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俄罗斯

wxq

<h3>  这是一片我们从未涉足却又十分熟悉的土地。广袤的原野,浓密的森林,奔腾的河流,开阔的草地。山楂树、白桦林,到处是喀秋莎的歌声。田野的小河边红莓花儿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爱情不徘徊。 &nbsp;</h3><h3> 卓娅和舒拉让我们懂得怎样憧憬理想,保尔.柯察金告诉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悄悄的黎明,时时闪现青年近卫军的身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共青团之歌》处处回荡。</h3><h3> </h3> <h3><br></h3><div> 纵然是电影纵然是歌曲,英雄的形象总萦绕在儿时的梦里,英雄的赞歌至今仍在我们胸中激荡。太深的印象太多的情结,不灭的情愫使我们对这片土地这个国家充满向往。</div><div> 这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信仰的旗帜最早升起的地方。自从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前胸,自从在成长的长河里开始荡起双浆,我们就一直期盼能有机会到这片土地上看看。今天,终于梦想成真,如愿以偿。</div> <h3>  走进向往已久的克里姆林宫,心中激动却无一丝震撼。</h3><h3> 四周的景色竟是那样的熟悉。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这里曾经是何等的光芒万丈。</h3><h3> 只要提起前苏联,首先想到的就是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这是红色"苏维埃"的光辉形象,是整个俄罗斯的心脏。</h3><h3> 12世纪时俄罗斯大公尤里,就是从这里开始外拓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莫斯科。</h3><h3> </h3> <h3><br></h3><div> 完全是带着平常心参观了圣母升天教堂等一系列教堂建筑群,参观了备受珍视的文化遗产,即重达40吨的"炮王"和200吨的"钟王"。尽管普金总统的办公楼跟我们近在咫尺,我们却毫无感觉地休憩游乐于宫中的花园。然而,就在我们慢慢走出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刹那,心中突然间起伏不平,一种莫名的冲动袭上心来。这就是当年世界革命的圣堂啊,我们就是一群来朝圣的红色信徒!</div><div>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书,科幻类的。写得是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时来参观红场阅兵,大家都是坐着小飞船来的,不少人还来自其他星球呢。那时候我真的好相信这一切肯定能实现。</div><div> 巧了,今年刚好是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我们从遥远的家乡坐飞机来了,可十月革命胜利的旗帜倒了,就连当年威震全球的苏维埃政权也被西风吹散了。</div><div> 这究竟是人类的悲哀,还是人类之幸呢?</div> <h3>  </h3><h3> 漫步红场,心绪难平,当初如日中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没有外敌入侵,没有战乱破坏,说没就没了。尽管国大物愽,资源丰富,但俄罗斯如今的日子并不好过。基础设施陈旧,人口严重负增长,信仰缺失,经济不景气,&quot;老大哥&quot;的处境真的让人不能不同情。</h3><h3> 虽然社会制度变了,可前苏联的情结依然很深。莫斯科主要公共场所仍然可以看到苏俄时期的雕塑和宣传画。瞻仰列宁遗容的队伍依然很长很长,列宁墓及周边的肃穆气氛令人感动。 </h3><h3> </h3><h3> </h3> <h3>位于莫斯科西南部的新圣母公墓,长眠着许多俄国和前苏联的历史英雄与著名社会活动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以及前苏共领导人、苏军的高级将领等。</h3><h3> 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到这儿来也许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和敬仰,同时也是对苏俄历史和文化的回顾。</h3><h3> 这里有太多我们熟悉的人,比如卓娅和舒拉,比如法捷耶夫,比如果戈里,比如赫鲁晓夫。