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滇金丝猴活动片段</h3> <h1><font color="#39b54a">一、绿色营的情结</font></h1><h3><br></h3><h3>绿色营缘起于白马雪山,1995年底因为白马雪山滇金丝猴生活所需的森林即将面临砍伐,滇金丝猴的栖息地面积将缩小100平方公里,时在云南省林业厅宣传处的奚志农老师得知以后发出呼吁,一时间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先生、自然之友首任会长梁从诫先生、动物学家全国强与张树义先生等很多人关注此事。</h3><h3>唐锡阳先生作为曾经的《大自然》杂志的主编和《环球绿色行》的作者,尤其关注此事,于是在1996年发起了暑期大学生绿色营,中国新闻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环保社团的研究生与本科生组成了“拯救滇金丝猴小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学生绿色营队伍。同时,林业专家沈孝辉先生,动物专家龙勇诚先生,许多媒体记者一起参加了这次绿色营活动。保护区的肖林和钟泰也参加了这次绿色营活动。</h3><h3>学生在调研的同时,播下了绿色的种子。许多参加过绿色营的学子融入了保护环境的队伍。绿色营的活动也一年又一年地延续至今。</h3> <h3>1996年7月,唐锡阳先生带领营员到白马雪山进行调研。营期中张立、郭玉荣、郝冰、李磊、张旭光、吴彦非等都一直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NGO、教学、保护工作,或每年带队来白马雪山感受一番。</h3> <h3>2000年,唐锡阳先生带领营员到新疆喀纳斯调研,活动邀请了台湾荒野保护协会创始人徐仁修先生参加。厦门大学的赖芸等参加了该营期,回校后与须须、玲琪一起创办了绿野协会。清华大学环保协会的郭沛源、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的吴峰、东北林业大学环保协会的郭林等都在参加营期之后一直在推动环境教育。</h3> <h3>2006年,我作为随队老师参加了绿色营十周年雪山再寻梦营期。里面的李楠、季伟、宋文莉、赖家蓉、侯鹰等不少营员已经在自然教育、生态研究、环境保护等行业工作。</h3> <h3>2006年营期中,其中一个分队下到曲宗贡,进行自然教育生态旅游地图规划调查。如今,很多营员也都在环保NGO工作。</h3> <h3>2009年绿色营在贵州茂兰举办,这个营期中,海螺、壮壮、西米、阳阳、瓶子、海鸥、陌上、渭欢、清水江等营员如今都在自然教育一线工作,军燕在环保行业工作。</h3> <h3>2012年绿色营活动在徐仁修老师、李两传、野马老师等指导下,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举办。板栗、雪狼、夏萱、螃蟹、木香、三色堇等由此播下了绿色种子。</h3> <h3>2016年国庆期间,举办绿色营20周年重返白马雪山活动,唐锡阳先生、沈孝辉先生、龙勇诚先生、肖林先生、钟泰先生、童大卫导演、苏文洋先生、冯科科长都参加了活动。福建元信担保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何忠信先生在去年参加了重返白马雪山“绿色营”活动后,了解到护猴队员多年来一直默默地辛苦付出,于是慷慨捐赠用于购置护猴队员的工作服。</h3> <h3>2016年的活动中,草蕨、水杉、熊童子、迷迭、雪狼、木笔、花生、坚果、螃蟹、芦苇等许多绿色营的年轻骨干进一步到了曲宗贡。</h3> <h3>2017年10月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尝试亲子自然教育。来自上海、山东、福建、广东、云南、浙江的11个家庭的家长和小孩参加了活动。