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文字原创 甜甜的妈</h3><h3> 书法画作 薛红艳</h3> <h3>唐朝,这无疑是一个诗意盎然的年代!有着最唯美至臻的情怀和风流倜傥的韵致。从江枫渔火愁到大漠孤烟直,从日色花含烟到月明愁不眠,从绿树阴浓长到寒风御隆冬,从烟花三月天到湖光山色和……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韩愈,刘长卿……无数闪亮的名字,把这段时光刻画得流光溢彩活色生香!</h3><h3><br /></h3> <h3>千年以后,我们仍在流连忘返浅吟轻唱。下面就选择几首本人喜爱的诗一起来感受一下远古时代那沉淀在云水般诗句里的风流蕴藉。</h3> <h3> 清平调</h3><h3> 李白 </h3><h3>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h3><h3>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h3><h3>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h3><h3>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h3><h3>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h3><h3>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h3> <h3>翻开唐诗厚厚的的宗卷,李白一定是最浓墨重彩瑰丽绚烂的一页!他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狂放不羁又浑然天成、摇曳多姿又忠于绝律的神奇境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连孤傲不群的杜甫也对他赞不绝口:"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把他放在老大的位置应该是毫无争议的吧?</h3> <h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存世诗文千余篇。</h3><h3>通常我们熟悉的李白是酱紫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h3><h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左手酒杯,右手诗行,酒里乾坤,诗中日月,吟风赏月,诗化流年。</h3> <h3>然而,我更喜欢这首《清平调》。虽然是奉诏所作,但才思敏捷的他一挥而就!语语生香,字字珠玑。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大量地运用想象、典故、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将花与人融合一体,描绘出人花交映,氤氲恍惚的景象。读来如觉春风拂面,花馨暗沁。人面迷离,飘逸若仙,如同幻境般美丽。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h3> <h3>遣词造句之精致华美,想象思维之俊逸灵秀,几乎无人能望其项背!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实乃名符其实啊。</h3> <h3> 曲江二首之二</h3><h3> 杜甫</h3><h3>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h3><h3>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h3><h3>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h3><h3>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h3> <h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h3> <h3>迥异于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的诗大都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后人耳熟能详的: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6、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化卿》,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等等无不深刻地体现了这些特征。诗人秦观曾评价道:"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现代语言大师季羡林也称他带着枷锁舞蹈:"摆脱七律的束缚,李白是没有枷锁跳舞;杜甫善于使用七律,则是带着枷锁跳舞,二人的舞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h3> <h3>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李杜对待酒的态度是一致的。有酒无诗,便少了几分清雅,有诗无酒就少了几多趣味。诗酒纵横风月相伴,那便无尽的风流。</h3> <h3>这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心中藏着无尽的悲凉。或许,只有沉醉在诗酒里才能忘却晦暗的人生: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不是偶尔而是日日,不是冬衣而是春衣,乍看之下,这是何等的落魄失意!</h3> <h3>诗人并没有解释买醉的原因,只淡淡地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未免有点疏狂的意味,还透着点耍赖般的孩子气。醉眼朦胧间,蝴蝶穿花蜻蜓点水,轻盈也悠闲,恬美而自在。眼前仍是明媚的春天,他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希望。</h3> <h3>印象中的杜甫始终是老成持重叹息连连的,漫卷诗书喜欲狂只是偶然的意外惊喜。然而,正是这种饱经沧桑历经磨难后仍保持着的生命底处的纯真善良才是最难能可贵的!</h3> <h3> 无 题</h3><h3> 李商隐</h3><h3>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h3><h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h3><h3>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h3><h3>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h3> <h3>相见,是刹那花开,离别,是永日清愁;相见,是渔舟唱晚,离别,是万水千山。