但我们花费时间最多,久久不忍离开的是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h3><h3> 其墓碑由三段阶梯式的墨绿色大理石构成,最上一段是浮雕的肖像。似乎仰坐床头,左拳紧握,凝视前方。中间一段大理石上刻着他的金字草书全名,最下面一段安放着一一枝钢枪。边上摆着一顶英雄保尔在筑路时戴过的布琼尼帽。</h3><h3> 这帽子太熟悉了,一看见它,就会使人想起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对我这辈子影响最大的外国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我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小说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我青春的楷模。作为自传体小说,也就是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我青春的楷模。</h3><h3> 因为太过喜爱,这篇小说的很多章节我几乎都能背下来。而保尔在烈士墓前的那段名言,我至今依然可以倒背如流。</h3><h3>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夠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h3><h3> 记得80年代初,有学者通过对北京大学生中外文学作品阅读分析的抽样调查显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仅次于《红楼梦》和《简爱》排名第三。而文学作品中最喜爱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排名第一。可见,保尔不仅是我也是我们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偶像。 </h3><h3>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我们离开奥斯特洛夫斯基墓时,导游突然大声地带领大家一起背诵起保尔柯察金的那段名言,这使我既惊讶又感动。</h3><h3> </h3> <h3>只有亲临俄罗斯,才能真正懂得俄罗斯。只有亲临俄罗斯,才能真正懂得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在世界上永远独树一帜的文化。</h3><h3> 比如艺术,特别是俄罗斯油画,为什么举世闻名,一直来在世界上广受追捧?此次俄罗斯之行,终于让我明白了其中的奥妙。</h3><h3> 飞机上的俯瞰就早已让我们神迷,白云底下全是一片片的森林,一汪汪的湖泊和色彩班斓、和尚百纳衣一般的广袤原野,这是世界上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的景色。而驱车俄罗斯大地,视线所至,更是无不如诗如画。 </h3><h3> 莫斯科金环古镇之旅,是我们的主要行程之一,主要是参观苏兹达尓和弗拉基米尔乡村古城。</h3><h3> 沿途的风光和乡村古镇的田园风情,处处令人沉醉。</h3><h3> 时值秋天,正逢最美的季节,满眼绚烂的色彩,阳光下,配以光景变幻,就是完全写实也已美不勝收,何况艺术家们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h3><h3> 想不到俄罗斯之行给了我们意外的收获,这就是让我们真正、深刻地理解:&quot;艺术创作源于生活&quot;。</h3> <h3>  谢尔盖圣三一大修道院给了毫无思想准备的我们太多的意外和惊喜。 </h3><h3> 这个位于莫斯科郊外的修道院,是我讫今为止见过的最大最壮观的修道院建筑群。</h3><h3> 无论从宗教、美学、建筑学或园林景观学,都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我不知道这样的评价是否合适,但在我的记忆里,不管是欧美亚澳,如此规模美伦美奂的宗教建筑群真的极少见。旋转360度,可谓处处赏心悦目。</h3><h3> 一个原本并不起眼的景点,想不到会有这么大的收获。</h3> <h3>卡洛明斯克庄园是俄罗斯最美的庄园之一,沙皇时期的皇家别苑。其座落莫斯科河畔,幅员辽阔,占地面积高达345公顷。17世纪中期,庄园里曾建有一座有270多个房间、3000多个窗户的木制宫殿,被喻为世界“第八大奇迹”。</h3><h3> </h3> <h3>  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满眼绿色,令人心旷神怡。园中几百年的参天大树比比皆是,是历代沙皇最喜欢的度假圣地。