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楹联

菟丝花

<h1><b>皇城相府----楹联<br></b><b> 皇城相府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主阅官陈廷敬的故居,因陈廷敬晚号“午亭山人”,康熙帝曾亲笔为其题写了“午亭山村”匾额,所以又称午亭山村。<br></b><b> 游览午亭山村,且不说鳞次栉比的院落如何错落典雅,只说那里的楹联真是丰富,写联者身份也都高贵,皇帝、王爷、太子、进士、御史、侍郎,更有书画诗词熟稔擅长者,所书之联之字,自是趣味不俗。门楼上康熙皇帝御赐的楹联“春归乔木浓阴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自然是领衔。宅内,六皇子的“庭余草色饶文思,坐有兰言恰素心”。画家、书法家、篆刻家高凤翰的“诗怀淡处临春水,文味闲时数落花”,咸丰时探花的“竹阴在地清于水,兰气当春静若人”,以及陈廷敬本人的“绿水为邻皆可意,青山作伴不知贫”,等等,也都各显文才、尽释性情。走在相府当中,即使不听不看其它,只读这些楹联便已甚是欢喜了。 <br></b><b> 楹联所以好,也不单单看字面,是因为每一幅都有深刻含义,都与其建筑功能相辅相成,值得玩味。字典博物馆门前柱子上的对联“字融九域无双侣,典占三千第一春"。走出字典博物馆院子,来到楼前,上面挂有中华字典博物馆的匾,由许嘉璐题。对联是“观图书道脉传今古,叹翰墨文光射斗牛",启功所书。从这些对联足可以看出《康熙字典》的价值与影响。再如大学士第后院东房选自陈邦彦的联:“闲拈古贴临池写,静把清尊对竹开”。上联写清闲的时候取来古帖在池边摹写,下联写寂静的时候手把酒杯对竹畅饮。<br></b><b> 沿着千折百转的回廊巷道走进皇城相府的小姐院,这里的陈设不仅富丽堂皇,而且来历不凡:小姐们对弈抚琴的东厢房,悬挂着翡翠玉石制成的《松鹤延年福寿图》,“苍松万古青永驻,云鹤千年寿无疆”的楹联出自乾隆皇帝的御笔,豪门气度由此可见一斑。小姐院北房二层小楼,东西两处厢房,风格与别处不同的是,房项为券棚顶,没有屋脊,造型简易,且屋身低矮,寓意女子性情要无棱平滑,要平和、温柔、善良。封建社会,豪门望族对女儿的管理相当严格,要学习琴棋书画,更要懂得礼教礼仪,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三从四德,小姐院的楹联是“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一看就是要教育女子要平和顺从,温柔善良,要虚心待人、低头做事,充分体现了“男尊女卑”封建礼制观念。<br></b><b> 相府南书院有“悟因楼”一座,这是陈敬廷的孙女陈静渊的居所。书香门第熏陶出陈静渊这位诗书画俱佳的才女,然而她青春丧偶,逐渐形成了多愁善感的诗风。父亲念她凄苦,只好以“命中注定”来劝慰她,并为她居处之楼取名“悟因”。陈静渊的诗集《悟因楼诗草》,如她22岁即香消玉殒一般,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有不多的诗作传递着她内心的愁绪:纵使“悟却前因万虑消”,也还是“憔悴形容暗里凋”啊!<br></b><b>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相府是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青山绿水间,这座古堡内共孕育了9位进士,6位翰林,19位举人,监贡生41人,38人走上仕途,有著作流传至今的诗人达36人,享有“德積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美誉。走过皇城相府,才知道读联也是很有味道的。</b></h1>

楹联

相府

午亭

皇城

陈廷敬

陈静渊

山村

小姐

对联

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