</h3> <h1><font color="#ff8a00">二、曲宗贡高原反应</font></h1><h3><br></h3><h3>由于出行时正好赶上中秋节,保护区的部分管理人员也要回家去过节。为此,我们的行程作了调整,先到曲宗贡,再到响谷箐。</h3><h3>十月一号各自从上海、杭州、厦门、深圳、福州出发到丽江集合,最晚的家庭半夜才到。</h3><h3>十月二号一早乘坐大巴从丽江出发,驱车六七个小时到白马雪山垭口附近的路边,很多孩子第一次出远门,长途颠簸,弯弯曲曲,吐了一路。</h3><h3>提布站长一行已经备好几匹骡子在等候我们,重一点的行李都交给骡子了。然后从公路边一路往曲宗贡,因为是新开的小山路,比较陡峭,几位家长和小孩第一次遇到这么陡峭的山路,腿脚不免有些发抖。</h3><h3>到曲宗贡的路上,我在前面领路,提布站长、06营员小翟和福州的家长断后,还背了几位小孩好几段,两个多小时,总算陆续到达住处。天色已经暗下来,保护区管理人员已经给准备好了晚餐。</h3><h3>十月三号按计划进左侧山谷,来回有十公里的路程,走得并不快,成人多半没问题,但9个小孩中,不少小孩身体没有恢复过来,只有3位小孩走完全程。</h3><h3>十月四号小孩子们的身体有所恢复,但老天下着雨,于是由柱子哥分享大自然中的野生动物,然后孩子们绘画。</h3> <h3>历经了六七个小时,终于看到曲宗贡了。</h3> <h3>大家带上轻一点的行李跟着我先下,辎重由骡子帮驮下山。</h3> <h3>大家从林中小路经过。</h3> <h3>一路到山下,下榻的定位站接待中心还是一年前的样子。</h3> <h3>突然一看,老厨房不见了。新厨房宽敞亮堂多了。</h3> <h3>这里的藏民习惯用矮凳子矮桌子,客厅中间通过炉子加热,暖和一些。</h3> <h3>形色是认植物的神器,小孩子们玩起了认人,乐在其中。</h3> <h1><font color="#ed2308">三、绝世的生物多样性</font></h1><h3><br></h3><h3>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并流的源头区域,保护了云贵高原的众多珍稀动植物。总面积28.6万公顷,面积挺大,涉及云南迪庆州的德钦县和维西县。</h3><h3>保护区内植被类型多样,有流石滩植被、高山草甸、硬叶林、寒温性针叶林、苔藓矮曲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h3><h3>不少森林保持原始状态,油麦吊云杉、大果红杉树上挂着长长的松萝。</h3><h3>地上长着一层厚厚的苔藓,树皮上、石头上都长着不同的地衣种类。</h3><h3>林下有金黄杜鹃、刺红珠、窄叶鲜卑花、舟叶橐吾、唐古特瑞香、穿心莛子藨等很多植物。</h3><h3>柱子哥眼神与耳朵非常好,老远就注意到了陡峭的山坡上的岩羊与白马鸡。路边还有煤山雀,幸运的话,能够遭遇毛冠鹿。</h3><h3>出得山来,我注意到草地上的小红果,一看是麻黄,非常高兴。同时,同行注意到了天空中翱翔着一对金雕。</h3> <h3>金黄杜鹃虽然矮小,但却是海拔3900以上的河谷中,河床上的先锋物种。</h3> <h3>栒子生长于瘠薄的石缝间,非常顽强,其红果点缀风景,也是鸟类的美味。</h3> <h3>黄背栎是大果红杉火灾之后首先进入火烧迹地的生态恢复物种。</h3> <h3>在河谷中见到了草本的裸子植物麻黄正结果,兴奋不已。</h3> <h3>穿心莛子藨的对生叶连成了一片,很有趣。</h3> <h3>龙胆科植物能够耐受强烈的紫外线辐射。</h3> <h3>林下有很多大型真菌,帮忙起分解作用。</h3> <h3>有伞菌也有木耳。</h3> <h3>真菌和苔藓蕨类植物长在一起,互相衬托。</h3> <h3>很多牛肝菌是美味。</h3> <h3>树干石头上都有很多地衣种类。</h3> <h3>有枝状地衣,也有壳状地衣。