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天得空,继续码文。</p><p> 中国文人描写女性之美的诗文实在太多,我认为古代的这类描绘更为出色一些。这里仅举两例,一个是最古老的,一个是最精彩的,均为直接描写。</p><p> 最古老的出自《诗经·卫风·硕人》,集中描写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2500年前的四言诗,前五句状其貌,后两句传其神,形神兼备。连用六个比喻,后世文人争相仿用而不衰。</p><p> 最精彩的当出自曹植所写的《洛神赋》,刻画生动,词采华茂,据说是描写中国远古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叫宓妃。其中写道:</p><p>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恍惚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束。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娴。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另一段还有几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以上对美人仪容服饰、气质神韵的铺陈描绘,在古诗文中实不多见。</p><p> 有人说,曹植的心目中,始终有他的美貌嫂子甄宓的形象在闪现,这篇赋文实则是在暗写甄氏的美好形象。这种说法似有道理,因为文艺作品或多或少会有一个原型作为依据,何况他对甄氏仰慕已久。此外,曹植还写过一首乐府诗,叫《美女篇》,在此恕不引述。</p><p>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声名远播,家喻户晓,号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些典故优美而大胆,实在有些夸张,但百姓们偏信不疑,甘愿上当。可惜四大美女只是留下了一些臆想画像和美丽传说,并无写实照片,故无从一窥真容,只能凭借揣想。于是,人们便把她们推向至高无上的神台,想像得无限美好,宛如天仙妙姬,无可挑剔。其实,她们的真实容貌,未必能超越当今某些美女的水准。理由是,那时的人口太少,全中国不足一亿人口,且大多从事农耕生产,其营养水平和医疗条件远无法与现在相比。还有,那时女人的平均身高也略低于当代女性。</p><p> 本篇登场美女略少于上篇,但全是新人新面孔。笔者上篇说过,我本采用“选秀集结”方式,以兼采众长,杂取精华。纵观上下两篇一百多帧美图,这一大批美人胚子,端的是仪态万方,各各不同,有的憨萌,有的俏皮,娴静者居多,但也不乏活泼者。从服饰来看,有人着古装,有人着时装,还有人偏爱民国风,村姑装扮者亦有少数。从拍摄角度来看,大多以正面或侧面示人,少数人只留下窈窕背影,却反而让人目迷神驰。摄影师们独具匠心,所选景观场地也是千变万化的,可以很好地衬托出女人们的妩媚风姿,可让人悦目怡神。唯其如此,才显得绰约多姿、风情万种,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审美喜好。再说,美的形式本来就是参差多态的,假如硬要僵化固定,那就势必失去审美魅力,极易产生审美疲劳。</p><p> 本篇在下笔之初时,头脑一片空白,感到无话可说,颇像硬挤牙膏一样勉为其难。挤着挤着,竟然又冒出一大堆内容,所以,人在有些关头要倒逼自己才行。</p><p> 闲话打住,观图要紧。文字在这里是次要的、苍白的,只有这些可爱的姑娘们,才是活色生香的当然主角。</p><p> (梁亦威集图撰文/20171010)</p> <p class="ql-block"> 欢迎各位看官转发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