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海林:老兵人生

欧海林

<p>(选择在浏览器打开,阅读查看更详细内容)</p><p>2019年国家授予光荣之家牌匾</p> <h3>军礼</h3> <p>《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老兵名录丛书(六)河源参战军人绽放风釆查阅第468页至525页记载,丛书已被国家军事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收藏出版发行。</p> <p class="ql-block">欧海林:人生岁月 投笔从戎 诠释善心</p><p class="ql-block">欧海林,公元1962年冬末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县黄村镇三洞村连麻简小山村。</p><p class="ql-block">求学之路: </p><p class="ql-block">8岁时入读离家四公里多路程山路的三洞小学暗径分校启蒙小学部,品学兼优评为德智体三好学生。 </p><p class="ql-block">11岁时就读离家十多公里路程山路的三洞小学小学部,品学兼优评为德智体三好学生。 </p><p class="ql-block">13岁时就读离家十多公里路程山路的三洞小学初中部,品学兼优评为德智体三好学生。 </p><p class="ql-block">15岁时就读离家十四多公里路程的黄村中学高中。其间就读黄竹径分校半农半读求学之路。在高中学习期间曾参加全校书法比赛获奖第一名。利用课余时间为学校出黑板报,钢笔字刻划试卷考题印刷。德智体三好学生,高中毕业。文革后初次恢复高考因差5分落榜。</p><p class="ql-block">投笔从戎: </p><p class="ql-block">17岁报名参军,体检全面合格,因年龄限制没有如愿。过一年1980年如愿入伍到广州军区41军123师368团6连,在部队刻苦训练,严格要求,掌握军事技能成为一名机枪手,参战于1981年5月广西中越边境著名法卡山收复战。战后回贵县军营,服从命令被安排到旺岭江边抽水机船特殊工种,成为一名船长兵,负责部队军农生产基地安全供应用水用电,责任重大,其间自学掌握水泵维修技术,电力安全操作技能,在1982年1983年两年在单独执行特别重要任务中,顺利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特殊艰巨任务。1984年4月参加广西中越边境靠茅山拔点作战,荣立三等功一次,曾获奖励优秀战士,先进个人,连嘉奖,多次上级奖励。于1984年11月卸下戎装,光荣退役。退役后安排到叶潭供电所工作。下岗离职后仍然保持着共产党员参战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拼命精神,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继续为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努力工作。</p><p class="ql-block">退伍不褪色,不忘初心。兼职都市多家新闻全媒体外编记者,编辑提供稿件。</p><p class="ql-block">发挥智慧网络发贴至华哥信箱:陈建华书记(2007年)在河源任职期间做了一些功德无量的事。陈书记曾说:网络不是虚拟的,是实在的,我收到的来信没有一封是胡说八道,99.9%都是实实在在反映问题的。现在当领导最担心“眼不明,耳不聪”,听不到真实情况。开实名邮箱拓宽了我听取民意的渠道。 陈书记虽然在外面忙碌了整整一天,晚上也不忘登录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有话问河源市领导”栏目。登录平台后,他还认真浏览了网友写给他的建言和提问,进行了回复。奥一网的负责人说,陈建华成为了第一位在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实名回应网友的河源市委书记, 他开通的“华哥信箱”在当地很有名气。打开河源网上信访公仆信箱:(http://gpxx.heyuan.gov.cn/front/index.jsp),便可以看到醒目的“华哥信箱”,上面还有陈书记的照片,网站最下端是陈书记写的一首诗:社情民意一线通,学习交流两从容。网上静听悄悄思,一字一页记心中。在河源慢慢就有了这样的说法:“到政府信访不如去‘华哥信箱’发帖,让华哥来帮忙解决”。根据民政部民发[2007]102号《民政部关于落实优抚对象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有关政策的实施意见》。一封封网络问政信,关于河源参战老兵怎样有效落实解决待遇相关问题实施方案,发贴至华哥信箱。引起了陈建华书记高度重视,不久终于市政府出台政策解决参战老兵相关问题,关键性为河源参战老兵优抚做出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2010年河源市落实有关政策解决了已失业的参战老兵的社保及医保。</p><p class="ql-block">河源市政府印发《河源市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下称《办法》),规定各县区要安排好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用于优抚对象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住院医疗补助和临时医疗补助,确保优抚对象本人的医疗待遇高于当地的平均医疗水平。《办法》从2015年8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凡是河源户籍且在本市领取定期抚恤金或定期定量补助的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红军失散人员等均为抚恤定补优抚对象,都能享受到上述补助政策。自2014年8月1日起,河源市就出台相关政策(包括市区和县城公共汽车)。对优抚对象乘坐河源城市公共汽车实行免费优待。此次明确优抚对象免费乘坐市区城市公交汽车范围,进一步细化了优抚对象能享受的优惠政策,依法保障和维护了优抚对象的基本权益,营造出关心优抚对象的良好社会氛围。</p><p class="ql-block">河源市重点优抚对象每月免费10吨生活用水(专属河源市优抚政策)。</p><p class="ql-block">河源市重点优抚对象每年免交一半有线电视费。</p><p class="ql-block">河源市重点优抚对象畅游河源市各景点,公园大门票免费。</p><p class="ql-block">庆祝建军93周年暨纪念123师河源黄村镇战友参战入伍40周年座谈会,情系家乡,筑桥修路捐赠一万元。 </p><p class="ql-block">1980年10月21位客家青年:李东华、丘红清、丘木根、丘伟青、何坤明、钟贵明、邬志雄、欧海林、刘志军、林楚平、邹源高、程小明、程锦雄、程秀波、黄观文、黄晓洪、黄超华、张春华、张文昌、张冠华、(张金泉[牺牲])。响应祖国号召参军报国。穿上绿军装背上被包,告别父老乡亲,应征入伍启程在黄村镇河源县(市)乘车到广州市大沙头码头,乘船经梧州、柳州航行三天二夜,到达了广西贵县(贵港市步兵123师塔山英雄部队)建功立业的军营。参加了中越自卫还击战广西边境著名的1981年法卡山拔点作战,1984年靠茅山炮击战……是战火把我们锤炼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此就有了终生难忘的参战军旅人生。</p><p class="ql-block">当年从军离家乡,战友情深在贵港;</p><p class="ql-block">四十周年喜相会,共同举杯话过往;</p><p class="ql-block">回首军营永难忘,奉献青春敢担当;</p><p class="ql-block">对越还击赴战场,硝烟弹雨飞耳旁;</p><p class="ql-block">生死安危抛脑后,愿将生命献国防;</p><p class="ql-block">退伍惜别各一方,持家立业奋斗忙;</p><p class="ql-block">天若有情天亦老,革命友谊永久长;</p><p class="ql-block">八一聚会黄村镇,杯酒高举祝安康!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40年后的2020年8月1日建军节在黄村镇府会议室隆重举行纪念参战老兵入伍40周年座谈会。书记周小东、副镇长张军华、人大主席程建军、人大副主席陈水平(女)参加会议。</p><p class="ql-block">为困难战友捐款 慰问烈士家属:</p><p class="ql-block">邹源高战友:2011年7月患了鼻咽癌在广州三九脑科医院治疗,差点因交不起3万多元的治疗费而放弃治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我军一直保持的优良传统。为发扬部队优良传统,战友互助精神[河源市123师黄村籍]李东华、何坤明、邱木根、邱红清、欧海林、钟贵明、邬志雄等战友组织捐款6000多元慰问了邹源高战友,经过精心治疗,身体基本康复。</p><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黄村123师战友群为邹源高战友,因治疗鼻咽癌疾病困难潦倒,慰问金3000元。愿早日康复!</p><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黄村123师战友群为丘伟青战友,因治疗骨节痛疯疾病困难潦倒,慰问金3000元。愿早日康复!</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河源123师战友微信群为81年兵丘伟青战友突发病状恶性肿瘤骨转移救治捐款16300元。</p><p class="ql-block">2016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河源老兵李云山重病爱妻捐款23000元。</p><p class="ql-block">2016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钟桂新妻子重病捐款。</p><p class="ql-block">2019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程坚强战友母亲重疾捐款13850元。</p><p class="ql-block">2018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张雪忠战友父亲重疾捐款26933.33元。</p><p class="ql-block">2018年河源123师战友群及原所在连队为黄添华战友重疾妻子捐款。</p><p class="ql-block">2018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欧阳浩生战友重病父亲捐款16223元。</p><p class="ql-block">2019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曾海洪战友重病爱妻捐款16500元。</p><p class="ql-block">2020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周朗战友家受特大水灾(2019.6.10)捐款42000多元。</p><p class="ql-block">2020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谢保定战友母亲突发疾病救治捐款16100元。</p><p class="ql-block">2021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95年兵缪发祥战友妻子诸秀娟患乳腺癌恶性肿瘤治疗捐款20600元。</p><p class="ql-block">2021年河源123师战友群为94年兵张惠洋战友妻子刘雪芳患宫颈癌恶性肿瘤治疗捐款18300元。</p><p class="ql-block">2018年原连队6连战友群为劳宏才(司务长)儿子重疾瘫痪治疗捐款。</p><p class="ql-block">2014年与老团长陈启鹏(河源市公安副局长)为王汉武战友身患重疾捐款。</p><p class="ql-block">2017年121师河源战友群捐款53410元为河源县77年兵慰问烈属(34)位困难战友(15)位共49位,每位壹仟元,共付49000元,支付慰问费用4710元。</p><p class="ql-block">2022年9月河源121师战友微信群为刘论明战友治疗疾病捐款。</p><p class="ql-block">2018年塔山英雄团原特务侦察连战友大款大爱慰问河源籍李旺胜烈士亲属,当年原123师塔山英雄部队侦察二连吴其珍连长带队,成员有:侦察一连陆昌金战友、侦察排长钟敏能、侦察班长王瑞明、副班长高韶平、罗志华、李德元副师长及河源籍邱红清,何坤明,薛辉云,张海堂,欧海林,邬志雄战友。</p><p class="ql-block">2018年塔山英雄团原五连全体参战战友慰问河源龙川籍叶以南烈士亲属,由战时连长梁木新,副连长兰天富及夫人刘毅华,排长吴水香,班长及战士:黄永强,韦忠能,黄仲岳,谭贵基,吴春光,唐孝学,蔡克雄,河源籍战友叶进发,张百流,张海堂,欧海林,邬志雄,罗伟光,刘海龙组成慰问组及龙川县通衢高湖村干部的陪同下深情大款大爱慰问了叶以南烈士(七兄妹)弟弟叶以山,叶以坤,叶以兴,叶以丁,妹妹叶伟娥,叶月娥。</p><p class="ql-block">诠释善心人生。</p> <p class="ql-block">欧海林-老兵人生</p><p class="ql-block">为老兵本人自撰写,叙述了自己创作此书的初衷和对于亲临越战,感触极为深刻,关爱老兵人世变迁的感怀,深情慈心善举爱心募捐帮助过无数的困难战友,走访慰问烈士家属,缅怀浴血并肩作战的兄弟。其中很多细节是作者的亲身经历。部分文章章节附录视频点击观看。书中的真实故事,都能弦恸每位读者的心。记录了作者的美好军旅人生传奇,分享憾恸。“特别感谢家中贤妻,情理通达,善解人意,给了我莫大的支持,让我最终坚持到了最后。特别感谢为此书的完成而帮助过我的战友、朋友和网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关文章参战老兵肖铿鸣慰问烈士健在父母实录视频专辑</p><p class="ql-block">《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老兵名录丛书(六)河源参战军人绽放风采468页至525页,(笫一、二、三、四集)已被军事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收藏,发行。</p><p class="ql-block">第一集</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6.cn/2x6bzohn?first_share_to=singlemessage&first_share_uid=3460966&from=timeline&share_depth=1&share_user_mpuuid=4132611671532b07fa4175a88be84cf9&user_id=3460966&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utm_source=singlemessage&uuid=296d203568c55ba87a803514b3ab09b8</p><p class="ql-block">第二集</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6.cn/2x7j2guf?first_share_to=singlemessage&first_share_uid=3460966&from=timeline&share_depth=1&share_user_mpuuid=4132611671532b07fa4175a88be84cf9&user_id=3460966&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utm_source=singlemessage&uuid=296d203568c55ba87a803514b3ab09b8</p><p class="ql-block">第三集</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6.cn/2xa0shrj?first_share_to=singlemessage&first_share_uid=3460966&from=timeline&share_depth=1&share_user_mpuuid=4132611671532b07fa4175a88be84cf9&user_id=3460966&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utm_source=singlemessage&uuid=296d203568c55ba87a803514b3ab09b8</p><p class="ql-block">第四集</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6.cn/2xanxt3r?first_share_to=singlemessage&first_share_uid=3460966&from=timeline&share_depth=1&share_user_mpuuid=4132611671532b07fa4175a88be84cf9&user_id=3460966&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utm_source=singlemessage&uuid=296d203568c55ba87a803514b3ab09b8一</p> <h3>  人生最美是军旅<br>人生最美是军旅!军旅日记里的我《欧海林》 人的一生都有许多回想,无论是喜是忧时,总能从中领会到一丝启发、一点暗示。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刚穿上军装的那一刻。那时自己对军营充满了神奇的幻想,有些无知、有些冲动。想起刚穿上军装的第一天,晚上死活都不愿脱下它睡觉,父母笑我傻的可爱。现在想起来也感觉那时挺傻的。 真正来到部队的第一个月后,当兵前的那些新鲜好奇感全都没有了。我哭,哭部队里枯燥的训练;我烦,烦部队里纪律的约束。而新兵训练时的一句口号“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让我彻底改变。这句口号总能在我想偷懒的时候给我动力。当我给家里写第一封信的时候,父母给我的回信上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虽然信很短,但是父母的每句话都深深地感悟了我。这时再回想新兵时的训练,才知道一个真理——坚强、勇敢、忍耐,才知道从前的我是那么的无知,才知道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这么多年是那么的艰难。 睁开眼,望着窗外,我已在部队度过了四个春秋。四年中,开心的日子是那么的多。我从一名新兵转变成一名骨干,从一个不爱说话的我到现在结识了很多五湖四海的战友。每当遇到挫折时,总能听到领导的教诲和战友的关心,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还记得我第一次当班长时,因为没有管理经验,总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是老班长手把手教我,是领导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我才很好的带领班里的同志完成工作。从他们的帮助中也领悟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现在想想,其实部队更象一个温暖的家,领导和老班长更象自己的长辈,虽有严厉也不乏慈爱,我则象个孩子一步一步的成长。 日子过的是如此之快,转眼就即将面临退伍,心里乱糟糟的,就象孩子离不开家一样的那么留恋,我感激部队这个家多年来对我的培养。真不敢想象脱下军装的那一刻是什么样子。军旅生涯中那些快乐的日子是美好难忘的,战友之间的友情记忆犹新的,领导的教诲是那样的醒人深思。有时真想重新来过一番,把那些不快乐的日子补回来,重新回味这段军旅生涯。 天啊!我真想对部队说:“谢谢你们教会我成长做人的道理,谢谢你们把我从一个无知的孩子变成一个永远不怕挫折、坚强、自信的我。 如果部队还需要我的话,我会一如既往、脚踏实地的做人,兢兢业业的工作。退伍了,我会永远记得人生当中这段军旅生涯,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坚贞、高尚、纯洁! 心得作者的我亲临越战,感触是深刻的,人生最美是军旅! 生命缘因军旅而精彩! 本文仅代表心得作者观点,不代表军人当兵立场。 </h3> <h3><br>  老兵诉话军旅<br>一页薄纸怎能写完几年军旅的友谊!<br>一张照片怎能装下摸爬滚打的记忆!<br>一个旧水壶怎能盛得下几年训练的汗滴!<br>一个背包怎能打进这段铁打风流的荣誉!<br>一声祝福怎能表达完战友深深的用意!<br>一身泛白的军装承载了多少风风雨雨,<br>多少泪流汗滴......<br>军营集结号已吹响,<br>欢迎退伍老兵归队,<br>一起重温绿色军营中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br>忘不了军营里的生活,<br>梦想在这里扬帆;<br>年轻的你我,<br>欢快的青春,<br>时而在眉目间荡漾,<br>时而在心间流淌......<br>还记得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吗?<br>还记得站军姿时的汗流浃背吗?<br>还记得射击场上的枪声吗?<br>军营,军号,军歌,<br>我把青春交付给你了......<br>我是一名军人,<br>我深深地知道军人意味奉献;<br>选择了军营,<br>意味着得到的会比别人更少。<br>我更知道,<br>当祖国需要的时候,<br>作为军人的我,<br>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一切,<br>包括我的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br>兵,当久了,<br>习惯了“到”和“是”,<br>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br>下意识的答“到”;<br>兵,当久了,<br>也学会了谎言,<br>给家打电话报平安的时候,<br>明明自己吃了很多苦和罪,<br>却笑着告诉家里,<br>在部队一切都很好......<br>兵,当久了,<br>无论自己走到那个岗位,<br>到什么级别,<br>对外永远说自己是一个兵,<br>即使脱了这身马甲,也是一名退伍老兵!<br>兵的影子已经深深的刻在灵魂深处......<br>有人问我,<br>选择了军营后悔过吗,<br>我沉默了......<br>可我还是斩钉截铁的回答——<br>没有遗憾,<br>更没有伤感!<br>因为,<br>我曾为祖国站好岗,<br>为人民守好家门......<br>军营无悔,<br>青春亦无悔!<br>我把最绚丽的青春托付给了军营......<br>告别了军营,<br>留恋的便是那一套老军装,<br>因为军装总能唤起曾经的美好;<br>告别战友的时候,<br>一群铁骨铮铮的汉子,<br>抱头痛哭,<br>割舍不下的还是那份战友情......<br>如今,<br>我是一名退伍老兵,<br>普通得和常人一样,<br>可我总感觉自己仍是一个“兵”;<br>因为我的心永远向着军旗<br>我时刻告诫自己,<br>退伍不褪色,<br>坚持6点起床,<br>坚持九点半熄灯;<br>坚持体能训练......<br>当祖国召唤的时候,<br>我依然可以金戈铁马,<br>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br>受命之日则忘其家,<br>临阵之时则忘其亲,<br>击鼓之时则忘其身。<br>我生,是军队的人,<br>我死,亦是军队的魂......<br>忠诚,<br>永远是军人的本色!<br>2016.12.13<br>欧海林</h3> <h3><br>  部队的往事道不完<br>尘世间,有这么一群平凡而又特殊的人:他们可以用同一色彩去形容;可以用同一面旗帜来召唤;可以用同一首歌的激励下前赴后继,生死与共;可以用同一的信念铸就如钢的意志。他们有一个响亮的称谓:军人。  <br>  看看军人,每当想起从贪玩的男孩到光荣的战士,你知道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磨砺吗?<br>  当天还未亮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起来了,叠被子、打扫卫生、整理内务。<br>  每当听到哨音的时候首先是立正,然后就是习惯性的跑步。<br>  每当吃饭的时候,饭堂一片寂静,几分钟就搞定。<br>  当兵的才知道五公里原来比退烧药还管用。<br>  只有我们才知道跑完四百米障碍口吐白沫的感觉。<br>  只有当兵的才知道训练了一天好累,傍晚还要带着疲倦身体站哨的感觉。<br>  当兵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好好的睡上一觉。<br>  当兵的给爸妈打电话总是微笑着说在部队很好,电话一挂委屈的眼泪已经滴进了心里。<br>  40度的太阳下面我们依然军姿挺拔,眼睛都不眨一下,汗水一天可以把迷彩服洗好几遍。就光这一点“你”可以做到吗?<br>  军装不是谁都可以穿,只有当兵的穿了才会合适。<br>  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你们最快乐,而我们呢?连吃年夜饭给家里打个电话拜年的时间都没有,为了你们能过个好年,我们挨饿挨冻,我们没有一点怨言,因为你们的平安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br>  部队让我们学会了做人、做事,磨练了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身上的疤痕足足可以证明。<br>  我舍不得离开部队,更舍不得离开战友,战友情意是你们没当过兵的永远也无法体会到的感情。<br>  虽然我们来自四面八方,虽然我们不同方言,但是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流血,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哭一起笑,正因为我们一起走过,所以我们是真正的兄弟.....<br>有一种人,叫"军人"!<br>自从他们踏入军营的那一天起,就注定牺牲一人,幸福千万家。<br>遥远的家乡是怀念、家中的爸妈是思念、梦中的她是想念;<br>生活面对的是训练、成长就是在磨炼、青春注定在奉献。<br>是的,军人就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奉献。<br>只要祖国一声令下,哪里需要就冲锋陷阵在哪里,哪里需要就把和风丽日奉送到哪里!<br>这八样东西,也许并不属于他们,但他们从不后悔!<br>小时候,妈妈总说:“身体是自己的,要照顾好自己。”<br>可来到部队,我看到身边的战友,练到伤痕累累也从不停歇。<br>原来,军人的身体并不属于自己:<br>属于摸爬滚打带来的军人烙印!<br>属于极限训练留下的血性气概!<br>属于报效国家换回的大好河山!<br>上学时,老师告诉我:“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倍加珍惜。”<br>可来到部队,当我看到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冲进震区救人,一次次跳进洪水救人,一次次冲进火海救人。<br>原来,军人的生命不属于自己:<br>属于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火灾、爆炸、地震、洪水、泥石流……<br>属于为人民服务!<br>属于群众和国家的生命财产安全!<br>在家时,我对父母说:“时间是自己的,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别管我!”<br>可来到部队,我才发现,军人的时间不属于自己:<br>属于一日生活制度的规律作息,<br>属于凌晨两三点的办公室灯光,<br>属于夜半三更的紧急集合,<br>属于每年几个月的野外驻训演习……<br>恋爱时,战友跟我说:“军人的爱情美好而伟大。”<br>来到了部队,我才发现,<br>我的战友因为训练演习,<br>爱情都在少得可怜的“电话粥”里,<br>见面次数屈指可数,<br>婚期更是一推再推。<br>原来,军人的爱情不属于自己:<br>属于同样坚守祖国,为国奉献,热爱军旅,支持国防的军嫂们!<br>她们的默默付出,才换来了军人最美好的“爱情果实”!<br>微信关注"部队的往事道不完",看军政内幕!<br>结婚前,我对妻子说:“成家后,我要给你一个幸福的家庭。”<br>可成家后,我才发现,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他们有时不得不放下小家成全大家。<br>原来,军人的家庭不属于自己:<br>属于“有妻子却很少相聚”的望月相思,属于“有父母却很少孝敬”的忠孝难全,<br>军人,四海为家!<br>每个家庭,都有军人的影子!<br>没有军人,就没有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br>入伍前,在我的脑海里有这样的想法:“当兵是天底下最有尊严的事业。”<br>来到了部队,我才发现,“傻大兵”、“穷当兵”的称呼不时出现,<br>“军人凭什么涨工资”、“军人凭什么优先”的声音层出不穷。<br>原来,军人的尊严不属于自己:<br>也许应该属于群众,属于百姓。<br>在军人冲锋陷阵,救灾救人的时候,<br>希望你们能够看到,然后把军人的尊严留给他们!<br>前不久,同学跟我说:“每个人都有自由的权利。”<br>来到了部队,我才发现,外出要请假,作息有规律,休假有要求。<br>原来,军人的自由不属于自己:<br>属于雷厉风行的作风要求!<br>属于坚决服从的纪律规定!<br>属于能打胜仗的责无旁贷!<br>上学时,老师常说:“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br>来到了部队,我才发现,军人的未来充满挑战,充满未知。<br>也许这一刻还风平浪静,下一刻就将征战沙场。<br>现在还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将来就可能成为英雄。<br>原来,军人的未来不属于自己:<br>只要祖国一声令下,<br>坚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br>老兵,您好吗?<br>当过兵的扛过枪的战友传下去......</h3> <h3><font color="#010101">欧海林回忆录那是在三十多年前广西贵县(现贵港市)部队时的一幕往事。1981年5月5日的凌辰。我123师368团6连接到上级命令打击中越边界上的法卡山战斗任务。部队一天的行装整理后,要求早上五点前离开贵县驻地开赴法卡山战区! 法卡山是横跨中国广西凭祥市上石镇南缘与越南某地的界山,包括5个高地,由西北向东南5个高地组成,其主峰为3号高地,海拔511.3米。  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之前,主峰上曾经竖立中越传统边界26号国界碑,为中越边界的重要“骑线点”,中越两国“一国一半”,北方1、2号高地属中国,南方4、5号高地属越南。  1981年“拔点作战”之后,中国控制了从南往北全部5个高地。随后的战斗主要集中在3号高地及其南部的4号、5号高地。在2006年,3号高地上重新竖立起新勘定的1156号国界碑。南方4号、5号高地也正式“归还”越南。 当时6连指战员们紧张地整装出发。一批干部家属在漆黑的夜幕下带着小孩前来送行话别,有些家属小孩在哭泣,声声凄呖,“早点平安回来吧!……”听见有女孩在呼叫“爸爸……爸爸……早点回来……!”那告别的呼声犹感凄凉。我们当时年轻单纯无知,看见干部妻儿伤别犹觉可笑,还在大声叽笑说“喔!不要哭了,出门被你们哭衰了!”在我们经历了法卡山作战后,边关生活的艰险,战争的残酷,生命的价值,血肉连通情肠之痛,谁都是为人父、为人子,那个父母不牵挂自己的子女,又有那个不挂虑自己的父母妻儿?战爭场面一波波推来,生死相交一幕幕在演绎。心底下有无数次呼唤“爸爸……妈妈……你在那里?……”“孩子你还好吗?……”父母在家中凄凉中呼唤,战场上儿女在呼唤!多么希望和平,远离战争。可是时下谁最痛肠?只有自己父母,自己妻子儿女。“爸爸……爸爸……”这一声声呼唤,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当我在法卡山作战回来时强烈的亲情爱感,激发我写下了一首“回来啦!……”的战斗叙事感怀诗。回味战斗历程不由作出几声感概:一场人与人的争斗——不知有多少草木在瞬间毀灭,不知有多少生命在弹中殉生,不知有多少青春在此消失,不知有多少理想在此幻灭,不知有多少人在倚门思念,不知有多少孤儿寡母在悲声!今天的反思,当时嘲笑只是因为我们这批战士大无知幼稚——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家庭观念负担,没有考虑生死离别给父母及家人带来痛苦,仅凭一腔热血豪气,愿作一番英雄壮举。战争过后,几家欢喜?几家悲愁?当我回到家乡时,父母第一个赶来看望,从头摸到脚看看身体有无伤痛残缺,这般真情只有最亲的人才能体现出来。  今天的和平安定,比什么都好,平安无事就是**的财富!“爸爸……爸爸……回来!”那凄惨呼唤希望在我们国家不要再次出现了!战争往事给人生留下伤痕与记忆。愿闻朝朝平安声,忘却那令人悲伤的凄唤往事!……真是:一声凄叫惊回声,难忘他日血战行。几多悲伤几多愁?愿得人间大平生!  【讨厌战争,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感人心肺。】时任政治指导员:韦锦沛。副指导员:涂明星。连长:刘传民。副连长:燕学宝,韦才发。司务长:劳洪才…………2016.9.23广西贵港368团6连战友联谊会(欧海林)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参战老兵,没有兑现的遗书按照规定,参战前个人须把全部私人物品打包封存并注明寄往地址,这是一旦当了烈士好进行后事处理的程序噢。  在填写寄往地址时,“牺牲”这两个字在我脑海中掠过。但对死亡真还没有过多过深的思虑。心中满满是军人的职责和使命,沸腾着的是那从小就被培养起来浓浓的英雄情结。对上战场履行军人的职责和使命,我有着一种强烈的期盼和自豪感。