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法千百度——八所中学2017—2018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情况分析会

可安歇的水边

<h1><b><font color="#b04fbb">时间:2017年10月9日下午第三、第四节课<br>地点:八年级办公室<br>教研主题:八年级语文学科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br>参加人员:唐云(科组长)、赵俊波、王有青、张文艳、邓培泓、李高洁(实习老师)。<br>主分析人:唐云、张文艳</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窗外绿意盎然,绿树在阴雨的天气里却依然张扬着它们茂盛的姿态。细雨纷飞,偶有阵阵带着凉意的风吹进办公室,让我们觉得冬天真的姗姗来了。虽是如此,初二办公室里语文组的讨论会却气氛热烈。绵绵细雨虽降低了气温,却无法消退我们对教育的热忱。“众里寻法千百度”,大家针对学生这一次月考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共同寻找教学良方。</font></b></h1> <h1><font color="#b04fbb"><b>活动的主备人为八年级语文组科组长唐云老师,主要发言人是出卷人张文艳老师。活动流程大致为对学生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对怎么引导学生做题及教学等方面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尤其是针对怎么让学生重视语文科的学习进行讨论。</b></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b>科组长唐云老师介绍了这次讨论的流程,对老师们的改卷工作进行了肯定。</b></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b>张文艳老师是这次试卷的出题人,她说,考试,是完整的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如何的一种形式,是进一步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求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她说,这一次的命题思路是要考查开学一个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一切从课本出发,兼并练习册上的知识点进行考核,通过月考试题对之前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稳步提升。</b></font></h1> <h1><b><font color="#b04fbb">张文艳老师还谈到了她改的基础知识和运用的题型,她说学生在“读懂题干”存在问题,缺乏良好的审题思维和答题习惯。例如,题目明显限定答题范围在“选择没有语病的”句子,而许多同学完全忽略了题目去找“有语病的”。学生的审题思维要加以强化,应尽快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答题习惯,规范答题。另外就是学生对口语交际中的主持人串联词写的不好,甚至不知道怎么写,空白的很多。不管写得怎样,一定要学生写,写的时候要注意当时的场合,把自己融入题目中的情境,才能写得好,这都是我们在教口语交际时要去引导学生的。</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杨伟雄老师就第一次月考的诗歌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其一,学生因文学常识的匮乏而无法理解诗歌大意,因此答题方向已与诗歌涵意相去甚远;其二,学生缺乏对诗歌的整体把握,诗歌理解碎片化;其三,书写潦草,有些字缺笔少画,甚至模糊不清;其四,空白太多,有些学生根本就是直接放弃不做。针对这些问题,伟雄老师给出三点建议:1.紧抓学生记忆文学常识,引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诗歌思想情感。2.在写字课上狠抓学生的书写,多写多练钢笔字。3.不能让学生有放弃的思想,告诉他们只要掌握好方法,并多阅读,做好诗歌阅读其实不是太难的问题。</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赵俊波老师对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及诗歌题答题状况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文言文方面,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实词积累不足的问题,做翻译题时无法做到文达句畅,句子翻译出来逻辑不通。一些关键词根本无法翻译准确。比如这一次考《晏子使楚》,学生对“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关键词“徒”和“其实”没有翻译准确。对于诗歌阅读和文言文,赵老师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学生在答题时充分暴露出基础的薄弱,很少有学生能够读懂诗歌和文言文,正确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诗歌的思想情感……赵老师其实说出了大家的心声,面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唯有大家共同想办法,加大学生的文言文和诗歌阅读和练习量,才能够找到突破点。</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王有青老师也针对他改的阅读理解发言,学生不仅审题不明,无法准确把握题目含义,完成题目要求,而且阅读面窄,对文章的内涵把握不深,尤其不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答题时难免流于肤浅。面对这种情况,唯有多阅读多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深层次的感情才能改变。</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唐云老师立刻对王有青老师的发言表示认同,她的发言围绕作文展开,承接王老师所谈到的学生阅读量少的问题,唐老师指出,学生在写作时非常缺乏事例,文章常常泛泛而谈,甚至连记叙文最基本的要素都没有,写到哪里算哪里,或者说突然结束,另外文章根本没有新意,这一次的半命题作文《……里的新鲜事》,学生所写的事除了少数同学写好,大多数同学的写的事件根本没一点新鲜。在场的各位老师都深表认同,大家一致认为,学生阅读量的稀薄严重限制了学生从理解到写作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因此,大家同意多搜集时评类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通过微信群鼓励家长每天如果可以,给二十分钟给孩子播放社会热点类的视频节目,尽一切办法扩大学生的视野,补给学生的阅读量。</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邓培泓老师没有参与这一次的改卷,不过他对所教班级了解颇深,他说这一次考试他们班的平均分为93.5分,其中有五道题考前做过。从答题卡中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课堂传授的知识并没有完全吸收。他觉得解决办法也不复杂,回归课本,回归基础,一看,二练,三背诵。邓老师发言简洁明了,却又一语中的,大家不禁会心一笑。</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实习老师李高洁也参与了这次讨论,不过整个过程她时而微笑倾听,时而低头笔记,态度非常虚心与认真,她说:“作为一个实习老师,我对于班级的情况只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针对本次试卷的分析,我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针对一些细节方面,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审题的精准,书写的规范。</font></b></h1> <h1><font color="#b04fbb"><b>  科组长唐云综合各位老师的发言内容作了总结,学生目前语文学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审题不明,无法准确把握题目含义,完成题目要求。2.基础薄弱,基础性知识掌握不牢,理解能力较差,写作素材匮乏。3.答题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不能灵活运用答题方法。<br></b></font><font color="#b04fbb"><b> 由此可见,教会学生读懂题目,贯彻落实学生的知识积累记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答题技巧,改正学生答题的不良习惯,将是我们往下教学中共同努力的方向。<br></b></font><font color="#b04fbb"><b> 在积极热烈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夜幕已降临,抬头一看,已是六点。暮色笼罩,我们却还忘情忘我投入教学的讨论,或许我们正是在黑夜中不断摸索着前进的人,不断地反思问题,探寻原因,寻找方法……我们“众里寻法千百度”,是因为我们知道,只要带着这一份坚持,与志同之人同行,我们便能够穿越黑夜的惨淡浓云,穿越风雨,蓦然回首,六月的校园,紫檀花开灿烂!</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