</h3> <h3>莫斯科的地铁是俄罗斯的骄傲。不因为它有多长,有多少条运行线,有多少列列车多少个车站,而是地铁站的建筑造型有多么丰富多彩丶华丽典雅。不同艺术风格的壁画、浮雕、雕刻和灯具|,把各个地线站装饰得富丽堂皇。进入地铁站,犹如进入地下宫殿。</h3><h3> </h3> <h3><br></h3><h3> 相对莫斯科的端庄傲慢和冷漠,我更喜欢圣彼得堡的浪漫、多元与大气。真的。这个建于1703年的城市,不过300多年的历史,却有着一种君临天下的霸气。</h3><h3> 到处是巴洛克与古典主义结合的建筑风格,这些美伦美奂的建筑物常常让人膛目结舌。走在大街上,拂面而来的哪是波罗的海的风呀,那都是从彼得大帝时代积淀下来的贵族气息!</h3><h3> 从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至此,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里,这里始终是俄罗斯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1924年为了纪念列宁而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又恢复原名圣彼得堡。据说这个世界上最北面的城市,是全俄罗斯除了贝加尔湖之外最漂亮的城市,也是最欧化的城市,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圣城"。</h3><h3> 三百年多年前彼得大帝从瑞典手中打下这块涅瓦河边的沼泽地后,就在河北岸的小岛上建造彼得保罗要塞。从而为帝国的历史抒写了一段段崭新的传奇。</h3><h3> 300年的时间,圣彼得堡历经沉浮,岁月磨难。它曾在最动荡的年代被血洗一空,摧毁殆尽,也曾在帝国最辉煌的时刻不负众望、建功立业。如今它是帝国的经济重镇,是俄罗斯I民族眺望西方世界的主要窗口。</h3><h3> </h3><h3> </h3> <h3><br></h3><div> 圣彼得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蓝天白云下要塞的教堂钟楼镀金尖顶直冲霄汉,在水天一色的彩霞衬托下显得格外炫目。而城里的宫殿、民宅、花园和广场依运河而筑,庄严和谐而不失韵律飞动。</div><div>: 虽然当年圣彼得堡设计者的奇思妙想没有完全得以实现,但如此规划完美的城市,恐怕在这个地球上也留存不多了。</div><div> 瞧,冬宫、溅血教堂、斯莫尔尼宫、海军大楼、圣埃撒卡大教堂和十二月党人广场在涅瓦河畔构成连绵不绝的风景线。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动的音乐,在这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div> <h3>冬宫,又名艾尔米塔市愽物馆。不仅金玉其表,内里更是藏宝万千!</h3><h3> 走进这座举世闻名的大型艺术愽物馆,心中始终充满着惊喜与感叹。各种珍品让人大开眼界,俄罗斯鼎盛遗风彰显无遗。我们往往都是通过十月革命攻打冬宫而得知它的名字,绝想不到它竟然如此流光溢彩,精美绝伦。</h3><h3> </h3> <h3><br></h3><div> 行走在这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宫殿,我不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和转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栩栩如生的浮雕、各种各样的名画彰显着艺术无穷的魅力。豪华的吊灯、布满图案的地板、镀金的大门、孔雀石立柱,特别是那张历代沙皇的龙椅和硕大的孔雀石花瓶,一切都是那样的高雅至尊,任何赞美的语言都显贫乏无力。</div><div> 冬宫,足以让我们领略昔日强盛帝国的恢弘博大,及其艺术上的卓越风范。</div> <h3>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夏宫,又称"俄罗斯夏宫"、"彼得宫"。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瑞士人多梅尼克·特列吉尼设计,是历代沙皇的郊外离宫。</h3><h3>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德军破坏。1941年底,希特勒原计划在这里举行新年胜利庆祝会,激怒了斯大林,下令炸毁这座宫殿。二战后重新修复,名列《世界遗产名录》。</h3><h3> </h3> <h3><br></h3><div> </div><div> 当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拜访这个宫殿,肯定会迷失在金碧辉煌的建筑中,光影的交错仿佛让你回到了彼得大帝时代。