聚散离合往往只是瞬间变幻。很多时候,再纯美的爱情也敌不过沧海桑田世事无常。</h3> <h3>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h3> <h3>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婉转含蓄。最广为流传的一首《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h3> <h3>李商隐的爱情诗如此隐晦曲折,这恐怕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爱恨情仇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据说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自己的爱情故事,年轻时李商隐在玉阳山学道,偶遇女道士宋华阳,一见钟情。然而这样的爱情是不被祝福的,他只能把感情放在诗中。这大概也是李商隐的诗给人朦胧感的原因吧?</h3> <h3>虽然在现实中无法圆满,但在诗歌中诗人的想象达到了完美。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多么坚贞不渝的爱情啊!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当思念没有着落,想象力就如同野草一样地疯长!其实 现实中他们终究难逃"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命运。</h3> <h3>生于凉薄的尘世,很多事情是无可奈何的。人生只如初见那是虚幻,大多数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是珍惜每个相遇的当下,因为,相遇即是缘份。就像晏殊说的那样: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h3> <h3> 赠别二首</h3><h3> 唐代:杜牧</h3><h3><br /></h3><h3>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h3><h3>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h3><h3><br /></h3><h3>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h3><h3>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h3> <h3>几许流云抹在天空,几许清波随风飘动,几许烟柳氤氲成画,几朵飞花袅娜娉婷,这就是梦里的江南,云水勾勒的水墨画卷。</h3> <h3>不论是烟柳侬侬的三月,还是莲叶田田的盛夏,不论是星月朗朗的秋夜,还是白雪皑皑的初冬,江南总似这般天光云影的恬梦,几点水光里沉淀着悠然,让人沉沉醉去,遗忘尘世风烟。</h3> <h3>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江南,扬州。</h3><h3>诗人杜牧,出生于名门望族,才华横溢,本着远大的抱负,却无奈只能做个幕僚,失意之际只能寄情于山水诗酒,流连于烟街柳巷。</h3> <h3>作为"小李杜"的代表人物,他不同于李商隐的晦涩难懂,自成一体。他的诗句意境幽美,韵味隽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于盛唐七绝之外,别开妙境。明代杨慎云:"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信然。"</h3> <h3>在这首诗中,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烟花女子。"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h3> <h3>全诗二十八个字,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一幅活灵活现的画面。空灵轻盈,信手拈来,仿佛一切都是随意偶得水到渠成。可见诗人的功力深厚。</h3> <h3>如果相见时不是心生欢喜,离别时就不会黯然销魂。娴静好似花照水,行动仿佛风拂柳。如此这般的温婉可人,怎不叫诗人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h3> <h3>此去经年,那个女子始终在诗人的心里,举着油纸伞,走过二十四桥,走过仄仄青石板的雨巷,回到月下的小楼。春风十里的扬州,她仍是最美的风景。</h3> <h3> 利州南渡</h3><h3> 温庭筠</h3><h3>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h3><h3>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h3><h3>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h3><h3>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h3> <h3>小桥流水清波沉静,亭台水榭映衬翠微,远山眉黛映彩霞,波上马嘶待船归。烟雨江南,这就是温庭筠笔下的山水画卷。</h3> <h3>温庭筠,字飞卿,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才华横溢文思敏捷,被称为"温八叉"。因恃才自傲,屡屡得罪权贵。唐懿宗时期,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有"花间词鼻祖"之称。</h3> <h3>澹然空水对斜晖, 曲岛苍茫接翠微。夕阳西下,江面开阔清澄,波光潋滟,落日的余晖在水中洒下旖旎美妙的光线。曲折蜿蜒的小岛上,苍翠欲滴的山岚崔嵬雄浑。此情此景,即使有再多的愁绪,心中应该也有几分清幽怡然吧?</h3> <h3>波上马嘶看棹去 ,柳边人歇待船归。如果不是偶尔几声马鸣打破宁静,人们似乎已沉醉在梦境。船过沙滩,惊起欧鸟数只,回望岸边,万顷江田一只白鹭飞向远方。</h3> <h3>谁解乘舟寻范蠡 ,五湖烟水独忘机。这就是答案!五湖烟水,那里山水相依,烟雨迷离,渔舟唱晚,花香满蹊。诗人曾自嘲: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曾经他是多么自负多么骄傲!然而,经历了尘世云烟,见惯了世态炎凉,他只想如同范蠡一样陶然于山水之间,归隐江南。</h3> <h3>或许江南并不是某个地方,甚至不是某个特定的风景,只要有山有水有花有月黄昏月下悠然泛舟,斜风细雨临江独钓,那就是江南。