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李庙会

貂鹃

<h3></h3> <h3>惠民县火把李二月二庙会又叫“泥娃娃庙会”,泥娃娃一直是庙会上的主角儿,这些用田地里的泥土加上颜料制作的各式各样憨态可掬的泥娃娃,总能吸引逛庙会的人们的目光。旧俗:乡里婚后不孕的妇女,赶庙会时买一个泥娃娃回家,来年就会生个胖娃娃,就是有孩子的人家也买上几个泥娃娃带回家,总能换来孩子们的高兴与喜欢。总之是图个吉利,让农家的日子红红火火。</h3> <h3></h3> <h3>惠民县皂户李乡河南张一带,自古家家户户加工泥塑,曾盛极一时。泥塑作品从刚开始时的人、佛、兽等发展到后来的无所不及,其文化味也愈来愈浓,艺术价值极高。二月二日火把李庙会可见当时泥塑盛行一时。</h3> <h3></h3> <h3></h3> <h3>关于泥塑兴起的年代和原因,当地民间传颂着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据说,泥塑始于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是年,汉王朱高煦(明成祖朱棣之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叔叔)据乐安州(今惠民县)图谋叛乱,广造兵器,在当地抓壮丁,夺民畜、粮草,人们怨声载道。一天,河南张村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宣称:“只要捏成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泥人,待九九八十一天,张天师来作法,使泥人成为天兵天将,灭高煦,救民于苦难。”于是,全村男女老少,昼夜和泥捏人。可巧泥人做成,九九八十一天,宣宗皇帝御驾亲征,朱高煦事败被缚,当地人民免于苦难。泥人虽未成天兵,但乡民们却视之为吉祥物,争相购买。从此,祖辈沿袭至今。</h3> <h3></h3> <h3>河南张泥塑,以红粘泥为原料,经设计造型、制胚、晾干、涂粉、着色、涂胶等工序加工制成。制成的泥坯精细光华、形象逼真、完美端正,以白粉胶液图底,着色均匀,各色搭配协调,勾画简洁流畅。泥塑着色,多以火红、桃红、绿、黄、紫等单色或间色,少加墨、金,重在美化、渲染热烈火爆的喜庆气氛。涂色多重正面,背面一般从简或不涂色。这样塑造加工而成的泥塑工艺品,具有做工精巧,色彩协调艳丽,形象集中突出,富有装饰性的艺术特点,多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h3> <h3></h3> <h3>河南张泥塑,品种繁多,造型古朴,有“牛郎织女”、“白蛇传”、“梁祝”、“武松打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戏剧故事;有坐在莲花上的抱鱼、桃、杏的“座孩”;有安上哨子或肚子里装有弹子、安个小棒发出各种声音的“响孩”,另有许多动植物,其造型夸张,色彩艳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h3> <h3></h3> <h3>庙会上除琳琅满目的泥娃娃之外,还有草编、柳编(簸箩、簸箕、条篮子、小箢子)、手工艺品(莲花灯、工艺葫芦、仙人打鼓、虎头鞋等);还有人们的生产生活用品等等。火把李庙会也吸引了天津、沧州等地的泥塑艺人,带着他们的杰作参会交流。</h3> <h3></h3> <h3></h3> <h3>多年来,河南张泥塑销往商河、临邑、阳信以及济南、天津、沧州等地,成为难得的艺术品。近几年来,河南张泥塑更成为连接中外人民友谊的桥梁,得到外国友人的青睐。另为,也吸引了国内知名的学者参会和重视。河南张泥塑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民间艺术一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h3> <h3></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