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驰骋在呼伦贝尔(图/文原创)

&常学则明&

<h1>  对于呼伦贝尔大草原,是长期窝居在水泥森林人群的向往。今年9月下旬,终于如愿以偿。<br>  我们选择的是自由行方式,要在呼伦贝尔广袤的大地上真正地自由驰骋!<br>  9月21日从海拉尔出发,10月1日结束行程。11天里,我们途经金帐汗,迂回莫日格勒河,到额尔古纳市;又经根河湿地,到莫尔道嘎;再穿越落叶松林,擦过白鹿岛,到达中俄边境的奇乾村;随后沿着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界河,走九卡、七卡、六卡、五卡(边卡),宿临江、穿室韦、歇恩和,登黑山头,住蒙古包。前往扎赉诺尔呼伦湖,经满洲里,到阿尔山。最后返回海拉尔。沿着这一呼伦贝尔西北环线,我们驰骋了2000多公里。<br>  这看似与官方的旅游线路相同,但我们在导游兼司机,更是摄影师小袁的带领下,所走的不是寻常路!<br>  我们没有休闲项目,不进常规景点,但见景即停,逢景必拍。我们要的是拥抱大自然,离开公路,没有道路标志,没有导航信号。小袁心中的景点,再陡峭的山路也要攀爬;我们要求的景色,再崎岖的小道也会寻迹而去。<br>  因此,就有了黑山头的眺望,鹰嘴崖的俯瞰,额尔古纳河的观日;更有湖边赶牛,草场围羊,湿地撵马,山坡追鹰。让我们的拍摄收获颇丰。<br>  我们——<br>  体味晴空的透彻,白云的飘逸,倍感身心得到空前的洗涤(见蓝天篇);<br>  触摸湖水的深邃,湿地的多彩,犹觉大地万物生长的蓬勃(见湿地篇)。<br>  我们——<br>  广角镜横扫大草原仍感局促,收不尽那辽阔壮美(见草原篇);<br>  长焦镜捕捉飞鸟还嫌太短,拍不到那多姿翱翔(见飞鸟篇)。<br>  印象中——<br>  落叶松、白桦树,萧飒挺立、层层叠叠,把呼伦贝尔染成片片金色(见森林篇);<br>  晨曦的村落静谧又神秘(见村落篇),落日的大山奇秀又奇异(见大山篇);<br>  牛羊肥壮马儿健,牧民生活蒸蒸日上(见生活篇);<br>  但是,草原沙化日趋严重也是不容忽视(见沙地篇)!<br>  在美好的景象面前,生命深处的感悟也在内心呼唤:<br>  祖国山河处处美,我们必须珍爱有加!不要让这美景仅仅成为一种记忆,而应该是永存的现实!</h1><h3><br></h3> <h1>  这是带我们深入呼伦贝尔的导游兼司机、摄影师小袁。他用自己心爱的四驱铁骑,载着我们驰骋在草原、大山,穿越森林、荒漠,迎黎明、追落日,采白云、摘彩霞。(2)</h1> <h1>  我们的车出入森林,登顶高山,俯瞰大地。(3)</h1> <h1>  我们的车融入蓝天白云,和骏马亲密接触。(4)</h1> <h1>  我们和这车融为一体,奔波于草地、林间、山峦。(5)</h1> <h1><b><i>【蓝天篇】</i></b><br> 辽阔草场的上空是蓝天白云;(6)</h1> <h1>  蒙古包前的傍晚,也有被映得微红的蓝天白云。(7)</h1> <h1>  始终漂浮着的白云,时刻柔柔地包裹着大地。(8)</h1> <h1>  在蓝天白云黄叶的公路上穿越,一路惊艳,一路愉悦。(9)</h1> <h1>  马儿在悠闲地吃草,是否天空也是悠哉悠哉?那蓝天更加透彻,白云更加纯洁。有朋友看到我在圈里发的九宫格,特地从上海打电话问我,“你的照片有没有做过色彩?那天怎么那么蓝?”是啊!这天蓝得让城里人嫉妒!(10)</h1> <h1><b><i>【湿地篇】</i></b><br>  人们都知道呼伦贝尔的大草原,但这草原上的河流也是婀娜多姿的!莫日格勒河的九曲十八弯,令无数人陶醉!(11)</h1> <h1>  我们站的高地,在这河的中间位置,上图是河的右段,这图是左边的河段。没有人去数究竟有几曲,考证究竟有多少弯,只认准这河弯曲得蜿蜒漂亮就是了。(12)</h1> <h1>  在我到过北方景区中,这呼伦贝尔的河流是最多的了。而且,这河水清澈至极,以至于天有多蓝,水就有多碧蓝。我想,蒙古族的哈达为什么是蓝色的,大概与对河流的崇拜有关系。