所有参战老兵上战场前写的【请战书……决心书……(遗书)】!还记得吗?亲爱的爸爸妈妈:南疆战火起,火燎军情急,部队已经进入了一级战备,准备开赴前线了,部队规定停止一切通信。不知您们可曾理解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在今天,我想了好多好多,想您们、想家、想亲人、想同学,也想到了今后,想到了祖国……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的激动,这个兵没白当,深深地感到能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了!我以前曾经幼稚地想过,要能打打仗多好啊!今天,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我仿佛听到了枪声,看到了战火,我坚信;我们必胜!但我也想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望爸爸、妈妈放心,您的儿子决不会给你们 丢脸!决不会给祖国、给人民丢脸!亲爱的爸爸、妈妈,告别了!爸爸、妈妈,儿子离开你们,真想见上一面,说上几句话。但条件不允许了,望您们保重!!致以最后一次的军礼!!!您的儿子敬上!中越自卫还击幸存者!战争的考验已经过去,但永远难以平息我心中的思虑,这30多年使我想的很多很多,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通俗一点讲,就是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怎样珍惜活着的今天?战场上的人说过一句话:人在阵地在!从战场下来的人又说一句话:人在感情在、人在精神在!想想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们,什么权力、地位、金钱又能算得了什么?认认真真,实实在在的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这才叫生活,这才叫生命!人生只有经历才会懂得,只有懂得才会去珍惜,总有一个人让你笑,也总有一个人让你痛,正确对待,就是最好的善待自己,许多事情还是看淡的好,人生不过是失与得,看淡了也就轻松了,人非圣人,谁能无错,看淡一切,一切也就过眼云烟,如果真的忘不了,就珍藏在心底的最深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往高处走吧,不要想太多伤感的事,什么事都往前看,并相信什么事都会过去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生活是一种享受,生活也是一种无奈,生活有欣慰也有困惑,生活就象一枚青果,你含在嘴里慢慢品,便有诸多滋味在你舌尖蔓延,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或许你会感到疲惫,也许有些沉重,但只要有美丽的心情,就会觉得欣慰、充满自信。好好的珍惜人生,尽情的拥抱生活,快乐从来不是永恒的,痛苦也只是个过程,没有谁能拒绝春天来临,没有谁能永远都做好梦,快乐掌握在自己手里,要靠自己去找寻的 ,人生总是无奈的、梦想、在梦里都实现不了。哲学家的名言都是在人生失意时所言、虽经典、无人生价值、人生还是需奋斗才是人生。 人人都想善待自己,可等到彻悟回首时,才发觉过去的自己竟然是那么的苦与累!愿开心快乐天天起航……!!!2016·8.8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没有拉响(光荣弹)“光荣弹”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之一。出于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战双方的士兵都很排斥被俘或称为俘虏。因此,双方士兵在作战的时候往往都会在自己身上绑一个手雷,当自己即将被俘的时候,就拉响胸前的“光荣弹”,既避免做俘虏,还可以炸死周围俘虏他的敌人。 作战时,解放军胸前的光荣弹,来历却是这样子的:光荣弹是指在老山前线的前沿阵地上的战友们,临上阵地时,为了在战斗中特别情况下不当俘虏,而采取的一种应急性的措施。主要是因为,“光荣弹”与正常战斗中用的手榴弹相比,它的体积小,临爆时间更短,基本上是拉线就爆炸(手榴弹的临爆时间通常为3.5秒;光荣弹的临爆时间通常为1秒)。也有人说是因为中越之间展开的侦查抓俘“竞赛”引起的,解放军特种侦察部队参加自卫反击战后,和越南“特种兵”交战异常激烈,双方都把抓俘虏作为侦察兵的主要任务之一(当时我军还有专业的抓俘手,现役唯一的独臂将军丁晓兵就曾是一位优秀的抓俘手),解放军侦察特种战士为了不至于落入敌人手里当俘虏,就想出胸口配戴手榴弹的办法,然后光荣弹就开始慢慢普及了。“光荣弹”,说难听点,就是一种可以用于自杀的炸弹,即可杀敌,也可防身,因这种弹小,且携带方便,所以战士们都喜欢带在身上,随时都做好可能“光荣”的准备。军人在战场上,强调的勇敢,是不怕死,特别是中国的军人,宁愿战死,也不愿当俘虏,因为当俘虏,不但自已感到耻辱,同事、战友、家人和国人都会认为是一种耻辱,最重要的是,当了俘虏后,活着回来也没什么好下场。 光荣弹它的来意就是指战友们即将光荣牺牲的意思。引深意义为:战友们当走上阵地的时候,就已经作出了即将牺牲的思想准备。在前线的前沿猫耳洞中坚持战斗的步兵战友们,他们虽然热得有些不行了,甚至有时也是光着腚在此猫耳洞中坚持作战的。但不管情况如何,他们身上始终不离手中的武器,特别是已作好了随时准备牺牲用的“光荣弹”,正因为战友们的行为是为祖国的尊严而流血流汗的。为此牺牲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值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因此,取名为“光荣弹”。其实质也叫“自杀弹”。  当有较大的作战行动时,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中,其中就有一些当被越军攻击弹尽粮绝时,而用“光荣弹”步入牺牲的行列的。由于“光荣弹”体积较小,一个成年人一支手掌就能将其握住。因此,携带非常方便……通常挂在裤腰带上(当不穿衣服时,就随意拴在腰上,或者是大腿上,或者是拴在手腕上)。总之,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其离身。由于“光荣弹”经常在前沿阵地战友们的身上带着……时间久了,基本上都由原来的黑色磨得油光光的发亮。可以这样说,“光荣弹”,是战友们在战斗的最后时刻,它是战友们的一种心灵上的感情寄托,也是战友们最后的情感归宿。2016.12.24欧海林</font></h3> <h3><br>  越战老兵欧海林家乡<br>曾在部队服役多年,打过越战的老兵没有死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当再次回到自己的家乡:广东河源黄村镇三洞村连麻简山村。<br>我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周围群山环绕,树林茂盛,风景秀丽,一条清澈的小河穿;而过,养育着这一方水土;<br>家乡的山是美丽的,无论是春天,还是冬天,都是那么迷人;<br>春天,山上的树木抽出点点嫩芽,小草从大地妈妈的怀抱里探出头来,野花开得五颜六色,早晨,雾飘在半空中,山像披了一层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像童话中的仙境;<br>夏天,树木长得更茂盛了,茂密的枝叶向四周伸展,整个树林像一顶巨大的帐篷,可爱的小鸟也在林中放声歌唱,仿佛成了音乐世界;<br>秋天,是金色的世界,落叶唱起了歌,从树上飘下来,铺上了一条条金色小道,松果也从树上落下来,等着明年来发芽了;<br>冬天,如果下雪了,整座山像盖上了雪白的棉被,进入了甜美的梦乡,等着春姑娘来叫醒它了;<br>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交通不便,每天四五点就要起床,翻山越岭,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来到三洞小学读书,放学后还要原路返回,回到家还要做家务,做功课。每天重复,风雨不改。<br>山区的医疗设备、医疗水平也是严重落后,要是孩子生病了,因为没钱看不起,加上方圆几十公里才有一个乡村医生,有急症的话也不能很好的得到治疗……<br>回忆过去,我更爱我美丽的家乡!<br>2017.7.18<br>编辑(欧海林)<br>现在美景小山村交通便利,欢迎各界有识人士!到此投资,旅游,观光!<br><br><br>  思故乡 离开故乡……思念故乡之情常常在心底泛滥。 远离故乡的游子,心底时常会流露出淡淡的乡愁。尤其是在中华民族重要节日里更甚。 故乡如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倾听到她深情呼唤你的乳名,都能够感觉到她真挚的挂念。而故乡也是游子心头深沉的眷恋。 故乡是游子的根,故乡像是一盏高悬的明灯,把游子在黑夜里前行的道路照亮。在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贫富,无论贵贱,故乡都不会嫌弃你,总是张开她温暖的怀抱等着你。只要你愿意跟她走,就能到达那魂牵梦绕的故土。 在梦里,我总是追随奶奶的身影,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回到那个温暖美丽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野花香,稻谷在微风中荡漾,小鸟在蓝天下飞翔。那里,鲜花盛开的山坡上,青青河边的草地上,牛儿在悠然吃草,放牛娃在放声歌唱。 田园香,伴随着童年的过往,关于故乡的美梦好长好长。 我的故乡是:广东河源黄村三洞村连麻简。距河源市约80公里。小村坐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山脚下,村庄不大,只有十几户人家,我家的房子是祖上盖的老宅,很简陋陈旧,房子坐北朝南,依山而建。虽然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但是,那里曾经是我儿时最温暖的港湾,因为有奶奶的守护。 老家门前有多条高速公路横穿而过,公路的南边是稻田,再往南,有一条小河,从田间地头蜿蜒穿过。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河的两边是茂盛的森林。 故乡的山,蔚为壮观,一座连着一座,远远望去,就像层层翻滚着的绿波浪。故乡山川秀美,一年四季都会展示自己最优美身姿。 春天,山花烂漫,整个大山吐露勃勃生机。春天的田野,一片绿意盎然。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坡上开满了茶油花…… 夏天,绿荫如盖,满目苍翠。树林里,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故乡是最佳的避暑圣地。早晨,在村庄小河边散步,清新空气沁人心脾;中午,躺在屋里竹床凉席上睡午觉,就像在空调屋子一样凉爽;晚上,躺在小草丛中数星星,就像躺在一张柔软的大床上舒适。呼吸着甜甜芬芳的青草香味,让人昏昏欲睡。 秋天,空气中弥漫着成熟果实的芳香。无论是山林深处的野果,还是村民栽种的果实,都硕果累累,让人直流口水。金秋时节,金黄稻穗在阳光下随风荡漾,父老乡亲们脸上都露出收获的喜悦。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故乡有句关于秋天果实的谚语:七月杨桃,八月札,九月栗子笑哈哈…… 听这几句话,就会让人垂涎欲滴。 冬天,漫山的树叶尽落,只留下光秃秃的枝桠,让人更觉萧瑟。几阵北风呼啸之后,伴随着几天漫天飞舞的大雪,山林银装素裹,分为妖娆。雪过天晴,阳光照射白雪皑皑的山峰,反射出耀眼而又迷人的光芒。 大山是有灵性的。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故乡气候条件和土壤适合生长一种上好茶叶(黄村茶)。故乡的水是山泉水,山泉水凛冽、清澈,泡出来的茶更是回味无穷。 故乡人吃的油是山茶油。每年到秋季,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到山上采摘茶油籽。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油籽,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树的种子。山茶油是我国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 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榨油,过滤,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因此它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茶子榨油方法和菜籽榨油方法一样。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上看到榨菜籽油哪一段,榨油师傅晃动着石锤撞击木楔子发出沉重的撞击声,伴随着榨油师傅一声声低沉的吼声,清香明亮的菜油从木榨口慢慢渗出,芳香四溢,勾起了我对故乡油坊的童年记忆,我热泪盈眶。 茶油的营养价值相比橄榄油的话有过之而无不及,长期食用茶油,能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疾病有明显疗效。同时,具有养颜护肤等功效,也是美容养颜的独特功效,是油中之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美水美人更美,最美还是故乡人。秀美的故乡山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故乡人。乡亲们淳朴忠厚,勤劳朴实,热情好客。 依然念念不忘,我思念的故乡啊!可否还记得当年的放牛郎?2017.11.6作者:欧海林</h3> <p>庆祝建军93周年暨纪念123师河源黄村镇战友参战入伍40周年座谈会,情系家乡,筑桥修路捐赠一万元。</p><p>&nbsp;&nbsp;&nbsp;&nbsp;&nbsp; 1980年10月,21位客家青年:李东华&nbsp; 丘红清&nbsp;&nbsp;&nbsp; 丘木根&nbsp;&nbsp; 丘伟青&nbsp; 何坤明&nbsp;&nbsp; 钟贵明&nbsp;&nbsp; 邬志雄&nbsp;&nbsp;&nbsp; 欧海林&nbsp;&nbsp; 刘志军&nbsp;&nbsp; 林楚平&nbsp;&nbsp; 邹源高&nbsp; 程小明&nbsp;&nbsp;&nbsp; 程锦雄&nbsp;&nbsp; 程秀波&nbsp;&nbsp; 黄观文&nbsp;&nbsp; 黄晓洪&nbsp; 黄超华&nbsp;&nbsp;&nbsp; 张春华&nbsp;&nbsp; 张文昌&nbsp;&nbsp; 张冠华&nbsp; (张金泉[牺牲])。响应祖国号召参军报国。穿上绿军装背上被包,告别父老乡亲,应征入伍启程在黄村镇河源县(市)乘车到广州市大沙头码头,乘船经梧州、柳州航行三天二夜,到达了广西贵县(贵港市步兵123师塔山英雄部队)建功立业的军营。参加了中越自卫还击战广西边境著名的1981年法卡山拔点作战,1984年靠茅山炮击战……是战火把我们锤炼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此就有了终生难忘的参战军旅人生。</p><p>当年从军离家乡,战友情深在贵港;</p><p>四十周年喜相会,共同举杯话过往;</p><p>回首军营永难忘,奉献青春敢担当;</p><p>对越还击赴战场,硝烟弹雨飞耳旁;</p><p>生死安危抛脑后,愿将生命献国防;</p><p>退伍惜别各一方,持家立业奋斗忙;</p><p>天若有情天亦老,革命友谊永久长;</p><p>八一聚会黄村镇,杯酒高举祝安康!</p><p>&nbsp;&nbsp;&nbsp;&nbsp;&nbsp;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40年后的2020年8月1日建军节在黄村镇府会议室隆重举行纪念参战老兵入伍40周年座谈会。</p><p>书记周小东、副镇长张军华、人大主席程建军、人大副主席陈水平(女)参加会议。</p> <h3>法卡山收复战自1981年5月5日凌晨六时打响至6月30日,历时57天。这是一次经过拔据点、守要点、打反扑、炮战及反特工袭扰等五种形式的综合战斗。著名的【法卡山战役】历史上的今天(1981年5月5日至6月30日)法卡山是横跨中国广西凭祥市上石镇南缘与越南某地的界山,包括5个高地,由西北向东南5个高地组成,其主峰为3号高地,海拔511.3米。</h3><div>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之前,主峰上曾经竖立中越传统边界26号国界碑,为中越边界的重要“骑线点”,中越两国“一国一半”,北方1、2号高地属中国,南方4、5号高地属越南。</div><div>法卡山收复战自1981年5月5日凌晨六时打响至6月30日历战57天。驻扎在广西宁明县的广西军区边防三师九团、驻贵县的41军123师,131师598团参与对法卡山的作战行动。而负责主攻法卡山以及其后的防守任务则由 广西军区边防三师九团二 营担负,其中有179名新入伍的战士参加了战斗,与老兵一起,是今次法卡山战斗的主要作战单位。</div><div>战斗胜利了!也壮烈牺牲了154位战友!</div><div><br></div><div><br></div><div> 步兵!最需要体力</div><div>越战中,我军广西,云南两线边防部队在近1400公里的中越边境线上,分别组成十四个攻击集团,从不同方向和地区对当面越军实施突击,战线及作战地域十分广阔,由于越南北部山区多为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域,属横断山脉连绵起伏,润深谷窄,沼泽泥泞,杂草丛生,昼夜温差变化极大,地形复杂,沟谷溪流较多,山峦起伏,高地连绵,要点频频,且易守难攻,山高坡陡,沟深谷挟,林密草深,雨多雾大,气候炎热。纵观对越作战中,我军步兵的基本战术单位和单兵负重过高,是造成部队难以机动作战和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原因。</div><div>一, 步兵班负荷情况:当年我军步兵班在对越作战中,全班共九人总负重量为:443斤。</div><div>1,步兵班长必须携带56式冲锋枪,子弹150发,手榴弹4枚,防毒面具,砍刀一把,小镐一把,雨衣,水壶,挂包,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52斤。</div><div>2,步兵班副班长必须携56式冲锋枪,子弹150发,手榴弹4枚,防毒面具,砍刀一把,铁锹一把,伪装网,雨衣,水壶,挂包,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54斤。</div><div>3,机枪射手,班用轻机枪,子弹200发,手榴弹2枚,防毒面具,砍刀一把,小锹,雨衣,水壶,挂包,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55斤。</div><div>4,机枪副射手,子弹200发,手榴弹2枚,防毒面具,挂包,小镐,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42斤。</div><div>5,步枪手,56式半自动步枪,子弹115发,手榴弹4枚,破坏钳,防毒面具,挂包,小镐,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42斤</div><div>对越作战中,我军参战部队的单兵负重量基本一致,其步兵班单兵负重人均49。2斤,带弹量及基本装备大同小异,各部队之间可能会有些微调,我军步兵班以下的战斗小组,各组人员除基本装备外还必须携带爆破筒,炸药包,小喇叭等作战物资。</div><div>6,40火箭筒射手,必须携带40火箭筒,弹3发,瞄准具,手榴弹2枚,小镐,防毒面具,挂包,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52斤。</div><div>二 ,步兵营82迫击炮战炮班负荷情况,当年我军82迫击炮班在对越作战中:全班共八人总负重量为:485斤。</div><div>1, 班长必须携带56式冲锋枪, 子弹150发, 手榴弹4枚,零件包一个, 标杆, 防毒面具,挂包,小镐,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52斤。</div><div>2, 一炮手,炮身, 瞄准具, 手榴弹2枚, 防毒面具,挂包,小镐,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61斤。</div><div>3二炮手, 炮脚架, 背具, 手榴弹2枚, 防毒面具,挂包,小镐,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57斤。</div><div>4, 三炮手, 炮座板, 大镐, 手榴弹2枚, 防毒面具,挂包,小镐,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54斤。</div><div>5, 其余炮手为弹药手, 主要负责背运炮弹。</div><div>步兵营82迫击炮战炮班, 单兵负重人均达56斤。</div><div>三 ,步兵营82无后座力炮战炮班负荷情况分析,当年我军82无后座力炮班在对越作战中:全班共八人总负重量为:549斤。</div><div>1,班长必须携带56式冲锋枪,子弹150发,手榴弹4枚,指北针,望远镜,防毒面具,挂包,小镐,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46斤。</div><div>2,副班长背带炮弹4发,手榴弹4枚,大镐,砍刀,战备盆,防毒面具,挂包,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57斤。</div><div>3,一,二两炮手,各携带手榴弹4枚,共同负责背扛无后座力炮炮身,瞄准镜,大锹,砍刀,防毒面具,挂包,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52公斤。</div><div>4,三炮手,炮脚架,手榴弹4枚,小锹,防毒面具,挂包,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56斤。</div><div>5,其他炮手为弹药手,主要负责背运炮弹。</div><div>步兵营82无后座力炮战炮班, 单兵负重人均达61斤。</div><div>四 ,步兵营重机枪战斗班负荷情况,当年我军重机枪战斗班在对越作战中:全班共七人总负重量为:466斤。</div><div>1,班长必须携带冲锋枪,子弹150发,手榴弹4枚,大锹,重机弹250发,防毒面具,挂包,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66斤。</div><div>2,一枪手,重机枪身,砍刀,手榴弹4枚,防毒面具,挂包,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57斤。</div><div>3,二枪手,重机脚架,砍刀,手榴弹4枚,防毒面具,挂包,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66斤。</div><div>4,三枪手,机枪负板,砍刀,手榴弹4枚,防毒面具,挂包,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66斤。</div><div>5,副班长,备用枪管,零件包,重机弹一箱,手榴弹4枚,防毒面具,挂包,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总负重达72。5斤。</div><div>6,弹药手两名,各携带重机弹2箱,大镐,战备盆,手榴弹4枚,防毒面具,挂包,雨衣,水壶,压缩干粮及米袋。</div><div>步兵营重机枪战斗班, 单兵负重人均达66。5斤。在步兵营,连配属作战的其余兵种分队,除工兵,通讯兵外,其他兵种单兵负重均不低于45斤</div><div>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战斗中,由于在越南北部亚热带山岳丛林特殊地域作战,我军一线作战部队单兵负重过大,体力严重透支,当年无论战斗中担负着何种战术安排的攻击,穿插分队,都无一例外地要接受着个人负重过大的严峻现实和生与死的考验。因此,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其艰苦程度无法用言语加以阐明。可以这样认为当年我军的基本装备是影响参战部队最好战斗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体力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根本之柱!</div><div><br></div><div><br></div><div> 侦察兵</div><div>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必须抛弃战友才能完成任务!</div><div>电影战争片中,英雄总是能以出其不意的突袭而取得胜利,但是战争并不是电影,很多时候真正的战争不存在英雄,也不存在义气为了兄弟不抛弃不放弃。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侦察兵关系着作战的成功与否,他们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牺牲却也是残忍的,被抛弃只是因为战机刻不容缓。</div><div>一位九死一生的侦察老兵回忆说,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经常会深入敌军后部侦查,可以说侦查就代表着危险,他们后续不会有人来援助,遇到一切危险靠的只能是自己与并肩作战的战友。</div><div>这位老兵回忆说在1979年2月16日下午,他们的侦察大队指战员们,为了执行给大部队开辟通路和穿插迂回、包抄敌人后路的艰巨任务,全部换装假扮成敌兵。</div><div>因为人数有200多人,配备的兵种也十分全面,所以他们不可能已经到了敌人眼前才会被发现,所以大部队开拔都是方圆几十里侦查的。</div><div>侦查走的路多数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越军掩埋的炸弹在这条路上也有,需要他们一路侦查。但是这次的任务执行,他们却弄错了地图,导致走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不少人牺牲,还有几位士兵重伤。</div><div>但为了任务,他们只好把牺牲的战士都停留在原地,如果任务顺利,没死的人回来再将牺牲的战友带走,这可以说是侦察部队的特情之一。</div><div>所以身为侦察兵,一旦牺牲或重伤,基本无法带走,只能就地处理或自行求生。很多人可能说电影中那些对负伤战友不抛弃不放弃,重情重义,而侦察兵为何不能做到?</div><div>只因侦察任务特殊,他们一旦有了多余负重就会影响作战,除了必要的侦查用具,他们也不能带着重伤或者牺牲的战友走,因为在他们的作战中,多余的负重就代表着作战失误的提高,如果不能取舍最后换来的只能是更大的牺牲。</div><div>所以电影毕竟不是真相,战争不是儿戏,其实,真正的战争场面比电影更加惊险残酷,场面更加惨烈,令人震撼。</div><div>被抛弃在战场,是每一位侦察兵都有的觉悟!</div><div>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div><div>2.点击选择复制</div><div>3.点击转到或搜索或打开</div><div>进入观看</div><h3>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Y0NTc1MTkyMA==.html?x&amp;sharefrom=android&amp;sharekey=d48b679ec887a691c66658016d24b5905</h3> <h3>  【八姑岭血染山谷】追忆<br>本帖由 欧海林 于 2017-4-24 编辑<br>2017年4月21-24日原368团6连靖西缅怀之旅平静的岁月里生活,人心里会生发一种牵挂,一种思念,一种回忆。作为曾经参加过中越那场反击作战的老兵们,他们时常牵挂那些生死与共的战友,思念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回忆那片硝烟弥漫的战场,梦醒牺牲的战友……这些,成了老兵们放不下的心事。战火停息,硝烟散去,但参过战的人,只要一提起那段岁月,无一不热血沸腾!</h3><h3><h3> 1979年2月17日,在连长欧阳小雄率领下,全连官兵奔赴作战前线浴血奋战,歼敌至果。然而战火无情,在攻打八姑岭的战斗中,欧阳小雄及6连31位战友英勇捐躯,在共和国的旗帜下留下了血染的风采。</h3>  38载!原368团6连的老兵们,回到【八姑岭血染山谷】战地时,情感失禁,泪落这片热土!尽情地呼唤:连长!!!战友!!!你,在那里!!!</h3><h3>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h3><h3>2.点击选择复制</h3><h3>3.点击转到或搜索或打开</h3><h3>进入观看</h3><h3>https://m.youku.com/video/id_XMjE0NTExNDg0.html?tpa=dW5pb25faWQ9MzAwMDAzXzEwMDAxNF8wNF8wMQ&amp;fromvsogou=1&amp;source=http%3A%2F%2Fm.v.sogou.com%2Fplay%3Ftype%3Dredirect%26link%3Dgzrdanlegy4dsn3cgnrgmnlbhe3wimztgq2teobqmuygmyjuge4qsmjvgi3dknbsge2taclwojpw433snvqwyclior2haorpf53c46lpovvxkltdn5ws65s7onug65zpnfsf6wcnnjctatsuiv4e4rdhgaxgq5dnnq7xi4dbhvsfonlqmizdkztbk5itstl2if3u2rcbpjmhurlxjvcec6coiy4hotsghb3u2ui%26query%3D%25C5%25B7%25D1%25F4%25D0%25A1%25D0%25DB%25CA%25D3%25C6%25B5%26p%3D40230600&amp;ishttps=1</h3> <h3>  为当年八姑岭、八达岭战斗的主战场:</h3><h3><h3>(二营为主功营,4连和6连为主功连)</h3>  1979年2月16日晚11时,368团利用夜暗掩护,从龙邦口岸的排干、金鸡山炮台至叫必一线出境,从东北、西北两个方向进入进攻出发阵地,向八达岭、八姑岭实施攻击,全线战斗17日6时40分打响。<br>  16日23时30分,2营按5连、6连、营指挥所、4连、炮连的顺序,从叫必南侧沿823高地东侧秘密接敌。5连1排首先拔掉了弄梅的敌人哨所,17日凌晨5时40分占领了15号高地北侧凹部;2排、3排相继在弄梅北侧占领有利地形,为营主力秘密接近敌人,占领攻击出发阵地创造有利条件。<br>  6连1排隐蔽地接近14号高地石头山哨所,并迅速占领哨所,缴获地雷2箱,手榴弹1箱。6连1排推进至14号高地东侧占领攻卫击出发阵地时,因坡陡路滑,6连整个连队至7时05分才到达指定位置。<br>  4连于6时38分占领了303高地东侧凹部。2营指挥所也按预定时间进入了指挥阵地。<br>在右侧助攻方向,3营9连分两路夜袭敌人哨所。连长率领3排,8班从正面,7、9班从两侧向21号高地隐蔽接敌。当9班将要通过距敌阵地100米的铁丝网时,一名战士不小心拌倒并发出响声被敌人发现,守敌立即以猛烈火力封锁。连长当机立断,下令转入强攻。8班迅速通过铁丝网向敌人冲击,在距敌战壕约20米处击毙3名敌人,并跳进战壕与敌人展开肉搏。9班乘8班正在与敌人激战之机,从右侧迅速冲上战壕夹击敌人,很快拿下该高地,全歼7名守敌。全排抓紧时间加固工事,准备抗击敌人的反击。<br>  与此同时,1排由副连长率领,向27号高地北侧的无名高地运动,凌晨3时到达无名高地山脚,对敌人形成包围,正要挑开铁丝网继续往上运动时被敌人发现。高地守敌以猛烈火力向1排射击,全排也立即转为强攻,连续摧毁敌人两个暗堡,一鼓作气往敌人阵地攻击。突然,山顶上一个大地堡的敌人,以猛烈的火力向1排射击。1排长命令40火箭筒手向敌人发射火箭弹,但连续打了几发均未能摧毁地堡,1排在原地与敌人对峙。这时,侧翼方向敌人约一个班的兵力向1排方向运动,被担任警戒的机枪手发现,立即向敌人射击,击毙了3名敌人后,其他几名吓得掉头逃窜。<br>  敌人的地堡仍在疯狂地向1排扫射,连续投出手榴弹,落在1排坚守的阵地上。1排1人牺牲,41人负伤,情况越来越危急。<br>  这时,火箭筒手龙旭堂心如火焚,身边只剩仅有的一发火箭弹,如果不能摧毁敌人的地堡,不仅影响总攻时间及整个战局,而且将会有更多的战友受伤或牺牲。他心一横,咬紧牙根,装上最后一发火箭弹,扛起火箭筒跳出阵地,直扑敌人地堡……<br>  随着最后一发火箭弹愤怒地射进敌人地堡孔,轰的一声巨响,地堡掀开了顶盖。因距离过近,龙旭堂卻被震昏,倒在地上……<br>  全排战士冲上高地,全歼13名守敌。副连长命令大家一边抢修工事,一边监视27号高地敌人的动向。17日凌晨4时50分,3营正面的哨所全部被我占领,各连隐蔽地占领了冲击出发阵地。<br>  17日6时40分,部署在龙邦方向的2个122榴炮营和军152加榴炮营以猛烈的炮火,向八达岭、八姑岭和831高地的敌人各阵地进行了20分钟的猛烈轰击。顿时,敌各阵地浓烟滚滚,火光冲天。<br>  7时正,也就是新华社发表[我边防部队忍无可忍被迫还击越南侵略者]新闻公告的同时,368团2营和3营同时向敌阵地发起冲击。<br>  2营4连的2排和3排分别向303高地的东侧和北侧包抄。当2排冲至高地半山腰时遭到303号、13号、14号、302号、148高地的敌火力压制,4班的正副机枪射手同时负伤。2排长叶道荣接过机枪打了一个点射后也负了伤。连长叶祖权见情况危急,立即组织重机枪、82无后坐力炮向303高地射击,以60炮压制13号高地敌之火力,并请求团、营以炮火对13号、302号高地进行炮火支援。一阵炮火轰击之后,2排长带伤率领全排利用我炮火的压制效果,分三路向303高地冲击。前进中又遭到14号高地和303号高地东侧暗火力点的射击,进攻再次受阻。叶排长观察到一个303高地敌人的火力点,立即用轻机枪压制敌人。敌火力在我压制下,瞬间减弱下来。乘这一间隙,他带领6班边冲边打。突然,14号高地的敌火力点又侧射过来,2排长壮烈牺牲。2排在敌火力压制下一时进攻受阻。<br>  4连3排在向敌阵地冲击时,遭到303号高地两侧火力点的疯狂射击。3排长一边组织火力压制,一边组织爆破。但因敌人火力太猛,均未奏效,前进缓慢。为了加快进攻速度,连长决定预备队1排加入战斗。1排长受领任务后,带领全排向303号高地东侧攻击。