</h3> <h3>山上的岩羊高高在上,眼睛好的人可以肉眼看到,有些人用双筒望远镜都还找不到,于是提布站长架起了单筒望远镜让大家看。</h3> <h3>在山的高处,有很多岩羊。</h3> <h3>幸运的话可以遭遇到毛冠鹿。</h3> <h3>保护区恢复了已经濒临灭绝的白马鸡。</h3> <h3>途中看到了威猛的大鵟。</h3> <h3>路边有很多煤山雀。</h3> <h1><font color="#167efb">四、一尘不染的景色</font></h1><h3><br></h3><h3>曲宗贡给人的感觉是具有冲击力的景色,从下榻的检测站顺着左侧河谷逆流而上,一路上是高山柏林,林间有火成演替恢复起来的黄背栎林。不久就看到一处小沼泽湿地,一尘不染,随手而拍,都是桌面图片。</h3><h3>继续往前,来到开阔一点的谷地,是一号牧场,有一个小木桥通往木头房子,桥下清澈的雪水缓缓流过,坐在木桥上,体会杳无人烟的感受,大家都很陶醉。</h3><h3>再往前,可以注意到流石滩与寒温性针叶林相间排列着,有些流石滩甚至是斜着往山脚开口形成冲积扇,冲积扇上如今已是五颜六色的次生林。</h3><h3>细看冲积扇上有很多窄叶鲜卑花和花楸,红叶中夹杂着红色或泛白色的累累硕果。</h3><h3>往前过了第二个牧场的木屋,进入茂密的森林,林下是厚厚的苔藓,各种各样的种类,林间还横七竖八的躺着一些大树,任其自然分解,非常原始的感觉。</h3><h3>再往上走,是第三牧场的宽阔草场,有点泥泞,里面有很多金露梅、马先蒿和报春花等,这里的木屋往往也是大家休歇的场所,我们就在这品尝酥油茶,配以带来的大饼和馒头,吃得津津有味。</h3><h3>突然,柱子哥提醒大家说山上有岩羊,于是双筒望远镜不过瘾,提布站长给大家架起了单筒望远镜,看起来就在眼前,而实际上海拔比我们的木屋高差不多500米。</h3><h3>往河谷的尽头看是白马雪山的冰川,今年由于雨水较多,冰川退了不少。我们去之前,看天气预报,整个假期都有雨,没想到到了曲宗贡,也淋了两天的雨,今年的雨水偏多,出乎意料。</h3><h3>往河谷中继续走,里面景色非常美,但今年我们没有再进去,出来的时候,往山边看,突然,蓝天白云,景色无以复加。</h3><div>仔细欣赏,脚下都是美景,地衣、蘑菇、苔藓,鞭打绣球、唐古特瑞香、刺红珠等等,都夺人眼目,美不胜收。</div> <h3>白马雪山风光</h3> <h3>进河谷不远,一小块湿地引起了我的注意。</h3> <h3>往河谷里面,蓝天、白云、远处的冰川、森林与眼前的鲜卑花灌丛构成了一幅美景。</h3> <h3>牧民度夏的房子非常简朴,边上的油菜花衬托出其古朴的美。</h3> <h3>寒温性针叶林、冰川与岩石变幻出厚重的美景。</h3> <h3>蓝天白云之下,冬季落叶的大果红杉林呈现出翠绿色,显得生机盎然。</h3> <h3>这里的地质地貌是不够稳定的,地震、冰川会导致流石滩的形成,流石滩滑落如千军万马,原先的植被被压在底层,重新长出阳性的植被。沿着河谷进去,流石滩植被与针叶林彼此出现。</h3> <h3>流石滩上花楸叶已变红,有些植物却是黄色的叶,互相衬托,美轮美奂。</h3> <h3>流石滩上的植被五颜六色,美不胜收。</h3> <h1><font color="#167efb">五、梅里雪山</font></h1><h3><br></h3><h3>午饭后,从曲宗贡出来,大家体力已经有所恢复,同时,我尽量在途中找一些可以介绍的内容,如婚纱松萝、松茸基地等等,大家把爬山的辛苦忘到了脑后,出乎提布站长的预料,两个小时就上到了接车点。再两个小时的车程,来到德钦县飞来寺景点。当天还是雨天,厚厚的云层,遮住了梅里雪山,只能远远看到明永冰川,今年雨水多,梅里雪山与白马雪山都后退了不少。</h3><h3>次日一早,天还没亮,大家一起去观景台等日出,按推算,十月五号是7点18分日出,但当天云雾缭绕,未能看到。大家耐心等待,终于慢慢云散开了,主峰卡瓦格博峰露出了,接着周边的山峰也露出了,感觉非常神圣,一种莫名的激动从心底涌出。</h3><h3>虽然没看到日出,但能看到这么多雪山都露出,也都是人品大爆发了。