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沟及消失的西夏王朝

冷玫

<h3>黄河大桥</h3> <h3>&nbsp; 宁夏的历史从水洞沟开始,它是中国长城保存最完整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历史韵味浓厚。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文物保护规划重大遗址之一。</h3> <h3>从猿到人的进化。</h3> <h3>  水洞沟情景演出地。演绎古人类从远古时代到近代的变迁史,有雷雨交加、电闪雷鸣、地动山摇等等,以此告诫人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甚是震撼!</h3> <h3>&nbsp; 水洞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缘,自然的雅丹地貌,旷古神韵雄浑奇特,风沙雕蚀历经万年。</h3> <h3>游客模拟考古。</h3> <h3>游客模拟钻木取火。</h3> <h3>以下多张图片为明长城遗址。</h3> <h3>感觉天空离我很近很近!</h3> <h3>  游完明长城坐船前往藏兵洞,船经过的两边是古人类挖的沟,称边沟。边沟以水为岸,也称水上长城。</h3> <h3>  边沟风景很美,就是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h3> <h3>  赶马车夫很豪放,赶着马车唱着“山丹丹花开红艳艳”。</h3> <h3>四通八达的藏兵洞。</h3> <h3>屯粮洞</h3> <h3>眺望台</h3> <h3>士兵休息的地方</h3> <h3>脚底下藏的暗器。</h3> <h3>电影《大话西游》里的古城墙。</h3> <h3>  银川市西郊的贺兰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埋葬了西夏王朝的多位皇帝。本人来此参观之前,恶补了一下有关西夏王朝的历史知识。</h3> <h3>  西夏王陵整个陵区有9座帝陵和140多陪葬墓,是中国历史上占地面积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陵墓的形状与其他中国陵墓都不一样,呈倒扣的窝头形,被称为“东方金字塔”。</h3> <h3>  景区目前开放了1、2、3号陵墓,3号陵墓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泰陵”,距离西夏博物馆比较近,走着过去用不了几分钟。</h3> <h3>  当年一把大火竟然烧的如此的干干净净,烧毁掉了一个王朝。种绝了,国亡了,字死了,陵还在。只是那陵已经不气派了,成为了一座座土堆,行驶在远处的戈壁滩上,这种感觉真是一种别样的孤寂……</h3> <h3>  &nbsp; 西夏陵其博物馆的展品有限,多数以图片和沙盘展示为主,实物主要是一些瓦罐。历代人太凶悍,蒙古人把西夏国灭了后,为解恨,把它的王陵给拆了,烧了。盗墓人是逢墓必盗,何况是王陵,经过千年的发掘,自然没有留下什么完整的东西。到了清末,一些外国传教士和探险家们来到这里,又把记载西夏文字的书本洗劫一空,带出了国。他们倒成为以研究敦煌为主的东方学专家,而我们想看有关文献,却要跑到俄罗斯。</h3> <h3>  西夏国的历史其形成于唐末,有自己的文字,多撇少横,在王陵中路标都是有西夏文的,完全没有规律可寻,字写起来比较麻烦!</h3> <h3>&nbsp; 泰陵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四周是角楼,角楼内凑拥着陵园,园内有门阙、碑亭、内外城墙、献祭台等。要是没有被烧毁的话,应该不比明清皇陵的规模小。巨大的倒立半圆形陵墓立于荒地之上,历史沧桑近在眼前,远处的贺兰山麓沟壑纵横,使人顿生悲凉壮阔的沧桑之感。</h3> <h3>  如今的西夏陵默默矗立在漫漫戈壁,它既没有秦陵的铺张、唐陵的华彩,也缺少宋陵的考究、明陵的气派,然而却已以它的磅礴与苍凉,述说着一个民族的荣辱得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