边打边冲,用手榴弹炸毁了正在向2排射击的敌火力点后,遭到14号高地敌火力点的射击,1排长也中弹牺牲。2班长王德旭果断接替指挥,继续攻击,发展顺利。303号高地之守敌眼看阵地守不住,即向13号高地逃跑,被1排的火力封锁住退路。4连三面包围敌人,乘敌人混乱之际,勇猛冲击。机枪手刘勇端起轻机枪冲在最前面。他冲上主峰后,站在战壕边对着战壕里的残敌拼命扫射,一瞬间,8个敌人倒在血泊里。这时,其他官兵也冲了上来,继续清扫残敌,共歼敌30名。<br>  打扫战场以后,连长叶祖权立即请示营指挥所,要求连指挥所转移到303号高地。营长同意,并命令4连迅速向13号高地发起进攻。<br>  4连指挥所在303号高地组织勘察地形、分析敌情,调整战斗部署。决定以1、3排掩护,2排由副连长率领,沿交通壕向13号高地发起攻击。<br>  正在这时,302号、14号、16号和831高地之敌以猛烈火力,突然向303号高地射击。2排连续三次向13号高地攻击,均未成功。连长来到2排,两次组织从303号高地南侧向13号高地发起攻击,仍无法奏效。13号高地守敌在16号高地炮火掩护下,以两个班的兵力向4连进行反扑,连长叶祖权在组织反冲击时不幸中弹牺牲。<br>  【为连长报仇,为牺牲的同志报仇!】在连长英勇献身精神的鼓舞下,4连连续三次粉碎了敌人的反冲击,与敌人形成对峙。<br>  5连1排在战斗打响后,分两路向15号与815高地东南和西北方向进攻。当进到15号与815高地之间的鞍部时,遭到15号与815高地两侧5个敌人火力点的猛烈扫射。1排长当即改变策略,命3班对15号高地东北侧实施佯攻,以火力牵制敌人;1班和2班绕到15号高地西侧从敌人防御薄弱的陡壁爬上主峰,消灭了15号高地之敌。其余人员向815高地发起进攻,并令重机枪在15号高地以火力掩护。<br>  当1排沿815高地西侧与南侧接近主峰时,敌人约两个班的兵力从西侧无名高地向815高地运动,企图增援815高地之敌人。5连连长在连指挥所发现后,立即组织60炮和轻重机枪的火力击退了增援之敌。8时30分,1排占领了815号高地。<br>  6连7时5分占领14号高地东侧冲击出发阵地,1排长刘传民指挥全排勇猛冲击,当进至敌堑壕50米处,1班长周景升中弹牺牲,全排被敌人火力压制,3次冲击受挫。之后,连长欧阳小雄又连续组织4次勇猛进攻,均未奏效。2排、3排进到14号高地北侧,投入了战斗。连长率火力组来到14号高地北侧组织火力掩护,指挥2排的火力压制14号高地之敌火力,并命令3排向14号高地发起攻击,1排协同3排抢夺该高地。3排通过山后向14号高地进攻,当快接近第一道战壕时,敌暗火力点突然开火,并不断向下投掷手榴弹。3排伤亡较大,进攻受阻。由于14号高地东侧坡度较陡,6连进展缓慢。团命令2营派一名领导到6连加强组织指挥,营长亲自出马来到6连。<br>  营长到达6连后,将部分干部及骨干召集在一起,介绍了4连夺取303号高地、5连攻下15号、815号高地的经验,并重新研究对14号高地的打法,进行了简短战斗动员。<br>  12时30分,在炮火掩护下,6连再次向14号高地北侧发动进攻。连长率领2排向14号高地接近。当快到14号高地突出部时,又遭到13号、16号高地敌高射机枪的猛烈射击。营长立即指挥82无后坐力炮摧毁13号高地的火力点。3排乘这一机会,占领了14号高地次峰的战壕,但立即遭到主峰和16号、302号、831高地敌火力压制,又一次与敌形成对峙。<br>14时,16号高地约一个排的敌人向14号高地增援。营长命令机枪连组织重机枪对敌人实施拦阻射击,并指挥营炮火攻击增援的敌人,击退了援兵。此时,1排也占领了14号高地的另一次峰,继续向主峰进攻。突然,听到一名战士大声喊:【营长,快派人送手榴弹上来。】敌人听到喊声,以为我部队弹药快用完了,派出一个班从14号高地南侧沿战壕下来准备进行反击,正好撞上了营长。说时迟,那时快,营长从通信班长手里抢过冲锋枪,一梭子扫出去,4名敌人倒在战壕,其余的抱头鼠窜。<br>  1排长趁机组织猛攻,在2排、3排的配合下,16时40分夺下了14号高地。<br>  3营作为团的助攻营,战斗打响之后,从两个方向向八达岭、八姑岭发起进攻。<br>8连利用我炮火掩护,迅速在竹签障碍中秘密开辟出通路,成一路纵队跑步通过了500米宽的开阔稻田地、小河和公路,到达11号高地西侧的山脚。3排用竹杆、搭人梯等方法通过了近3米高的断崖;2排顺山脚连运动至11号高地西南侧,占领了敌交通壕,切断了11号高地与高吨村的联系;3排利用我炮火延伸瞬间,连续爆破并顺利通过了敌人的第一、第二道铁线网,冲进敌第一道战壕与敌人展开近战,毙敌8名,然后分三路向山顶包围。<br>  8连2排两次击退了高吨村企图沿交通壕进入11号高地的两个班敌人后,留下4班继续监视、阻击高吨村之敌;5、6班由排长率领,协同3排向11号高地冲击。仅用23分钟,8连很快占领了该高地,共毙敌28名。接到营指挥所命令,8连2、3排就地转入防御。原担任预备队的1排,奉命向12号高地进攻。<br>  7连顺利开辟了通路,按计划向敌人发起冲击。7时10分,3排占领了310高地,但遭到12号、13号高地敌人的猛烈射击。排长命令8班牵制13号高地敌之火力,自己率9班,指导员率7班分两路向12号高地进攻。3排长率领的9班受到302高地敌人的火力压制,指导员所率的7班向12号高地攻击时,伤亡4人,敌人立即向7班进行反冲击。3排由于弹药所剩不多,只好在12号高地前沿与敌对峙。<br>  7连2排在通过102号高地后,沿103号高地东北侧向11号高地运动,突然遭到103号高地几个敌人暗火力点侧射,6班伤亡6人,6连连长欧阳小雄牺牲。副指导员陈华圣用手枪指着103号高地的暗堡,向加强在该连的团工兵排新战士唐立忠发出了怒吼:【炸掉它!炸掉它!】唐立忠在班长李秋元的掩护下,飞快地跃出堑壕,灵活迂回到暗堡后侧,把炸药包扔进了暗堡进出口处,[轰隆]一声巨响,第一个暗堡顿时变成哑巴,3个敌人见了阎王。紧接着,战士阵国华炸毁了第2个暗堡。<br>  第3个暗堡位置高、火力强,6个敌人使用两挺轻机枪、一支冲锋枪,同时从3个射孔向2排扫射。唐立忠从班长李秋元手中抢过炸药包,从选择好的路线冲了过去。他从敌人尸体上捡了8枚手榴弹,边投边前进,很快接近了暗堡,把炸药包送到了机枪射孔旁。但是,由于炸药受潮没有爆炸。唐立忠正要上去看个究竟,发现身边摆着一个直列装药,上面还留着6连战友的血迹。他把这个直列装药送到了射孔旁,还是没有引爆炸药。唐立忠看到新战士潘振华刚送上来一个炸药包,二话没说,一把抢在手,又翻身闯进了硝烟弹雨之中,很快接近了暗堡,刚一拉火,不巧拉火管上的小木柄折断了。他急中生智,用牙齿咬住铁丝,不顾个人安危奋力跃起,将炸药包掷向暗堡。随着震耳的爆炸声,暗堡炸开了一个缺口,敌人被震得晕头转向,半晌没有动静。2排又开始向12号高地冲击。但是,由于暗堡太大,里面的敌人没有全部炸死,暗堡的机枪又复活了,2排的冲击再次被迫停了下来。唐立忠又夺过刘祖告的炸药包,将导火索剪掉一截,像一头发威的雄狮,朝暗堡猛扑过去。他先向进出口扔了一枚手榴弹,接着灵巧地跃上暗堡顶部,用力将炸药包从炸开的缺口投进去,在炸药即将爆炸的一瞬间滚下暗堡。暗堡被炸了个底朝天,顽固不化的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当场炸死敌人9名,机枪再也叫不响了。7连2排乘机冲上了103号高地。<br>  12时30分,八达岭诸高地和301高地已全部被我占领。团指挥所考虑到战士们很疲劳,7连、8连伤亡较大,命令2连投入战斗,加强7连的进攻,归3营指挥。</h3> <h3><br>  2连是广州军区的军事训练先行连,曾获广州军区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连队]称号,官兵的军政素质和体力相当好。团指要求2连[一定要拿下12号高地这块硬骨头]。<br>  13时50分,2连由团参谋长欧阳金谷率领到达301高地,与7连会合。3营长率重机枪1挺、82无后坐力炮1门也到达了301高地,和副参谋长一起,组织配属7连的3挺重机枪、2门无后坐力炮掩护2连战斗,并呼唤团炮群压制13号高地之敌。<br>  14时,2连1、2排由指导员、副连长率领分别向12号高地包抄。7连的部分兵力也向12号高地发起攻击,突然,202号、12号高地的敌火力点以猛烈火力向2连射击,1排长壮烈牺牲,1班长接替指挥继续冲击。副连长立即组织6挺轻机枪压制202号高地的敌火力点。3营的4挺重机枪也对12号高地堑壕实施层层压制,无后坐力炮逐一摧毁敌火力点,掩护2连1、2排战斗。战斗至16时,2连终于夺下了12号高地。<br>  2连主力向12号高地发起攻击时,连指挥所率预备队也向302号高地发起进攻,以牵制敌人对12号高地的火力支援。1、2排夺下12号高地后,连长冯广仁率1排也在16时30分夺取了302号高地,并乘胜前进,向13号高地发起攻击,终于在17时20分配合2营夺取了13号高地。至此,八达岭、八姑岭及周围各阵地均被攻占,阵地洒上了上百名烈士的鲜血。<br>  此次进攻战斗,历经16小时,368团及其配属炮兵,炸毁敌人大地堡一个、暗堡30个、隐蔽部57个,哨所4个。共毙敌205人,伤敌57人,缴获各种枪支73支,炮8门,子弹6200发。<br>  随着八姑岭和八达岭的攻占,从而控制重庆经茶灵至高平以及龙邦至茶灵两条公路,部分控制了茶灵县城。但由于在整个高平战役中,茶灵地区是牵制佯攻方向,没有部署多余兵力。这时,由布局、念井方向的南、北攻击集团主力遭受敌顽强抵抗阻击而推进缓慢。东线集团前指通过北集团令368团撤出已攻占的阵地,以免使敌667团主力后撤给穿插部队造成压力而达不成战役目的。17日晚,368团部队奉命从已攻占的阵地全部撤出,返回至龙邦境内的边境一线。<br>  部队撤出阵地后补充给养、弹药和物资装备,同时为减员的战斗连队补充了一批从各部队调来的战斗骨干,部队齐装满员,暂时休整待命。<br>  2月17日晚,已攻占了15号高地的5连长将通讯员陈全钢(他后来在战斗中提升为班长)叫到身边,递给他一张新的信号表说:[把它背下来,马上去通知1排撤出阵地,我派4班副陈聪掩护你。]陈全钢不到一分钟的功夫就把信号背熟了,随后和四班副班长陈聪一起出发。由于368团奉命全部撤出已攻占的阵地,敌重新控制了阵地,陈全钢和陈聪陷入了敌阵之中,后来两人又失去了联系。在两夜一天中,陈全钢孤身奋战在敌阵之中,共毙敌11名,伤敌2名,于19日早晨终于冲出了敌人的重围,胜利地回到了部队。2月26日下午,368团奉命第二次向八姑岭、八达岭发起进攻,陈全钢带领全班奋勇杀敌。当他在敌炮火下抢救两名负伤的战友时,一颗罪恶的子弹打中了他的胸膛,献出了19岁年轻的生命。<br>  越军重新占领了八姑岭和八达岭阵地后,迅速组织抢修恢复防御阵地,把被我军破坏了的铁丝网及障碍物进行修补,加固了工事,并把美国佬撤军时留下的一大批人道地雷全部埋在阵地前沿。这种地雷一般炸不死人,一旦冲前面的人员被炸伤后,因后面的人停下来施救,会影响进攻部队的战斗力。<br>  2月21日,南集团42军于行进间对高平外围发起攻击,当晚即控制了城南和城东几个要点,着手准备攻城。2月23日,北集团41军攻占了扣屯、河安、班庄地区。南北集团主力基本达成对高平合围之势。24日,42军对高平发起进攻占领了高平城区。25日起,南北集团执行许世友的拉网清剿战术,南集团主力由南往北实施清剿;北集团121师对纳隆地区守敌实施攻击,123师对位於河安那怀地区的敌346师师部实施围歼和清剿,并令368团重新向茶灵方向的八姑岭和八达岭再次发起进攻。<br>  2月26日中午12时,368团重新组织对[两岭]实施进攻。团高射机枪连直接配置在金鸡炮台东北侧,以火力直接支援步兵进攻;配属师炮团的85加农炮连阵地部署在排干公路上,用直瞄方式对守敌暗堡、火力点实施摧毁。<br>  368团根据第一次作战的经验和各营对“两岭”各阵地地形的熟悉情况,决定主攻八姑岭任务仍由2营擔担任;3营仍为助攻,攻打八达岭。<br>  战斗发起后,冲在前面的战士都相继踏上地雷,到处是地雷的爆炸声,一个个战士不幸倒在血泊之中。[不要管我,快冲上去,消灭敌人]的呼声、叫喊声四处响起。后面的战士踏着战友们用血肉开辟出来的通道,攻上敌阵地,与敌人展开壕内肉搏战。<br>  战斗至下午6时左右,两岭各阵地全部被我军占领。守敌多数被围歼在阵地上,少数逃之夭夭。<br>  趁天尚未黑,驻守在各阵地的官兵迅速加固工事,预防敌人偷袭和反攻。保障分队陆续尾随到各阵地,为战斗部队补充弹药、食品,抢救和运送伤员。<br>  2月27日晚,368团2、3营从东、北两侧进攻位于茶灵北侧的831高地,因守敌已撤出阵地而无果。进攻部队反被越军埋下的地雷、手榴弹炸死炸伤20多人。随后,368团少部兵力控制831高地及“两岭”阵地,大部兵力加入对茶灵南部山地搜剿残敌战斗。<br>  123师368团茶灵地区牵制进攻战斗,面对越军主要防御方向构筑有大量坚固防御阵地和比自己多出兵力的敌人,该团指挥员准确判断情况,合理使用兵力,正确实施指挥,部队英勇顽强,把越军346师677团死死地牵制在茶灵、弄压地区,最后配合主力将守敌歼灭,出色的完成了进攻牵制敌人的任务。368团部队参加对茶灵附近地区的清剿战斗后,于3月16日在高平方向的部队中最后回撤至国内。<br>  368团八姑岭,八达岭进攻战斗,共毙敌365人,伤敌92人。缴获各种枪支183支,火炮12门以及一批物资装备。防守“两岭”越军677团3营及加强分队大部分被歼灭。368团牺牲161人,伤463人。<br>  战后,368团荣立集体三等功;2营荣立集体一等功;2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广州军区授予[八姑岭英雄连]称号;6连(二等功臣连)称号;2营机枪连9班被广州军区授予[英雄机枪班]称号。<br>  368团特务连工兵排战士唐立忠、4连战士刘勇、5连战士陈全钢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2连副班长岑荣深被广州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2营炮连3排长张绍荣烈士被广州军区授予[神炮手]称号。<br>【欧海林】</h3> <h3><br><br>  当年2月17日越战<br>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br>岁月轮回,时间的脚步又一次走进难以忘怀2月,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之中,谁又想到2月17这一个不寻常的日子……<br>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真正懂得,回来等于回忆。<br>  从战场上回来的人,是战争的幸存者,得以生命延续。然而,又有谁知道,回来的那一刻,已经是回忆的开始。这种回忆,将会伴你一生,直到最后一息。<br>  回忆是生者的权力,只有战场的生还者,才能把战争的残酷和战场的血腥,在自己的头脑中不断地播放、不停地翻腾…那些硝烟战火、残肢断臂;那些血肉横飞、凄风苦雨…且不论你愿不愿意讲出来,这,已然是永生的记忆。<br>  然而,多数人是不愿说出来的。是怕惊扰世人,还是不愿再掀开记忆的伤痕、再次面对血淋淋?又或许都有?我想,应是战争创伤带来的心理阴影。因此,才有了尘封的记忆。<br>  其实,所谓尘封,只是相对于世人。至于个人,其记忆或回忆永远不可能被封杀。事实上,这种战争记忆,不可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你并不知它在何时何处就突然冒出来…因为,它真的是刻骨铭心的东西。所以,愿把回忆向世人披露,或是使命感使然,或是责任感使然,或是有感于某个时段、某个机缘、某点触及…<br>  总之,硝烟过后,不论是记忆还是回忆,无论是说出来还是埋在心底,都是生还者的权力。任何人均不应剥夺或指责这种权力。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更应该保护和珍惜这种权力。<br> 记忆是人们对自身经历的记录储存。往往由于个自的范围、角度、认知力、感悟力的不同,人们的记忆存在着很大差异,哪怕是针对同一事件。回忆是记忆的思维演绎,或语言陈述,或文字表达。<br>  正是由于记忆的差异所带来的回忆的差异,所以,古往今来,往往容易形成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认识,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这是我希望通过大量回忆,还仼何历史事件以真实的惟一依据。我们现在议及的,是从战争硝烟中走回来的幸存者。对于他们的记忆和回忆,我们是否应该更宽容,更豁达,更尊重,更珍惜?<br>  让参战者回忆,看参战者的回忆,听参战者的回忆,我内心始终矛盾。一方面,为能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那一场战争而感动、而充实;另一方面,又为回忆者们的回忆而震撼、而悲恸。这些回忆,是那些曾经浴血拼杀幸存的战友们,揭开结痂几十年的伤痕,把当年的血腥再一次次鲜活地展示岀来的残酷过程…这是需要怎样的豪情和怎样的勇气啊!<br>但我们每到这个时刻都依然牵动参战老兵的心,融进老兵的情感,2月仿佛是一本笔记,它记下了参战老兵的每一个白天和黑夜,2月仿佛是一本像册,留住了参战老兵永远的怀念。<br>对越自卫反击战原声声明:太珍贵了!<br>岁月悠悠,光阴荏苒。三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龙腾虎跃的青年战士,如今是苍颜皓首,两鬓已斑。尽管如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拼搏过,我们奋斗过,我们奉献过!<br>我们曾经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部队,奉献给了军营,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国防事业!我们无愧于养育我们的人民,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br>虽然已过三十多年,回首往事,我们怎能忘记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怎能忘记那煅石成金的革命熔炉?怎能忘记在部队朝夕相处、苦乐与共的朝朝暮暮?<br>尽管我们已经退役,我们依然珍视当兵的历史,二月十七日只有我们这些中越战争参战幸存的老兵才知道这一天的所深含的意义,即使有的人根本不知道二月十七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br>我们今生无悔,我们无愧于共和国的卫士,无愧于时代的中国军人,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br>幸存越战老兵!<br>2017.2.17<br>欧海林<br><br><br> 当年3.16日:当年活着回到祖国<br>当年的这一天,我们活着回来了各位战友:大家好!<br>每年的3月16日,对大多数国人来说只不过是又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可是有一群人,他们在每年的这个日子到来的时候,会觉得无比激动和兴奋,这群人就是当年曾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老兵。他们每年都会在这个难忘的日子里,聚在一起喝酒叙旧共同回忆在战场上的点点滴滴,共同怀念那些在战场上为国奋战而英勇牺牲的战友们,共同庆祝他们自已浴火重生活着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家乡。<br>这一天就是我们的第二个生日!从踏上我国领土的那一秒钟起,战士们含着热泪异口同声的一句话就是:我活着回来了!这看似平常普通的一句话,却包含着特殊的内涵和意义,沒有经历过战场和战火的人是无法体会和理解的,只有那些经历了枪林弹雨饱尝了艰辛危险而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士们,他们才真正知道这句话的分量。<br>回想1979年的对越还击作战,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这人生长河里的转瞬间,留给参战者们的只是永远不灭.的。在整个作战中,指战员们连鞋子都未脱过,衣服鞋子干了湿湿了又干,百分之七十的战士烂裆仍坚持战斗,这些事情至今思之依然催人泪下,不得不为当年的老部队感到骄傲!当年我们活着回来了,今后我们要活的更好。<br>值此对越自卫还击战凯旋38周年的日子,请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各位战友共同举杯,缅怀英烈,庆贺重生,身体健康,阖家幸福!!。<br>向为保卫祖国南疆领土完整而牺牲的烈士们致哀!<br>2017.3.16<br>欧海林</h3> <h3>  深切怀念欧阳小雄……六连31名牺牲战友<br>  广西靖西烈士陵园烈士名单里有一位烈士:欧阳小雄,一位东江纵队后代,在他牺牲后,还有一个感人的后续故事<br>天富屯拥军爱民纪念碑碑文 1978年12月,越寇屡犯我疆,我对越自卫还击战蓄势待发。驻守于广西靖西常富村天富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3师368团2营6连全体官兵砺戈秣马,积极备战。期间,军民相敬相拥,鱼水深情,同仇敌忾,誓捍国土,彰显我中华长城不倒的民族之魂。1979年2月17日,在连长欧阳小雄率领下,全连官兵奔赴作战前线浴血奋战,歼敌至果。然而战火无情,在攻打八姑岭的战斗中,欧阳小雄及6连31位战友英勇捐躯,在共和国的旗帜下留下了血染的风采。为缅怀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岁月,天富屯村民,政府有关部门,欧阳小雄的父母和亲人、当年参战幸存老兵、东江纵队后代们和其他团体及个人共同捐资修建此篮球场,并立名为"天富屯拥军爱民篮球场"。铭志感怀,此情永存。军民情深,万世流芳。 <br> 靖西县常富村村民委员会<br> 2015年3月25日<br>永远深切怀念老连长欧阳小雄……六连31名牺牲战友!<br> 欧海林</h3><h3>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h3><h3>2.点击选择复制</h3><h3>3.点击搜索或打开</h3><h3>进入观看</h3><h3><br></h3><h3>https://m.youku.com/video/id_XMjczNDQzMjU0OA==.html?x&amp;sharefrom=android&amp;from=timeline&amp;ishttps=1</h3> <h3>  原368团6连靖西缅怀之旅邀请函<br>  各位战友好!<br>  2017年4月21日一24日的靖西缅怀之旅(聚会活动),是自卫反击战胜利38周年后,我们六连新老战友意义重大的一次活动。热烈欢迎曾在六连服役过的新老战友(特别是参战老兵含参加过法卡山、靠茅山作战的老兵),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经济条件自愿报名参加。对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此次活动的战友,我们均表示理解!部分战友家属能陪伴参加此次活动,我们筹委会和战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br>  现在离聚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为使这次活动能圆满成功,筹委会特温馨提示如下:<br>  一、根据前段时间的调查摸底,正式通知下发后,大家响应热烈,按要求积极自愿报名和交费。根据统计,参加此次活动的战友,加上特邀嘉宾、烈属代表,请没有报名和交费的战友抓紧时间报名交费(若不能在此时间段交费的,要明确表态报到时交费)如不报名或报了名没交费也不明确表态报到时交费的而参加活动的恐难接待,纪念品也恐难以领取,望能理解!(不在微信里或不懂微信的,请战友们相互转告,争取不漏掉任何一位战友,但是否参加,纯属个人自愿,绝无强人所难!<br>  二、出发前请检查好所带物品,整理好行装。别忘记携带个人二代公民身份证,(最好同时带上退伍证、军残证、军转证、优抚证等证件)立功勋章和纪念章。带足往返路费和所需费用。<br>  三、根据天气变化和自身身体状况,带足所需衣物和必备药品及其它日常用品。(每人带上一条黑或深色裤子以便活动时统一穿着)建议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和其它严重疾病的战友不要勉强参加。筹委会特别声明,往返和活动期间如发生意外,责任自负,组委会不负任何责任,敬请战友们互相知照和理解!<br>  四、建议同一地市或相邻地区的战友最好能相约结伴同行,往返旅途可以互相照顾。不提倡自驾车往返,最好乘坐高铁、火车或飞机往返。往返路上要提高防范意识,注意安全和保管好财物,以防发生意外和丢失及被盗。<br>  五、及早计划,安排好工作和生活,提前购买往返车(机)票。(高铁票较为紧张)可网上购买,不懂操作的可让自己小孩或别人帮忙购买。<br>  乘飞机的,到南宁机场下机后可乘机场快巴士(或的士)到火车站(朝阳路)下车,转乘南宁站一靖西火车直达靖西市。<br>  南宁市目前有两个火车站有客运业务,高铁一般都在南宁东站,南宁火车站也停靠高铁,但较少,买票时要询问清楚。乘坐高铁到南宁东站的,下车后往南广场方向到地铁站乘地铁一号线直达南宁火车站,也可往北广场方向(北出口)地下公交站坐快速公交B01路车直达南宁火车站,换乘上午或中午的火车前往靖西市。<br>  南宁火车站每天有三趟列车发往靖西,具体车次、时间如下:<br>  K9303次、早上7:45时发车,上午11:44时到靖西。<br>  k9305次、中午12:50发车,下午16:49时到靖西。<br>  k9307次、下午17:27时发车,下午21:24时到靖西。<br>  请计算好时间,最好能坐上午和中午的火车,可提前1天到南宁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出发往靖西。<br>  六、光阴似箭催人老,我们分别实在是太久了,大部战友都是二、三十年没见过面了,特别是一些参战的老兵从战场上下来38年了,一直没曾重逢见过面,彼此都十分的牵挂!当年的年青小帅哥弹指一挥间己逐浙变成小老头儿,成了爷字辈的老人家,甚至有的历经坎坷导致疾病缠身,老态龙钟,渐近日落西山,己到黄昏时!这次的缅怀聚会之旅,相信大家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都期盼着4月21日这春暖花开时节在美丽边城靖西的欢聚!这次欢聚机会实属来之不易,我们怎能错过,战友们,我们朝你呼唤,向你招手,我们张开双手拥抱你!来吧,来吧,战友们都想你,牵挂你!<br>  战友们,我们都曾在六连这面旗帜下共同生活、训练、战斗过,在六连,我们相识、相知、相爱,在六连我们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我们爱六连!六连是具有光荣历史的连队,他创建于1945年底,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参加过闻名中外的塔山阻击战等一系列的大战恶战,获得过"政纪模范连"的荣誉称号。二排六班更是获得"刺刀见血英雄班"的殊荣!1979年的保卫边疆,自卫反击战中,在进攻八姑岭的战斗中,作为团的主攻连,敢打敢拚,浴血奋战,荣立集体二等功,为连队历史增添了新的荣誉, 广西靖西烈士陵园烈士名单里有一位烈士:欧阳小雄,一位东江纵队后代,在他牺牲后,还有一个感人的后续故事<br>天富屯拥军爱民纪念碑碑文 1978年12月,越寇屡犯我疆,我对越自卫还击战蓄势待发。驻守于广西靖西常富村天富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3师368团2营6连全体官兵砺戈秣马,积极备战。期间,军民相敬相拥,鱼水深情,同仇敌忾,誓捍国土,彰显我中华长城不倒的民族之魂。1979年2月17日,在连长欧阳小雄率领下,全连官兵奔赴作战前线浴血奋战,歼敌至果。然而战火无情,在攻打八姑岭的战斗中,欧阳小雄及6连31位战友英勇捐躯,在共和国的旗帜下留下了血染的风采。为缅怀这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岁月,天富屯村民,政府有关部门,欧阳小雄的父母和亲人、当年参战幸存老兵、东江纵队后代们和其他团体及个人共同捐资修建此篮球场,并立名为"天富屯拥军爱民篮球场"。铭志感怀,此情永存。军民情深,万世流芳。 <br> 靖西县常富村村民委员会<br> 2015年3月25日<br>永远深切怀念老连长欧阳小雄……六连31名牺牲战友!<br>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彩!我们为曾是六连的一员而深感自豪和骄傲!<br>  战友们,不论岁月如何流逝,我们结下的战友情、兄弟情绝不会因岁月的苍桑而磨灭消逝!我们坚信,他将铭刻于每位战友心中而得到永恒!战友情是我们这一生中最值得永远铭记的,我们要共同来传承他和维护他!我们的军人情结和战友情谊深沉而厚重,绝对的牢不可破坚不可摧!期待4月21日你我重逢,共同见证我们的战友情!<br> 368T6L2017战友聚会筹委会<br> 2017年3月6日</h3><h3>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h3><h3>2.点击选择复制</h3><h3>3.点击转到或搜索或打开</h3><div>进入观看</div><div>https://m.youku.com/video/id_XMjc0NTE1NDE3Mg==.html?x=&amp;sharefrom=android&amp;from=timeline&amp;ishttps=1</div> <h3>  难忘的记忆 <br>原步兵第368团6连靖西缅怀之旅<br>  悠悠岁月,弹指一挥间,保卫边疆,自卫还击作战胜利三十八周年。38年,对原步兵368团6连参战老兵而言,太多的回忆,太多的哀思,太多的牵挂和思念!尽管当年的年轻小伙子已经逐渐变成鬓发苍白的小老头,成为了爷字辈的老人家。甚至有的历尽坎坷,导致疾病缠身,老态龙钟,渐落黄昏时。但我们军心仍存,军人气质不变,军魂永在!<br>  38年前,六连参战老兵用青春播撒了希望,两次血战“八姑岭”用生命铸就了辉煌,用热血孕育了安宁!2017年4月21日至24日,六连再次吹响了集结号,140多名参战老兵,烈属代表和部分老兵家属,从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汇集到魂牵萦绕的美丽边城,第二故乡“广西请西市”。<br>  报到天,在靖西环球大酒店的大堂里,先到的,后来的,战友重逢格外亲!有的流着激动的泪水,相互拥抱,有的紧握双手互道问候,有的三十八年来第一次见面,使劲的拍打着对方的肩膀,睁大眼睛,相互对视,回忆熟悉的面容,迅速传动,不断地从心里回放着几十年前军旅中的往事,同生共死的战斗经历。激动!激动!!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相互敬礼,握手,拥抱,拭泪,硬咽!战友们在一起逐笑颜开,你一言我一语,知心花儿说不完,深深的情谊表不尽,场面十分温馨。<br> 此后……<br> 在靖西烈士陵园里,老兵们庄重的面对一座座战友的墓碑,静静的追思,深深地缅怀着在战斗中为国捐躯的战友们。把深情的思念和崇高的敬意,寄托在旺旺的香火和鲜花从中!<br>  在当年进攻的出发阵地,拇指山旁的高地,战友们远眺曾经两次血战过的“八姑岭”高地,重温那难忘的生死28天,回顾那勇猛进攻的战斗经历。深深怀念着曾终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生死战友。思绪万千,激情澎湃。<br>  回到当年战前驻训点,靖西市常富村天富屯,我们受到了当年的老房东和乡亲们以当地壮族的最高礼仪的接待,他们端上当地特有的代表吉祥如意的五色糯米饭让我们品尝,以丰盛的佳肴和纯酿的米酒招待我们。我们与房东和乡亲们拉家常,互相问候,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亲如兄弟,胜似一家人,尽情分享这38年后重逢的喜悦。重复着鱼水深情的热情场景。见证了当年与乡亲们结下的情谊,得到了传承。正是鱼水深情,友谊长存!<br>  短短几天相聚于回访之旅,圆了战友们38年后的重逢之梦,尽了怀念为国捐躯l的,战死疆场烈士之心,寄托了无尽的哀思!见到日夜思念的战友和房东与乡亲们。领咯了边境地区天翻地覆的变化和无限风光;重新感受到38年前战友们为保卫祖国舍生忘死的悲壮情景。传承了战友的情谊!<br>  靖西缅怀之旅是战友重逢之旅。祭拜烈士之旅,回访第二故乡之旅!大家在一起的时间短,大家在一起互诉衷情,依依不舍,激动无比,感慨万千!战斗的经历,血与火,生与死的战友情,军民亲如一家的鱼水情,永远珍藏在每个战友心中!<br>  短短几天缅怀之旅,通过张武彪,赖月浓战友的摄影,留下了许多生动难忘的镜头,特此编成册,留给战友们纪念。<br>  此次活动圆满成功,纪念册得以编成,值得高兴,特以此为序,但愿再重逢!<br>2017-4<br>韦锦沛<br><br>三十八年前,<br>靖西天富屯,<br>拥军又爱民,<br>军民鱼水情,<br>温馨又和谐,<br>回想暖心头,<br>南疆歼顽寇,<br>将士勇往前,<br>血战两岭雄,<br>宁愿前赴死,<br>绝不后退生,<br>胜利凯歌旋,<br>平孟筑边关,<br>艰苦不怕累,<br>重活抢着干,<br>危险留自己,<br>同心又协力,<br>固我大中华,<br>岁月弹指间,<br>38年魂梦萦,<br>战友八方来,<br>旧地把梦寻,<br>回访天富屯,<br>远眺八姑岭,<br>龙邦边关游,<br>再起平孟镇,<br>老兵得圆梦。<br>2017-4<br>韦锦沛<br><br><br>六连战友边疆聚,<br>靖西之旅倩影留,<br>故地重游得圆梦,<br>深深情谊在传承,<br>边关永固大中华,<br>战友情感更长久。<br>2017-4<br>欧海林</h3><h3>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h3><h3>2.点击选择复制</h3><h3>3.点击搜索或打开</h3><h3>进入观看</h3><div>https://m.youku.com/video/id_XMjc0MDU3MzMwNA==.html?f=49702407&amp;from=timeline&amp;ishttps=1</div><div><br></div> <h3> 难忘的记忆 <br>原步兵第368团6连靖西缅怀之旅<br>368团2营6连参战老兵于2017年4月21日至24日在广西靖西市聚会。这次《缅怀之旅》共有140多位战友及家属参加聚会。<br> <br>《六连战友喜相聚》<br> 张武彪<br><br>战友战友情谊深,<br>天南地北来相聚。<br>人生经历多磨练,<br>三十八载回故地。<br><br>韶华戎装为报国,<br>铁血男儿有豪志。<br>为征越南小霸王,<br>当年请缨赴战区。<br><br>枪林弹雨何所惧,<br>生死存亡作战时。<br>为有牺牲多壮志,<br>敢教日月换天地。<br><br>人生漫漫经风雨,<br>多少往事成回忆。<br>战友战友好兄弟,<br>健康长寿再相聚。<br><br>4月21日老战友们从全国各地的北京、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福建、湖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十几省市自治区奔赴到广西靖西市《环球大酒店》报到参加参战老兵《缅怀之旅》聚会<br><br>江城子.靖西祭拜英烈战友<br>(丁酉鸡年甲辰月乙卯月)<br> 张武彪<br> 三十八载生死茫茫,常思量,怎难忘。千余群坟,无处话凄凉。