他们把这碧蓝的河流奉为神圣之物。(13)</h1> <h1>  由河水而形成的呼伦贝尔湿地也是最多的。呼伦贝尔的根河湿地,是我国目前保持原状态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湿地。也是“亚洲第一湿地”。(14)</h1> <h1>  根河湿地是由根河、额尔古纳河、得尔布干河和哈乌尔河交汇,形成的泛洪平原,保护区占地达12.6万公顷。生长着丰富的植物种类。(15)</h1> <h1>  据资料显示,这里不仅植物种类丰富,由于湿地水情稳定,也是众多鸟类重要的庇护场地,是全球鸟类东亚至澳大利亚迁徙路线的“瓶颈”。每年在这里停留、繁殖、栖息的鸟类达到2000万只。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发现了天鹅、鸿雁、野鸭等候鸟。(16)</h1> <h1>  这里平坦而富饶的大地,孕育着多民族的文明和融合。现在,这块美丽的大地又在吸引各地游客聚集前往。我们感觉身临其中,大有心灵得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浸淫。(17)</h1> <h1>  根河湿地河道还沿着大山环绕。(18)</h1> <h1>  据说,这个是根河湿地中标志性的马蹄岛,是在经历了上万年才形成的。只有在湿地公园才能比较近看到湿地,但也是只能走在规定的木制栈道上观看。马蹄岛算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景观了,也要用长焦镜头吊的。(19)</h1> <h1>  这个湿地太大了,只能拼接了一张并不完全、也并不完美的根河湿地全景图。(20)</h1> <h1>  在黑山头上拍全景也是十分艰难,因为山上的风实在太大。风大到人无法站稳、车身不断摇晃,长焦镜头震得错位,以至无法自动对焦。只好躲进车里,调整好镜头,隔着玻璃拍了这张竖接片。(21)</h1> <h1>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我们这次进入的唯一公园。但里面的自然风光极美。这实际是一个火山地质地貌公园。之所以将其归为湿地篇,是因为这里不仅有三条河流,更有火山口和堰塞湖形成的高位湖泊和湿地百余处。有空中所摄照片显示,火山口湖像片片明镜,火山堰塞湖像串串珍珠。图为三潭峡中龙凤潭。(22)</h1> <h1>  阿尔山三潭峡是由哈拉哈河穿越河谷所形成。河水浅处浪击石,溅起朵朵水花;水深处如镜面,倒映朵朵白云。三处深潭分别为:映松潭、映壁潭、龙凤潭。有古人以诗句咏叹:神奇灵秀三潭峡,清泉汨汨绕山崖。喷珠溅玉何处去,魂系遥遥东海家。看来,这古人大概也是浙闵这一带的人,写了到此一游的文字。图为映松潭。(23)</h1> <h1>  哈拉哈河是中蒙边境的界河。河流在阿尔山此处急湍。(24)</h1> <h1>  阿尔山杜鹃湖。顾名思义,是因湖畔春天开满杜鹃花而得名。面积128公顷,海拔1244米。五月中下旬是观花的最好时节。(25)</h1> <h1>  阿尔山杜鹃湖的杜鹃花还有一个名字,叫弘吉刺花。古时候,这里是蒙古弘吉刺部生活的区域,春天到处都是杜鹃花。成吉思汗母亲和妻子都生于此,所以,在蒙古人心中,杜鹃花就是圣洁的母亲花。成吉思汗有令,弘吉刺部的女子世配皇子。(26)</h1> <h1>  杜鹃湖多样性的岸线,是隐匿野生飞禽最佳地形(我在这里拍到了野鸭),也成为我们酝酿美图的最佳景物。(27)</h1> <h1>  我认为,阿尔山骆驼峰天池是这里最漂亮的湖。或许是因为当天阳光明媚,或许是因为周边落叶松一片金黄,或许是因为阵阵大风掠出层层涟漪。各个角度和构图的照片,占据了我大量的储存卡。(28)</h1> <h1>  阿尔山骆驼峰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在火山口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形成年代大约为中更新世(距今约30万年)。