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肉瘤——胸心群(王钦习)老师分享

孟玉花

<h3>女,52岁,一年前无明显胸闷,症状逐渐加重,尤其活动及晚间平卧症状加重,最近出现咳嗽。</h3> <h3>俊豪老师解析——</h3> <h3>王钦习老师今晚又给大家分享了精彩病例,我们趁机复习几个知识点。</h3> <h3>首先要了解脂肪肉瘤的来源,发病率等</h3> <h3>脂肪肉瘤 起源于脂肪细胞和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的间叶细胞。发病率占软组织恶性肿瘤的第2位或第3位。</h3><div>本病男性多见,一般无疼痛,大多仅局部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低分化者易转移,多转移至肺和肝。</div> <h3>起源于脂肪细胞或间叶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男性多见,切除后易复发,</h3> <h3>根据组织瘤细胞类型,肿瘤可分为4型:</h3><div>分化良好型、黏液样型、圆形细胞型、多形型脂肪肉瘤。</div> <h3>病理分型是病理科的任务,我们先了解一下就好,以后遇到明确病理的病例,再回头参详。</h3> <h3>Enzimger统计的数字表明:四肢发生的脂肪肉瘤术后10年存活率为71%左右,而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存活率仅为39%。</h3> <h3>就是说,脂肪肉瘤的发病部位常常影响预后。</h3> <h3>诊断脂肪瘤必须慎重,以往诊断的脂肪瘤经随访证实大部分为脂肪肉瘤。</h3> <h3>脂肪肉瘤经过多次复发后常常发生去分化,并且常常出现一平滑肌或横纹肌分化,当肌源性分化明显时,容易误诊为肌源性肿瘤,但多取材总能找到典型的脂肪肉瘤区域。</h3> <h3>就是说,脂肪肉瘤跟腺癌一样,可以从高分化向低分化转变。</h3> <h3>因为常常早期无症状,不伴有疼痛,常常早期难以发现。</h3> <h3>今晚看的是纵隔脂肪肉瘤,我们趁热打铁看几例,增加印象</h3> <h3>1,胸科之窗 路希维院长提供,病史不详</h3> <h3>术后病理:前纵隔脂肪肉瘤,左肺错构瘤。</h3> <h3>这个纵隔来源能明确,有脂肪成分,实性成分有强化,先定恶性,脂肪肉瘤或者畸胎瘤。肺内的错构瘤,需要更多细节,就不深究了。</h3> <h3>2. 黄勇教授提供。女,18岁,</h3> <h3>这个术后病理,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分化不良),肉眼没有脂肪成分。术中发现来源于10-11后肋胸壁。</h3> <h3>成人原发性纵隔脂肪肉瘤十分罕见,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不同病理亚型的流行病学特点、生物学行为、恶性潜能各有不同,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高分化脂肪肉瘤预后明显好于其他亚型。</h3><div>《19例成人原发性纵隔脂肪肉瘤临床分析》,苏凯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04。<br></div><div><br></div><div>脂肪肉瘤为恶性间叶性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多来源于退化的胸腺组织或纵隔胸膜脂肪组织,发生在纵隔极为罕见,占所有脂肪肉瘤的2.7%,不到所有纵隔肿瘤的1%。其病理学特点:主要成分为未成熟的脂肪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细胞,以及纤维组织和液性组织。纵隔脂肪肉瘤的治疗应首选手术治疗,关键是尽早发现并及时彻底切除肿瘤。脂肪肉瘤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很低,复发和转移是较常见的失败原因。<br></div><div>《纵隔脂肪肉瘤9例临床分析》,梁军等,《癌症进展》,2008,05<br></div> <h3><font color="#ed2308">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经拉开,就一定要积极的演出;既然脚步已经跨出,风雨坎坷也不能退步;既然我已把希望播在这里,就一定要坚持到胜利的谢幕……</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