虽已面对有不识,泪满面,鬓如霜。<br> 当年杀寇赴边疆,为国家,又何妨。浴血奋战,醉卧沙场。生存战友来拜祭,长相思,永不忘。 <br><br> <br> 欧海林<br> 2017-4-24<br> 悠悠左江水,<br> 滔滔战友情。<br> 日月经天过,<br> 忠魂永长存。<br> 长眠南疆土,<br> 丹心照汗青。<br>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h3><h3>2.点击选择复制</h3><h3>3.点击搜索或打开</h3><h3>进入观看</h3><h3><br></h3><h3>https://m.youku.com/video/id_XMjczMjk0MDI2NA==.html?f=49648927&amp;from=timeline&amp;ishttps=1</h3> <h3>  老兵回军营<br>老兵,代表着历史,老兵,代表着荣誉,老兵,代表的一个连队的根。因为有老兵,连队才有今天,因为有老兵,连队才有荣誉,因为有老兵,连队才能更加辉煌。老兵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老兵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老兵,是连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br>每个连队都有很多退伍老兵,他们虽然身在外面,却心系部队,无时无刻不在想念部队亲如兄弟的战友,梦里千百次回到热爱的部队,回到曾经让他们挥洒青春和汗水让他们成长成材的军营。<br>近日,41集团军某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退伍的180名老兵。他们之中,最老的兵是68年入伍的,其中有14名老兵参加过越战。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老兵们百感交集;讲述着曾经的辉煌,他们满脸自豪。虽然营房几经更改,虽然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那熟悉的故土,那军营不变的轮廓,往事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br>回到熟悉的军营,走着整齐的队列,脸上充满骄傲和自豪。<br>看到新列装的武器装备,老兵在惊叹部队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对强国强军更加充满信心。<br>回到熟悉的连队,看着发生很大变化的营房和年轻有为的官兵,又是高兴又是感动。<br>虽然身在外面,却心系连队,回家“探亲”还不忘赠送物资。<br>投掷手榴弹,一抬腿一挥手,风采不减当年。<br>老兵后代瞄准有模有样,不愧为军人的后代,为军营送来一缕清风。<br>当年的神枪手在连队官兵的盛情邀请下传经送宝<br>如何瞄准,如何扣动扳机,讲起来头头是道,官兵听得聚精会神。<br>180名老兵来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刻<br>他们中也许有人是最后一次回到部队,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在部队生活战斗的点点滴滴,他们无论在哪里都会因为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而感骄傲和自豪。<br>最后连队准备了丰富的午餐,大家欢聚一堂,感受大家庭的热闹与温暖。<br>【回家“探亲”】<br>曾经有那么几代人,为了祖国的和平,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了部队的全面建设奉献青春,独守孤独。今天,他们在外面参加国家的建设事业,但他们心系部队情系官兵,部队永远是他们的“娘家”,官兵永远是他们的亲人。<br>今天,老兵回家“探亲”,重返军营,为部队官兵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官兵苦练精兵保卫祖国的斗志。他们的精神是部队宝贵的财富,他们的荣誉永远载入史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为了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安康做出应有的贡献。<br>原41军123师368团6连<br>2016.9.23[贵港]<br>欧海林<br></h3><h3>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h3><div>2.点击选择复制</div><div>3.点击转到或搜索或打开</div><div>进入观看</div><div>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c0NTE3NTc0MA==.html?x&amp;sharefrom=android&amp;sharekey=7996d1c6321a51f01c16088ff0cea7544</div> <h3>123师河源籍战友庆祝建军90周年<br>原123师河源籍战友联谊会《一》2017.8.1-2在河源市委党校举行<br>123师简史:<br>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第123师,下辖第367、368、369团,首任师长江燮元,政治委员张秀川。<br>步兵第123师首任师长江燮元江燮元(1915-1990)<br>闻名全军塔山英雄团团长开国少将焦玉山<br>1949年建国前毛主席南苑阅兵就是检阅塔山英雄团和白台山英雄团等几个英雄部队。<br>1979年123师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战后有1个单位、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br>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41集团军步兵第123师,执行南方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第367、368、369团、炮兵团、高炮团。<br>90年代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br>2006年,改建为两栖机械化步兵师。该师现辖步兵第367团(塔山英雄团)、369团(白台山英雄团)、装甲团(1998年由机械化步兵第121师363团装甲步兵营、坦克营与原368团合编组建)和炮兵团、高炮团。<br>青春共风雨,贵县要永记。<br>《二》参观万绿谷《河源市环境教育展厅》<br>2017.8.2<br>心得记者(欧海林) </h3><div>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div><div>2.点击选择复制</div><div>3.点击搜索或打开</div><div>进入观看</div><div><br></div><div>https://m.youku.com/video/id_XMzQ2MjM2NzU2OA==.html?x=&amp;sharefrom=android&amp;sharekey=14d7ed7a4d18807c089131ebd7e07ef25&amp;from=timeline&amp;source=&amp;ishttps=1</div> <h3>原123师河源黄村籍2018年八一建军节参战老兵座谈会 在河源市豪香源酒店举行庆祝八一建军节活动,共聚丰盛晚餐!感谢各位战友、家属、军嫂积极参加! 木根战友发言讲话:回忆军旅生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退伍不退色,继续弘扬部队精神,使亲如兄弟的战友互助精神发扬光大…… 红清战友发言讲话:通报了战友会费用使用情况,通报了慰问有需要的战友慰问金,倡导战友成立基金会,管理好经济,帮助困难战友再行动…… 东华战友发言讲话:鼓励战友们互访,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为家乡、为家庭多作贡献……祝战友们、家属、军嫂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特别感谢老领导吴荣光战友为战友基金会捐款! 感谢志雄战友为丰盛晚餐送上珍贵的龟蛇靓汤! 感谢东华战友为每位参会战友送上特别的慰问品! 此次战友会圆满成功! 2018年7月30日 编辑供稿:欧海林 附:视频网址 1.按住视频网址 2.点击选择复制 3.点击转到或打开或搜索 进入观看视频 https://m.youku.com/video/id_XMzc1Mjk0ODkyNA==.html?x=&amp;sharefrom=android&amp;sharekey=890f16bc31af9a5c63f3b6b6112e033c8&amp;from=timeline&amp;source=&amp;ishttps=1<br></h3> <h3>河源市东源县桂山风景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91周年文明旅游活动 &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桂山风景区董事长张瑞坤: 从今天起,河源桂山景区免费向军人及直系亲属开放! 举办这次活动主要是想让大家来共同庆祝“八一”建军节91周年,也让更多人一起来关心军人,正所谓军民融合一家亲,通过这些行动,为咱们河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贡献。 &nbsp; &nbsp;&nbsp; &nbsp; 参战老兵朱伟勇: 尊敬的桂山风景旅游区各位领导!老板及全体职员!尊敬的东源县民政局,和各主办单位参加的领导职员以及部队的现役军人参战老兵战友们!大家好!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桂山风景旅游区怀着对我们参战老兵的深情厚意,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使军人成为全社会受尊崇的职业”的决定,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争创河源市“第四届全国双拥模范城”、东源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一周年之际,开展“八一”拥军优属文明旅游活动。 &nbsp; &nbsp;&nbsp; &nbsp;桂山风景旅游区邀请了我们二百多名参战老兵参加这次八一旅游活动,我们全体参战老兵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谢桂山风景旅游区的老板,向我们参战老兵们送上了最亲切的节日关怀。在此我代表河源籍参战老兵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nbsp; &nbsp;&nbsp; &nbsp; 我们作为经过战火浴血奋战的退伍老兵,退伍不退色,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作风,每逢节日集会我们都要深切怀念在战场上不幸牺牲的91位兄弟战友,大力弘扬参战退伍军人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充分发挥参战老兵们的积极性。为河源的经济和谐稳定发展,为我们河源家乡的优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nbsp; &nbsp;&nbsp; &nbsp;&nbsp; 91年前的今天, 一声枪响划破漫漫长夜, 一支发誓为中华民族而战的队伍 就此诞生! 抛头颅,洒热血, 只为一件事:保卫中华! 91年后的今天, 这支队伍的后辈们, 接过先辈曾经挥舞的军旗。 在这个新时代, 用一身的正气和胆识, 铸就巍巍长城, 庇护祖国母亲以安宁。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 用一身铁血, 为“四化”建设而不懈努力。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军民鱼水情。我市各地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祝八一建军节的活动。今天上午,在桂山风景区就举行了纪念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文明旅游活动,景区不仅免费为军人开放,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共同庆祝八一佳节。 此次活动以《庆祝八一,拥军优属 军民融合,共创文明城市》为主题,邀请了我市的退伍军人、驻军、武警部队和志愿者协会代表共1000多人参加。景区负责人表示,从今天开始,桂山风景区将免费向退伍军人、现役军人及直系亲属开放。 启动仪式列队时, 我身旁的一位退伍军人, 用最平淡的语气, 对身边的家属 说了一句特别震撼的话: 以前(打仗)是我们在前面, 现在就你们去前面吧。 (队伍前面视野好) 听完这话, 我肃然起敬, 我们国家在战争年代的时候, 是他们冲在了最前方, 用铁血丹心, 守护着身后的祖国和家人。 临近中午,扇子舞蹈《红红火火》拉开了演出的序幕,六岁小朋友刘汉文表演的爵士鼓《逆战》、武警河源女兵连的舞蹈《茉莉花》等精彩节目相继登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也拉近了军民之间的距离。 一首首军旅歌曲仿佛在讲述着 那一段段革命前辈的奋斗历程, 那一个个潸然泪下的红色故事, 配合着乐器演绎出的旋律, 强烈的带入感似乎把现场观众 拉回到91年前的一声枪响。 在舞蹈表演《茉莉花》中,十几名军中“绿花”挥洒青春芳华,个个笑靥如花,英姿飒爽。她们在最美青春年华中接受摔打锤炼,经受风雨磨砺,以青春活力的表现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小男孩用架子鼓演绎了一首《逆战》,赢得现场阵阵掌声,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还真别说,这小男孩打架子鼓的气场,伴随着激情的音乐,酷得不要不要的!长大肯定讨女孩子喜欢~ 活动中,退伍军人亲自登台合奏的《喜洋洋》,让大家感受到节日喜庆的气氛。而退伍女战士女声小组用动听的声音演绎的《打靶归来》,则展示出了饱经硝烟血火的岁月。 演出结束后, 桂山景区负责人在景区内设宴, 军民一家亲, 大伙儿坐在一起, 共叙战友情, 谈起热血往事。 情至深处, 有些退伍老兵不禁热泪盈眶, 纷纷感慨: 如今咱们祖国强大起来了, 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附录视频网址 1.按住视频网址 2.点击选择复制 3.点击转到或打开或搜索 进入观看 现场视频一 https://m.youku.com/video/id_XMzc1NzUzNDAzMg==.html?x=&amp;sharefrom=android&amp;sharekey=020b8bf0e0c0c503b05dffd1a0c3d6620&amp;from=timeline&amp;source=&amp;ishttps=1 现场视频二 https://m.youku.com/video/id_XMzc1Nzc0ODM3Ng==.html?x=&amp;sharefrom=android&amp;sharekey=4b9a633ca7e90338750c6e01db67fbe42&amp;from=timeline&amp;source=&amp;ishttps=1 </h3> <h3>&nbsp;&nbsp;&nbsp; 原河源县籍参战退役军人,纪念对越作战胜利四十周年座谈会,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经请示市区相关部门同意,2019年3月16日在河源市万豪国际酒店隆重举行!280位老兵参加隆重活动。</h3><h3>&nbsp;&nbsp;&nbsp;&nbsp; 1979年原河源县600多位客家热血青年参加了中越自卫还击战,历时十年,牺牲兄弟55位烈士,40年之中因战争后遗症导致50多位战友已故。</h3><h3>&nbsp;&nbsp;&nbsp; 时光荏苒,参战老兵已年过花甲,40年的光阴里,我们哭着、痛着、思念着,却从来就没有忘记过那些牺牲长眠的战友,在我们平凡的、有限的生命过程中,所有的一切都不容忘记,所有的一切都被我们深深地铭记!</h3><h3>隆重纪念中越战争胜利40周年!</h3><h3>隆重纪念为国捐躯的英烈!</h3><h3>向英烈致敬!</h3><h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h3><h3>祝幸存老兵身体安康!</h3> <h3>【房东大妈】欧小平的牵挂丨欧海林<br>“房东大妈”陆玉林是广西靖西市渠洋镇巴蒙村其中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就是这样一个善良朴实的农村大妈,把慈母般的爱无私地给了欧小平和一个个在她家驻扎过的年轻战士们,欧小平1979年2月中越自卫还击战受了伤住在 广西靖西市渠洋镇巴蒙村(陆玉林大妈) 家疗伤……让欧小平在青春年少之时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倏忽而过,人世几度变迁,尽管37年过去了,这份无法忘记的爱却一直珍藏在欧小平的心底,2016年8月17日带着受伤的身躯,战功勋章,慰问金,慰问品从广东河源前往 广西 靖西市渠洋镇巴蒙村与陆玉林大妈相见,全家人此时此刻感激的泪水非常感动……在这片神奇的土地里写下了人生自豪和壮丽的一笔。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们深深眷恋;那里慈祥可爱的壮族父老乡亲,我们深深怀念,我爱你!广西,我们也是“广西人”。<br>命运把我们这些人,在37年前就把壮乡的红土地和壮乡人民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里,我们与壮乡人民共呼吸、共命运。我们没有忘记,在我们拼杀的日子里,他们也一样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为我们送饭送菜、抢救伤员、运送物资、浆洗衣被,为战斗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俗话说,战士守边关,人民是靠山。没有广西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没有广西人民的无私奉献,我们不可能打胜仗。<br>战争结束后,广西壮乡人民也一样继续用大爱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帮助部队掩埋牺牲烈士的遗体;全力建设烈士陵园;修筑军事设施和道路交通。每逢佳节,他们深入边防哨所、前沿阵地慰问我们的战士,特别是每年清明节,他们象父母亲一样来到烈士陵园,哀思祭奠、泪洒坟头,不管岁月如何变化,他们都一如既往地把驻地的子弟兵视为自己的亲人。<br>我们这些老兵离开广西最短的也有30多年,想当年我们离开广西这片土地时,大家都是恋恋不舍,含泪挥别,重新回到当年走出的那个家门。回乡后,老兵们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幸福家园,养儿育女、孝敬父母。如今他们的年龄都在60岁上下。虽然我们离开了广西这个“第二故乡”,但我们的心深深铭刻着“广西”这两个大字。老兵们有的近10多年来,每年都要重返广西,到原来驻扎部队的村庄去,看望这里的老房东,时光已过去37年,当年与我们结下深情的大叔大妈已经离开这个人世,但我们还是要寻找往日的足迹,回忆昔日的时光;有的年年回到广西边境的烈士陵园,祭奠长眠在南疆边陲的兄弟们。特别是近年来,每逢清明节,全国各地的参战老兵组织或自发纷纷来到广西边境的烈士陵园里参加祭奠活动,人数一年比一年多,规模一年比一年大。<br>壮族老大叔老大娘,原谅我们这个不孝儿,37年前的娃儿又在远方想念着您。<br>带着战场上留下的一身尘埃,站在即将离开军营的车上,我们也含着眼泪远看着如同自己亲娘般的大娘大叔。<br>2016.08.19<br>欧海林</h3> <h3>当前,河源市已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刺阶段,年近60岁的老兵欧海林,就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身体力行,积极投身到了创文工作当中。<br>  今年近60岁的欧海林是中越自卫还击战老兵,对我市的创文工作,他感触颇深。他说,现在小区居民自觉讲卫生、爱环境,明显感受到身边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文明创建工作也深入人心。<br>  “作为老党员,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讲文明,方方面面要带好头,给年轻人做榜样,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比如说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斑马线,不要横穿马路,说话讲文明,垃圾不要乱扔等等。”<br>  闲暇之余,欧海林喜欢写写书法“创文靠大家”,让更多的市民自觉参与到创文的队伍中来。<br>  “不仅从自身做起,自己的家庭做起,还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子孙们,每个人都做好了,每个家庭都做好了,这个社会自然就和谐了。”<br>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可以为市民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也将为河源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br>  “你看,我们搞得好了,外地的人来了就说,这个地方好,我投资!另外一个人说,这个地方好,我在这里安家,这对我们河源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br>  文明城市的创建,可以全面提升一座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创文不是一阵风,吹吹就过,而是要持久,要成为一种习惯。<br>  眼下的河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文志愿服务”这支队伍中......<br>2017-09-20<br>欧海林</h3> <h3>河源现代医院,党支部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br>河源现代医院,党支部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br>朱伟勇,河源籍越战一等功臣。<br>  党员作表率 ,创文出新颜 ,河源现代医院党支部在支部书记和刘老板的带领下,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br>  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如火如荼之际,今天上午,河源现代医院,召开了每月一次的党员组织生活会,会上学习了党的有关资料,结合当前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新风尚,在支部书记的提议下,大家都争先报名,积极参加创建文明城市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特别是朱伟勇同志,是一位中越反击战一等功臣,年近六十的英雄退伍老兵,第一个带头报名参加,还有三等战残老兵潘罗顿同志,余观兴同志,等也参加了支部党员志愿者创文活动,这些老兵,继续发扬军队的优良作风,为家乡的创文建设再次发挥军人的精神,是退伍不退色的铁血军人,为河源创建文明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br>  二0一七年九月九日,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全体党员,按照“创建文明城市、党员作表率”的要求,统一佩戴鲜红的“党员志愿者”胸标,亮出党员身份,来到河源大道各路口共同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br>2017-09-10<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张武彪;启航我们到部队的老领导<br>感谢张武彪老领导:1980年冬把我们带到广西贵县军营锻炼成长!<br>  首先我们要感谢原河源县人武部的首长、领导以及所有负责征兵工作的同志。感谢你们为此次征兵所做的大量的工作,为我们部队输送了合格的兵员,感谢你们热心地接待和真诚地关心照顾,让我们的工作有序、有效、顺利地展开;其次要感谢支持国防事业的应征青年家长。感谢你们为了国家的安全,祖国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不惜将自己养育近20载的儿子送入军营,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您们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值得每个人敬仰;再次我要向全体应征入伍的青年表示祝贺。祝贺你们从此成为一名共和国的军人,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革命战士,这是你们的光荣,也是你们全家的光荣,更是党和人民对你们的信任。<br>请领导、同志们放心,请乡亲们放心,我们接兵人员一定会继续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新兵同志们安全顺利到达部队;我们的部队也一定会关心、教育、管理、训练好新兵,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祝各位领导、乡亲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家庭幸福!<br>原河源县1980年入伍广西贵县123师全体参战退役老兵!<br>2016.11.18<br>河源市希尔顿酒店<br>【欧海林】</h3> <h3>感谢2017年6月原368团领导到河源探望战友!参观了新丰江水库:<br>新丰江大坝,是新丰江上的一座水库大坝,1958年开始兴建,1962年竣工,距河源市区6公里,为混凝土结构,高124米,坝顶宽为5米,长度440米,是世界上第一座经受六级地震考验的超百米高混凝土大坝。溢洪段设有3孔。<br>新丰江大坝<br>建造时间<br>1958年<br>竣工时间<br>1962年<br>结构<br>混凝土结构<br>去河源不去这些地方,等于白去了<br>新丰江大坝<br>新丰江电厂大坝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奇迹,是人类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一个典范。如果不是亲临其境,人们很难想象这么一座百米大坝背后是一个“山中海洋”,而脚下却有一个高楼林立、人影绰约的中等城市。<br>河源市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不大,温度也变化不大。一年四季都可以到这里看大坝,不过在春夏季节里雨水丰富,水库水面比较壮观,说不定能遇到排水的壮观景象。<br>2017.6.20<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  《退伍证》证明你当过兵<br>儿女小时候问我<br>“爸爸,你这退伍证能换一块糖吗?”<br>我说不能换也换不了。<br>如今外孙子也是这样问我<br>“外公你这退伍证有啥用?能不能换一瓶水?”<br>我还是说:换不了!<br>外孙说:那你留着干嘛?<br>我告诉他这是外公用多年的青春血汗换回的一个证《退伍证》<br>它代表外公内心的荣誉,<br>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br>当兵的那几年,<br>每一滴血汗,凝聚的是我们人民的爱戴!<br>每一串泪水,吟唱的是我们青春的无悔!<br>每一次奉献,展现的是我们军徽的光芒!<br>每一场战斗,谱写的是我们灵魂的升华!<br>如今:<br>《退伍证》在柜子里躺了几十年了<br>没有任何作用<br>照片糊了、毁了、黄了<br>字迹已经掉落、模糊<br>钢印已经摸不到、看不清<br>但看到它,<br>就想起了当年的那一幕一幕的喊杀冲的时刻!<br>也想起了在一起摸爬滚打、出生入死的……战友们!<br>每逢此时,记忆都会如泉涌,禁不住泪流满面!<br>曾经的那段岁月,让我们怀念;<br>曾经跟战友在一起的日子,永远都在心底;<br>退伍,离开了部队,回到了地方,<br>还是忘不了每天早上晨跑的日子,想念那哨声<br>退伍证,证明我们曾经的那段日子,<br>纪念我们永不逝去的峥嵘岁月!<br>当过兵的后悔三年,不当兵的后悔一辈子,<br>当几年的兵胜读十年书,<br>我们当兵的有坚定的信仰:<br>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r>头戴国徽,肩扛责任,人民至上,不辱使命<br>一句“为人民服务”,多少战友奉献了鲜血,生命<br>但是,当兵无悔,奉献无悔!<br>希望党和人民不要忘记退伍军人<br>我们不求理解,但求能得到尊重!<br>我多希望,<br>能够很自然地拿着它免费坐公车……!<br>我多希望,<br>在旅游时,没有重重检验<br>堂堂正正地玩,开开心心地离开!<br>我多希望,<br>在祖国需要我们时,<br>没有拦截,一步跨入军营,<br>扛起钢枪与战友再并肩,<br>上一次战场,射一次豺狼!<br>我多希望有一天,<br>把它带在身边,<br>提高我的自信、得到社会的尊重,<br>而不只是黯然神伤!<br>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的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才会体会到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只有你当过兵》命运的巨烈沉浮与很多人生无奈的结局。<br>《退伍证》证明你当过兵!!!<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 塔山英雄团(123师367团),我们的回忆</h3><h3>时光的流逝抹不去你优良的传统,岁月的沧桑见证你光荣的历史。塔山英雄团,你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胶东半岛挺身而起,南征北战,一路战歌高昂,功绩累累。</h3><h3>八十年的风霜雪雨,也曾跋山涉水,也曾辗转沙场,但这些艰难险阻,从未能阻挡你前进的脚步。</h3><h3>八十年后的今天,当你处在这场改革强军的浪潮尖,你一步一朵浪花,步步生莲,用一种冲锋的姿态宣誓着“愿为改革献此身,甘为人先筑强军”的意志。</h3><h3>你是塔山人的精神寄托,是塔山的传奇。千山万水,处处都有塔山人对塔山的记忆,那曾经风里来、雨里去的身影依旧清晰;春秋交替,每个季节都有塔山人对塔山的留念,那曾经泥巴里,水坑里的笑容不曾模糊。</h3><h3>塔山,带不走的是回忆!!</h3><h3>曾经的你:</h3><h3>那一年,在苏、鲁、豫、皖省委的领导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7、第8支队和平度、掖县游击队及蓬黄战区指挥部,在山东省蓬莱县薛家村、花卉村会师,组建了“苏、鲁、豫、皖第3军区特务团”那就是曾经的你。</h3><h3>1946年上半年,你参加沙岭保卫战和本溪保卫战。</h3><h3>1949年3月25日下午,在北平西苑机场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首长的检阅。同年十月参加了衡宝战役和广西战役。</h3><h3>1940年,你化身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16团。</h3><h3>接着,横渡渤海挺进东北,改名为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12师第34团。</h3><h3>再后来,进驻广东平息匪患回来,你再次驻守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之地,历史悠久的古郡贵县,练精兵、铸铁甲。</h3><h3>如今的你传承塔山先烈们精神,先辈的荣誉注定沉淀的更加香醇。看到你连续十几年的先进,塔山的辉煌不曾在我们身旁离开。</h3><h3>1946年10月参加新开岭战役,将敌被称为“千里马”的机械化第25师诱至既设阵地,配合兄弟部队全歼该敌,开创了人民军队全歼蒋匪军机械化整师的光辉范例。</h3><h3>1946年你参加了辽沈战役,参加了塔山阻击战,浴血奋战六昼夜,与兄弟部队一起阻敌十一个师的传奇,至今被西点军校所研究。</h3><h3>随后参加平津战役,在张家口追歼战中,创造了一个团一次战斗歼俘敌1.4万人的战争奇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授予“塔山英雄团”荣誉称号。</h3><h3>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有力的打击了越南侵略者,胜利的完成了扣屯穿插和那怀攻坚等任务,保卫了祖国南疆领土的绝对主权。</h3><h3>1998年8月,你们在长江大堤立下了“宁死不丢阵地,誓与洪魔决胜负”的铮铮誓言,坚持战斗1个月。</h3><h3>2010年来宾抗旱,你们不畏炎热,不惧干渴。汗流浃背却不停下手中水桶的传递,干涸了的这块大地,却让你们的汗水湿润了。在你们的心中,人民的一切高于一切。</h3><h3>2015年,你已经连续13个年头被评为先进单位了,持续的荣誉并没有让你目空一切。你一直一直告诉自己,保护祖国的安危,保护人民的安全才是最高的荣耀。</h3><h3>2016年,你被评为了陆军先进旅团级单位党委,这是陆军部刚刚成立所颁发的第一块奖牌,你成了整个南部战区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单位。</h3><h3>和平建设时期,你始终保持着“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始终坚守着塔山的优良传承,展现新的风貌。