水面海拔1284米。(29)</h1> <h1>  这是靠近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处的乌苏浪子湖。原名四十九号泡子。水域面积135公顷。也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湖。(30)</h1> <h1>  乌苏浪子湖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植被丰富,湖水平静。湖中有多种冷水鱼,湖面有多种野鸟。这里有“大兴安岭小江南”之美誉。我们的长焦镜头能够看到天鹅和大雁,以及野鸭、鸳鸯,但都拍不清楚。(31)</h1> <h1>  临江屯南山下,清晨的河流。那弱弱的阳光照在那些小别墅上,只有一瞬间的时刻,然后就出现了一片阴云。(32)</h1> <h1>  “老鹰嘴”也是小袁特地绕道前往的。这地方地势险要,山上只能停几辆车。这里有些好景,但多跨一步就会掉下去。我宁可放弃了那些机会。图为老鹰嘴崖下的河流。(33)</h1> <h1>  鹰嘴崖后的河流。这景,是同行的符总走了很多路发现的。站立的地方也是有点陡峭。(34)</h1> <h1>  白鹿岛位于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内。我们又没有走寻常路,而是在前往奇乾和从奇乾出来的路上,两次经过,都登上了护林瞭望塔的平台拍摄的。第一次是因为阳光出现太少,拍得不过瘾,第二次我们让小袁再绕进去,拍到了理想的镜头。图为白鹿岛全景接片。(35)</h1> <h1>  有朋友看见我在朋友圈分享呼伦贝尔的照片,告诉我“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的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巧的是我今年二月份去了西双版纳,秋天来到了莫尔道嘎。一年里体验了不同的森林。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虽然这里的树木品种比较单一,但有河流和湿地与森林相伴,景色确实要比版纳迷人。(36)</h1> <h1>  这是环绕白鹿岛河流的局部景色。(37)</h1> <h1>  作为中俄边境的界河,傍晚的额尔古纳河绿洲景色还是极美的。(临江段)(38)</h1> <h1>  中俄边境上的额尔古纳河(奇乾段)。这是我们靠边境最近的地方。这里河水很浅,对岸实际是边境缓冲地带,到了对岸也还是中国领土。(39)</h1> <h1>  奇乾村边的水塘。这里的一个小水塘都可以这么漂亮!</h1><h1> 有水域的景色确实很美!有朋友看见我在朋友圈分享的这些河流湿地照片后说,这些秋景都赛过了喀纳斯、额济纳、九寨沟。</h1><h1> 我认为,这里的河流与湿地,以及黄叶,在分布数量和范围、以及纯度和保护上都超过他们。而且游客稀少,我们拍摄的心境大好!</h1><h1> 所以这个篇幅我用了30张照片(原来选出45张,忍痛割爱了)来介绍。(40)</h1> <h1><b><i>【草原篇】</i></b> <br> 我们第一天离开海拉尔市区,就一头扎进了金帐汗大草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一望无际的绿。(41)</h1> <h1>  刚刚入秋,草原已经开始泛黄。初期的嫩黄,也还是漂亮的。(42)</h1> <h1>  近处是草场,已经有较多的枯草。远处的黄,是树林的黄叶。中间那片翠绿,是收割后的油菜地又冒出来的绿叶。但好像牲口都不怎么爱吃,就留给我们做风景啦!(43)</h1> <h1>  蓝天下的草原人家十分惬意。(44)</h1> <h1>  坡地型草原,坡度落差亦很大,有裸露出的土坡经风化,也有一种特殊的图案化呈现。(45)</h1> <h1>  草原上有悠闲自在地马群。(46)</h1> <h1>  还有可以被我们围观的羊群。