徜徉此间,如此甚好。</h3> <h3>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h3><h3> 孟浩然</h3><h3>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h3><h3>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h3><h3>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h3><h3>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h3> <h3>生命本寂静,红尘多喧嚣。世事迷离扑朔,走的太快就忘了最初的清澈和明净。所以适时的独处是极好的,因为那时候可以找回真实的自己。</h3> <h3>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h3> <h3>作为田园派诗人的第一人,孟浩然的隐逸情怀几乎是与生俱来。这个心性淡泊的诗人,即使是相约的友人不在,他依然不急不躁,不悲不喜,静静等待。</h3> <h3>夕阳度西岭 ,群壑倏已暝。静静的看着夕阳一点一点地沉落,青山也慢慢地沉寂。诗人享受着一个人的独自清欢。未必是他甘于寂寞,高山流水觅的是知音,那个可以和他琴书相伴诗酒歌赋的老友。</h3> <h3>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夜深了,山间平添了些许凉意。风中的泉声听来清脆悦耳别有情趣。这世间有许多美丽的景致,然而,忙于俗事的人们只顾争名逐利往往忽略了身边的风景。</h3> <h3>樵人归欲尽 ,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 ,孤琴候萝径。此时,夜已深沉,不安的人们开始了幽幽暗暗的心事重重。而诗人的笔意却依然淡然笃定。若不是那份清淡心境,断然是无法消受这样的惬意时光的。</h3> <h3>在最寂静的地方生命最清远。喜欢独处的人,心中自有至美的风景。不需刻意远离人群,只要洗去心灵的尘埃,找到最初的清意,品茗读书听雨弹琴,何尝不是写意生活?独处时,我们是自己的风景。</h3> <h3> 终南别业</h3><h3> 作者:王维</h3><h3>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h3><h3>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h3><h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h3><h3>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h3> <h3>人生是旅行,更是修行;人生是寻找,也是领悟;与其在滚滚红尘中纠缠挣扎,不如归于平淡,云淡风轻。王维就是这样大彻大悟之人。</h3> <h3>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h3><h3><br /></h3> <h3>大约四十岁后,王维开始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在山间水畔,吃斋念佛悠然自在。这首诗把这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很显然,只要心无旁骛,少了虚妄贪婪,就能享受安恬的乐趣。</h3> <h3>很多时候,诗人只是独自行走于山间。对他而言,有山有水,粗茶淡饭,足以安放性灵。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那些在人世间苦苦挣扎的人们啊,有谁能看淡名利?人生如梦聚散得失皆有缘,又有几人透悟?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偶遇渔翁,便一起把酒言欢,甚至忘了回去的时间。</h3> <h3>对于王维来说,偶然其实也是必然。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也都是偶然。因为心灵淡泊,超然脱俗,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心中悠闲,如行云无阻流水无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隐居之乐尽在其中。</h3> <h3>看山看水,听风听雨,了无牵挂来去自如。心若恬淡生活就是如此写意!世事无常人生苦短,何不远离纷扰,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h3> <h3>唐诗几万首,其中名言金句浩若星空,斑斓如星河。我选择几首就算浅尝辄止。反正,诗始终在诗上,风流韵致始终绵延在风流上。</h3> <h3> </h3><h3>薛红艳:</h3><h3> </h3><h3><br /></h3><h3> </h3><h3>研究方向:艺术传播学</h3><h3>艺术与设计理论研究</h3><h3>艺术创作实践</h3><h3>文化产品创新设计与精益制造</h3><h3> </h3><h3>个人简介:</h3><h3>浙江大学博士后</h3><h3>德国ALSTERDAMM艺术学院访问学者</h3><h3>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h3><h3>曾挂职于江阴市顾山镇,担任党委副书记</h3><h3> </h3><h3>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1项,主持校级项目6项,主持横向课题9项。</h3><h3>2017年3月参加文化部组织的"一带一路"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十全十美"中国女性艺术展;</h3><h3>2017年油画作品《赞园之二》在江苏省"江南意蕴"油画大赛中获金奖;</h3><h3>2016年油画作品《午后时光》入选南京国际美术展;</h3><h3>艺术作品、设计作品、艺术理论文章获得省部级奖20项,获得国家级奖6项,获得3个国家外观专利;</h3><h3>举办艺术个展2个,参加群展6个;策划艺术展览8个;书法、绘画作品被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丹麦、挪威等跨国公司和国际友人收藏。</h3><h3>论文著作:发表学术专业论文50余篇,数篇文章被SCI 和EI期刊发表并被检索;出版著作9部,其中《分形意向艺术南京》《设计的视觉语言》《上海,9+1!走近苏州河艺术家》三本著作被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收藏;其编著的《工业设计史》双语教材是工信部、教育部规划教材,也是国内该领域的第一本双语教材。</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