</h3><h3>忠诚:</h3><h3>“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绝对的军魂”,我们要对党忠诚、对祖国忠诚、对人民忠诚,做一个合格党员,时刻谨记党员的身份,时刻对党忠诚。</h3><h3>大局:</h3><h3>塔山虽小,却是辽沈战役乃至全国战场的关键所在。故而在全团伤亡惨重时,也决不后退半步、誓死保卫塔山。塔山传人就是这样,个人服从组织,小家服从大家。</h3><h3>荣誉:</h3><h3>作为英雄团队的一员,我们懂得荣誉就是生命。荣誉激励我们逢一必争、逢冠必夺、逢战必胜,养成了站排头、当先锋、打头阵的习惯。</h3><h3>纪律:</h3><h3>难忘进京路上的苹果园,即使饥肠辘辘,数千官兵也没有一个人去摘苹果,哪怕是熟透掉在地上的,也没人去捡一个。</h3><h3>坚韧:</h3><h3>瞄准一个目标便出发,哪管万水千山,不怕荆棘丛生,任凭风吹雨打,我也不妥协、不退缩、不放弃,始终坚定信念,只顾风雨兼程!</h3><h3>创新:</h3><h3>创新强军路上少不了创新,唯有创新才能进步,只有创新才有突破。我们决不默守陈规,积极开拓进取,用源源不断的创新书写新的篇章。</h3><h3>使命:</h3><h3>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的使命是什么,不仅仅是保家卫国、站岗执勤。军人的使命是在党和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军人生命的价值,来源于使命的执行。</h3><h3>责任:</h3><h3>军人的责任,是站好每一班岗,是掌握每一门技能。把责任放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尽心尽力干好每一件事,和平的维持,靠的就是每一个军人的责任心。</h3><h3>担当:</h3><h3>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需要的时候绝不退缩。我们就是人民的顶梁柱,人民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担起,祖国受到威胁,我们应该担起,不管这担子有多重。</h3><h3>血性:</h3><h3>军人需当有血性,军人可会怕流血牺牲?可会怕洪魔畏灾害?作为军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做到的,再大的困难都是纸老虎,军人的血性就是永远前进的果敢。</h3><h3>奉献:</h3><h3>“头顶边关月,心系天下安”,军人的付出不求回报。奉献了青春,奉献了人生,但我们不曾后悔,因为祖国和人民都会记住我们。</h3><h3>团结:</h3><h3>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朝着一个地方汇集而去,从前我们素不相识。但在这个绿色的大家庭里,我们懂得了什么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懂得了什么叫一人有难,八方支援。</h3><h3>拼搏:</h3><h3>人生就是得靠“拼”,拼出来的成绩,拼出来的优秀。军人靠的就是一股拼劲,五公里的时候“拼”速度,打靶的时候“拼”环数,“拼”出了一个军人的所有潜力。</h3><h3>努力:</h3><h3>勤能补拙,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天才,成功是99%的努力+1%的灵感。天道酬勤,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h3><h3>塔山,你留给我太多太多的回忆,忘不掉你的精神,忘不掉你的灵魂。不管以后会变得怎么样,你永远存在我的心里。</h3><h3>在这场改革强军的浪潮中,我们会始终发扬“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撸起袖子加油干!!!</h3><h3>2017.5.21</h3><h3>欧海林</h3><h3>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h3><h3>2.点击选择复制</h3><h3>3.点击转到或搜索或打开</h3><h3>进入观看</h3><h3>https://mp.weixin.qq.com/s/Ct1TELHywGM6tPIVN-BS2A</h3> <h3>为庆祝八一建军节,【河源市123师黄村籍】参战的老兵又一次在河源市新江大酒店欢聚在一起,帮助困难战友,再行动,话语军旅,重叙那血染的风采。<br>虽然不再穿军装,<br>虽然不再吃军粮,<br>虽然不再听军号,<br>虽然不再住营房,<br>但还是军人的性格,<br>仍是军人的脊梁,<br>百听不厌的是军号吹响,<br>常唱不衰的是军歌嘹亮,<br>终生不悔的是军旅生涯,<br>生死不惧的是军威浩荡,<br>永远不变的是铸我军魂,<br>终身难忘的是战友情长,<br>我们虽然在祖国的四面八方,<br>情谊永存的我们日月同享,<br>战友是梦,睡也思念,<br>战友是魂,嵌入心田,<br>战友是金,沉沉甸甸,<br>战友是缘,一世相牵,<br>战友是路,越走越宽,<br>战友是福,吉祥无边,<br>愿战友,常相聚,<br>常来往,长相望,<br>也许忙碌的日子让彼此疏离,但知心的战友一生难忘。莫让时间冲淡友谊的酒,莫让距离拉开思念的手,当时光流逝,物换星移,你仍然是我最好的战友。<br>弘扬、传承先烈战斗精神;唤醒民族灵魂:増强爱国情怀;倡导和平!<br>八一节快乐!祝愿祖国繁荣昌盛!<br>2016·8·1(欧海林)<br><br>浓浓战友情<br>邹源高战友:2011年7月患了鼻咽癌在广州三九脑科医院治疗,差点因交不起3万多元的治疗费而放弃治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我军一直保持的优良传统。为发扬部队优良传统,战友互助精神[河源市123师黄村籍]李东华、何坤明、邱木根、邱红清、欧海林、钟贵明等战友组织捐款6000多元慰问了邹源高战友,经过精心治疗,身体基本康复。在此,我以老兵的名义,向所有爱心人士表示致敬及感谢!军礼!<br>123师黄村籍战友联谊会2016.07.29(欧海林)</h3><h3>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h3><h3>2.点击选择复制</h3><h3>3.点击搜索或打开</h3><h3>进入观看</h3><h3>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Y2MzgxNDY5Mg==.html?sharekey=bb8a5e488aa96154db1f0117fddee5111</h3><h3><br></h3> <h3>  兄弟情,战友爱<br>原41军123师河源市东源县战友爱心传递正能量<br>发布时间:2016-07-21<br>为河源老兵李云山重病爱妻送上慰问金!<br>来源:轻松筹【我的妈妈今年47岁,典型的农村家庭主妇,省吃俭用一辈子,把我们养育成人。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妈妈总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最好的都留给我们~<br>可是老天不公,我妈由于身体不适,脚裸发肿就到东莞市华侨医院检查,通过医院验血报告得知:肾出现问题,医院接收不了,建议到大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7月初凌晨一早,就赶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检查,初次检查结果是慢性肾病,右肾完全萎缩,左肾还有2成完好。第二天随着尿素、肌酐不断的升高,就确诊为:尿毒症!!尿毒症称为第二癌症!!<br>我们全家当时都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怎么不幸会降落在我妈妈身上?妈妈省吃俭用一辈子,善良一辈子。一直身体好好的,没病没痛,怎么就突然得了尿毒症!!我妈当时就说:放弃吧,不治了,回家!我们家本来条件就不好,怎么治?完全是个无底洞!在确诊那段时间,妈妈天天以泪洗面,想过跳楼,想过自杀,就是不想拖累家里。妈妈总是哭着说: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还没看到弟弟成家,还没看到我们过上好日子,还没看到……<br>看到妈妈这样,我们撕心裂肺,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妈妈多活在这世上,哪怕只有1天,1星期,1年。尿毒症只能换肾或者通过透析来维持生命。换肾,至少需要50.60万,还不加手术费,后期各种费用。还要无限期等待合适的肾源,最后只能选择透析!靠透析维持生命!<br>昨天做了透析手术,目前住院治疗13天,每天的住院费,治疗费,各项检查费,已经花费了6万!接下来还要透析。透析前期每周3-4次,加上药物治疗,每次费用是2000元以上。还要每周、每月,每年坚持、定期的透析。遥遥无期,杯水车薪,恳请大家伸出援手,帮帮我,救救我的妈妈!!我只想时间慢点,留住我的妈妈。让妈妈活下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br>我不想放弃妈妈!一旦放弃透析,我就再也见不到妈妈,就是没妈的孩子。一直回响我耳旁的就是:妈妈痛,妈妈不活了……<br>只能通过透析维持生命。恳请大家帮帮我!祝好人一生平安!万分感谢!<br>已提交资料轻松筹提示您了解项目后再帮助TA<br>受助人(患者):曾蔼娣<br>身份证已提交<br>所患疾病:尿毒症<br>诊断证明已提交<br>诊断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br>收款人:李明嫚(父母/亲兄弟姐妹/子女)】<br>50.60万元,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已经很难坚持支付如此高额的医疗费用。<br>为了进一步弘扬部队优良传统。本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全体老兵积极响应、踊跃捐款,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兄弟情、战友爱的动人诗歌。<br>捐款献爱心,浓浓战友情,愿患者早日康复。<br>此次捐款2万多元<br></h3><h3>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h3><h3>2.点击选择复制</h3><h3>3.点击搜索或打开</h3><h3>进入观看</h3><div>https://m.youku.com/video/id_XMTY2NTM0MjQ2MA==.html?sharekey=e2f73b060dcc24b69e7dce4a57cf97ba7&amp;source=&amp;ishttps=1</div> <h3>  奉献爱心<br>感谢河源市东源县123师战友奉献爱心!<br>尊敬的各界爱心人士,社会各位好心人士,请帮帮我,万分感谢您们,愿意点开花费时间阅读。 我名钟桂新今年六十岁,我老婆名,罗义妹也六十岁,家住广东河源市黄子洞凌角村,在2015年1月我老婆被确诊为左大脑出血,经医院治疗后留下后遗症,以后一年内入医院就五次,2015年9月17日再次确诊为大动脉堵塞百分之九十,叫右大脑梗死,确诊为十项病情至今不能说话不会行走,大便一至二天要我挖出来,天天抱出抱入七八次,从2015年最后入院五次再也无钱医治她的病一直在家床上,一家人到处借钱欠下债务,已用尽一家人的全部收入,因无钱医治床上睡了一年多,背部睡烂了多次,因我老婆的病用尽了一切收入,造成家人生活上都极度困难,医院要求我老婆转到广州医院做动脉架接手术,这种手术费用25-30万元,我家无能为力拿不出那么高额费用,这样的灾难就降临到我家里,我为了希望我老婆渡过这次难关,只有请各界好心人,社会各位爱心人士帮助一下我这个家,我感激不尽!<br>2016.10.23编辑发布<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h3>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h3><h3>2.点击选择复制</h3><h3>3.点击转到或搜索或打开</h3><h3>进入观看</h3><h3>https://m.youku.com/video/id_XMTU2NzA2ODY0NA==.html?from=s1.8-1-1.2&amp;ishttps=1&amp;vertical=1</h3><h3><br></h3><h3>为程坚强战友母亲重疾捐款</h3><h3>挚爱的各位战友们:</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您们好!程坚强:95年兵,我们原123师河源籍战友、河源市东源县黄村镇人,曾在369团通讯连服役。其母亲王运连因颈部大动脉堵塞、导致脑部大面积细胞死亡,现在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lCU抢救、致今没脱离生命危险期,已花费巨额抢救医疗费用,后续治疗费用庞大、缺口太大。屋漏偏逢连夜雨,程坚强战友妻子16年因患乳腺癌在广州医院花费了巨额医疗费用、早已举债过日,面临如此困境。恳求亲爱的战友们伸出友谊温暖之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帮助战友程坚强走出困境。感恩战友们!</h3><h3>附:河源籍战友捐款芳名</h3><h3>1.程培新</h3><h3>2.程美军</h3><h3>3.缪发祥</h3><h3>4.张关钦</h3><h3>5.黄智军</h3><h3>6.欧浩阳生</h3><h3>7.欧海林</h3><h3>8.李小清</h3><h3>9.欧顿华</h3><h3>10.钟铭盛</h3><h3>11.游鸿川</h3><h3>12.邱德生</h3><h3>13.张竹平</h3><h3>14.李卫志</h3><h3>15.古瑞军</h3><h3>16.张培城 </h3><h3>17.邱伟峰</h3><h3>18.肖乃源</h3><h3>19.张雪忠</h3><h3>20.曾志平</h3><h3>21.张学兵</h3><h3>22.邱船辉</h3><h3>23.周卫武</h3><h3>24.李智裕</h3><h3>25.戴伟捷</h3><h3>26.陈日平</h3><h3>27.古健旺</h3><h3>28.李坚华</h3><h3>29.李建亮</h3><h3>30.陈景敏</h3><h3>31.欧小斌</h3><h3>32.赖洪浪</h3><h3>33.陈文锋</h3><h3>34.程巧伟</h3><h3>35.何志尧</h3><h3>36.戴伟娟</h3><h3>37.罗贵泉</h3><h3>38.刘伟勇</h3><h3>39.陈飘中</h3><h3>40.李瑞明</h3><h3>41.黄慰澄</h3><h3>42.陈京城</h3><h3>43.陈根才</h3><h3>44.曾海洪</h3><h3>45.邱志强</h3><h3>46.谢天生</h3><h3>47.詹伟生</h3><h3>48.许汉强</h3><h3>49.黄东鹏</h3><h3>50.蓝海波</h3><h3>51.张惠阳</h3><h3>52.郭忠爱</h3><h3>53.赖志勋</h3><h3>54.刘清华</h3><h3>55.黄志锋</h3><h3>56.赖洋青</h3><h3>57.王定华</h3><h3>58.丘红清</h3><h3>59.赖林生</h3><h3>60.吴文辉</h3><h3>61.赖建勇</h3><h3>62.诸进雄</h3><h3>63.曾尚卡</h3><h3>64.陈松健</h3><h3>65.曾俊峰</h3><h3>66.刘辉献</h3><h3>67.王建新</h3><h3>68.叶杜青</h3><h3>69.张世锋</h3><h3>70.刘雄华</h3><h3>71.钟世强</h3><h3>72.龚锦平</h3><h3>73.刘永昌</h3><h3>74.王少基</h3><h3>75.张运周</h3><h3>76.程明星</h3><h3>收到家属通知!</h3><h3>各位战友,捐款截止!</h3><h3>此次共助捐款13850元</h3><h3>感谢各位战友的热心支助!</h3><h3>2019年7月19日</h3> <h3>帮扶劳宏才战友倡议书 </h3><h3> </h3><h3> 六连的各位新老战友,大家好!</h3><h3> 惊悉曾和我们一起出生入死战斗过的我连司务长劳宏才家遭遇不幸:司务长夫人因患癌前期住院治疗,已花去家中所有积蓄并欠下大笔外债。俗话说,屋漏偏遇连阴雨和祸不单行!而劳宏才战友的儿子:劳平又因突患脑出血住进了医院生命垂危,做了两次开脑手术,至今仍昏迷不省人事,而且每天需花上万元的各项费用。对此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面临着沉重的打击,心情是多么的沉痛和无助。</h3><h3> 好在人间自有真情在,战友兄弟情更深!我们是战友,更是好兄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何况我们曾经一起生死与共!</h3><h3> 为此,我们呼吁,向全体战友提出倡议:</h3><h3>对劳宏才司务长家里面临的特殊困难,希望战友们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热情的爱心。各尽所能,力所能及的对其提供帮扶,使劳宏才战友在最困难的时候能感吾到来自战友兄弟大家庭的温暖,提高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h3><h3> 最后祝劳司务长家人早日康复!</h3><h3>祝全体战友安康如意!</h3><h3> 经战友建议和原连队干部商议临时组成 368团六连帮扶劳宏才战友临时筹委会,成员有:曾人民、邱建兴、涂明星,燕学宝,刘传民、韦锦沛。负责向战友募集捐助款事项,具体由曾人民负责收集和保管,然后直接转入劳宏才帐号。</h3><h3> 二0一八年十月一日</h3><h3>捐助战友芳名录:</h3><h3>刘传民</h3><h3>燕学宝</h3><h3>韦锦沛</h3><h3>林顺风</h3><h3>廖解荣</h3><h3>高 松 </h3><h3>肖凤长</h3><h3>谢厚辉</h3><h3>钟树令</h3><h3>欧海林</h3><h3>张 凡</h3><h3>王木喜</h3><h3>黄秉伦</h3><h3>吴敏忠</h3><h3>梁思能</h3><h3>涂明星</h3><h3>刘均椿</h3><h3>杨浮生</h3><h3>陈小刚 </h3><h3>刘家祥 </h3><h3>杜志伟 </h3><h3>孙义宗</h3><h3>覃 军 </h3><h3>李 江 </h3><h3>黄 武</h3><h3>刘明芳</h3><h3>何茂新 </h3><h3>林兴固</h3><h3>杨燕文</h3><h3>赖月浓</h3><h3>张瑞辉</h3><h3>陆德照</h3><h3>何伟平</h3><h3>吴泗娣 </h3><h3>朱立邦</h3><h3>匡世杰 </h3><h3>苏振燎 </h3><h3>涂玉成 </h3><h3>曾人民</h3><h3>吴上枝 </h3><h3>张维仁</h3><h3>姚旭东 </h3><h3>梁福林</h3><h3>黄昌礼 </h3><h3>阮豪富</h3><h3>陈再富 </h3><h3>胡著生</h3><h3>陈建新</h3><h3>张武彪</h3><h3>李长庚</h3><h3>王 斌</h3><h3>袁桂茂 </h3><h3>梁 财</h3><h3>陈景洪 </h3><h3>廖惠洪</h3><h3>杜守放</h3><h3>陈文祥</h3><h3>邓 辉</h3><h3>雷 燕</h3><h3>徐孝友</h3><h3>黄家斌</h3><h3>沈鸿清</h3><h3>高新长</h3><h3>帅万细</h3><h3>黄吉贵</h3><h3>何国才 </h3><h3>蒙培宏</h3><h3>来飞先 </h3><h3>崔保贵</h3><h3>陈 标 </h3><h3>丁宜成</h3><h3>牛鹏军</h3><h3>张国安</h3><h3>阳厚斌</h3><h3>潘守彬</h3><h3>庄朝根</h3><h3>唐良先</h3><h3>张凤文</h3><h3>王洪奎</h3><h3>熊六勇</h3><h3>姜恒功</h3><h3>梁永授</h3><h3>李忠全</h3><h3>邱建兴</h3><h3>吴奕森</h3><h3>郑奕祥</h3><h3>徐泽龙</h3><h3>黄观清</h3><h3>谭道光</h3><h3>夏战虎</h3><h3>邱权辉</h3><h3>胡 华</h3><h3>官毛仂</h3><h3>吴远根</h3><h3>孙义忠</h3><h3>刘治虎</h3><h3>张登恒</h3><h3>郭敬礼</h3><h3>周共生</h3><h3>吴相斌</h3><h3>肖凤长</h3><h3>翻则全</h3><h3>甘卓科</h3><h3>蔡信宏妹妹</h3><h3>朱木生</h3><h3>苏桂森</h3><h3>宋祥云</h3><h3>李刘胜</h3><h3>梁玉星</h3><h3>梁树坚</h3><h3>曾健森</h3><h3>廖健聪</h3><h3>杜计强</h3><h3>梁广辉</h3><h3>李辉增</h3><h3>冯立平</h3><h3>韦 江</h3><h3>黄献武</h3><h3>唐有能</h3><h3>周志坚</h3><h3>黄健华</h3><h3>许华森</h3><h3>黎宗定</h3><h3>耿言兵</h3><h3>黄正泰</h3><h3>谢晓波</h3><h3>王文超</h3><h3>郑功发家属</h3><h3>万雪良</h3><h3>梁权龙</h3><h3>田洪法</h3><h3>覃 勇</h3><h3>赖运龙</h3><h3>何志超</h3><h3>李海泉</h3><h3>赵房成</h3><h3>何书雄</h3><h3>李献泉</h3><h3>谭晓东</h3><h3>陈建群</h3><h3>梁灿明</h3><h3>梁志雄</h3><h3>谢驱云</h3><h3>温建安</h3><h3>周益文</h3><h3>许辅权</h3><h3>文庆衡</h3><h3>龚钜添</h3><h3>郭泽雄</h3><h3>郭思远</h3><h3>黄若云</h3><h3>周太灿</h3><h3>唐 斌</h3><h3>施 华</h3><h3>陈稳权</h3><h3>曹志军</h3><h3>胡定华</h3><h3>王全勇</h3><h3>汤光明</h3><h3>秦荣平</h3><h3>王祖彬</h3><h3>潘汝恒</h3><h3>范志文</h3><h3>黄正华</h3><h3>魏文茂</h3><h3>肖小毛</h3><h3>梁建豪</h3><h3>蔡元章</h3><h3>何卫民</h3><h3>卓亚龙</h3><h3>李立峰</h3><h3>黄 章</h3><h3>舒良志</h3><h3>吴军里</h3><h3>高海军</h3><h3>叶远胜</h3><h3>韩桂稳</h3><h3>林汉育</h3><h3>彭伟昌</h3><h3>謝移峰</h3><h3>陈 斌</h3><h3>农学院</h3><h3>王 林</h3><h3>吴谋师</h3><h3>唐全平</h3><h3>梅国养</h3><h3>梁文池</h3><h3>赵胜良</h3><h3>感谢(轻松筹)及其它账户汇入所有捐款战友</h3><h3>此次筹得善款:24765元</h3><h3>补充战友捐助芳名录:</h3><h3>王 春</h3><h3>陈李芬</h3><h3>刘桥添</h3><h3>谢三云</h3><h3>陈盛谦</h3><h3>欧福保</h3><h3>覃 军</h3><h3>老司务长劳宏才战友儿子至今已过30天仍未醒来,六连全体战友决定从连队活动余款中,再次给予捐助5000元。</h3><h3>祝患者早日康复!</h3><h3>2018年10月23日</h3><h3>2018-10-23 17:39</h3> <div>  河源籍原123师全体战友派出代表慰问张雪忠战友病重父亲。祝老人家早日康复!同时送上慰问金27000元。</div><div>链接:</div><div>今天下着雨,战友们风雨兼程,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望我的父亲,战友们的到来,令我父亲及我家人万分感动,今生今世革命兄弟,战友情,情深似海,战友真情我雪忠永远铭记在心,永久藏心间,战友们发扬部队互帮互助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美德,在此,我代表家人感谢所有河源籍原123师战友们来看望我病重的父亲,您们永远是我的好战友,好兄弟,谢谢所有战友,祝战友们工作顺利!好人一生平安!万事如意!家庭幸福![抱拳][抱拳][握手][握手]</div><div>2018.07.07</div><div>张雪忠</div><div>河源籍原123师战友群为张雪忠战友捐款<br></div><div>  张雪忠战友,几年前母亲因重病去世,现因父亲重病治疗困难潦倒。</div><div> 河源籍原123师战友微信群发起网捐筹款活动,此次战友们为张雪忠战友捐款26933.33元!愿张雪忠战友父亲早日康复!</div><div>战友捐款芳名录:陈文锋.邱伟峰.欧海林.程明星.翟海东.陈松健.谢天生.欧阳浩生.缪发祥.黄智军.黄伟青.陈飘中.李小清.邱敏东.邱德生.周朗.范国锋.王建新.张伟飘.古伟来.邹国红.张运周.李卫志.欧顿华.刘伟勇.刘伟军.邱船辉.熊乐康.李建亮.罗贵泉.李泉光.许荣波.吴文辉.曾伟坚.刘清华.诸进雄.赖建勇.刘勇辉.罗育新.叶佩景.周卫武.黄勇庭.陈根才.陈景敏.张竹平.李智裕.黄国雄.古瑞军.蓝汉平.龚锦平.古健旺.赖庆林.何志尧.顾伟全.熊兆波.赖国防.赖宗越.程岳洲.李根华.杨顺平.张学兵.叶文练.曾尚卡.刘永昌.蓝建国.甘海辉.黄伟权.曾演泽.张惠阳.谢保定.刘廷华.吴基生.赖宜强.刘银发.张培城.黄志锋.欧小斌.李爱耀.程培新.程美军.戴伟娟.刘志亮.叶国威.赖洪浪.曾志平.王定华.黄慰澄.张伟清.戴伟捷.廖俭宜.谢伟青.游鸿川.刘辉献.曾俊峰.张世锋.刘少军.范基强.罗家献.巫雪先.具连辉.詹伟生.许汉强.曾伟坚.罗素军.李权燕.阮永锋.张关钦.赖少敬.蓝海波.郭忠爱.叶杜青.吴战勇.何志军.赖林生.朱远忠.邱永辉.王少基.谢少鹏.钟锡坚.吴志生.张国浩.陈青许.邓文锋.李森延.钟灵杰.罗国宏.陈甘伟.赖志勋.吴少光.张远光.钟苏平.肖乃源.陈海波.刘新民.具永安.缪周平.刘雄华.蔡粤雄.林摇基.叶成.刘华东.黄森鹏.邓海标.钟铭盛.曾海洪.李魏城.邱志强.李路苟.钟木桂.刘振辉.周剑波.陈日平.钟飘兵.丘红清.张浩.廖志明.邱国全.温运来.吕建才.许兴展.刘清华。</div><div>感谢各位战友们捐助!</div><div>链接张雪忠战友感谢信!</div><div> </div><div>亲爱的战友:</div><div> 大家下午好!</div><div> 战友们你们的爱心、关心和无私的帮助我都收到了,在此我衷心感谢大家的厚爱和支持!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我父亲病重的困难时刻你们及时向我伸出援助之手,我内心深处充满了感激和感动!疾病是冷酷无情的,但你们的爱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div><div> 面对父亲的病重,我也曾经一度心情低落,感到好无助,但是战友们给了我很大的力量,让我重新振作起来!我相信并坚信父亲一定会在大家的共同关心和帮助下早日康复的!</div><div> 请允许我再次感谢战友们的慷慨解囊与热心帮助,我張雪忠永远铭记在心,谢谢革命兄弟,谢谢我亲爱的战友,谢谢你们!顺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心想事成、万事胜意! 此致,敬礼!</div><h3> 张雪忠携全家再次谢谢革命兄弟慷慨解囊和关心爱护! 2018—07一04</h3><h3><br></h3><h3>河源籍原123师及原所在连队为黄添华战友捐款接力</h3><h3>原123师河源籍战友群组织网上捐款活动! &nbsp;&nbsp;&nbsp;&nbsp; 关于对黄添华战友“爱心”捐赠的倡议书 尊敬的战友们: 大家好! 爱心是一股清流,荡涤着世间的尘埃;捐助是一片阳光,温暖着人间的心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不幸的战友最需要得到帮助时,支援和抚慰他们,是我们每位军营兄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近日,河源市叶潭镇战友黄添华,其夫人因突发急症,已送往佛山市肿瘤医院进行紧急治疗,目前身体症状暂时稳定,但高昂的化疗费用已迅速透支整个家庭的积蓄,在无奈的现实面前,曾经的铁血汉子也流下了深情的眼泪,彷徨无助、无计可施的他,唯有日夜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夫人身边,悉心照顾,祈祷奇迹的降临... 添华战友的为人可比“陈永贵”大叔。他自从部队回到地方工作以来,扎根家乡,服务乡亲,历任村支书、村委会主任至今,亲民勤政、两袖清风几十年,在当地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口碑。他常说,自己坚守着军人的形象和传统,造福人民是他一生的责任,时刻不敢忘怀…无奈风云莫测、命运多舛,人生多坎坷,上天正对他和他的家庭进行极大的考验。 在这生命攸关的关键时刻,添华战友需要我们全体战友的帮助。众人拾柴火焰高,经征求添华战友本人同意,情况实属困难,压力重重,才向大家通报,滴水之恩永记心中。在此号召全体战友对添华家庭进行爱心捐助,钱多钱少,热心就好!方法是;直接用红包添华战友收! 古人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我们慷慨捐助之时,付出的是爱心,收获的是真情;播种的是善良,收获的是感恩。捐助不论多少,善举不分先后。让我们齐心协力,团结行动起来!慈心善举,播种福海;扶贫济困,功德无量。我们相信,有您的爱心和奉献,将会化作一缕阳光,让弱者不再孤独,让贫困不再无助。您的真情厚意,一定会赢得全体战友的尊重! 我们期待您的爱心参与,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附:战友献爱心芳名录 &nbsp;A→ 欧海林.曾伟坚.黄志锋.张雪忠.黄伟青.李明光.叶进发.李 华.黄文坚.张百流.黄智军.薛辉云.李伟昌.刘碧良.张海堂.纪水先.邬志雄.邱红清.缪国清.杨映辉.冯友来.黄晓洪.曾繁荣.具连辉.范林新.谢木森.钟贵明.叶新泉.包秋源.诸石秀.邱木根.崔海东 B→ 原所在连队: 钟世彪连长.张海堂.蔡利中.张佰陶.李建强.欧阳辉.郭新伟.何仁友.魏英满.黄志强.黄树根.黄清林.吴景银.许耀彪.陈超长.朱配新.朱积林.翟远军.张锦清.黄健强.唐镇池.刘安金.范正恒.闫爱军.李文千排长.何永东.邹肇棠.李龙春.郑国旺.詹广全.邹明军.沈俊弟.周小雄.叶明成司务长.黄福康.周西涛司务长.谭辉军连长.蓝昌进.唐才富.罗水新(罗伍).曾加进.苏宏亮.江活能.钟敏佳.陈庆堂.邓富佑 2018年8月22日 河源籍原123师全体战友 原所在连队全体战友<br></h3><h3><br></h3><h3>河源籍原123师战友群发起给欧阳浩生战友重病父亲群网捐款(16223元)</h3><h3>您们好!我叫欧阳浩生,家住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骆湖镇下欧村委会五组27号。我的父亲欧可强主要在家务农,过着平凡宁静的生活,可谁曾想可怕的病魔正在一步一步的靠近他,是那么的悄无声息!</h3><h3>2018年11月,父亲欧可强的颈部淋巴长出一个苞,马上到佛山市中医院做了淋巴切除手术,切除物经过活检,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字眼出现在家人面前:转移性鳞状细胞癌!父亲真的很难过,但是他还是鼓励自己,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先进,肯定有办法的!在该院住院10天(2018.11.28至2018.12.7),却还没有找到原病灶,医生建议我们去做一个全身(PET)检查报告。所以我们马上去广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去做全身肿瘤筛查,检查结果是那么无情,显示为咽喉恶性肿瘤!转移到颈部淋巴!</h3><h3>2018年12月11日,我们来到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因为病情严重,很快就安排了手术,14日进行了咽喉和淋巴切除肿瘤手术!老天保佑手术还算顺利,术后几日,因为颈部伤口愈合情况不好,又进行了一次手术!前前后后一个月内进行了三次手术,术后父亲以后都不能说话了,目前身体现在是非常虚弱,饮食都是依靠打胃管进行的,行走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已经花费了三十多万了……目前还欠着医院的医药费!我们家就是个农村打工的家庭!一年到头,微薄的收入减去生活必须开支,根本所剩无几了……巨额的医疗费,根本就凑不出来!目前的医疗都是依靠亲戚朋友的借款,艰难前行。在这里真诚的感谢您们对我们的帮助,真的非常感谢感恩!</h3><h3>现在的我们十分困难,万般无奈之下,写下这封满载希望的求助信,我父亲现在非常非常需要您的帮助!请您伸出援助之手,为渴望活下去的父亲欧可强在寒冷的冬天加一把柴,在星光暗淡的黑夜添一束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您的每一次善举,都会为自己埋下一颗福报的种子。最后祝所有人一生健康、幸福!</h3><h3>附战友捐款芳名录:</h3><h3>1. 顾伟全</h3><h3>2. 周卫武</h3><h3>3. 张雪忠</h3><h3>4. 张伟飘</h3><h3>5. 欧海林</h3><h3>6. 翟海东</h3><h3>7. 陈文锋</h3><h3>8. 缪发祥</h3><h3>9. 张惠阳</h3><h3>10.邱德生</h3><h3>11.李小清</h3><h3>12.谢伟青</h3><h3>13.李卫志</h3><h3>14.许汉强</h3><h3>15.黄慰澄</h3><h3>16.陈日平</h3><h3>17.王定华</h3><h3>18.吴志生</h3><h3>19.邱伟峰</h3><h3>20.罗贵泉</h3><h3>21.陈松健</h3><h3>22.吴文辉</h3><h3>23.王建新</h3><h3>24.陈飘中</h3><h3>25.李建亮</h3><h3>26.吴基生</h3><h3>27.刘华东</h3><h3>28.程明星</h3><h3>29.陈海波</h3><h3>30.欧顿华</h3><h3>31.古伟来</h3><h3>32.黄志锋</h3><h3>33.叶佩景</h3><h3>34.赖洪浪</h3><h3>35.古健旺</h3><h3>36.刘伟勇</h3><h3>37.程培新</h3><h3>38.张竹平</h3><h3>39.刘清华</h3><h3>40.刘银发</h3><h3>41.张培城</h3><h3>42.肖乃源</h3><h3>43.