</h3> <h3>梅里雪山风光</h3> <h3>10月4号到达飞来寺景点所见的梅里雪山,被厚厚的云层所笼罩。</h3> <h3>10月5号早上,笼罩在梅里雪山上的云雾慢慢散开。</h3> <h3>9点多,笼罩在卡瓦格博主峰和各山峰的云雾几乎散开了,令人激动。</h3> <h3>梅里雪山地处藏传佛教区域,百姓信仰佛教,很多地方挂着经幡,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h3> <h1><font color="#ff8a00">六、茨中教堂</font></h1><h3><br></h3><h3>10月5号,从飞来寺景区出发,沿着澜沧江畔公路南行,从海拔3900多米转了很多道弯,下到干热河谷,一路南行,午后顺便参观茨中天主教教堂。</h3><h3>这个教堂有120年的历史,清末开始,1921年重建,边上的葡萄园与蓝桉巨树足以说明这一点。</h3><h3>今天依然有一百多人坚持礼拜。信众的要求颇严,能够做到这些,人心自不会浮躁。</h3><h3>各大宗教都是伟大的教育家根据一方百姓的根基,善巧方便所施的教化,弃恶从善。只要引导者有大心量,无私心,不歪曲释迦牟尼佛、老子、孔子等的初衷,那是某一方百姓的福气。</h3> <h3>茨中教堂静静地耸立在澜沧江畔的小山村中。</h3> <h3>茨中教堂庄严肃穆,可容纳100多人。边上有葡萄园。</h3> <h3>仁爱、真诚、善良、谦卑、圣贤,如特蕾莎修女一般,是众生的修行目标。</h3> <h3>茨中教堂里面空间较大,重建于1921年。</h3> <h3>边上的蓝桉有1米多粗,已经有120高龄。</h3> <h3>早年种了葡萄,这葡萄园中的葡萄也是寿星了。</h3> <h3>葡萄园内还种了乌头,一路上看到不少田块种了乌头,是老百姓为了收成附子。是药三分毒,且附子毒性不小。由于种的多了,有的老百姓也就以为没什么毒了,其结果是,每年有不少人因此去了天堂。</h3> <h1><font color="#39b54a">七、滇金丝猴国家公园</font></h1><h3><br></h3><h3>滇金丝猴的分布范围仅限于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上游的寒温性针叶林中,有17个分布点。以松萝为主食,种群数量比不上川金丝猴,比黔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多一些。</h3><h3>滇金丝猴嘴唇厚而红,毛灰黑色或灰白色,以家庭为单位,一般一雄多雌,雄性为家长。</h3><h3>20世纪对木材的需求,东北、东南、西南三大林区首当其冲。有些地方从50年代一直砍到前几年。</h3><h3>从1956年建立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武夷山、梵净山、长白山、卧龙、西双版纳、神农架等保护区先后得到抢救性保护,目的在于为我们国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留一处栖息地。</h3><h3>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保护滇金丝猴为主所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但建立之初,森林仍然在遭受砍伐,滇金丝猴的栖息生境在缩小。奚志农先生看不下去了,很多有志之士如梁从诫先生、唐锡阳先生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希望制止这里森林的砍伐。</h3><h3>到1998年焦点访谈聚焦白马雪山的森林砍伐,有关部门处理了相关领导和当事人后,滇金丝猴的春天才算到来。</h3><h3>既然不能砍伐森林了,当地政府希望通过生态旅游让滇金丝猴为当地财政带来些收入。于是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应运而生。