠,仿佛一部历史的书卷。</h3> <h3>  山顶上的尼泊山教堂。</h3> <h3>  教堂里正在做礼拜。</h3> <h3>  教堂前耸立着一架巨大的象征摩西神杖的钢制盘蛇十字架,是1984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吉安尼·凡陶尼树立的。据说当年摩西率领以色列人从埃及来到尼泊山,以杖击石得到泉水,分给十二个犹太部族,使得犹太人在这沙漠之中得到泉水而挽救了生命。</h3> <h3>  远方就是圣经记载的迦南地。这是我们从尼泊山顶上看到的景色,一片荒芜,怎么也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是被上帝称为“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h3> <h3>  从尼泊山下来后来到索瓦马,我们入住五星级的死海假日酒店,这家Holiday Inn Resort 度假酒店位于死海边。</h3> <h3>  酒店有自己的海滨浴场,而且设施齐全。眼前的景色,让我想起一句话:上帝于不经意间掉下一滴泪,于是就有了死海。</h3> <h3>  死海的海水盐的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所以海水颜色比较深。与金黄色的山石砂土形成反差,这样的海滨风景,像幅油画。</h3> <h3>  从小就一直听到可以不沉的死海,这次下来漂浮,如同我第一次看到海,首先就是尝一口是不是真的咸,也要试试是不是真的不会沉。下到水里才真的感觉总是浮起的状态,你要潜下水去还真是很困难。</h3> <h3>  海边放着死海泥罐,大家在下死海之前先全身涂上死海泥,可以起到保健作用。</h3> <h3>  我也抹上死海泥。</h3> <h3>  导游告诉我们一次只能在海里待15分钟,不能时间太长。死海海底的黑泥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健身美容的特殊功效,使它成为以色列和约旦两国宝贵的出口产品。</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死海回到酒店,可以在酒店的淡水游泳池里再活动一下。</font></h3> <h3>  老外们还是更喜欢在泳池边聊天。</h3> <h3><font color="#010101">  五星级酒店的餐厅总是诱人的。</font></h3> <h3>  甜点做得像艺术品。</h3> <h3>  又是一个美好的早晨,离开假日酒店,我们向以色列边境出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告别约旦,告别这个被遗忘的历史风光。</h3> <h3>  短短四天时间,我们在约旦走马观花。感觉约旦这个国家也确实不容易。从地理位置看,约旦的西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围绕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现在都还吵得不罢不休;北部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的战火至今仍未完全平息;东边伊拉克,两伊战争、美伊战争、ISIS;东南部紧挨着中东土豪沙特,前段时和卡塔尔断交,引起中东世界大风波。总之看一圈回来,邻国没一个是吃素的。但约旦确却一直比较稳定。这是一个温和的阿拉伯国家,讲究与人为善。有人担心旅游的安全问题,其实,身处亚非拉交界的以色列、约旦,如果你只是享受旅行,不凑热闹,不去那些明显危险或者是发出闲人勿进气息的地方,这里还是一个对游客很安全的地方。近几年,至此旅游的中国游客每年大幅度提升。</h3><h3> 别看约旦这个国家小,旅游业是它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些无以伦比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就了中东小国约旦,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也成为了热爱历史、向往远方的人们的理想国。</h3><h3> 在约旦,天空一直是蓝色的。无论是安曼,还是瓦迪拉姆,天蓝的不可思议。如果非要用三种颜色形容约旦,那么肯定是白、红、蓝。白色的是安曼,红色的是佩特拉和瓦迪拉姆,蓝色则是约旦的天空。</h3><h3> 在约旦,我们领略到了阿拉伯美食的经典滋味,也品味出约旦特有的性格。虽然有时无法达到中国菜肴对于刀工、烹饪手法的极致追求,但在看似粗狂的阿拉伯食物中,还是可以追寻到对食物本质永不改变的细腻情怀。</h3><h3> 回味在约旦的日子,我们旅行团的十几位成员都玩得很嗨,虽然大家来自各地,但相处和谐,友爱包容,大家拍了许多照片在我们的群里互相交流,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告别约旦,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永远无法忘记约旦的古迹风尘、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h3><h3> </h3><h3><br></h3><h3> 以上部分照片为冉冉所拍。</h3><h3><br></h3><h3> 2017年10月</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