李智裕</h3><h3>44.甘海辉</h3><h3>45.游鸿川</h3><h3>46.黄森鹏</h3><h3>47.诸进雄</h3><h3>48.刘辉献</h3><h3>49.曾志平</h3><h3>50.詹伟生</h3><h3>51.古瑞军</h3><h3>52.赖庆林</h3><h3>53.叶文练</h3><h3>54.黄国雄</h3><h3>55.赖宗越</h3><h3>56.何志尧</h3><h3>57.邱志强</h3><h3>58.曾尚卡</h3><h3>59.谢天生</h3><h3>60.程美军</h3><h3>61.邱船辉</h3><h3>62.张关钦</h3><h3>63.钟世强</h3><h3>64.缪周平</h3><h3>65.廖俭宜</h3><h3>66.张学兵</h3><h3>67.范国锋</h3><h3>68.张运周</h3><h3>69.赖少敬</h3><h3>70.刘伟军</h3><h3>71.熊乐康</h3><h3>72.赖国防</h3><h3>73.欧小斌</h3><h3>74.赖宜强</h3><h3>75.李根华</h3><h3>76.张远光</h3><h3>77.刘雄华</h3><h3>78.钟锡坚</h3><h3>79.林摇基</h3><h3>80.陈海彪</h3><h3>81.周 朗</h3><h3>82.张保军</h3><h3>83.郭忠爱 </h3><h3>84.蓝海波</h3><h3>85.刘志亮</h3><h3>86.黄智军</h3><h3>87.程岳洲</h3><h3>88.龚锦平</h3><h3>89.蓝汉平</h3><h3>90.叶 成 </h3><h3>91.赖建勇</h3><h3>92.刘少军</h3><h3>93.曾俊峰</h3><h3>94.刘勇辉</h3><h3>95.邹志强</h3><h3>96.钟飘兵</h3><h3>在轻松筹项目中捐款战友:</h3><h3>97.邱敏东</h3><h3>98.曾伟坚。</h3><h3><br></h3><h3><br></h3><h3>为河源籍原123师368团6连曾海洪战友重病爱妻雷小红捐款资助</h3><h3>雪中送炭!附战友芳名录</h3><h3>欧阳浩生</h3><h3>周卫武</h3><h3>黄智军</h3><h3>黄慰澄</h3><h3>欧海林</h3><h3>邱伟峰</h3><h3>曾俊峰</h3><h3>刘清华</h3><h3>李小清</h3><h3>诸进雄</h3><h3>缪发祥</h3><h3>翟海东</h3><h3>张雪忠</h3><h3>刘廷华</h3><h3>古瑞军</h3><h3>陈文锋</h3><h3>欧顿华</h3><h3>王定华</h3><h3>程明星</h3><h3>张伟飘</h3><h3>缪周平</h3><h3>曾伟坚</h3><h3>罗贵泉</h3><h3>李志裕</h3><h3>何志尧</h3><h3>李卫志</h3><h3>张运周</h3><h3>赖林生</h3><h3>陈海波</h3><h3>叶佩景</h3><h3>游鸿川</h3><h3>蓝汉平</h3><h3>肖乃源</h3><h3>李建亮</h3><h3>刘伟勇</h3><h3>谢天生</h3><h3>邱德生</h3><h3>邱志强</h3><h3>古伟来</h3><h3>陈根才</h3><h3>赖庆林</h3><h3>张培城</h3><h3>曾志平</h3><h3>许汉强</h3><h3>刘辉献</h3><h3>欧小斌</h3><h3>程培新</h3><h3>张学兵</h3><h3>王少基</h3><h3>刘银发</h3><h3>吴基生</h3><h3>古健旺</h3><h3>顾伟全</h3><h3>陈飘中</h3><h3>张关钦</h3><h3>赖国防</h3><h3>熊乐康</h3><h3>张远光</h3><h3>吴基生</h3><h3>邹国红</h3><h3>黄志锋</h3><h3>李爱耀</h3><h3>邱敏东</h3><h3>叶国威</h3><h3>王建新</h3><h3>吴文辉</h3><h3>程美军</h3><h3>曾尚卡</h3><h3>邓海标</h3><h3>李权燕</h3><h3>李根华</h3><h3>赖宗越</h3><h3>张惠阳</h3><h3>邹志强</h3><h3>赖洪浪</h3><h3>吴志生</h3><h3>杨顺平</h3><h3>黄国雄</h3><h3>詹伟生</h3><h3>巫雪先</h3><h3>钟銘盛</h3><h3>朱远忠</h3><h3>甘海辉</h3><h3>赖洋青</h3><h3>杨文浩</h3><h3>钟世强</h3><h3>张世峰</h3><h3>张建光</h3><h3>温科林</h3><h3>李永鸿</h3><h3>朱赞杨</h3><h3>范国峰</h3><h3>张竹平</h3><h3>黄勇军</h3><h3>戴伟娟</h3><h3>张文和</h3><h3>叶杜青</h3><h3>钟木桂</h3><h3>温响优</h3><h3>邓汉忠</h3><h3>杨安平</h3><h3>张振雄</h3><h3>战友们:古语曰“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但我们河源籍战友团结互助已成为常态化,感谢大家的友爱之情!</h3><h3>河源籍123师战友微信群</h3><h3>此次总捐款16500元</h3><h3>2019年5月5日</h3><h3><br></h3> <h3><br></h3><h3>河源籍原123师战友群为周朗战友捐款</h3><h3> 当您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尽情享受着幸福人生的时候。您可曾想到我们身边的战友,原河源籍41军123师369团3营7连的周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近期家庭发生多起不幸事件,生活面临着困难。</h3><h3>年少父亲早逝,近期母亲因疾病逝世,为让老人家入土为安尽孝,在处理后事过程中由于心情过于悲伤而不小心酿成山林火灾。周朗战友现已被公安部门扣押到看守所接受法制教育并承担刑事责任。现周朗一家6口人(三个小孩,最小的才2岁),哥哥智障残疾。周朗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家中有三个年幼小孩和智障残疾的哥哥,现他的家庭重担即将落在周朗妻子单薄的身上。他的妻子由于要照顾家庭,就再也无法出外打工维持生计。现在家庭千疮百孔,祸不单行,家庭情况十分困难。为了战友三个小孩有书读,生活上给战友妻子有坚强后盾力量。战友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战友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为了巩固我们战友家庭及小孩稳定有书读的前提下。这一刻请战友们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团结一致与周朗战友一起共渡难关。“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用博爱的胸怀铸造世间的真情,愿我们的点滴付出汇聚成爱心的彩虹,让暗淡的家庭重新焕发出灿烂的生机。有了你们的关爱定能给周朗战友妻子和孩子们一个自信的微笑。</h3><h3>2020年01月07日战友群发起捐款……</h3><h3>2020年01月12日由黄智军、黄志锋等战友到忠信镇周朗战友家慰问家属,总捐款4万2千多元将分期支付给周朗战友的妻子小孩。</h3><h3>捐款战友芳名录:</h3><h3>1.陈文锋</h3><h3>2.邱伟峰</h3><h3>3.李卫志</h3><h3>4.谢伟青</h3><h3>5.李小清</h3><h3>6.何志尧</h3><h3>7.李路苟</h3><h3>8.欧海林</h3><h3>9.李建亮</h3><h3>10.黄志锋</h3><h3>11.曾尚卡</h3><h3>12.吴志生</h3><h3>13.古健旺</h3><h3>14.刘伟勇</h3><h3>15.许汉强</h3><h3>16.张雪忠</h3><h3>17.谢天生</h3><h3>18.欧阳浩生</h3><h3>19.邱志强</h3><h3>20.欧顿华</h3><h3>21.古瑞军</h3><h3>22.曾志平</h3><h3>23.李泉光</h3><h3>24.赖洪浪</h3><h3>25.曾演泽</h3><h3>26.翟海东</h3><h3>27.邱船辉</h3><h3>28.赖庆林</h3><h3>29.黄智军</h3><h3>30.肖乃源</h3><h3>31.黄慰澄</h3><h3>32.游鸿川</h3><h3>33.曾辉靖</h3><h3>34.赖少敬</h3><h3>35.李智裕</h3><h3>36.龚锦平</h3><h3>37.蓝建国</h3><h3>38.何志军</h3><h3>39.林摇基</h3><h3>40.陈飘中</h3><h3>41.叶成</h3><h3>42.甘海辉</h3><h3>43.张伟飘</h3><h3>44.钟铭盛</h3><h3>45.詹伟生</h3><h3>46.王建新</h3><h3>47.黄伟权</h3><h3>48.罗贵泉</h3><h3>49.张运周</h3><h3>50.刘廷华</h3><h3>51.黄国雄</h3><h3>52.周卫武</h3><h3>53.吴少光</h3><h3>54.张惠阳</h3><h3>55.刘华东</h3><h3>56.程明星</h3><h3>57.周剑波</h3><h3>58.张远光</h3><h3>59.张培城</h3><h3>60.张关钦</h3><h3>61.钟飘兵</h3><h3>62.李建亮(同学)</h3><h3>63.范国锋</h3><h3>64.吴文辉</h3><h3>65.顾伟全</h3><h3>66.邹志强</h3><h3>67.杨宝琴(范国锋朋友)</h3><h3>68.钟世强</h3><h3>69.吴基生</h3><h3>70.邱敏东</h3><h3>71.庄惠智(陈文锋同学)</h3><h3>72.李爱耀</h3><h3>73.邓海标</h3><h3>74.刘辉献</h3><h3>75.赖宜强</h3><h3>76.程巧伟</h3><h3>77.赖洋青</h3><h3>78.郭忠爱</h3><h3>79.赖国防</h3><h3>80.熊乐康</h3><h3>81.张学兵</h3><h3>82.邱永辉</h3><h3>83.李根华</h3><h3>84.赖志勋</h3><h3>85.赖宗越</h3><h3>86.邱德生</h3><h3>87.欧小斌</h3><h3>88.叶佩景</h3><h3>89.陈青许</h3><h3>90.刘少军</h3><h3>91.叶新勇</h3><h3>92.陈根才</h3><h3>93.张竹平</h3><h3>94.叶文练</h3><h3>95.刘银发</h3><h3>96.蓝汉平</h3><h3>97.范基强</h3><h3>98.诸进雄</h3><h3>99.缪周平</h3><h3>100.刘永昌</h3><h3>101.张伟平</h3><h3>102.周陆贤</h3><h3>103.钟苏平</h3><h3>104.陈松健</h3><h3>105.廖俭宜</h3><h3>106.杨永和</h3><h3>107.赖林生</h3><h3>108.罗素军</h3><h3>109.具连辉</h3><h3>110.张伟清</h3><h3>111.曾伟坚</h3><h3>112.蓝海波</h3><h3>113.罗育新</h3><h3>114.张世锋</h3><h3>115.古伟来</h3><h3>116.黄颖渊</h3><h3>117.黄珍华</h3><h3>118.杨顺平</h3><h3>119.张权振</h3><h3>120.赖建勇</h3><h3>121.刘清华</h3><h3>122.冯昌楚</h3><h3>123.颜国贤</h3><h3>124.陈京城</h3><h3>125.刘雄华</h3><h3>126.龚勇强</h3><h3>127.叶发强</h3><h3>128.张保军</h3><h3>129.熊兆波</h3><h3>130.程坚强</h3><h3>131.邹国红</h3><h3>132.刘志亮</h3><h3>133.谢少鹏</h3><h3>134.巫雪先</h3><h3>135.刘勇辉</h3><h3>136.王定华</h3><h3>137.许荣波</h3><h3>138.陈日平</h3><h3>139.王少基</h3><h3>140.阮永锋</h3><h3>141.叶国亮</h3><h3>142.张浩</h3><h3>143.曾俊锋</h3><h3>陈金城</h3><h3>144.王孔田</h3><h3>145.程培新</h3><h3>146.朱伟发</h3><h3>147.李伟东</h3><h3>148.何永伟</h3><h3>149.赖勇平</h3><h3>150.郑明勇</h3><h3>151.李金水</h3><h3>152.黄伟联</h3><h3>153.柴月云</h3><h3>154.温进加</h3><h3>155.祝华峰</h3><h3>156.周育增</h3><h3>157.邝祖强</h3><h3>158.谢华君</h3><h3>159.张武</h3><h3>160.谢庆某</h3><h3>161.谢庆雄</h3><h3>162.蓝德权</h3><h3>163.馮坤焕</h3><h3>164.蓝富钧</h3> <h3><br></h3><h3>河源籍原123师战友群为谢保定战友母亲突发疾病救治捐款</h3><h3> 挚爱的各位战友们:</h3><h3> 您们好!谢保定:94年兵,我们原123师河源籍战友、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人,曾在368团6连服役。</h3><h3> 2020年2月1日谢保定母亲丘义彩突感不适,被送往连平县人民医院紧急救治,最后确诊为脑出血脑.萎缩.脑动脉硬化性脱髓,现在连平人民医院lCU抢救、致今没脱离生命危险,已花费30000多元抢救医疗费用,医生建议转往省级大医院继续治疗,后续治疗费用预估最少还需要150000元。</h3><h3> 2019年6·10水灾导致家里损失惨重,妻子在家务农,四个小孩嗷嗷待哺。现在又面临如此困境,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缺口实在太大。谢保定战友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恰逢同学战友有困难,他每次都慷慨解囊,现在他遇到坎了。我恳求亲爱的战友们伸出友谊温暖之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帮助战友谢保定走出困境。所有爱心捐款统一交由黄智军会长代收。感恩战友们!</h3><h3>亲爱的战友们伸出友谊温暖之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帮助谢保定战友走出困境。感恩战友们!</h3><h3>附战友捐款芳名录:</h3><h3>1. 熊乐康</h3><h3>2. 周炳强</h3><h3>3. 刘永昌</h3><h3>4. 赖国防</h3><h3>5. 赖宗越</h3><h3>6. 龚永强</h3><h3>7. 邱志强</h3><h3>8. 林摇基 </h3><h3>9. 周陆贤 </h3><h3>10. 陈文锋</h3><h3>11. 欧阳浩生</h3><h3>12. 陈日平</h3><h3>13. 刘银发</h3><h3>14. 邱伟峰</h3><h3>15. 黄智军</h3><h3>16. 吴文辉</h3><h3>17. 叶佩景</h3><h3>18. 赖宜强</h3><h3>19. 欧海林</h3><h3>20. 何志尧</h3><h3>21. 李智裕</h3><h3>22. 翟海东</h3><h3>23. 杨永和</h3><h3>24. 李卫志</h3><h3>25. 詹伟生</h3><h3>26. 陈飘中</h3><h3>27. 张雪忠</h3><h3>28. 李小清</h3><h3>29. 赖洪浪</h3><h3>30. 陈海波</h3><h3>31. 李建亮</h3><h3>32. 刘伟勇</h3><h3>33. 古瑞军</h3><h3>34. 曾伟坚</h3><h3>35. 张竹平</h3><h3>36. 曾志平</h3><h3>37. 熊兆波</h3><h3>38. 黄志锋</h3><h3>39. 张惠阳</h3><h3>40. 游鸿川</h3><h3>41. 陈青许</h3><h3>42. 邱船辉</h3><h3>43. 范国锋</h3><h3>44. 许汉强</h3><h3>45. 欧顿华</h3><h3>46. 蓝建国</h3><h3>47. 古健旺</h3><h3>48. 肖乃源</h3><h3>49. 王定华</h3><h3>50. 龚锦平</h3><h3>51. 甘海辉</h3><h3>52. 张伟飘</h3><h3>53. 赖志勋</h3><h3>54. 刘辉献</h3><h3>55. 黄慰澄</h3><h3>56. 邱国全</h3><h3>57. 谢志勇</h3><h3>58. 吴志生</h3><h3>59. 周卫武</h3><h3>60. 罗育新</h3><h3>61. 阮永锋</h3><h3>62. 古伟来</h3><h3>63. 程巧伟</h3><h3>64. 王建新</h3><h3>65. 赖洋青</h3><h3>66. 张远光</h3><h3>67. 张运周 </h3><h3>68.范基强</h3><h3>69.罗献家</h3><h3>70.谢伟青</h3><h3>71.顾伟全</h3><h3>72.邓文锋</h3><h3>73.张关钦</h3><h3>捐款共:16100元</h3> <h3>  看望老兵王汉武<br>王汉武的病情及简要家况:<br>2015年老人节前后,王汉武因患脑血管阻塞,先后两次进汕头大学附属二医院住院近五十天,病情稳定后出院在家进行康复治疗。目前,视力模糊,记忆基本丧失,行动走路不稳,生活无法自理,要靠儿子服侍。<br>家庭概况:王汉武生有一子二女,两个女儿己出嫁在附近农村,儿子二十多岁,原在附近工厂打工,因汉武患病需要照顾而中断打工。妻子因患重病,医治无效于几年前去世,使本来经济拮据的家庭背上沉重包袱。<br>  居住情况:王汉武原有瓦房两间,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年久失修,残破不堪,于去年患病前拆除,准备重建,因突发疾病住院而停建,原筹备建房的资金也用于治病买药。现在父子两人暂时借住在叔父的一间阴暗破旧的旧屋里,家徒四壁。现在家庭的唯一生活来源就每月四百多元的参战补贴和一点低保补助,而每月用于买药治病的花费就要近五千元。<br>  看望老兵王汉武<br> (一)<br>  琼崖挥手鬓已秋,<br>  看望列车奔汕头。<br>  相见无言如陌客,<br>  心伤暗恸泪潸流。<br> (二)<br>  家徒四壁病亡妻,<br>  雪上加霜记忆迷。<br>  军号声声齐叫唤,<br>  唯听汉武应心啼。<br>注:一个曾经参加过中越边境轮战的老兵,因妻病不治而贫困潦倒,他自己又因犯脑血管阻塞几乎失忆,看望他时,他已似识非识我这个老连长了。上个月原红五连指导员林焕金和几位战友专程慰问了他,当年五连的官兵纷纷伸出了温暖之手,接着394团集结号微信群发起了网捐,二百名战友踊跃献上爱心,特别是原南京军区老兵陈晓明、原海军榆林基地老兵叶锋、法卡山参战老兵欧海林、武警哨兵和不留姓名的女军官、以及没有当过兵的老板和公司职员,这些素不相识的先生女士都送上了大爱之心之情。394团8连老战士罗基河爱心大使,组织网捐并将所有捐款如数从深圳送到汕头王汉武家在此,我以老兵的名义,向所有爱心人士感谢、敬礼!<br>(陈启鹏 2016·4·27)</h3><h3>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h3><h3>2.点击选择复制</h3><h3>3.点击搜索或打开</h3><h3>进入观看</h3><h3>https://m.youku.com/video/id_XMTU3MTQ3NjQwOA==.html?source=https%3A%2F%2Fm.sogou.com%2Fweb%2FsearchList.jsp%3Fpid%3Dsogou-clse-2996962656838a97%26e%3D1427%26g_f%3D123%26keyword%3D%25E6%25B3%2595%25E5%258D%25A1%25E5%25B1%25B1%25E8%2580%2581%25E5%2585%25B5%25E6%25AC%25A7%25E6%25B5%25B7%25E6%259E%2597&amp;ishttps=1&amp;vertical=1</h3> <h3>  河源籍越战老兵慰问烈士家属<br>话说河源县一九七七年当兵的人,致今已四十年历史了。人生能有两个四十年吗?有!但很少;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花开花落几春秋。四十年前我们河源县客家人,五百多位热血青年,为了祖国的稳定与繁荣,走上了保卫祖国的战斗岗位,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用自已的青春賭明天。可是在七九年的自卫还击作战中,有三十四位战友光荣牺牲了。有的幸存者生活也非常困难,有的日求三餐,夜求一宿都难以达到。地方政府的关怀又非常妙小。所以经过部份战友的倡议,以自愿为原则,筹集了几万元关爱基金,现将这笔关爱基金,以现金方式,平均每人壹仟元,发放给生活非常困难的战友,及三十四位英烈属家中,一千元是非常妙小的,但代表了战友的心意,钱少情儀重,今后还将发扬光大。<br>&lt;1&gt;今次活动战友捐款总额;53410元(附,捐款战友芳名录:刘永生.黄国尧.廖百胜.李招明.翁日明.邓国贤.陈文胜.廖汝深.江镇昌.罗强先.潘达尔.肖可坤.刘坤辉.刘松连.古惠强.薛勤学.赖运添.欧換针.罗寿荣.邹林安.罗六胜.李象礼.邱映林.李国祥.黄桥清.肖聪源.肖锡阳.邹育贤.田贯辉.薛文彤.邝映朋.叶青远.苏桂添.范治坤.钟志良.游月兴.吴松先.万汉新.黄育贤.张大明.翟海堂.叶德权.袁木贵.赖俊南.梁月旺.廖荣義.陈运添.叶王胜.张志华.江天保.严国忠.陈明象.周燕祥.蓝卫强.吴日雄.黄伟强.廖福添.欧海林.余观兴.潘罗顿.欧小平.欧秋权.许观金.张宏周.朱团辉.邹兆南.谢石春.欧伟光.刘玉腾.叶茂全.陈世青.廖伟光.陈象汉.刘伍星.邱国文.邹建忠.赖伟南.张日新.诸海茂.熊友能.丘木华.丘金芳.李建友.廖德勤.钟王稳.潘衍強.刘松盛.陈育辉.陈希成.陈群夫.李金来.黄荣辉.朱水清.欧映中.钟汉泉.殷友良.冯创汉.曾细媚.袁玉宏.陈振新.刘论明.游佛良.刘伟明.黄坤明.孙风銮.朱炳华.赖娘安.李日进.罗进生.赖建华.杨良泉.刘新芳.欧瑞强.刘运华.林瑞远.李建强.罗春红 等)。<br>  &lt;2&gt;慰问烈属(34)位困难战友(15)位共49位,每人壹仟元,共付49000元,<br>  &lt;3&gt;支付慰问费用,共4710元。<br>特别感谢123师欧海林战友,感谢各位战友大力支持,这次活动圆满结束。祝战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家庭幸福。<br>2017.7.23<br>121师河源县77年入伍全体幸存老兵<br>死者尽忠,生者尽孝!“哪个死了,父母就由活着的兄弟一起照顾!”一辈子都不会忘了战斗发起前和战友作出的约定。</h3> <h3><br></h3><div>有一种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叫……战友!</div><div> 你能理解吗?为什么他们能做到?因为他们是战友!</div><div> 在生死关头为并肩作战的战友挡子弹能愿牺牲自己,那就是亲如兄弟的战友!</div><div> 战友…兄弟…你在哪…</div><div>年逾花甲的老兵却时刻惦记着牺牲的战友,他们正是当年1979年中越自卫还击战原123师塔山英雄部队特务侦察连曾经一起浴血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们。</div><div>(当年原123师塔山英雄部队)侦察二连吴其珍连长带队,成员有:侦察一连陆昌金战友、侦察排长钟敏能、侦察班长王瑞明、副班长高韶平、罗志华、李德元副师长及河源籍邱红清,何坤明,薛辉云,张海堂,欧海林,邬志雄战友。</div><div>大款大爱慰问烈士亲属!</div> <h3>前言!大爱无疆!</h3><div> 仁心为怀!</div><div> 感动祖国!</div><div> 感动人间!</div><div> 精神永驻!</div><div>塔山英雄团原特务侦察连战友慰问河源籍李旺胜烈士亲属</div><div>李旺胜烈士</div><div>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新回龙镇【河源县回龙乡】洞源村人,1977年1月入伍到121师53015部队,后调入123师53024部队(367塔山英雄团)61分队-特务连侦察排2班战士,共青团员,1979年2月24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光荣牺牲,终年23岁,追记三等功。广西靖西烈士陵园4区5排1号。</div><div><br></div><div>2018年4月21日,原123师367塔山英雄团特务侦察连老首长陆战友怀着兄弟之情在河源籍老兵邱红清,何坤明,薛辉云,张海堂,欧海林,邬志雄等陪同下,慰问了李旺胜烈士姐姐李玉连亲属并送上慰问金一万元。</div><div>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div><div>2.点击选择复制</div><div>3.点击搜索或转到或打开</div><div>进入观看</div><div>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U1OTM0ODI2NA==.html?x&amp;sharefrom=android&amp;sharekey=f58459e7461149b696d89f8aa216f4452</div><div><br></div><div>广东省原河源县1977年有499位热血客家青年应征入伍,1979年2月17日全部奔赴前线,参加自卫还击战,在战斗中有34人为国捐躯。</div><div>(河源市参加中越自卫还击战牺牲烈士为91人)</div> <h3>塔山英雄团原五连全体参战战友慰问河源龙川籍叶以南烈士亲属活动</h3><h3>叶以南烈士</h3><h3>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通衢高湖村人,1976年2月入伍,121师53015部队战士,后调入123师塔山英雄团(53024部队)五连(夜老虎连)任三班副班长,参加1979年中越自卫还击战,2月27日在312高地防御战斗中:,冲锋在前,英勇善战,壮烈牺牲,终年24岁,追记三等功。</h3><h3>2018年12月6日,原123师367团(塔山英雄团)五连,由战时连长梁木新,副连长兰天富及夫人刘毅华,排长吴水香,班长及战士:黄永强,韦忠能,黄仲岳,谭贵基,吴春光,唐孝学,蔡克雄,组成慰问组,他们分别来自海南,广西,广东,湖南等地区的战友。代表五连全体参战战友,怀着对烈士的怀念,对烈士亲属的崇敬。在河源籍战友叶进发,张百流,张海堂,欧海林,邬志雄,罗伟光,刘海龙及龙川县通衢高湖村干部的陪同下深情慰问了叶以南烈士(七兄妹)弟弟叶以山,叶以坤,叶以兴,叶以丁,妹妹叶伟娥,叶月娥。</h3><h3>并送上慰问金二万二千元(其中三班蔡克雄战友赠送慰问金一万元)</h3><h3>可复制下面视频网址后在浏览器点击打开观看:</h3><h3>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k1MzExNTc3Mg==.html?x&amp;sharefrom=android&amp;sharekey=8d8000cfd92ddee58c56a55eec00a1834</h3> <h3><br>  关爱困难老兵<br>本帖由 欧海林 于 2017-6-17 编辑<br>昨日,(嘉商情系国防,关爱困难老兵)迎八一前夕为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们献上节曰的问候和祝福,嘉应商会梅州籍乡贤及河源籍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纷纷踊跃捐款捐物,仅几天时间共捐出2.5万余元及4000多元物资。图为嘉应商会执行会长肖永文等向困难老兵送上慰问金。感谢嘉应商会梅州籍乡贤!<br>感谢河源籍越战老兵踊跃捐款!<br>2017.6.16<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釆健蜂业慰问:对越自卫反击战河源籍参战老兵<br>2017年3月16日上午,采健蜂业有限公司河源中心赞助&quot;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38周年参战老兵座谈会&quot;,共计200人参加。 <br>  这场战争过去38年了,经历这场战争的战士大都进入了花甲之年,回顾战斗的惨烈,回顾战友们服从命令,决心保卫国家的誓言,仍然使人热血沸腾。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无法想象战场的惨烈,战士、老兵正在老去,他们不怕老,怕的是被遗忘,中华人民共和国需要英雄,因为幸福的生活是英雄们用鲜血换来的。 <br>采健蜂业有限公司呼吁:善待英雄、善待战士,因为共和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需要他们的保卫!<br>  座谈会在温馨祥和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活动最后,参会200名老兵们将获得由采健蜂业有限公司赞助的礼品袋一份(小蜜1瓶,甜蜜书1本,定种米2包)。 <br>采健.让人生更甜蜜! <br>2017-3-16<br>心得记者《欧海林》<br></h3> <h3>  星河湾公益慈善:黄文仔<br>畅谈老兵人生<br>不忘峥嵘岁月 星河湾与河源抗战老兵的不解之缘<br>燃爆全国的《战狼2》已经登顶电影票房冠军,银幕中的英雄壮举让人热泪盈眶。感动之余,我们更不应该忘记那些曾匍匐在战火中,如今已垂垂老矣需要你我爱心帮助的老一辈英雄。<br>早在2010年,星河湾集团就开始关注抗战老兵群体。今年7月,举国庆祝建军90周年之前,星河湾派出职工代表前往广东河源和平县回访慰问抗战老兵代表。至此,其七年如一日地扶持18位抗战老兵的故事,方为众人知。<br>七年如一日<br>星河湾情系抗战老兵<br>从2010年12月开始,星河湾集团就开始对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的18位抗战老兵——也是“老党员、老模范、老统战对象”进行终身养老扶助。<br>“这7年里,18位老兵已经过世5个,在世的13个都已经八九十岁”。和平县统战部吴主任认为,星河湾的扶助令老兵们的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br>如今在世的13名老兵,最年长的当属112岁的黄胜庸。<br>黄胜庸参加了淞沪会战,在解放战争中为游击队采购药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战争结束后,老人在老家务农、养猪、做小生意。如今,他已是六代同堂,下拥子孙113人,8个子女尚在世的只剩4个,孙辈中多外出打工,后代们生活条件一般。<br>老兵黄胜庸爱吃肉,喜喝浓茶。在世的儿子均已年过七旬,两个儿子轮流照顾黄胜庸之余,还得雇请人帮忙,开销不小。在星河湾回访当天,黄胜庸71岁的小儿子黄礼桐一再表示感谢,“真的很感谢政府和星河湾,还有很多志愿者,不然父亲每月几千元的开销,光靠我们两兄弟还真的难以负担。”<br>星河湾终身扶助的老兵还包括曾加入游击队、粤赣湘边纵总队、参加海南岛战斗等的老兵卢火胜;参加游击队的叶茂老兵;参加东江纵队参与过大小战役50多次的叶春农老兵;参与解放广州、海南两大战斗等的粤、赣、湘边纵队第二团钢铁连政治服务员、后任指导员的何艾等等。<br>星河湾的扶助令老兵们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也在这个社会弘扬了爱国拥军之风。正如星河湾指出的,社会责任不仅是给予,更是价值观的传递。<br>助梦前行<br>星河湾公益慈善无止境<br>“他们为国家民族、为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应得到大众的尊敬。”当年扶助老兵之初,星河湾集团董事长黄文仔就拍板表示,星河湾集团一定尽全力,让这些国家民族的有功之臣安享晚年。<br>事实上,除了这七年如一日的坚持外,星河湾还将公益慈善的触角伸得更远。从20年前在汕尾陆河县河田中学捐建教学楼,为当地医院捐赠医疗设备;到汶川地震后援建汶川第一小学;到2011年定点帮扶从化狮象村,助其进行旧村改造……星河湾以蓬勃的公益行动彰显责任的力量。<br>今年3月16日,在广州举行的创建全国“慈善之城”启动仪式上,星河湾集团等8家企业获颁“广州慈善单位(五星)”奖牌,而星河湾更位列五星企业第一位。<br>2017年“6·30广东省扶贫济困日”上,星河湾集团荣获“2016年度广东省扶贫济困红棉杯”金杯奖。<br>(2017年,星河湾集团董事长黄文仔先生获得由中国爱国拥军促进会颁发的“爱国拥军突出贡献奖”。)<br>2017-09-12<br>心得记者《欧海林》<br><br><br> 郑新忠:到河源看望抗战老兵<br>河北铁骑勇士郑新忠骑行4万里 到河源看望抗战老兵<br>7月28日,河源的气温高达35℃+。一位中年男子从北京出发,骑着自行车,跨越15个省,骑行了4万多里路来到我市,看望慰问我市的抗战老兵,以及到和平县凭吊淞沪抗战烈士英魂。这位男子就是被称为“燕赵铁骑勇士”的郑新忠。<br>2015 年,郑新忠带着积蓄,在家人的支持下,看望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以此来感恩抗日先烈和老兵,唤起民族精神的再现。截止到目前,他已经看望了130 多位抗战老兵。日前,记者在我市赖弥平、何丰华等多位志愿者的帮助下,联系到了这位骑行勇士郑新忠。<br>看望慰问我市3位老兵<br>“我是在战胜疾病的过程中,决定骑行中国的。”郑新忠介绍,他今年39 岁,是河北保定市人,曾从事销售工作,后开始创业,却不幸得了神经性耳聋耳鸣的疾病。在生病过程中,他开始有了到每个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地区,去看望抗战老兵的想法。<br>2015 年1 月6 日,郑新忠从北京启程了。他把此行程主题定义为:丈量“北平”至北京的距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感恩抗战老兵,唤起民族精神的再现。<br>7 月28 日,郑新忠到达我市。在我市 “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的帮助下,他先后到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等地,看望了马爱棠、杨立中、黄胜庸等3 位抗战老兵,并为他们送上了慰问金和红纸书写的祝福语。<br>他评价,河源是一座有爱的城市,人们非常热情好客,在关爱抗战老兵方面,河源的志愿者也做得非常好。<br>计划行程目前完成一半<br>记者了解到,郑新忠的行李十分简单,除了一部自行车、几件春夏秋冬换洗衣物、一面书写着“关爱抗战老兵”等字样的红旗,还有用于缝补衣服的针线、一把简单的扇子外,几乎再无他物。