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谋划数月的北非西亚七国游,今天正式登场!</h3><h3> 黄金周的倒数第二天,返程的人流明显增多,广州到深圳的动车人满为患。要知道,这条几分钟发车一趟的线路,除了节假日,何曾有过如此盛况?</h3><h3> 还好,人潮汹涌只到深圳截止,往罗湖口岸的人较平时少了许多。香港没有黄金周,我们又是逆流而动,应该轻松。</h3><h3> 这是深圳火车站出站口通往罗湖口岸的街景。</h3> <h3> 我们的午餐就在火车站出站口旁的成都小吃里解决。</h3><h3> 一想到将有两个月见不到地道的中餐,忍不住拍下了这两碗米线的印象。</h3> <h3> 这就是“著名的”深圳河,从罗湖桥上拍的。因为隔着玻璃,就有了朦朦胧胧的距离感。</h3><h3> 深圳河的历史也似乎有些朦胧。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的三十多年,这条河沟默默地见证着人间奇迹。</h3><h3> 镜头尽头的铁路桥通行广九直通车。我们脚下的罗湖桥乃人行界桥。</h3> <h3> 分道过关:香港居民直行,访港旅客左拐。</h3><h3> 比意料之中还喜出望外:海关大厅里居然不用排队!</h3><h3> 想起前几次这里的蛇形长队,耗时耗力费神到几乎崩溃!眼前的安静冷清太可爱了!</h3><h3> 于是乎,我们完成了一次空前顺利的过关:从深圳火车站出发,出罗湖关,进香港关,乘坐广九线火车抵达沙田站,竟然才用了不到一小时!</h3><h3> </h3> <h3> 乐不可支的我们,坐E42机场大巴直奔东涌,闺蜜在这里等着我们。</h3><h3> 东涌的东荟城据说是内地买买买们游港的必到之地。我们对购物兴趣索然,只是好玩地打量着那些亢奋的人群。</h3><h3> 出发第一站,立此存照!</h3> <h3> 没有了行李箱,哪像流浪一族?</h3> <h3> 有闺蜜相伴就是幸福</h3><h3> </h3> <h3> 新朋友</h3> <h3> 闺蜜为我们践行:两个月吃不上正宗中餐,更不用说是中餐中的港餐?今天吃个够,留下足以两个月的回味!</h3> <h3> 饭后直奔机场,不再是出游高峰的香港机场格外安静舒适。</h3><h3> 我们乘坐的阿联酋航空公司值机柜台。右侧那位空姐装扮的姑娘,实际上是华人地勤人员。</h3><h3> 完全不用排队,即到即办。办理了行李联程托运,办理了两段航程的登机牌。</h3><h3> 一身轻松。</h3> <h3> 闺蜜的先生刚下飞机,赶过来相见。老同学这样重逢,难得哦。</h3> <h3> 道别了闺蜜夫妇,我们开始参观机场。</h3><h3> 填海而成的赤鱲角机场,早已是世界数一数二的优质机场,论航线论吞吐量论服务品质,都是行业翘楚。尤其是它的出港正点率,让多少内地人眼馋?</h3> <h3> 重回阿联航值机柜台前</h3> <h3> 繁忙的机场运行显示板</h3> <h3> 机场大楼里数不清的商店</h3> <h3> 走累了,进关!</h3><h3> “离港”处即机场海关。交上还没捂热的离境卡,大章一盖,我们在半日之间完成了进出香港的旅程。</h3><h3> 返程时再看仔细吧。此行关山迢递,回来香港休整观光!</h3> <h3> 机场海关以内是什么性质的地盘?已经离境却仍有长长的通道,要走到尽头的一百多号登机口,似乎总也看不到尽头。</h3> <h3> 还好,琳琅满目的免税店夹道,减少了我们的无聊和焦虑。</h3> <h3> 好在,我们的62号登机口不在尽头。</h3><h3> DUBAI(迪拜,港人称读作“杜拜”,好像更接近原音)是我们前往北非的转机点。