从进入主建筑到沿着波罗的海漫步,随处可见喷泉与雕塑,这个曾经荣耀无限的皇宫,留给我们的印象是那样的惊艳,用处处入画处处诗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份。</div> <h3>都说到圣彼得堡主要是看三宫,即夏宫、冬宫、叶卡捷琳娜宫。</h3><h3> 昨天看了夏宫和冬宫。今天上午参观叶卡捷琳娜宫。这座建造于1717年的皇宫,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园林。外观清新柔和、典雅大方,内部则富丽堂皇、精美绝伦。建筑风格可谓弥漫着女性的柔美、娇媚风韵。园中处处是诗,处处如画,无处不飘动着令人心醉的旋律,无处不弥漫着花草的芬芳,女皇生前声色犬马、骄奢淫逸的气息依然沁淫着整座园林。</h3><h3> 据介绍,该宫1990年其被列入联合国世遗名录。</h3><h3> 我个人感觉,三宫比较,最值得看的是冬宫,其次夏宫,叶卡捷琳娜宫主要是展示女皇和皇室的奢华,收获不是太大。不象冬宫,博览万物,历史厚重,予人知识,收获丰厚。</h3> <h3>圣彼得堡其实是一座水城,是由几十个大小岛屿连接而成,城内河网遍布,犹如威尼斯。但主要河道(可理解为水面的主干道)只有一条,那就是涅瓦河。</h3><h3> 坐游轮徜徉涅瓦河,我们可以欣赏沿岸风光,或者品味那千姿百态的桥梁。沿着涅瓦河一直走,就会走向芬兰湾,走向波罗的海。这可是俄罗斯欧洲方向的唯一的出海口。</h3><h3> 说起来俄罗斯也是挺悲催的,它原本就是一个类似于蒙古这样的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严重制约了它同外界的联系与交流。</h3><h3> 把欧州推向世界笫一线的大航海,跟俄罗斯没有丁点关系,因为他没海,人家在大航海,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大航海导致了辉煌灿烂的文艺复兴,跟俄罗斯却完全没有关系。</h3><h3> 后来西欧那边的工业革命风起云涌,他们同样不知道。是后来听说了,才拼了命追过来。</h3><h3> 工业革命时期欧洲人到处在分割霸占殖民地,就连比利时葡萄牙这样的小国家在全世界都有殖民地,唯独俄罗斯什么都没有。</h3><h3> 因为出不了海,也没有航海文明,所以完全被欧洲边缘化,始终在欧洲处于一个很偏远很落后的位置。以至于欧洲人长期来就没有把俄罗斯当作欧洲国家。</h3><h3> 因此,从彼得大帝开始,他们就一直四面八方往外扩张寻找出海口。有人说,俄罗斯的版图那么大,是找出海口找出来的。</h3><h3> 终于,北到北冰洋,东到太平洋,南到黑海、里海,西到波罗的海,俄国进入了黄金时代。只是好景不长,苏联解体后,黑海没了,里海也没了。好好的一大国,现在又变回了双头鹰不断看着身旁两边的状况。</h3><h3> 实际上苏联解体时独立出去的国家,都是离外面世界最近的国家,包括离欧洲最近的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等,这就一下子把俄罗斯给打回了原型。</h3><h3> 于是,圣彼得堡这个唯一连接欧洲和外界的出海口的作用就越显重要了。300百年前彼得大帝在冥冥之中被一片沼泽的魔力牵引至此,建造要塞古堡作为同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前哨阵地时,怎能想到这儿将成为整个民族眺望西方世界的主要窗口。</h3> <h3>到了圣彼得堡,不看柴可夫斯基的《天鹅舞》那就太遗憾了。《天鹅舞》就是在圣彼得堡首演的成功的。它是芭蕾音乐最典范的作品,每一场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及角色性格与内心的刻划。 其舞蹈绝技令人震撼,毎一个舞步都是那样的娴熟优美,轻盈如飞的跳跃、令人目眩的旋转。</h3><h3> 特别是第三幕著名的黑天鹅奥吉莉雅独舞变奏中,黑天鹅一口气所做的32个被称作"挥鞭转"的单足立地旋转,任何人看了都会拍案叫绝。</h3><h3> 感人的故事,绝美的音乐,故事有了音乐,变得更加扣人心弦;音乐有了故事,变得更加耐人寻味。加上令人惊叹的舞蹈绝技,"天鹅湖"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无可取代的地位,成为了永恒的经典。</h3><h3> 记得去年杭州G20开幕式上演"天鹅湖"时,那充满诗情画意场景和戏剧力量,及有着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曾陶醉了多少乐盲、舞盲啊!</h3> <h3>出国之前,网上看到有人称赞俄罗斯人如何高素质的谦和友好有礼貌,乐于帮助中国游客。我特别好奇。在我的印象里,俄罗斯民族特别自负、骄傲,根本就瞧不起中国人。