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虽尽三年礼 难酬罔极思</p><p class="ql-block"> — 悼念敬爱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七年农历八月十九日,是父亲逝世三年的祭日。父亲虽然离开我们三年了,但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三年的岁月流逝,带不走我们对父亲无尽思念和深深的敬仰。父亲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点点往事,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艰辛,坎坷不平。父亲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三十日出生在仙游榜头的一个贫寒家庭,三岁时卖到罗溪海头,由奶奶养大成人,原来的老三变成了罗溪的老四。父亲自幼聪明好学, 1951年9月至 1957年7月在泉州二中读书;1957年9月至1960年在福建医科大学医疗专业读书;后来因病休学超假,按当时的规定不继续完成学业,遗憾地离开了大学校园。他康复后,为了生活和家庭,投身到农民大军中,荷锄扶犁,耕地种田,开荒造田,上山砍柴,纺纱织布,自学裁缝,自修家电,做过会计,当过乡医,多才多艺。他和我们的母亲养育了六个孩子,耕种近两亩的土地,每年秋天还要砍六十左右担的柴火(备用一年)。砍柴是非常辛苦的体力活,早晨四点多起床吃饭(有时还更早),走一个多小时的路,到山上天也刚亮了,挥柴刀砍柴,到十点半左右捆柴,吃了早上带去的凉饭配白开水,有时还喝山上的泉水,然后挑着一百多斤的柴草回家,到家一般都已过了十二点半,下午还要到医疗站上班,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柴改煤后才结束砍柴的历史。几十年,父亲凭着坚韧的毅力,勤劳的双手,在山上、田间辛勤地劳作,逐步积劳成疾。八十年代中期的一天下午,父亲从医疗站下班去出诊很迟回家,刚要吃晚饭,忽然觉得肚子疼得厉害,吃药也不止,凭他的经验,他知道是胃出问题了,立即到泉州二院让他的同学造影(当时的技术只有造影),一查是胃穿孔出血了,做了手术治疗。二〇〇四年十一月,父亲发现流鼻血,一查是鼻咽出了问题,做了治疗,也痊愈了。二00六年,病魔又降临父亲身上,突然脑血栓,治疗好转可以走路了,但又多次复发,最后只能坐轮椅了,父亲在轮椅上以顽强的毅力同病魔斗争了十年。父亲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p><p class="ql-block"> 父亲为人忠厚老实,任医德医双馨。1968年,他响应上级号召,创办了柏山村合作医疗所,当了赤脚医生。在村里当赤脚医生很辛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赤脚医生没有固定的薪金,只是以大队记工分代酬。微薄工分,根本上解决不了生活,因而在农忙时,他白天还得赤着脚参加生产队劳动,夜晚还要挑灯兼做会计帐目、继续自学医学知识。他尽职尽责,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服务的。不管深夜还是风雨交加的日子,只要病人需要他都亲自赴诊。他有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高尚的医德,中西结合,针灸封闭,医术精湛,妙手仁心,名闻遐迩,不仅是罗溪人,南安、马甲等地的病人也都慕名前来让他看病。人们都尊称他"老先生"!他曾被评为区级卫生先进工作者。他创办的柏山村合作医疗所虽改为柏山村卫生所,但仍继承优良传统,还是真正的合作医疗,四十多年的精诚合作实属不易,人人称赞!</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沧桑,与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六个兄弟姊妹,为了让儿女出人头地,再苦再累都默默地承受着;为了子女们的学业,日子从咬紧牙缝中挺过来;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起早贪黑不辞劳作。父亲用勤劳的双手,搀扶着我们走上人生的征程,用无声的爱,铺垫了我们的人生之路。父亲付出的心血和代价太多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在父母亲的养育下,儿女们个个学业有成,都成家立业了,家庭也奔小康了。父亲晚年的幸福生活还没过几年,然而无情的病魔却折磨并夺去了父亲宝贵的生命。父亲走了三年,留给我们无限的遗憾和哀思。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p><p class="ql-block"> 父爱如山,深沉厚重!父爱如海,博大宽广!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父亲:我们愿您在天堂,没有苦难,没有病魔的缠绕,能幸福安康。我们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我们将永远铭记您的大恩大德,您是我们的好父亲!祈求您的在天之灵保佑我们的母亲健康长寿,保佑您的儿女们合家平安幸福,保佑您的孙辈、曾孙辈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父亲:您安息吧! </p><p class="ql-block"> 不孝儿女泣拜!</p><p class="ql-block"> 丁酉年八月十九日</p> <h3>这是父亲在学生时代的照片。</h3> <h3>这是父亲在学生时代参加活动的照片。</h3> <h3>父亲在福建医学院的记分册</h3> <h3>乡村医生证书</h3> <h3>父亲老年时代的生活照</h3> <h3>父亲逝世的头七,按农村风俗请法师进行填库报恩。</h3> <h3>三年礼尽,换红对联。</h3> <h3>根据家乡风俗,举行三年祭祀仪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