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义和寨的绿林风</h3><div> </div><div> “义和寨”不大,却也不小。</div><div> 叫“义和寨”的地方很多,但我想说的是,南安市官桥镇岭兜村的“义和寨”,它位于岭兜村东北的崎山之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因寨里敬奉关帝圣爷,又名“关公寨”或“崎山寨”。</div><div> 据传,当年倭寇流串时,曾逆流而上,因有众多绿林豪杰,聚结村民义士,将之拦江截击,并一举挫败,倭寇遂仓皇逃脱。故而,自此之后,“义和寨”声名在外,引来不少英雄豪杰,于此会友聚义。解放之前,这里曾是中共闽中特委的抗日救亡运动基地,更有诸多抗日义士、热血青年,聚居于此;秣马厉兵,众志成城!</div><div> 历史,自明朝顺流而下,期间悠悠数百经年。我们不知道,在此山未开之时,这些山路,又是如何走上来的!“义和寨”的一面,只有一个山洞口,只能容下一个人进出。另外一面,却是望溪临水的。遥想当年,新路未开之时,只这一个山洞路口,放一人于此,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数石之间,往来盘错,天地之中,为人们留下,数级往上的台阶。那时,草密林深,虎兽出没,若非孤胆英雄,谁敢来此地,入伙结朋?</div><div> 由山洞小径而入,是一方山神庙,敬奉着关帝爷。登高望远,“义和寨”立峰临江,四野茫茫然,一峰独立。山的周围,村庄密布,鸡犬相闻。故而,此寨自明以来,是一方英雄豪杰,啸集山林之地。他们以义会友,以缘结士;打恶霸,除贪官。虽占山为王,却也保全了四方乡民的安宁,不受外来伤害,不被官家侵扰,一方自在,一方悠闲。</div><div> 在“义和寨”往南的方向,有当地乡民新开的公路,平整的花岗岩上,台阶一路曲折,及至庙前,立有一座山门,正反之上,均书写有“义和寨”三个字!</div><div> 这一面望溪之处,古堡石壁之沧桑,绿树交阴,古藤攀岩,老榕杂生。望江之残留在石壁上的记忆,记录了“义和寨”,那一段段,数百年岁月的山野往事。期间,花岗岩石块纵横交错,层层叠叠,磊起了一道道岁月传奇,历史印记。古旧的房屋,都已不在了。但四面的石墙古壁之上,却留下岁月的烟雨,滋养了昨天、今天乃至明天的苍苔。</div><div> 继续往上行走,但见关二爷立于花岗岩台,手持大刀,立景临风,目视远方。其威武,其精神,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春。</div><div> 突然想起,“义和寨”不但记录了一段抗倭往事,一段抗日救亡的故事,更是一部闽南独特的风土历史。文人志士,渔樵耕读,千秋之义,万年之节,永远是一脉传承于后世的儒风道骨,代代永继!故而,“义和寨”之留下来的,不只是一方绿林,一股赤眉,更是一段民间的方言故事,是纯朴的儒风侠骨。</div><div> 古往今来,来自四方的乡民,常聚于此,诚拜天地,敬慕关爷;同时,他们也缅怀这里的豪杰义士,让许多家园往事,口口相传。</div><div> 是的,这里没有惊天伟人,没有英雄名字,却有一股英风,于绿林间吹来。</div> <h3>作者:</h3><h3> 戴高山(原名戴良支),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诗词学会会员,南安市李贽学术研究会理事;南安市龙阁文化研究会理事;</h3><h3> 出版散文集《岁月的水纹》、诗集《三月杏花酒》、中篇小说集《水车》、散文集《我的家国我的情》!</h3><h3>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450746.htm</h3><h3> 电话(微信):13685905579</h3><h3> QQ:919675064</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