</h3> <h3> 隔着巨大的玻璃墙,看得见我们的座驾正在忙碌工作中:行李进舱,客舱清洁,准备迎客。</h3><h3> 这可是A380哦,双层空中客车,航机中的巨无霸。</h3><h3> 老梁乐了:拿此行扫机盲,居然起点就飞A380!而且将一飞八段航程,跨度几万公里!</h3> <h3> 经过八小时飞行,经停迪拜机场。</h3><h3> 在廊桥上回望我们的座驾 ,完全没有了距离感。</h3> <h3> 迪拜机场的规矩极严,不出海关的转机仍然要再度安检。</h3> <h3> 土豪国的土豪机场,怎么看怎么像用金子装饰的。</h3> <h3> 免税店不稀奇,稀奇的是那些阿拉伯文字。</h3> <h3> 好大的口气:小小门面,敢叫“迪拜国际酒店”!</h3> <h3> 在这里,开始看到越来越多的阿拉伯民族打扮。</h3> <h3> 三小时之后,我们再次登上A380,前往卡萨布兰卡,当然不再是前一段的那架。</h3><div> 又一次喜出望外:在这个远离中国的机场,候机室的播音依次用英语阿拉伯语汉语日语泰语广播,格外暖心。</div><div> 再看看候机室里为数不少的同胞,务工的探亲的旅游的一拨又一拨。没有传说中的喧闹,甚至没有相互寒暄打听,只需打量一眼各自手中的中国护照,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油然而生:我曾几度在迪拜转机,除了来往欧美的中国旅行团,少见国人。短短数年,情势大变,国之幸,民之幸。</div><div> 又是八个半小时的飞行,终于在正午时分抵达卡萨布兰卡机场。</div><div> 号称摩洛哥第一大机场,规模实在不大。似乎没看见廊桥,我们的A380竟然只能停在远处,坐摆渡车进入机场大楼。</div><div> 也多亏没有廊桥,才让我们能够将这个大家伙真切地打量一番。</div> <h3> 过海关又是出奇地顺利。</h3><h3> 因为免签,我们只准备了入境卡登机牌和离境机票,还准备好了回答海关关员最起码的几个问题。</h3><h3> 结果,关员一句话没说,默默地在护照上盖上入境章,再默默地在入境卡及护照上各盖一个数码章,最后默默地将护照递了出来。</h3><h3> 原来免签入境竟是这样简单!</h3><div> 机场內唯一的亮色就是这一道走廊。</div> <h3> 可能是我们高兴过头了,进城找房东的过程就变得异常艰辛:讲好路线也讲好价钱的出租车司机,竟然会不认识路!</h3><h3> 被干旱天气熏得口干舌燥的我们,更被司机的不专业弄得晕头转向。拿着网站给的地址,司机没有GPS没有公司联系,问过警察问过同行问过街坊,却还是在“疑似”街区兜兜转了一小时后,终于在几次经过的街上,找到了我们预订的民宿!</h3><h3> 老天爷!从昨天上午离家去火车站算起,我们已经在火车汽车飞机上折腾了整整36小时!遥远的非洲哦!</h3><h3> 多磨的可能都是好事。进到房东家后,我们就只剩下乐开花了:这么多的大厅这么欧式的摆设,这么宽敞的厨房这么别致的花园,最难得的是这么大的房子就住着我们三人!还只是不到六十美金一天的租金!</h3><h3><br></h3> <h3> 连顶门角的门撑也是古色古香的</h3> <h3> 当初订民宿,看中的就是可以像在家一样起居饮食。打听到邻街就有超市,周日的超市下午还营业。我们高兴地冲出去,抱回了一堆做饭的材料,完成了我们在北非的第一顿晚餐。</h3> <h3> 重点是筷子,是我们从家里带去的哦!</h3> <h3> 这是初试自拍杆的结果,影像有些模糊,场景却相当温馨:在离家万里之遥的卡萨布兰卡,我们居然像模像样地住进了民家。从明天开始,对这个寄托着我们无限想象的城市,东游西逛地走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