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假期整理家中和政府办办公室书柜,看到十几年前发黄的报纸上自己的名字,有些怀旧。借此机会拍照保存下来,也梳理一下自己的文字生活。</h3><h3>我对语文的兴趣启蒙于母亲,得益于语文老师,特别是初中巴连仲老师要求每天写日记,鼓励大家投稿,松伟同学在班上率先发表大作。考入濮阳师范,学校有芳草社、有广播室、有黑板报,来自濮阳市各县区的文学爱好者汇聚一堂,文学氛围很浓。二年级时的作文比赛,是围绕点石成金这个故事拟题,以议论文的形式论述是要点石成金的手指,还是要金子。能够夺得全校一等奖,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毕业之后,我先后担任初中和小学语文课。</h3> <h3>我在《河南教育》一共发表了两篇,2003年第4期的题目是《韦老师》,讲得是我和濮阳县教育局教研室韦大伟老师的点滴交往,文章发表后我收到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80元。第二篇发表在2003年第11期,是我参加河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所感所想,没有再收到稿费。</h3> <h3>2003年11月,我通过公务员考试调到教育局办公室,开始从事文字工作,撰写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简报信息,闲暇时也写点短文练笔。</h3> <h3>2005年我借调到政府办公室,真正开始了文秘工作。因为平时接触整体材料多、阅读的报刊多,不忙的时候依然会投几篇稿子。</h3> <h3>2005年9月开始,我和吕县长、李主任负责秸秆发电项目。几年下来,项目可研、环评、土地、电力等所有手续全部办结,资料整整有近一米高。</h3> <h3>期间,和宣传部记者站庆义联系较多,他是个勤奋的才子,我们彼此资源共享、合作成果丰硕。</h3> <h3>2016年到南乐工作之后,结识了一批有志于文字宣传工作的年轻朋友。她们有热情、有才情,勤于写作、主动创作,几乎每周都有文稿在上级主流媒体发表。有时,我只是提了几点建议,她们客气的把我名字也给署上了。</h3><h3><br></h3> <h3>回想工作25年来,所写的文稿大多是拼凑的,没有高度、缺乏厚度,主要源于自己原始起点低、平时不努力、系统读书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