</h3><h3>所幸,钟泰先生是一位非常爱滇金丝猴的兢兢业业的保护区管理人员,任劳任怨,在尝试建设国家公园的过程中,招引了一部分猴群到较低海拔的森林边缘,八个家庭有十几位护林员按家庭照料,每个猴子都有自己的名字,大个子、联合国、红脸、红点、断臂、白脸、兴盛、丹巴,每个家庭的护林员必须认识该家庭中每一个猴子,每一个猴子也能够认识该护林员。</h3><h3>这些护林员中最厉害的是老余,他猎人出身,十几年前县林业局一位领导委以重任,他开始护林护动物了。他身手敏捷,通过跟随猴群,让猴群信任了他,也听他的话,他认识每一只猴子。他一出现,所有的猴子都会向他致意。</h3><h3>金丝猴引下来之后,需要松萝等食物,钟泰局长安排护林员去非滇金丝猴取食范围采集松萝等食物,而且当滇金丝猴受伤或生病了,能够及时医治。通过观察,他们知道猴子的作息时间,知道了更多猴子的行为。</h3><h3>滇金丝猴不仅成就了龙勇诚先生,龙勇诚先生通过研究,奚志农先生通过影像,钟泰局长通过管理,老余通过沟通让全世界认识了滇金丝猴。</h3><h3>如今,很多NGO都接受志愿者到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维持秩序,或进行科普宣传、科学研究等。</h3><h3>珍古道尔让世人更加了解了大猩猩。</h3><h3>滇金丝猴国家公园让世人更加了解了滇金丝猴。</h3> <h3>钟泰局长早年在保护区工作时,跟肖林局长一起跟随龙勇诚先生在高山木屋中进行滇金丝猴的观测。一路走来,如今重任在肩,但对于滇金丝猴的保护,对旅游部门的游客数量控制,对护林员的关心都非常到位。这里的游客被拦在篱笆外,不得投食,不得闪光拍照。</h3> <h3>钟泰局长在给小朋友们讲滇金丝猴的故事,平易近人。</h3> <h3>这是当年龙勇诚先生和肖林局长、钟泰局长在野外跟踪观察滇金丝猴的留影。</h3> <h3>目前下到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有8个家庭,这是其中一家。非常健康地生活着。</h3> <h3>一般情况下滇金丝猴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寒温性针叶林中。</h3> <h3>滇金丝猴主要取食松萝。</h3> <h3>滇金丝猴在吃松萝。</h3> <h3>滇金丝猴也吃一些灰背柳、七姐妹的叶片。</h3> <h3>一般情况下,滇金丝猴生活在这样的森林中。</h3> <h3>不仅树上挂着松萝,林下也有厚厚的苔藓。</h3> <h3>国庆期间,钟泰局长也无法休息,接待了我们等很多客人,6号上午,专程到滇金丝猴博物馆给大家讲解。</h3> <h3>这背后的房子是龙勇诚先生和他们90年代在山中常年居住进行研究观测的木屋模型。</h3> <h3>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内也有很多其他动植物,这是金丝桃。</h3> <h3>一种唇形科植物。</h3> <h3>一号观猴点的苹果已经红了,非常诱人。</h3> <h3>路边的大蓟。</h3> <h3>从植物刚腐烂的根部长出的一种红菇。</h3> <h3>荚果蕨很神奇,干活有男女分工。</h3> <h3>铁线莲的果实非常诱人。</h3> <h3>国家公园办事效率非常高,我7号代表何忠信先生把赞助捐赠给滇金丝猴国家公园,两天后,护林员每人领到了一套工作服。</h3> <h1><font color="#ff8a00">八、白马雪山社区的变化</font></h1><h3><br></h3><h3>白马雪山的范围非常之大,相当于5个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么大。涉及的社区非常多,涉及的人口、民族与信仰也很多。</h3><h3>在德钦的曲宗贡周边,老百姓采集松茸,保护区的介入,让社区订立乡规民约,大家都不采集童茸。