截止目前,他已经骑行跨过15 个省,行程4 万多里,看望了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130余人。<br>他告诉记者,骑行中国以来,花掉了自己几万元的积蓄,但梦想依然在追逐的路上,所以钱还要继续花。钱花掉了以后可以再去挣来,但是看望抗日老兵是与时间赛跑,每天看到老兵去世的消息,他的心情都非常沉重。<br>“根据计划,现已完成了接近一半的行程,还要2 年左右才能骑完全程。”郑新忠说,接下来,他还要到海南、贵州、广西等地,然后再北上,到四川、重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最后经河北,再返回北京。<br>思念家人是最大煎熬<br>“思念,是我要克服的最大障碍。”郑新忠说,骑行中他遇到过各种困难,但唯一让他感到煎熬的,是对家人的思念。因为自己耳朵有毛病,接听电话不方便,所以平时打电话很少,几乎都是通过微信和家人联系,有时还会用写信的方式,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思念。离家近两年的时间里,每一天他都会通过微信向妻子报平安。<br>此程结束后,他打算把这段经历融合汇总、集结成册,通过自己的视角把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融入其中,分享给更多人。 “虽然路途很遥远,过程很艰辛,但是我坚信梦在心中,路在脚下,坚持就能到达。”郑新忠说。<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  爱心企业捐赠5万元关爱老兵<br>来源:深圳晚报 2017年08月03日 版次:A11<br>8月1日晚,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龙华区麒麟工业园区港龙发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宇麒事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麒麟工业园区联合主办军民共建联欢晚会。百余名龙华区的老兵、多位港澳台企业家,工业园区30多个企业代表以及多位新田社区居民等1200名人员出席参加了当晚的联欢晚会。<br>载歌载舞的联欢会上,深圳市宇麒事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育奇向龙华区的“老兵关爱基金”捐赠资金5万元以示节日问候,感恩老兵们为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所做出的无私奉献,老兵代表也向陈育奇董事长赠送锦旗、证书、纪念章以及老兵书法之作,以表达他们对陈育奇的谢意。<br>2017.8.3<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 张其彬:航天翘楚故居有望修复或建成人文历史教育景点   在先贤雕塑长廊里矗着32 位客家先贤, 其中张其彬被誉为&quot;大漠壮士航天翘楚&quot;,因 共和国强国梦筑梦人的身份倍受人们景仰, 不少市民说,没有想到共和国强国梦筑梦基 石上也有咱河源人作出的贡献。  张其彬的故居就在东源县黄村镇三洞 村。正在建设的河惠莞高速公路就从该村经 过,张其彬故居离高速公路出口不足8公 里。记者前日从黄村镇了解到,三洞村是省 定贫困村,当地计划抓住这次广东省科技厅 精准扶贫的契机,修复张其彬故居,以建成人 文历史教育景点。  自古雄才出寒家  张其彬1935年11月出生于当时河源县黄 村镇三洞村,1955 年7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 军,1957 年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4 年从哈军工毕业分配至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1966 年10 月27 日参加我国在酒泉西北 综合导弹试验基地的&quot;两弹&quot;(导弹、原子弹)结 合发射试验。在试验的最后阶段,担任技术助 理的张其彬和其他6 名技术人员进入地下控 制室,张其彬负责技术控制和测验。&quot;两弹&quot;结 合发射试验成功后,他们被誉为&quot;七勇士&quot;。  张其彬生长的年代,先是日本侵华,后是 解放战争。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贫穷和困 厄中度过的。出身寒家,求学之难,他懂得苦 难,懂得珍惜。即便是在参军以后,在每月仅 有的7 元钱津贴里,他也尽可能省下来寄回 老家。张其彬家人也曾回忆说,尽管小时候 备受日子艰苦的苦难,但他对瘠薄的故土从 未诉苦,只有深深的爱。  尽管一生中只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河 源度过的,他对山清水秀的家乡仍然一往情 深。他曾回忆说,婚后第一次带夫人回东源 黄村老家时,要经过一条河,淌过一座竹桥, 记得家里大嫂当时是挑着箩筐来帮他们搬行 李的。离乡多年,加上退休前一直在外工作, 生活条件艰苦,张其彬对饮食从不挑剔,但家 乡的酿豆腐却一直让他念念不忘。他的家人 还曾从市场上买来豆腐,准备尝试着做做客 家酿豆腐,让张其彬体验下家乡的味道,但天 津市场上的豆腐与家乡的不一样,肉馅一放 进去,豆腐就开裂了。他生前一贯劝诫家人: 咱们是广东河源人,那里是咱们持久的故土。  故居有望修复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黄村镇已是今非昔 比,三洞村也是如此,绿色田园,弯曲河道, 小桥流水,一派雅致的山居风光,不少村民 盖起了新屋大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有贫 困户的新农村新屋,也有星散各处的新房新 居,在这些新房子的映衬下,土坯瓦房建筑 的张其彬故居显得有些破旧不堪,然而走进 去,却是别有一番天地,里面文革印记处处 可见,尤其是一些标语&quot;紧跟毛主席,世界一 片红&quot;&quot;共产党万岁&quot;&quot;立大志、下苦功&quot;让人 印象深刻。  当地镇干部告诉记者,三洞村是省定贫 困村,镇政府计划抓住这次广东省科技厅精 准扶贫的契机,修复张其彬故居,以建成人文 历史教育景点,成为黄村镇的一张人文历史 教育名片。2017-11-17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  河源-黄村-三洞籍英雄老兵<br>原子弹专家:张其彬,1935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县黄村镇三洞村转角山,1955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4年从哈军工毕业分配至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66年10月27日参加我国在酒泉西北综合导弹试验基地的“两弹”(导弹、原子弹)结合发射试验。在试验的最后阶段,担任技术助理的张其彬和其他6名技术人员进入地下控制室,张其彬负责技术控制和测验。“两弹”结合发射试验成功后,他们被誉为“七勇士”。 东江纵队独臂英雄:李火兴,三洞村杉子坑。中越自卫反击战老兵欧海林:三洞村连麻简。刘志军:三洞村佳龙嶂。张锦良,三洞村转角山。罗春华烈士,三洞村大水沥。<br>  一次其彬回家探亲 老父亲问他 阿彬你去部队这么久了 爸还不知道你在部队里做什么官 儿子回答说 儿子没有做官就是一个当兵的 有饭吃有衣穿 请爸妈放心(多么朴质多么低调的话语)<br>  又有一次其彬回家探亲 刚好遇上家乡森林火灾 他跟普通社员一样马上上山投入救火行动 由于疲劳过度倒了下来 这个时候他才拿出特殊的证件跟他哥说 哥如果我昏迷不醒请你马上拿我的证件去公社打电话 听说这次可吓坏了聂荣臻等军委领导国防部领导 后来其彬在乡亲们的救护下苏醒过来 打这次后乡亲们才知道一点点关于他的身份 听说他每次带的警卫员都留在河源武装部 一个多么忠诚的军人 一个多么忠诚的党的干部 一个多么忠诚的人民的儿子!!!<br>  两弹结合风云录·大漠惊雷 尤其介绍了阵地七勇士 七勇士之一张其彬是广东河源东源黄村三洞人 就是我们村里的人 张其彬去世后骨灰安放在两弹一星基础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里 张其彬老前辈是我们全村人民的骄傲 是黄村的骄傲 东源的骄傲 广东的骄傲 国家的骄傲 张其彬老前辈永垂不朽 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目前七勇士还剩下三位) <br>2017.8.5<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h3>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h3><h3>2.点击选择复制</h3><h3>3.点击转到或搜索或打开</h3><h3>进入观看</h3><h3>http://tv.cctv.com/v1/index.shtml?videoID=VIDETsxjL14L4qKBuUZjqdMW170804&amp;from=timeline</h3> <h3>  陈启鹏-河源籍越战394团团长<br>陈启鹏,河源籍越战394团团长,一九七二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作训股长、作训科长、团长、警备区副参谋长等职,授上校军衔。一九九五年退役,先后任河源市公安局副局长兼政治处主任,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党委书记、常务副局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等职。现为市委委员,调研员,三级警监。<br>  陈启鹏,退役上校,退休警监,中 华诗词学会会员,河源市诗词协会会长,著有《我的战 友我的团》《清和人家》两本书。在他二十多年的戎马 生涯里,有十六个年头生活战斗在海南岛。这里,有他 难以割舍的战友情谊;也有他挥之不去的绿色记忆;更 有他魂牵梦萦的军营天地……<br>  一九七四年, 西沙群岛发生了一场海战,或许是从 小就喜欢看解放军打仗的电影的缘 故,西沙成了他的一种兵心向往,以此 为背景拍摄的电影《南海风云》主题歌 《西沙,我美丽的家乡》也成了他经常 挂在嘴边的经典传唱,一九七九年,他参加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从桂林步兵学 校毕业分配到海南军区132师394团, 在这个曾经担负过支援西沙作战任 务、进行过海岛战备训练的部队当了 连长。一九八九年,他在这个团当团长时, 受领了支援南沙作战任务,派出三批 官兵赴南沙群岛守礁,参加了南海 舰队在湛江组织的渡海登陆收复岛 礁作战演习,又带领部属赴南沙进行 战场勘察,亲历过南海波涛,为此还 写过一篇《南沙,祖国的南沙》的见 闻。在他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里,有 十六个年头生活战斗在海南岛,解甲 归田告别军营时,对欢送他的战友 们说:走遍了第二故乡的角角落落, 今后还要回来看看一直牵挂却还没有 见过面的西沙。不曾想,这个西沙之 约的时间跨度竟是二十多年。<br>2017-08-01<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邱谭安(河源籍)法卡山英雄连长<br></h3><h3> 来自广东省河源市人,35年前,邱谭安扛起枪在中越边境上保家卫国英勇杀敌,将青春与热血洒在了法卡山,并荣立一等功;时至今日,残留在身体内的24枚弹片让他饱受折磨,他依然坚定地说:“这一生,我无怨无悔!"</h3><div>  在邱谭安家客厅的墙壁上挂着,广西军区原边防三师铁血九团老战士与烈属代表纪念法卡山收复战胜利三十周年的合影留念照片,以及1981年他在中越边境法卡山战斗中荣立一等功,1979年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荣立三等功的喜报。1981年5月5日,是法卡山收复战开始的日子,35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生死较量的战斗,让邱谭安至今记忆犹新。</div><div>  法卡山“坚守英雄连”连长 一等功臣 邱谭安:最难忘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敌人的炮弹太多了,打到阵地上让我们躲也没地方躲,藏也没地方藏,基本上是祼露在阵地表面。敌人是一个团的兵力,几千人围着我们团团转,草丛里都是敌人,当时的战斗情况大家都能想像的到,非常残酷,非常残忍,我们连队打到最后剩下9个人。法卡山战斗历时57天,当时24岁的邱谭安任广西边防三师九团五连连长,他率战友打退越军16次大规模的进攻,还亲自操机枪,毙敌300多人。战斗中,他多次受伤,却依然与战士们抱着"宁愿前进一步死,不愿后退半步生"的信念,坚守阵地。最后,邱谭安三次身负重伤,昏倒在阵地上送往医院三天三夜才苏醒过来……</div><div>&nbsp;&nbsp; 法卡山"坚守英雄连"连长 一等功臣 邱谭安:在南宁住院住了半年多,前后做了三次手术。我的腰部腰椎损伤,耳朵双膜穿孔,听力损失53分贝,有个耳朵是42分贝,左腿膝盖位子弹贯通伤,左踝骨有弹片,左手窝神经损坏,身上残留有24枚弹片,这些弹片恐怕要伴我终身了。</div><div>  战后,党和国家给了他所在连队很高的荣誉,他也荣立一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后河源为数不多的参战身负重伤致残的战斗英模。</div><div>  法卡山"坚守英雄连"连长 一等功臣 邱谭安:被广州军区授予"法卡山坚守英雄连"连队称号,我本人也立过一等功,也是残疾军人。我,兵当了,枪扛了,仗打了,身体也致残了,但我从没有后悔过。</div><div>  邱谭安说,没有烈士的牺牲,就没有他能够活着回来,作为连长,他应该去探望他们的父母和亲人,这是他的义务和责任。邱谭安工作退居二线后,将时间用在了寻访牺牲战友的亲人上,4年来,他利用自己的优抚经费,不顾身体因伤残带来的不便,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广东、湖南、广西等地,为烈士亲属们送去慰问和温暖。</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法卡山"坚守英雄连"连长 一等功臣 邱谭安:我们连队牺牲了29个人,我找到了19个烈士亲属,现在云南、贵州、河南没有去。烈士的爸妈就是我爸妈,烈士就是我兄弟,所以我要去看他们。希望能给他们的家人有个交代,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在战场上,是怎样与敌人生死搏杀的。我现在年纪也不是很大,趁着身体力行时能把这个事情完成了,我心里也踏实了。</div><div>重温永不湮没的“英雄记忆”</div><div>  战友们的音容笑貌,宛如泛黄的照片从脑海中闪过,当枪炮声响起,他们一个个倒在法卡山的阵地上……邱谭安又从梦中惊醒了。</div><div>  这样的梦,他不知做了多少回,每次醒来,枕套上都浸满泪水。记者在广东省河源市采访这位已两鬓斑白的老兵时,他有些自嘲的说:“可能人老了就是这样,总是想起年轻时的战友们。”</div><div>  邱谭安,是原广西军区边防三师九团二营五连连长,带领官兵在法卡山战斗中,获得“坚守英雄连”荣誉称号,自己也荣立一等功,战后因伤转业回到地方工作。</div><div>  细数他身上的伤痕,3次负伤,大伤6处,至今体内仍有24块弹片无法取出。“当时血肉模糊,要不是部队派直升飞机把我送到后方医院,早就‘光荣’了。”多年后,邱谭安问起一位老领导,为何当时动用这么大力量把他救回来。</div><div>  老领导说:“你死了,谁还能说清楚这片阵地究竟发生了什么。”原来,战斗打响前,邱谭安带领一个加强排防御阵地,而打到最后,阵地上能动的只剩下9个,干部中仅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能较为详细的了解战场全貌。</div><div>  战斗的过程,邱谭安已经向上级进行了汇报。而这些年轻的生命究竟是怎样逝去的,他们的父母亲人却不得而知。多年过去了,邱谭安越来越觉得,去探望逝去战友的亲属,让他们知道自己亲人的英雄事迹,这是自己的责任。</div><div>  寻找牺牲战友的家,其实并不容易。有的因为地址不清难以确定位置,有的因为家已搬走不知何处去寻,有的家在大山深处需要翻山越岭……据邱谭安介绍,最难找的一位战友他通过各种关系,前后花了近两年时间才找到。</div><div>  2008年,邱谭安由于年龄到限,工作退居二线后,就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寻访牺牲战友的亲人上,他拖着仍然时常作痛的身躯,辗转上万公里,通过战友联络、网络信息、民政资料等多种方式,寻找可能有用的蛛丝马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打探,在6年时间里,邱谭安已经找到了16户,每到一家,他都拿出自己有限的抚恤金慰问烈士的亲人,父母还在的给1000元,父母不在的给兄弟姐妹500元。“这些钱只是心意,对于亲人来说,烈士牺牲的‘英雄记忆’可能更为珍贵。”提到探望战友的亲人,邱谭安的心里格外沉重,一位烈士的母亲一边听他讲,一边掩面而泣,说看到他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位烈士的父亲听他的讲述时一言不发,听完后只让他在烈士灵前上一炷香,两眼直勾勾的看着自己孩子年轻时的照片,悲痛难以言表。每看望一户烈士亲属,邱谭安的心情都愈加沉重,可即便如此,他仍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div><div>  “英雄记忆”被时间的刻刀,深深的镌刻在邱谭安的脑海中,他把车牌号码刻意的换成了“FK516”,代表5月16日法卡山战斗,将自己的生日也改为了5月16日。但是,他从未向周围的同事提起过自己的故事,大家也以为他是身上有伤的一位普通人。他说:“没有战友们的牺牲,我也活不下来,我不算英雄,也不想引起大家的关注。”</div><div>  可是,通过寻找烈士亲属,邱谭安意识到:“烈士不但是家庭的英雄,更是国家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事迹不能被湮没。” 2010年7月,邱谭安在河源日报上发表了《生死较量:浴血“五一六”》系列文章,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战斗故事。这时他身边的朋友才知道,身边这位貌不惊人的中年人,便是当年著名的战斗功臣。</div><div>  与幸存的战友核实作战细节,为团史连史提供资料……邱谭安用实际行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段英雄的历史。</div>作者编辑2016.12.29《欧海林》<h3>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h3><h3>2.点击选择复制</h3><h3>3.点击搜索或打开</h3><h3>进入观看</h3><h3><br></h3><h3>https://m.youku.com/video/id_XMTg4NjU0MDY4MA==.html?x&amp;sharefrom=android&amp;sharekey=efcb203e0b13c046967f928705bb84512&amp;source=&amp;ishttps=1</h3><h3><br></h3><h3>A,法卡山《坚守英雄连》连长邱谭安</h3><div>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div><div>2.点击选择复制</div><div>3.点击搜索或打开</div><div>进入观看</div><div>https://m.youku.com/video/id_XNjA3NTg1MjUy.html?source=https%3A%2F%2Fm.sogou.com%2Fweb%2FsearchList.jsp%3FuID%3DmVwYpKDYo793uIBZ%26v%3D5%26dp%3D1%26e%3D1427%26de%3D1%26pid%3Dsogou-clse-2996962656838a97%26w%3D1278%26t%3D1523920339104%26s_t%3D1523920421978%26s_from%3Dresult_up%26htprequery%3D%25E9%2593%2581%25E8%25A1%2580%25E5%2585%25AB%25E8%25BF%259E%26keyword%3D%25E9%2593%2581%25E8%25A1%2580%25E5%2585%25AB%25E8%25BF%259EVTS_01_5%26pg%3DwebSearchList%26s%3D%25E6%2590%259C%25E7%25B4%25A2%26suguuid%3D80acceaa-5d72-4a32-99e1-429602e103da%26sugsuv%3D74ccf2cf153d77ddd77aab358c5e4f2a%26sugtime%3D1523920421987&amp;ishttps=1</div><div><br></div><div>B,法卡山《坚守英雄连》连长邱谭安</div><div>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div><div>2.点击选择复制</div><div>3.点击搜索或打开</div><div>进入观看</div><div>https://m.youku.com/video/id_XNjA3NjM5MjEy.html?source=https%3A%2F%2Fm.sogou.com%2Fweb%2FsearchList.jsp%3FuID%3DmVwYpKDYo793uIBZ%26v%3D5%26dp%3D1%26e%3D1427%26de%3D1%26pid%3Dsogou-clse-2996962656838a97%26w%3D1278%26t%3D1523921006924%26s_t%3D1523921040534%26s_from%3Dresult_up%26htprequery%3D%25E9%2593%2581%25E8%25A1%2580%25E5%2585%25AB%25E8%25BF%259E%26keyword%3D%25E9%2593%2581%25E8%25A1%2580%25E5%2585%25AB%25E8%25BF%259EVTS_01_6%26pg%3DwebSearchList%26s%3D%25E6%2590%259C%25E7%25B4%25A2%26suguuid%3D2663aa45-5ab5-404e-a45a-cdf9cd236f58%26sugsuv%3D74ccf2cf153d77ddd77aab358c5e4f2a%26sugtime%3D1523921040543&amp;ishttps=1</div> <h3>  黄招强(河源籍)越战英雄<br>1979年2月17日,闻名遐迩的中国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年轻的广东河源籍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41军121师361团4连7班班长黄招强作为先锋部队的一员,随大队率先杀入越境纵深,一路刀光剑影,于18日夜间杀之宗梅。部队在度过一座吊桥时,突遭越军伏击;为迅速完成穿插任务,部队不与敌纠缠,迅速前进脱离战线,黄招强随主力冲过吊桥,一路厮杀,毙敌6名。冲过吊桥后,却发现班里的战士陈武贤、王应军没能跟上来。黄招强心急火燎,匆忙和身边的战友打了个招呼,只身掉头接应。他刚上吊桥,就发现一名越寇打着手电四处张望,远处还有人影晃动他操起56冲就是一个长点射,顿时将当面之敌统统打倒,事后统计,发现有五名越寇成了枪下亡魂。趁敌阵被撕开,黄招强迅速过桥,救出战友陈武贤,他命令陈武贤开路,带民兵迅速与大部队会合,自己回身接应王应军。与战友会师,黄招强满心轻松,连忙招呼王应军过桥。两人欢快地往前奔,却不料后面不知从哪里打了一枪,将黄招强枪的左腿打穿,王应军急了,端枪向后方猛扫,掩护着黄招强连滚带爬地冲过了吊桥。黄招强伤得不轻,上级准备让他回后方,但黄招强死活不干,拖着伤腿继续随大队穿插,伤口灌脓了,就弄点盐水洗洗再走,几天里居然带伤连打四仗,一路杀到高平。在高平外围,他的左肩又被子弹打穿,拖着两处枪伤他还是不肯下火线,反而嗷嗷叫着要和越南人拼命,一直到打完高平,他才被强行送进野战医院。战后统计,黄招强在自卫还击战中一共打了7仗,干掉越寇17名,俘虏越南少尉军官一名,缴获步枪三支,匕首两把,负伤两次仍坚持战斗;许多从抗日战争一路拼杀过来的老首长表示,黄招强虽然是第一次参战,但其战斗意志却堪比他们这些百战余生的老兵,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英雄;最后,部队给黄招强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更是授予其“战斗英雄”称号。战争结束后,黄招强一度成为军人楷模,职务一轮升迁,直至驻港部队副参谋长,2007年10月21日,全国战斗英雄、驻港部队副参谋长黄招强因患胰腺癌辞世,享年49岁。 <br>永远怀念河源英雄<br>2016.10.21<br>心得记者《欧海林》<br><br><br> 林振钦(河源籍)越战英雄<br>本帖由 欧海林 于 2017-4-11 编辑<br>林振钦,1957年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县柳城区柳城乡红亮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林海安、母亲黄运太都是诚实、勤劳的农民。林振钦兄弟6人,他排行第三。林振钦6兄弟中有3人参军,除林振钦本人外,还有二哥德钦、大弟锦生。林振钦的大叔是老共产党员,他的思想对林振钦有直接影响。林振钦最喜欢听他讲革命前辈舍生忘死求解放的英雄事迹和革命道理。<br>林振钦从小就很听话,很懂事。在学校,他勤奋好学,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他逐渐懂得了“做人要做雷锋叔叔那样的人”的道理,养成了助人为乐的好习惯。1968年春新学期开学时,父母亲第一次给林振钦一元零花钱。他一直舍不得用,钱在口袋里放了一个多月。当他得知同班同学叶小强无钱买铅笔和写字簿时,他把这一元钱送给小强买了铅笔和写字簿。这件小事,叶小强和大人们一直没有忘记。林振钦上初中时,村里有个叫彭婆的五保户,年纪大了生活起居不便。林振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老人担水,打柴,打扫卫生,逢年过节总要从家里拿点好吃的送给老人,甚至连大人给的“压岁钱”也舍不得花,上门送给老人用。彭婆逢人就说:“钦仔真懂事呵,从小就是个好学生、小雷锋,长大后一定有出息。”<br>1974年,林振钦高中毕业后,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雄心壮志,愉快地回到红亮大队船队工作。他有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各种农活,不管多重多苦,都抢着干。一次,林振钦跟船作业,船在河中搁浅,当时正是寒冬,但他二话没说,脱掉外衣,就跳进冰冷的河水里,硬是用肩膀顶着把船推开,保证了船的正常作业,受到大家的好评。<br>由于林振钦工作的表现出色,思想进步,不久,被推选担任民兵排排长。他当民兵排长后,白天劳动出满勤,晚上坚持组织民兵学习。在他的模范带动下,民兵排成了生产队的一支重要突出力量,不但按上级要求搞好学习和训练,而且在完成生产任务、治安保卫、抢险救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民兵排。<br>1977年1月,林振钦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由于他各方面表现出色,进步很快,不到两个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班长。<br>林振钦时刻牢记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光荣职责。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兄弟,爱自己的家乡,但他始终把爱祖国、为保卫国防尽义务摆在第一位,把爱国与爱家统一起来,时刻听从党召唤。<br>1979年1月,当林振钦随部队到达广西边防驻防待命时,他就作好了为保卫边防、巩固南疆,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贡献自己的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的思想准备。他在给父母亲的信中写道:“现在你的儿振钦接受一项光荣任务,为保卫国防和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到前线去杀敌。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又是一个班长,自己不能为个人的利益着想,要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当祖国需要自己献出青春时,我要毫不顾虑地为祖国和人民献身,我感到光荣和自豪!”他勉励父母亲:“爸妈呀,你们听到我牺牲的消息后,莫难过,莫悲伤。人固有一死,我这样死得光荣。如果我牺牲了的话,不要去想着我,多多保重身体,活到共产主义吧!”<br>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了。<br>林振钦所在的六连,担负正面攻击莫隆公安屯、为大部队开口子的任务。当六连逼近莫隆公安屯、距公安屯北面拦阴石墙约100米的一块开阔地时,敌人的多个隐蔽火力点突然一起开火。指挥所和二排、三排干部战士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蹲在土坎下面受制于敌人火力的林振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心像油煎一样难受。他看到六○炮不能用了,立即带着副班长苏汉森爬到三排所在地。他发现火箭筒手负了伤,便赶紧爬过去要过火箭筒。这位受伤的战友提醒他:地形不好,危险!林振钦不顾那么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毫不犹豫地说:“时间要紧,战斗要紧,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再危险也得打!”为了首发命中,他不顾随时都有中弹的危险,蹲起来观察,判定目标。在副班长的密切配合下,林振钦端起火箭筒,对准敌一个火力点,扣动扳机,只见一枚火箭弹落地开花,敌人的机枪孔被炸成个大缺口。林振钦一口气接连打掉了余下的两个火力点。被压在开阔地的指战员们迅速跃起冲到石墙下,完成了对敌的包围。<br>天亮后,林振钦发现公安屯东侧的敌人,还在以猛烈的火力阻止四连冲击。哪里有敌人就在哪里战斗!林振钦带领火箭筒手小肖来到四连阵地,伏在地上仔细观察,发现东墙一个角上有3个火力点,便机智地运动到距敌火力点约50米处。这时敌人发现了他们,墙角里的敌人向他们疯狂扫射。敌人密集的火力把他们压得抬不起头来。四连的战友们看到林振钦打到他们阵地来了,非常振奋。几位战士主动掩护,以猛烈的火力压制敌人。林振钦抓住时机,在副射手小肖的密切协助下,连续发射13发火箭弹,轰倒了这个墙角,摧毁了敌人3个火力点,为四连完成对敌侧翼包围创造了条件。<br>8点多钟,莫隆公安屯的敌人已被我军团团围住。敌人不甘心他们的失败,还在作垂死挣扎。部分部队迅速越过石墙,缩小包围圈,开始了围歼坑道之敌的战斗。林振钦看到火箭筒派不上用场了,随即找一支步枪,机智灵活地参加了步兵排的战斗,向顽敌冲击。在离阻击墙不到20米的地方,他被残敌投掷的手榴弹炸伤。他不顾身边战友的劝阻,以顽强的毅力继续坚持战斗。他冲进院子,和另外两名战士迅速把住东侧的坑道口,接连向坑道里投进3枚手榴弹,炸死了企图逃窜的敌人。为了全歼坑道里的敌人,林振钦撑起身子,向坑道里又投去一枚手榴弹。就在这时,坑道里的顽敌向他射来一串罪恶的子弹。林振钦身中数弹,当场壮烈牺牲。林振钦牺牲时,只见他的右手举过头顶,成投弹姿势,无名指上还套着一个手榴弹拉火环。<br>战后,上级党委为林振钦追记一等功,广州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光荣称号。部队掀起向英雄学习的热潮。林振钦所在家乡的政府和人民都为有林振钦这样一位战斗英雄而感到骄傲和自豪。<br>欧海林编辑</h3> <h3>  谢振华(河源籍)越战英雄</h3><h3>原41军122师365团4连班长</h3><div>广东河源籍龙川人</div><div>战斗英雄</div><div>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机智勇敢,冲锋在前,毙敌九人,伤敌三人,消灭敌人火力点五个,荣立一等功。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div><h3><br></h3> <h3>欧海林《河源籍》越战英勇将士<br>本帖由 欧海林 于 2017-4-8 编辑<br>  河源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历史沿革2200余年,为中国大陆目前唯一一个纯客家地区。传承中华五千载文脉,秉汉家一万里雄风,河源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豪杰辈出,历史上曾出现阮啸仙、黄克英雄志士,而国父孙中山的祖先由闽入粤的第一代人也正是立足于河源,国父日后驱逐鞑奴,恢复中华,导弹勇士张其彬,独臂英雄李火兴,所持者正是河源客家文化的勇武、刚毅。<br>  然而,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还有一群河源人为民族立下大功,而今却鲜为人知。<br>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因中苏交恶,曾一度和我中华同志加兄弟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确定亲苏反华的政策,开始整军备战,大肆欺凌、排挤我中华在越同胞,并悍然出兵侵我国土,戮我边民。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但绝不会惧怕任何战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央军委在西南边境集结中华健儿二十余万,于1979年2月17日打出国门,轰轰烈烈的对越自卫还击战爆发。