</h3><h3> 1996年,我随浙江报业代表团从黑龙江黑河出关到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考察,第一次深度接触俄罗斯人。过海关入境时,排着长长的队,到布市做生意的中国人,拽着大包小包的编织袋,蓬头垢面地前推后搡集成一堆堆,高大凶神般的俄海关人员大声地来回呵叱着,男男女女没有一个带笑脸的。被呵叱的国人,一个个猥琐奴才样。看得我们真的是火冒三丈却只能忍声吞气。</h3><h3> 俄罗斯人的自我感觉特别好,他们把自己的血统看得非常高贵。无论是久远的沙俄时代,还是苏维埃时期,乃至今天,他们无论国力强衰,都觉得自己很牛。每次与俄罗斯人面对面擦肩而过时,总觉着他们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气质,神情凝重、目不旁斜、一脸冷漠。骨子里面瞧不起人啊!</h3><h3> 正因为这样,此次俄罗斯之行,我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感受。</h3><h3> 应该说总体感觉与过去比好多了,但民族的排外性依然很严重。不象美国尤其是法国包容性很强,陌生人来了,很快就能融入社会。俄罗斯可不行,其他不说,就说语言吧,无论欧、美、澳、亚,去了那么多的地方,语言不通时,说英语好歹都能起点作用,可俄罗斯不行,很少有人会说能交流。</h3><h3> 俄罗斯人脸上很少有笑脸,整个行程下来,只抓拍到下面几幅人物带着笑脸的图片。一是在弗拉基米尔小木屋愽物馆碰到一位乡村老人,跟我们合影,笑得特开心。二是在卡洛明斯克庄园大门口碰到一群儿童,笑容灿烂。三是在涅瓦河游轮上,为我们演出的演员脸上堆着甜美的笑。此外,我们所见到的俄罗斯人都是跟其建筑一样,冷冰冰的一脸严肃。</h3><h3> 有意思的是,去商店购物,卖家永远是上帝,对买家是一脸不屑,你买他的东西还得讨好他。这与我们中国人做生意反差太大了。</h3> <h3>位于圣彼得堡中央广场的彼得大帝骑马雕像是目前世界上纪念性雕塑艺术最完美的作品。这是一幅铜像雕塑,立于400吨花岗石底座之上。高5米,重20吨。</h3><h3> 骏马前腿腾空,彼得大帝安心地坐在坐骑上,两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充满信心,严厉而自豪。无论从任何方向欣赏这座雕塑,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h3><h3> 在圣彼得堡,类似于这种雕塑和建筑还有不少。比如人面狮身塑像,比如喀山大教堂。</h3> <h3>想不到,如今的俄罗斯值得一游的城市几乎所剩无几。苏联时期我们熟悉的一些大城市都跟着加盟共和国独立出去了。比如基辅(乌克兰)、明斯克(白俄罗斯)、第比利亚(格鲁吉亚)等这些跟外面世界接触较多城市,都早已远离俄罗斯而去,唯有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唱起了双城记。</h3><h3> 要说这两城市还真是非常非常不一样。就象中国的北京和上海,美国的纽约和洛杉矶。甚至超过了这种普遍意义上的不一样。</h3><h3> 从地理位置上看,莫斯科位于俄罗斯欧洲板块的最中间,而圣彼得堡则在北极圈边上。但从建筑外观、服饰礼节等民风民俗来观察,莫斯科人是东斯拉夫人,受东方来的北亚民族,比如蒙古、突厥、匈奴等影响很大。因为长期被蒙古统治着,原先这些地方的名称就叫金帐汗國,或称钦察汗国。而圣彼得堡就完全不一样,它是一个非常欧化的城市,严重地受着法国的影响。在圣彼得堡包括冬宫、夏宫和各种各样的大教堂大街道,就是一个标准西欧城市的样子。</h3><h3> 所以有人评价说:莫斯科是"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圣彼得堡却是"我就是你,是不断模仿成长中的自己"。</h3><h3> 莫斯科是俄国最早的首都,是俄罗斯向外扩张的大本营。圣彼得堡却是向西方打开的一扇大门,是俄罗斯对外开放的符号,向西方学习的前沿阵地。</h3><h3> 当我们漫步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迎面扑来的那种缠绵悱恻的欧洲风情、阳春白雪的文艺气息以及完全欧化的城市外观,总让人产生一种走错路的误觉。而莫斯科随处可见的苏维埃式的建筑和红场瞭望塔上那闪闪发亮的红星标志,竟让我们感到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h3><h3> 我们庆幸,这个伟大的国度幸亏还拥有一个历经沧桑,如今正涅槃重生的首都,拥有一个依然万众瞩目的红场。但愿它能带领这个国家走出底谷,恢复昔日的荣光。</h3> <h3>再见了,俄罗斯。</h3><h3>但我们对你的情愫永远不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