</h3><h3>在维西响谷箐,保护区让每一家都有护林员,NGO引进了太阳能、水泥瓦等,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h3> <h3>当年老百姓盖了砖瓦房,差点一把火把老房子烧了。但香港探险协会的一位先生及时制止了,他把这些房子留了下来,进行了活化改造,后来在钟泰局长进一步努力之下,补了不漏水的瓦,砌了卫生间等,游客过来可以体验傈僳族的生活。</h3> <h3>原来的房子用木板当瓦片,会漏雨。</h3> <h3>如今,大家都住上了洋房,都有小院子。</h3> <h3>傈僳族的老房子比较矮,门口更矮,入住的人免不了被门框教训一两次。</h3> <h3>活化后的傈僳族老房子,有了门牌号。</h3> <h3>部分房子成为图书馆、展览馆、活动中心。</h3> <h3>旱地种上了蔬菜,据说去年由于他们用了农药、化肥与除草剂,蔬菜品质变差,换不了另外村庄种的粮食,蜂蜜也因此没有了产量,今年他们不敢再用农药、化肥与除草剂了。</h3> <h1><font color="#ed2308">九、美味佳肴之旅</font></h1><h3><br></h3><h3>这一趟活动也是美味佳肴之旅,不管在曲宗贡还是在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提布站长和钟泰局长都安排了很多美食,而且每餐都变化花样。</h3><h3>在曲宗贡,除蔬菜外,几乎得从外面运来,我们到之前,提布站长一行已经从县城买好了米、面、鸡肉、猪肉、牛肉、蔬菜等,并从监测站的菜地里采来蔬菜。</h3><h3>3号中午在3号牧场用餐,特意做了酥油茶,等我们吃完后,站长自己才用餐。</h3><h3>5号到达滇金丝猴国家公园之后,都国家公园安排人员自己做馒头、花卷、过桥米线,烤鸡烤鸭也都原汁原味。小孩子也都帮忙端菜,帮忙添饭。</h3><h3>到了丽江,营员也不忘美味佳肴,专门去品尝了菌类大餐。</h3> <h3>7号中午,滇金丝猴国家公园为大家奉上了美味的过桥米线。照片由营员提供。</h3> <h3>小孩子自发帮忙端菜。照片由营员提供。</h3> <h3>吃到了美味的松茸。照片由营员提供。</h3> <h3>菜肴非常丰盛,但对于小孩子来说,番茄炒蛋最受欢迎。照片由营员提供。</h3> <h1><font color="#39b54a">十、绿色营的未来</font></h1><h3><br></h3><h3>7号上午的分享,小孩子们的分享尤其让人感动!虽然经历了高原反应,虽然曾经想不再来白马雪山,但缓过来之后,孩子们都表示以后有绿色营举办的亲子活动,都争取参加。</h3><h3>虽然从去年以来,已经办过多次亲子活动,但如这次天时地利人和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大的感受者,还是第一次。</h3> <h3>玲琪是2001年的大学生绿色营营员,也是厦门大学绿野协会的创办者之一,心中早播下了绿色种子,大学期间,很有号召力,与赖芸、须须一道,让绿野协会成为了全国有名的学生环保社团。如今,带着绿二代来参加绿色营组织的亲子活动,她小孩参加了这次白马雪山的亲子活动之后触动很大,表示以后要多多参加绿色营组织的活动。</h3> <h3>亲子家庭中还有06营员小翟,也带着绿二代来参加绿色营组织的活动了。其他家长虽然非绿色营老营员,但来到白马雪山以后,虽然经历了高原反应,但亲眼看到了梅里雪山,亲近了滇金丝猴,听了老余和钟泰局长的分享,听了柱子哥的分享,完成水杉交给的自然笔记任务,有共同爱好的小朋友玩在一起,在大自然中陶冶性情。都预约了寒假的亲子活动。</h3><h3>听了最后一天上午家长和小孩的分享,很是欣慰,绿二代已经诞生了。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将来有更多的人一起呵护我们的家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