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金秋十月,原江山中學高中73-4班38位同學,齊聚江山新塘邊鎮,參加"畢業43週年聚會暨新塘邊文化之旅"。</h3> <h3>左起:第一排 朱雄文 何爱蓉 周建英 谢运萍 祝文娟、石仁慧 仇爱萍 姜樟蓉 蔡永幸</h3><h3> 第二排 刘韵 程小平 蔡鸣 曾善花 何子修 郑文华 周鸣 周少雄 周文中 </h3><h3> 第三排 姜邦杰 毛立民 陆向民 饶克文 沈平 金子安 汪卫新 郑渭民 公方龙 宋小林</h3><h3> 第四排 姜克旺 姜善和 何佩琪 傅里甫 李建军 郑善国 汪新国 羌延华 袁克勤</h3> <h3>73-4班聚會初見</h3><h3>四十三年夢半殘,初心未忘到新塘。</h3><h3>同窗機緣話不盡,稻穀金黃桂花香。</h3><h3>執手相視眼朦朧,依稀當年舊音容。</h3><h3>半生功名滄桑事,浮雲散去真情濃。</h3> <h3><br /></h3><h3>此次聚會,有同學,自畢業43年從未謀面,可谓是跨越了过半人生之后的重逢。十月七日下午,接待聚會的酒店大堂,陸續人來,興奮,激動漸趨熱烈。牽手笑談,擁抱,端詳,喧鬧異常。</h3> <h3>二樓餐廳,擺上水果,惫好茶水。安頓好住宿的同學,迫不及待到二樓,围坐一起,互致問候,聊往事,訴衷腸,交流畢業后的风雨人生和生活感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 /></h3> <h3>感念73-4班老師</h3><h3><br /></h3><h3>青蔥年少事不諳,校園只當戲耍場。</h3><h3>幸有名師啟心智,指點迷津競流芳。</h3><h3><br /></h3> <h3>高中兩年,印象中,學工學農學軍拉練啥的,至少半年在路上。與其說寒窗不如說路上。</h3> <h3>忆陳家安求学</h3><h3><br /></h3><h3>夜讀只有燈一盞,昏暗浮光映鼻梁。</h3><h3>至今猶記陳家安,同吃同住共寒窗。</h3><h3><br /></h3> <h3>同學憶,最憶到江郎,三爿石下相聚齊,挨近坐立合個影。傳看到今,找不到自己。<br /></h3><h3> <br /></h3><h3><br /></h3> <h3>同學憶,最憶在路上,背包飯糰梅菜乾,江城走到花園崗。席坐地上,涼水下飯。</h3> <h3>同學憶,最憶是峽口,拉練路遙才過半,夜睡祠堂天初寒,清晨出發,想賴床上。</h3> <h3>同学聚飲</h3><h3><br /></h3><h3>夜闌珊,舉杯同祝,73-4班,共聚一堂。</h3><h3>李班長致辭,熱情洋溢,歡迎同學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相聚,感謝姜善和同學為此次聚會,盡心竭力,周到安排。話音落,全場舉杯,開懷暢飲,歡聲笑語,能飲者,豪氣幹雲;量淺者,斯文拘謹;無論能與不能,眾皆無拘無束,借酒喧鬧,戲謔調侃,有酒醉者,有心醉者,無不盡興。這等熱鬧和諧,只有同學聚會才有。<br /></h3> <h3>望前後酒桌,幾個老男,豪情猶在,杯中逞強。</h3> <h3>竟有男生,畢如教授,款款舉杯,一派斯文,飲水作狀。</h3> <h3>也有女生,艷壓當年,酒場稱雄,須眉不讓。</h3> <h3>高中年级新塘边籍同學前来助兴</h3> <h3>忽聞鄰桌喊,克勤醉了。畢竟同學,扶樓上,扔上床,任其明月里,去思量。</h3> <h3>終有時,到酒酣,停杯憶,當年寒窗,歡聲笑語,喧鬧衷肠</h3> <h3>第二天,早餐后,姜善和同學,領著大家步行去新塘邊姜家宗祠和善和宅院"嘉湖文化研究院",參觀學習。善和同學,退休回鄉,致力于姜家宗祠修繕復原,續修族譜,新塘邊姜家傳統文化整理研究工作。老有所為,致力恢復鄉賢引領村民文化建設的歷史優良傳統。得同學一致讚賞。</h3><h3><br /></h3> <h3>班有美女兮,情緒激昂。酒至半酣兮,四面浮光。忽聞歌聲起兮,清亮繞梁。醉目尋兮,靚影扶搖。驚問神女兮,來自何方?</h3> <h3>離開善和家,同學們沿著曾經走過的路,再次體會當年參觀農民學哲學典型-勤儉大隊的心境。粉墻上的宣傳畫,訴說著我們經歷過的那段曆史,新舊農村,鮮明對照,就是這小村的來路與去處。</h3> <h3>毛阿妹,當年聞名的勤儉三妹之一,在她家門口,我們和當年的明星,一個淳樸和藹的農村老太太,圍坐一起。</h3> <h3>生活也就是哲學,我们的大半生經歷,也是哲學。感謝過去和現在,感謝半生走過的路,始終有同學一起。</h3> <h3>繁花外有奇葩,酒能醉者,何懼茶,幾個同學,惜而難別,相約轉場再叙。若此者不知又有多少?</h3> <h3>中飯后,李班長宣佈此次聚會併文化之旅圓滿結束。唯一遺憾的是,周老師自始至終關注著同學們的這次聚會,只是羈留美國,無法親臨現場。</h3><h3> 有緣會再聚,有情自牽掛。同學緣,師生情,隔不開,剪不斷。</h3><h3> 同學們,各自分別合影,微信掃一掃,互相加好友。有了現代科技聯繫方式,有緣有情,時空再也無法分隔我們。</h3><h3> 今天暫時的別離,是為下次再見。同學們依依惜別,互道珍重,各奔東西。期待下一次聚會再見,期待下一次周老師能親臨聚會。</h3><h3> 情緣不斷,聚會無散時。<br /></h3><h3><br /></h3><h3><br /></h3><h3>此次聚会特别致谢姜善和、陆向民、羌延华同學</h3><h3><br /></h3><h3>文字撰写 宋小林同學</h3><h3>照片提供 全体同學</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