(47)</h1> <h1>  有坡度的草原上,也出现较大的石堆和干涸的小河床。这布局进入镜头,竟都也那么和谐自然。(48)</h1> <h1>  大草原上,有牧民骑着摩托车放牧。(49)</h1> <h1><b><i>【飞鸟篇】</i></b><br> 草原雄鹰的翱翔影像,得益于小袁敏锐发现。立刻停车,让我抓拍。我当时用的是点对焦,速度也没有来得及调整。看见那鹰飞得还不算很高,对准那个方位立即按下快门,只拍到一张。</h1><h1> 拍了之后,在相机上看好像清晰度不够,就以为失败了。回到海拉尔整理照片,竟然发现这张还可以用用的。(50)</h1> <h1>  我们在湿地上行进时,经常会发现有鸟群。走近时,它们就会一飞冲天!(51)</h1> <h1>  在拍这张时,只见有两个黑点在移动,立刻拍了下来。回来看了,居然是两只野鸭。这“打鸟”也和打靶一样,并不一定看到靶心,只要凭感觉。(52)</h1> <h1>  这只水鸟离我稍近。在它悠悠地散步时,就“打”中了。(53)</h1> <h1>  这是在阿尔山杜鹃湖畔拍得的。也是知道那野鸭在拍打翅膀了,就按下快门。不知道是否成功。待后来整理照片时,才发现能用。(54)</h1> <h1>  拍到这几张飞鹰真是有非常意思。最后那天,这鹰就停在我们的车前方路中间。我们停车,下车。它飞走,但没飞多远又停下了。我们开车追去,停车,下车,它又起飞!我赶紧拍到了两张。它飞没多远又停下,我们又开车追去。到了跟前停车,下车,它又起飞!我赶紧抓拍了两张。就这样,它既不飞高也不飞远,我们就追着拍。停停走走,拍到好几张,它就飞走了。好像它就是给我们当模特的。(55)</h1> <h1>(56)</h1> <h1>(57)</h1> <h1>  我们看见这群鸽子就停在不远的草丛里。立刻停车。下车后,几个人在前面等着拍,司机在后面赶它们起飞。就连拍几张,得到这样的效果。(58)</h1> <h1><b><i>【森林篇】</i></b><br> 作为大兴安岭的一个部分,呼伦贝尔的森林是绝对的兴盛。虽然在1987年那“冬天里的一把火”,遭受了很大的损失,现在的树围没有那么粗大,但大多数已经达到了茂密的程度。图为白桦树林。(59)</h1> <h1>  白桦树林落叶了,地上金黄一片。(60)</h1> <h1>  在攀登骆驼峰阶梯的周围,有这样挺拔的落叶松作伴,这腿脚并不感觉十分累。人在美景中,景色更加美。(61)</h1> <h1>  这几棵树是在公路边洗手间旁拍到的。洗手间就建在森林里,洗手间也成为森林中的一景。我在那里拍到好多张,只用了这一张,又忍痛割爱了(洒泪捂脸)。(62)</h1> <h1>  这是路边的森林。顶着那金色的“美发”,够美美的吧?(63)</h1> <h1>  这是三潭峡木栈道边拍到的。虽然这瘦小的白桦树树叶已经都掉光了,但那密密匝匝枝干告诉路人,它曾经有过茂密的美,现在依然也很美,是那种健健的线条美。(64)</h1> <h1>  湿地中的树林,疏密有度,高低错落,似乎有神工鬼斧修整过的那样。大自然的魔力,就是这样能把大地妆扮得如此美妙!(65)</h1> <h1>  骆驼峰天池边的白桦树林,任凭湖面大风的任意折腾,依然那样的挺拔傲立。(66)</h1> <h1>  公路边都是这样的美景,开车的和坐车的,一路都是精神振奋着的。(67)</h1> <h1>  在这个观景台上,被黄叶裹挟着,被林海簇拥着,被涛声感染着。真是如入仙境!(68)</h1> <h1><b><i>【村落篇】</i></b><br> 我们这次幸运地去到了“中国最美乡村”奇乾村(一般边境对面有火灾等情况,就会封路)。这个村座落在中俄边境(界碑121附近),只有8户人家。我们“下榻”的民宿主人家是俄罗斯族,但说话完全是东北口音。他们是在旅游季在这里生活经营,“十一”之后天气冷了,就关门,搬到镇上去住了。(69)</h1> <h1>  到这个村子来的游客很少,能住下的更少。住宿条件艰苦:洗手间是公用的,洗脸是直接在水龙头接水的;电是自家小发电机输送,10点左右是要熄灯的,暖气是自家烧柴,半夜柴火烧完,暖气也就没有了(那几天最低温度已经是零下五度);手机通信只有电信有信号,WIFI是没有的。