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难做

时光煮雨

<h3>  近一二十年,旧体诗又悄然兴起,占据着副刊的一席之地。国人也开始热衷于这种文体。览物有感,表情达意,记录生活,唱和应酬。旧体诗真的有点儿“阔”起来的感觉。</h3><div> 孔子教训他的儿子孔鲤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这个说法很早就有,起兴,感动人。观,也就是诗歌可以让你了解社会现实。群,诗歌具有教化作用,群,是上对下的一种团结和精神引导,怨,是孔子对诗歌讽谏意义的深化,更接近艺术本质。即诗歌用来表达内心世界的不满、哀愁。而和讽谏一样是自下而上的。)</div><div> “兴、观、群、怨”是诗歌在人的精神生活领域的力量,那么由此看诗是一种精神价值。西周时期的《诗经》305篇是经国大业,《诗经》的诗是用来合乐歌唱的,是诗最阔的时代。唐朝无疑又是诗歌创作的高峰,无论盛唐的诗人们的豪情,还是晚唐诗的浓郁感伤又沉醉过古今多少人。</div><div> 近来发现许多热爱国学的文人,当然有一些身边文学素养很高的人,或律诗或绝句,精彩纷呈。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临渊羡鱼之后,也想归而结网。我在学校的时候,学校很重视培养老师的基本功,每周都要背诵2——3篇古诗,多出自《唐诗三百首》,晚自习时学生会的成员们轮流去班上检查。熟读成诵是自然的。人们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吗?老实说我是很喜欢古诗词的,群里的诗人们的大作我都在读,何止熟读诗三百呢?可是问题就是有了所见所感怎么也下不了笔,写不出来。我对自己出现这种情况很伤脑筋。并不想”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但‘何至于张不开口,下不了笔呢,写不出来呢?大概诗除了精炼之外还要”文“。要押韵、对偶、讲究格律,读起来顺口不走样。我的毛病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对于诗词训诂这块不甚了了,弄好了也就是有佳句无佳篇。总觉的研究那些平仄是脱离实际需要的,这样功利的想法造成了在旧体诗上的遗憾。</div><div> 自题</div><div> 邯郸学赋诗,</div><div> 锁眉无佳句。</div><div> 嗟余性疏狂,</div><div> 枉读诗百篇。</div><div> </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