我们是为了拍晨景,毅然住下的。(70)</h1> <h1>  清晨,我们果然拍到了晨雾中的小村落。天气太冷,不仅有雾,还有霜冻。还好我们准备得充分,衣着厚实。拍到了理想的景色。(71)</h1> <h1>  图为晨雾中的奇乾村。拍了很多,又是只能选这几张。感觉这里是要比白巴哈、禾木更原生态的村子,因为这里没有商业化。(72)</h1> <h1>  恩和俄罗斯民族风情村,每一座建筑都是特色显著。(73)</h1> <h1>  清晨村落没有晨雾。在少许晨光的照射下,凸显这些建筑的俄罗斯风格。(74)</h1> <h1></h1><h1><b><i>【大山篇】</i></b></h1><h1> 人们赞美呼伦贝尔大草原,殊不知呼伦贝尔有无数的大山,这里的大山也是非常值得赞美。图:雄伟的大山上也还有蒙古包群落。(75)</h1> <h1>  大山上,流动放牧的蒙古包还是那样地孤独又扎实。(76)</h1> <h1>  大山上也是丰富多彩,有草地、大树,还能种植油菜。那片绿色就是收获油菜后留下的。(77)</h1> <h1>  大山和河流相互依傍,坚韧婉约,又壮丽秀美!(78)</h1> <h1>  斜阳照射下的大山,披金映翠,又轮廓分明。(79)</h1> <h1>  日出时的大山,金灿灿一片。(80)</h1> <h1>  大山深处,会有美丽的色彩点缀。(81)</h1> <h1>  大山顶上,还有生动潇洒的登顶人群。(82)</h1> <h1><b><i>【生活篇】<br></i></b> 现在纯正的蒙古族牧民已经不多了。但他们还是比较富有的。放牧千头的羊群,或是放牧上百的牛群,或是散放数十匹骏马,也是常见的。这些价值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每天都在他们的驱赶下流动、增值。(83)</h1> <h1>  他们的牛群。(84)</h1> <h1>(85)</h1> <h1>(86)</h1> <h1>(87)</h1> <h1>(88)</h1> <h1>(89)</h1> <h1>(90)</h1> <h1>  这次我们在草原上也算是看到了奇景!蒙古包前的大雨一片粉色,犹如一层轻纱蒙着红色的梦幻。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是西下的太阳照在雨幕上折射出的色彩。他们也很少看到。(91)</h1> <h1><b><i>【沙地篇】</i></b><br> 在我们追寻草原鹰的踪迹时,见到了草原沙化现象。这个沙化塌陷的阴影,就像一颗破碎的心。(92)</h1> <h1>  就只放这几张照片了,也不必用过多的文字来阐述了,大家都懂的。但愿每个人都能有行动珍惜眼前的美好,不再让沙化再扩大。(93)</h1> <h1>(94)</h1> <h1>(95)</h1> <h1>(96)</h1> <h1><b><i>【“同伙”篇】</i></b></h1><h1> 这是我们同行的伙伴,简称“同伙”。又因为都穿红衣服,戏称:“魔都四美”。(97)</h1> <h1>  符总和他的太太邧老师。在看怀里的娃?不,在看相机上的拍摄效果。也是,对于摄影人来说,每一张照片都是自己的“娃”。(98)</h1> <h1>  这时的小袁是标准的摄影师。帅气吧!(99)</h1> <h1>  这是我和秦总。这一行程,我得到了“同伙”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这个不沾牛羊肉美食的“好摄者”,也每餐必有我喜欢的草原冷水鱼和豆制品等美食,甚至饭都帮我盛好。让我甚是感动。这是我此行的重大收获,收获了亲密的朋友。我们相约,明年再去呼伦贝尔。(100)</h1> <h1>  一段是符总还是小袁在公路上拍摄的小视频。分享体会我们驰骋的感觉。</h1><h1> 由于篇幅的局限,还有许多可用的也曾经在朋友圈发过的“得意”照片,如果有时间整理,再发一集“补遗篇”。</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