<br>  在所有参战部队中,云集了大量河源籍战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1师担负着特殊的使命——战斗一打响,121师即一马当先撕开敌人的防线,甩开后续的大部队向敌后方纵深猛插,不仅是惩越尖兵,还是一支断敌退路的奇兵。<br>  这正是我军出手成名的大迂回穿插战术,曾在抗日战场上、解放战场上和抗美援朝战场上让敌寇闻风散胆,一旦穿插部队就位,网中的敌人就插翅难逃。上世纪50年代,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我援朝部队在危急关头参战,敌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却连对手是谁都分不清楚,只知道这支部队虽然装备简陋,衣衫褴褛,但作风顽强,作战勇猛,特别擅长近战、夜战,并不顾后勤猛烈穿插,让人难以招架。曾经在中国东北当过伪军的韩国籍将领白善烨一看到战报顿时大惊失色:“这一定是中国参战了,快跑,否则全完蛋了!”<br>  为什么我军的穿插部队能在险象环生的敌后环境里坚定不移地执行任务?这固然是因为我军有着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顽强作风,而且每次作战,执行穿插任务的必定是一支部队最精锐的力量,必须有面对强敌不退缩、不胆怯、一往无前的亮剑精神。121师正是一支这样的队伍,他诞生于我军最艰难的时刻,一成军即连天血战,灭日寇,逐蒋匪,血战长沙堡、四保临江,并在新开岭以一师之力单挑并全歼全美式装备、有着“千里驹师”称号的国军25师,可谓威名赫赫。战后,121师361团被誉为“塔山守备英雄团”;362团被誉为“鞍山团”;363团被誉为“英勇善战模范团”;一个师三个团皆获荣誉称号,这在我军军史中极为少见。</h3><h3></h3><h3>注:《123师367团被誉为“塔山英雄团”》</h3>  在惩越战争中,当年创下不世功勋的老兵们多已消失在天际,但以两广子弟为主的新一代解放军战士却接过了前辈的战旗,其中,77年参军的河源籍战士多达499名,80年20名。是役,121师123师的将士们接受作战命令后,迅速向班庄(08 08)、扣屯(08 22)地区穿插,协同友邻从右翼完成合围高平地区之敌的作战任务。经28天艰苦奋战,全师行程170余公里,全歼越军通农县独立营、布介公安屯、原平县大队、183团1营,基本歼灭了346师851团3营、北太省独立126营和两个特工大队一部,出色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于1979年3月16日胜利凯旋。123师于1981年5月法卡山激战56天。 <br>  在战斗中,河源籍的英雄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br>  参战的519名河源将士,分布在师直64人,炮团74人,361团121人,362团120人,363团120人,123师20人。所有来自23个公社,其中:城镇13人,东埔32人(烈士2人),埔前35人(烈士2人),仙塘26人(烈士1人),义合15人,黄田12人(烈士1人),久社10人(烈士2人),康禾16人(烈士1人),蓝口47人(烈士4人),黄村49人(烈士5人),叶潭5人,柳城22人(烈士4人),上莞34人(烈士3人),船塘48人(烈士2人),漳溪18人(烈士1人),骆湖17人,灯塔35人(烈士4人),顺天20人(烈士1人),涧头14人,双江22人(烈士2人),半江8人,锡场10人,回龙11人(烈士2人)。河源市共有91名(原河源县55人,原河源县七七年入伍34人)烈士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年轻最宝贵的生命。<br>  同时,所有参战将士中荣立战功的有419人,其中一等功17人;二等功35人;三等功367人;中央军委授予河源籍战士黄招强全国“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广州军区授予林振钦(烈士)“战斗英雄”光荣称号;谢振华“战斗英雄”光荣称号;邱谭安“战斗英模。中越自卫反击战英勇将士欧海林…… <br>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如今南疆烽火已消散三十余年,当年的英雄已经默于红尘,连名字都已经被大多数人忘记;但无论如何,英雄的功绩与世长存,辉映着河源这座英雄之城,当有一天祖国和人民再度需要的时候,它又将擎起英雄的战旗,鼓舞我们奋勇前进。<br>2017.4.4《今日清明》<br>永远怀念(载入史册)<br>欧海林<h3><br></h3><h3> 陈建华我们的好书记</h3><div>陈建华书记虽然不在河源任职了,但我还是感觉他在河源任职期间做了一些功德无量的事。</div><div> 陈书记曾说:网络不是虚拟的,是实在的,我收到的来信没有一封是胡说八道,99.9%都是实实在在反映问题的。</div><div> 现在当领导最担心“眼不明,耳不聪”,听不到真实情况。开实名邮箱拓宽了我听取民意的渠道。</div><div> 陈书记虽然在外面忙碌了整整一天,晚上也不忘登录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有话问河源市领导”栏目。登录平台后,他还认真浏览了网友写给他的建言和提问,进行了回复。</div><div> 奥一网的负责人说,陈建华成为了第一位在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实名回应网友的河源市委书记。</div><div> 他开通的“华哥信箱”在当地很有名气。</div><div> 打开河源网上信访公仆信箱(http://gpxx.heyuan.gov.cn/front/index.jsp),便可以看到醒目的“华哥信箱”,上面还有陈书记的照片,网站最下端是陈书记写的一首诗:社情民意一线通,学习交流两从容。网上静听悄悄思,一字一页记心中。</div><div> 在河源慢慢就有了这样的说法:“到政府信访不如去‘华哥信箱’发帖,让华哥来帮忙解决。”</div><div> 欧海林战友发贴至华哥信箱</div><div> 军魂网丘华群战友发贴至华哥信箱</div><div> @一封网络问政信促成民政部门组团烈属祭亲人 2011年 8月24日,我到广东省河源市采访了既是烈士亲属,又是参战女兵的李一平战友,并写了一篇题为《等了31年的牺牲证明书》的文章发到军魂网社区,引起了战友们和网友们的高度关注。26日,我利用奥一网网络问政观察员的身份把文章发到广东省委的网络问政平台——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向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网民称他为华哥,非常重视网络问政。)进行反映。我在文章前加了两句话:</div><div>华哥:</div><div> 这是河源市的一个英雄家庭,是河源市的骄傲,也是共和国之福。英雄之家的实际问题希望能引起华哥的重视。</div><div> 出乎意料,不到一个月的9月20日,河源市的源城区和东源县(由原河源县分设的一区一县)的民政局就组织辖区的30户烈属共70多人,分别赴广西靖西县和那坡县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据烈属们反映,他们以前有零星的、自发的去为自己的亲人扫过墓,但像这样由民政部门组织、规模较大的为本市烈士扫墓的活动还是第一次,烈属们都说非常感谢河源市各级领导对烈属的关心和对烈士的敬重!从全国来看,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较大规模的烈属扫墓活动为数不多,河源市的源城区和东源县能做到这样实属难能可贵……</div><div> @2011年河源市落实有关政策解决了已失业的参战老兵的社保及医保……</div><div> @河源市政府印发《河源市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下称《办法》),规定各县区要安排好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用于优抚对象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住院医疗补助和临时医疗补助,确保优抚对象本人的医疗待遇高于当地的平均医疗水平。</div><div>《办法》从2015年8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凡是河源户籍且在本市领取定期抚恤金或定期定量补助的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红军失散人员等均为抚恤定补优抚对象,都能享受到上述补助政策……</div><div> @自2014年8月1日起,河源市就出台相关政策(包括市区和县城公共汽车)。对优抚对象乘坐河源城市公共汽车实行免费优待。</div><div>此次明确优抚对象免费乘坐市区城市公交汽车范围,进一步细化了优抚对象能享受的优惠政策,依法保障和维护了优抚对象的基本权益,营造出关心优抚对象的良好社会氛围……</div><div> @河源市重点优抚对象每月免费10吨生活用水……</div><div> @河源市重点优抚对象每年免交一半有线电视费……</div><div> @河源市重点优抚对象畅游河源市各景点,公园大门票免费……</div><div>……</div><div> 河源籍参战老兵感谢陈建华好书记。</div><h3><br></h3> <h3>  河源籍越战无名英雄李文生烈士<br>本帖由 欧海林 于 2017-4-9 编辑<br>等了31年的牺牲证明信<br>时间就像一把刷子,能洗刷脑海里的记忆浮尘,但烙印在脑海里的记忆,任你时间怎样流逝,任你怎样洗刷也无法忘却。<br>1979年2月17日中越自卫还击战打响后,原41军121师361团86分队的机枪主射手,来自广东省河源市的李文生随部队攻进越南境内惩罚忘恩负义的越南当局。然而,李文生这一去直到我军胜利凯旋,亲人们也不见他回来。<br>更让亲人难以接受的是,相关部门没有及时认定李文生为烈士,把他当成失踪人员处理。虽然后来追认为烈士,但还不是真正“牺牲”了的烈士,而是失踪了的烈士。失踪一词可以多种解释:一、可能牺牲了没人知道;二、可能被俘虏了没有回来;三、可能是叛逃了不敢回来。纵使认定了烈士,但是失踪两字让李文生的父母、兄弟姐妹不能释怀。特别是令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父亲如鲠在喉,浑身难受,抑郁成结。直至老人离世,结也不曾解开,抱憾终生。老人在离世前,还特别交待过女儿李一平:不要放弃,一定要找到能直接证明你哥牺牲在战场的证据,不是失踪人员!李一平是李文生的妹妹,在李文生追认为烈士后,李一平接过了哥哥的枪,参加了两山轮战,是一位参战女兵。李文生和李一平兄妹俩的感情特别深,哥哥不在了,他就把哥哥的相片当成贴身之物装在口代里,并带着哥哥的相片参加了两山轮战。她是一位有线电兵,在哥哥的精神鼓励下,巾帼不让须眉,她的业务技术要比许多男战友都强。退伍后她也把哥哥的相片当成珍贵之物保存起来,32年多了相片还是保管得非常好,没有一点破损,可见兄妹之情非同一般。<br>李一平记住了父亲的话,一直在打听有没有知情的战友,一直在寻找证明哥哥是牺牲了的烈士的直接证据。或许是李文生和李一平不离不弃的兄妹之情感动了苍天,或许是应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奇迹终于发生了。<br>2010年,八·一建军节期间,李一平参加了本县参战战友的第一次聚会。有一位战友找到李一平说,通讯录上说你是李文生的妹妹?李一平说,是的,我就是李文生的妹妹。那位战友说,我终于找到你们了,我是你哥的班长,叫李日进。李一平一听,当时就激动得眼泪直流说,我一直在找你们,希望你们能讲讲我哥哥牺牲时的情况,好让九泉之下的父亲安息,让哥哥的烈士称号不再有任何异议!<br>李日进听李一平讲述李文生被当成失踪人员,父亲也最终抱憾而去时,当即说,你哥牺牲的事我最清楚,我要为你哥哥作证明。这就是李日进为战友亲自写的并按了指模,也是李一平一家人等了31年的牺牲证明书。<br>有了李日进战友的证明书,李一平战友觉得还不够。她一家人都知道《军魂网》上有她哥哥的网墓,就一直想把证明书放到她哥的网墓上,好告慰抱憾而去的父亲和一直没有正名的哥哥。但她不知道如何办理,就一直在托战友联系我。今年的八·一建军节,有一位与我很熟悉的河源籍深圳参战老兵回河源参加聚会,她找那战友后才得知我的电话,那战友也跟我讲了此事,我被李一平战友的执着精神所感动。于是,8月24日我亲赴河源采访李一平战友,并完成她所愿。<br>面对显得单薄的李一平战友,没想到她单薄的身影背后,却是支撑共和国这座摩天大厦屹立不倒的一个家庭。她一家三代五个军人,共铸军魂,共筑长城,四个参战,一个为国捐躯,没有参战的儿子也是和平时期的广州军区士官标兵、二等功臣。她的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老英雄,她的哥哥是为国捐躯的烈士,她的老公在自卫还击战中荣立三等功,她本人接过哥哥的枪参加两山轮战,她的儿子在军事大比武中取得了好成绩被授予广州军区装备专业士官尖子、广州军区士官标兵并荣立了二等功。<br>根据《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规定:<br>第八条 退伍义务兵原是农业户口的,由当地退伍军人安置机构按下列规定安置:<br>(二)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二等功,下同)以上的,应当安排工作。<br>第九条 原是城镇户口的退伍义务兵,服役前没有参加工作的,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实行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办法,各接收单位必须妥善安排。<br>. (二)在部队获得大军区(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的荣誉称号和立二等功以上的,安排工作时,应优先照顾本人志愿。 李一平的儿子,是城镇户口入伍,又是二等功臣,但2008年退伍以后至今还是一个临时工。<br>李一平的一家是英雄的一家,不仅是共和国的骄傲,更是河源市的骄傲。如果这样的英雄之家,政府不知道关心和爱护,那将是共和国的悲哀!<br>李一平不但兄妹情深,也很有爱心,她希望认识杨小雄烈士家属的战友看到证明书后,能把杨小雄烈士的牺牲情况告诉他的家属,让烈士的亲人从此解开心结,好好生活,健康长寿!<br>李文生烈士,你英勇牺牲的情况已经得到你的班长、你的战友、你的同乡李日进的书面证明,虽然等了31年多,毕竟还是等到了。李文生烈士,安息吧,你是当之无愧的英雄!<br>各位战友、各位烈属、各位爱心人士,在我们为李文生烈士上香、献花的同时,也祝福李一平一家人幸福快乐吧!<br>证明书全文如下:<br>证 明 书<br>我是参加1979年自卫还击战的复员军人李日进,在这里我要把和我一起参加自卫还击战的战友李文生牺牲的前后经过阐明给大家。<br>我们的部队在广西桂林121师361团86分队,我是李文生的班长。当时李文生是我班机枪主射手(广西杨小雄是副射手是79年兵),在过铁索桥的时候,我们全班差点全班牺牲。一路穿插打到天峰的时候,我们已经饿了两天,当时正是二月十八日中午,我们几十个人在天峰停了下来。我的战友李文生就对我说,不如继续往前冲。我当时说,先等等看,就没跟着冲。结果李文生和杨小雄跑了没多远,李文生就给敌人打在胸膛,杨小雄打在头部,两个人当下就牺牲,眼睛也没合上(惠州的一个战友朱发明给打在下腹没有牺牲)。当下我们大家都不敢动,直等到晚上大部队来了,我们才敢把李文生和杨小雄的尸体掩埋好。<br>战斗胜利,部队返回国境的时候,我就直接留守在边防崇左驻军,并没有返回老部队,所以我就没有把李文牺牲的真实情况向原部队反映。三十年后“八·一”战友聚会,遇见李文生的妹妹李一平才知道部队把李文生当失踪,只追认是烈士并没有封功。我不知道战友李文生会是这种情况,我有责任(因为我是李文生班长而且亲眼目睹他牺牲的情景)把李文生牺牲的真实情告诉给所有的战友和老部队、老首长,这样才能告慰先烈英魂。<br>如果不是李文生和杨小雄烈士在前面,先开路倒下,我们当时三四十个战友也会全部牺牲,是李文生带头引发敌情救了我们几十个人的生命,由此,李文生是我们真正的无名英雄!</h3> <h3>  李一平(河源)--越战女兵<br>本帖由 欧海林 于 2017-4-12 编辑<br>核心提示: 一家三代,五位军人——父亲、长兄、丈夫、儿子和她本人,三人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一人壮烈牺牲。如果不是长兄李文生在越南战场上牺牲的英雄事迹不为人知,退伍军人李一平是不肯将一家三代五人为祖国献青春、洒热血的故事公之于众的,因为那样会 “太张扬”。为了告慰长兄的英魂,已年过半百的李一平才愿意在我面前慢慢地打开那些泛黄的记忆画卷。本文中,记叙了一个由李一平讲述,由一个对越自卫反击战无名英雄引发的故事。<br>当年李一平服役时的照片。 <br>长兄成为无名英雄<br>  李文生是李一平的长兄,1977 年参军入伍。<br>  1979 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李文生所在的部队广西桂林 121 师361 团86 分队毅然开进前线。他们的任务是在敌人意想不到的路线和时间里,用最快的速度穿插到高平,以在敌后阻断敌人的退路,聚而歼之。<br>  李文生等忍受着饥饿,一路快速徒步,终于在2 月18 日中午穿插到了越南天峰山下。虽然前途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但为了抓紧时间,作为重机枪主射手的李文生与副射手杨小雄也冲在了队伍的前面。不幸的事情总是来得很突然。当李文生和副射手杨小雄向天峰山冲去的时候,一梭子弹突然飞来,两人应声倒地,壮烈牺牲。<br>  “如果不是李文生和杨小雄在前面先开路倒下,我们当时三四十个战友也会全部牺牲。”李文生的班长李日进事隔三十年后回忆道。李文生和杨小雄倒下后,跟在他们身后的三四十个战友立马作隐蔽,直待天黑后大部队赶到,大家才敢继续向天峰山进发。<br>  李文生为保卫祖国边境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这一切直到 30 年后才被李文生的家人所知。战斗胜利后,班长李日进并未直接返回广西桂林121 师361 团86 分队,因此也未能向原部队报告李文生的英雄事迹。由于不知道李文生的去向,原部队只好把他当作失踪人员,追认为烈士,并向他家人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李文生从此成了“无名英雄”。直到2010 年八一建军节,李日进通过战友找到他的妹妹李一平,将他牺牲的前前后后转告她,他的英雄事迹才为家人所知。<br>老军人的父亲遗憾离世<br>  李文生并不是李家的第一位军人。早在1953 年7 月,他的父亲李捷连就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这是一支由林彪、叶剑英、罗荣桓、邓子恢率领的雄师。<br>  1979 年,李文生失踪且极有可能已牺牲的噩耗传到了河源家中。这对李一平一家,无异于晴天霹雳。失去了儿子,李捷连更是从此吃不下睡不好,常常抽烟到天亮,落下失眠、胃痛、肺气肿等诸多病症。2004 年,老志愿军、老党员李捷连带着伤痛和遗憾默然离世。这位曾在部队上过军校、本有机会提干,却因为家中嗷嗷待哺的大儿子李文生无人照看而无奈复员归家的老革命至死都不知儿子魂归何处,更不知儿子原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老而丧子,人生憾事,莫过于此!<br>妹妹接过长兄的枪<br>  李文生牺牲那年,李一平18 岁,正在念高中。回想起哥哥往日的音容笑貌,以及哥哥对自己的好,李一平再也没有心思去上学。于是,她瞒着家人给哥哥所在的部队写了封信,要求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并被部队所允许。<br>  1980 年,李一平从整个河源县报名参军的15 人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体检,进入广西桂林奇峰镇新兵连。到了新兵连分兵的日子,她被分到广西崇左的762 野战医院,主要负责电话转接工作。崇左位于我国南端的边境线上,再向西便是谅山。也就是说,接过哥哥手中枪的李一平也要赶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大前线,完成哥哥未竟的卫国事业。<br>  当时,保障部队指挥系统的通信技术主要还是依靠有线通信。作为一名有线电话兵,为保障有线电话联络畅通无阻,小姑娘李一平也常要像男同志一样爬上高高的电线杆接线查线,艰苦异常。<br>  1982 年5 月,法卡山收复战仍在继续,李一平跟随野战医疗队上了法卡山前线。当时,我军正在山上紧张地挖工事、筑战壕。突然,一块大石头直往山下滚,导致李一平左手脱腕,从此残疾。<br>第一个孩子送进了部队<br>  由李文生引发的故事并未结束,到这里,是一段美好的姻缘。 1982 年的一天,身为163 师无线连电台台长的河源籍军人黄伯坚带着在法卡山战役中受伤的士兵到762 野战医院疗伤。期间,有人对他说李一平是他的同乡。于是,两人开始相识相知。当时黄伯坚23 岁,却已是参军6 年、并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过“三等功”的老兵。<br>  1982 年,李一平与黄伯坚结为伉俪,随后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虽然自己和家人在艰苦的边境军旅中献出了最宝贵的青春以及生命,但是李一平无怨无悔。 2003 年12 月,她又把自己的第一个孩子送进部队,继续为国家的安宁做贡献。2007 年,她的孩子在部队荣立“二等功”,被评为广州军区的优秀士官标兵及尖兵。</h3> <h3>对越反击战中高干子弟的英勇善战!<br>编辑:《畅谈老兵人生》喜欢军史党史的越战老兵《欧海林》<br>【一位老军人的情怀】在七九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二一师政委周开源,战前临危受命(1978年12月就任政委,1979年2月战争爆发),作战中沉着冷静,忍辱负重,是四十一军三个作战师中最早出国、最晚回国、最有才干、吃苦最多、贡献最大的一名优秀指挥员。他笑看人生,每每谈到战中牺牲的那些老部下,总是潸然泪下,总觉得能够活着回来己经十分满足了。他的儿子周伟,在123师367团当二瓦电台通信兵,2月17日在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牡,他虽然很悲痛伤心但沒有任何埋怨,而是強忍泪水,冷静沉着指挥作战,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军人的情怀。三月十三日开始撤军时,召开师常委会专门研究尸体未运回国烈士的火化问题,指示一名副政委专门负责烈士的火化工作。部队回国后,又十分关心烈士家属的安置问题。师警卫连连长李庆海牺牲后,因他家住山东肥城山区,家属未能来队,他指示派专人前去慰问看望。半年后,他妻子带着四岁的孩子无法生活,在众乡亲的劝说下到部队求援。她们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因为沒钱买车票,途中有三分之一的路是步行走过来的,经过两个多月才到达部队。为了从根本上帮烈属摆脫困境,周政委顶住各方面的压力,指示政治部破例为她办理了随军手续,以后又在家属工厂安排了她的工作。自己的儿子牺牲了还来不及处理后事,却先想到为别的烈属解决各种困难,这是何等的胸怀啊!周开源,山东省威海市人,1944年8月入伍,1983年6月离休<br>周伟烈士,陆军123师367团电台兵,其父是陆军121师政委周开源。1979年2月21日,在穿插战斗中光荣牺牲,终年20岁。战后,周伟烈士被部队追记三等功。<br>姜利民烈士,陆军121师362团7连3排长,其父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首长姜永锡。1979年的对越作战打响时,姜利民随连队夜袭广西边境莫隆守敌。在2月17日凌晨的战斗中,越军凭借坚固暗堡疯狂抵抗,以火力封锁了前沿。姜利民不顾危险地亲自冲上去爆破,他机智勇敢地沿交通壕多次往返,在机枪火力掩护下,用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连续炸掉了越军3个暗火力点。在准备爆破第4个火力点的时候,姜利民不幸被越军的复活火力击中右后胸,牺牲在了副指导员李永成的怀里,终年27岁。战后,姜利民烈士被追记一等功并被中央军委授予“爆破英雄”荣誉称号。 <br>张力烈士,陆军160师478团特务侦察排副班长,其父是陆军160师师长张志信。1979年2月27日,478团特务连侦察排在267高地侦察敌情时与越军遭遇,战斗中张力被越军的重机枪子弹击中身负重伤。因为在深山丛林中无法实施有效抢救和后送,张力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年仅22岁。最后的时刻,张力对身边的战友说,他牺牲后,请转告爸爸,儿子没有给他丢脸,劝爸爸不要悲伤,一定要照顾好妈妈。。。。。。战后,张力烈士被部队追记二等功。<br>曲宁江烈士,陆军121师363团4连战士,其父是陆军第41军副参谋长曲奎。1979年2月24日,曲宁江所在连队参加接粮队前往扣屯接粮。途经吞片地区时遭到越军伏击,接粮队被打散,伤亡严重。曲宁江在左腿、左臂被打断,无法操枪射击的情况下,趴在战友身上掩护战友继续战斗,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0岁。战后,曲宁江烈士被部队追记一等功。<br>甄平烈士,陆军163师487团8连1排长,其父是陆军第55军政治部副主任甄文林。1979年2月27日,甄平随部队向扣马山进攻。他带领一个班首先突破主峰西侧第一道堑壕,在继续向主峰攻击时,遭到越军暗堡火力猛烈射击,甄平不幸胸部中弹光荣牺牲,终年22岁。战后,甄平烈士被部队追记一等功。<br>毛晓东,陆军121师361团1连连长,其父是陆军第41军副军长毛余。1979年2月,毛晓东随部队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穿插高平战斗中,毛晓东率领1连最先到位抢占预定目标809高地,成为全团尖刀。整个作战期间1连132人仅阵亡5人,负伤17人,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了任务。在后来的战斗中,毛晓东指挥果断,表现出色,于战中升任营长。战后,毛晓东荣立二等功。<br>刘粤军,陆军123师367团4连连长,其父是湖南省军区任政治部副主任刘义德。1979年对越作战中,刘粤军所在连队参加了穿插扣屯的艰苦战斗。4连一路担任尖刀连,勇往直前,为穿插纵队开辟道路。后在部队被困和营救本师副师长的战斗中,刘粤军都是先锋在前,龙腾虎跃,出色完成了任务。一位战友在战后回忆说:“我们看到4连连长刘粤军手端冲锋枪,腰间带着对讲机一边不停的下达命令指挥战斗,一边不时的在田野上奔跑着,跳跃着,生死不顾,横冲直闯的勇敢战斗。”战后,刘粤军荣立二等功,并登上了当年《解放军画报》第五期的封面。37年后,刘粤军已晋升为上将军衔,并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司令员。<br>杨少华,陆军第1军1师1团5连副连长,其父是陆军第20军军长杨石毅。1984年12月,杨少华所在部队开上老山前线参加轮战。1985年1月15日,越军集结重兵向老山那拉地区发动猛攻。杨少华率部坚守“李海欣高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打退了越军的疯狂反扑,牢牢坚守住了阵地。战后,杨少华荣立二等功。<br>2017年9月11日,原陆军第41军121师政委周开源因消化道肿瘤破裂引起大出血,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9岁。<br>当年的121师老兵都知道,这位老首长和其子周伟在1979年父子兵上阵出征越北,周伟更是血染疆场以身殉国,谱写了又一曲“雷军长”和“小北京”的时代凯歌。<br>呜呼!“小北京”已去,“雷军长”难留,泪飞顿作倾盆雨!<br>周开源生于1929年2月,山东威海人。1944年,15岁的周开源参加八路军,从此走上军旅生涯。抗战胜利后他随部队挺进东北,作为东野四纵的一员经历了解放战争烽火,英勇杀敌,多次立功。周开源能和战士打成一片,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因此较早走上了政工岗位。到了60年代,周开源当上了广州军区第41军121师塔山扬威的“守备英雄团”361团政委。后被任命为第41军122师副政委,再调到广州军区广东生产建设兵团海南5师任政委,接下来又去广州军区政治部保卫部任职。<br>1978年12月,正当广州军区各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开赴南疆准备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周开源被派回到老部队第41军121师任政委。其时121师的师长是郑文水,正是周开源任361团政委时的团长,老战友重新搭档,那是分外高兴。<br>周开源的大儿子周伟当时刚满19岁,高中毕业后就在湛江一家工厂当工人。周伟与很多干部子弟一样,向往军人生活,渴望当兵。然而周开源却和很多逼着撵着把儿女送进部队的老军人不一样,并没有让周伟当兵的想法,觉得他能在地方干好就行了。周伟呢,干脆不走父亲门路,自己跑去报名参军,结果获得了部队批准。周开源知道后有些意外,这小子怎么不和老爹商量一下呢!但是他也没有阻拦,既然儿子这么想去部队锻炼,那就去吧。周伟知道广州军区的野战军都开赴前线了,充满英雄主义的他也想上边疆杀敌报国。本来周开源可以把周伟调到自己的部队,但周伟却决意去第41军另一个师123师,坚决不沾老子的光!周开源认为这样也好,不给儿子背干部子弟的包袱,他便没有给123师领导打电话。于是,周伟被分到了123师赫赫有名的“塔山英雄团”367团通信连担任报话员。<br>父子归队分手那天,周开源看周伟的背包打得有些歪歪扭扭,便让儿子把背包解开重打,自己又演示又指导,直到周伟的动作比较熟练了为止。临别时,周开源嘱咐儿子:“到了部队,一定不要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要做个普通一兵,记住了吗?”周伟干脆地说:“记住了,爸,放心吧!”<br>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br>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开打后,121师和123师都担负了关键的战役穿插任务,一内一外向驻守高平的越军步兵346师实施大迂回大包围,企图协同友邻第42军包饺子打歼灭战。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两个师都遭遇了空前的艰险磨难。<br>121师穿插路程最为艰难,3个步兵团轻装走山间小路向高平以西急进,翻山越岭,穿林过河,长途80公里。沿路地形复杂、敌情不明、远离后方、补给困难,受越军大小袭击上百次,伤亡很大,后勤基本掉队,粮弹供应不上,部队饿着肚子拼命穿插,情形非常悲壮。最后虽然插到目标地班庄、董赛地区,截断了高平越军的西退之路,但各部因迷路遇袭和饥疲交迫而战斗力大减,再加上上级命令多变,导致该师没能迅速收拢进至高平外围,而是滞留于扣屯地区,战役企图归于失败。<br>123师留了368团在茶灵方向牵制越军,只有两个步兵团配属坦克一部沿公路向高平西侧的扣屯地区实施穿插,全程90公里。在打兰地区遭遇越军袭击时,因指挥员情况掌握不准,加上通信联系不畅,造成错误理解上级命令,以致未能抓住时机果断进攻,反而后撤等待,从而贻误战机。最后穿插先遣队367团虽然有1个步兵营徒步插到目标地扣屯,但兵力不足,只能持防御态势,也没有迅速进至高平外围。123师主力则滞留河安地区与沿路之敌激战,未能迅速打通公路跟进,同样没达成战役企图。<br>在这次穿插作战中,周开源和郑文水及下到121师加强指挥的副军长毛余共同率全师兼程急进,受了大难,吃了大苦,经历了大悲壮。由于后勤未能跟上,加上要执行出国作战纪律,孤身插入敌纵深的121师竟然全师断粮一周,指战员们只好就地采集山上和野地里的木瓜、红薯、野菜、木薯、芭蕉芯等充饥。师首长们也和部队同甘共苦,周开源还下令把自己受伤了的马杀掉分给战士们吃。在研究下一步行动的紧张关头,饥肠辘辘的师首长们只能分食几块机关人员偷着从越南群众家“买”来的红薯果腹……<br>毛余副军长和周开源政委在高平前线勘察地形<br>直到后来军主力打通了公路,并派运粮队南下,121师才获得接济,摆脱了困境。根据军命令,121师全部集中到扣屯地区建立起稳定的防御,并对附近地区残敌进行清剿,扩大战果。在此期间,周开源去了兄弟部队123师一趟,一是协调两师工作,二是想打听一下儿子周伟的消息。不料,这一下却得知了噩耗。367团在向扣屯穿插过程中也屡遭磨难,伤亡了很多干部战士。2月21日,周伟在穿插战斗中遭到越军袭击,光荣牺牲。周开源顿觉五雷轰顶一样,此后说了什么话,办了什么事,甚至怎么走回的自己部队驻地他都不记得了。当时121师政治部主任孙甫看到政委在师指挥所门前的土坎上坐着,凝望着远方,一动不动,就像一座雕像,还觉得挺奇怪。他走近周开源时,才发现政委眼角上挂着的泪痕……<br>周开源将失子的悲痛压在心底,继续和郑文水、毛余指挥121师执行防御任务,其间对进逼至纳隆以南的越军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出击,共歼敌600余人,沉重打击了敌军。后根据军命令,他们指挥121师占据要点,交替掩护,于3月16日全部撤回国境内,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br>在此次自卫还击作战中,121师出境作战28天,共歼敌2898人(其中毙敌2615人,伤敌237人,俘敌46人),歼敌数量在全线29个陆军师中排名第四,并缴获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一批。同时自己伤亡1699人,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在指挥作战过程中,周开源既发挥了政治主官的领导组织作用,又对军事决策轻车熟路,和郑文水、毛余等军事首长一同率领部队攻难克险,越打越好,在自己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战中做出了突出贡献。<br>战后,周伟烈士被部队追记三等功,遗体安葬在广西靖西烈士陵园1区7排5号。<br>1983年5月,周开源卸去了121师政委职务。随后,他服从组织安排,光荣离休。<br>晚年的周开源,仍然关心着祖国发展,关心着部队建设。他爱兵惜兵,因而收获了无数老部下的崇敬。笔者虽然无缘得识周首长,但仍然通过微信群聆听了老英雄夸赞部下探究战史真实的亲切声音,仿佛就在昨天……<br>2017-09-11<br>原123师368团6连越战老兵《欧海林》<br>向英雄的父子兵周开源首长、周伟烈士致以崇高的敬礼!不忘历史,犹记初心!</h3> <h3>全球客家精神领袖:黄石华<br>畅谈老兵人生,河源正能量,客家人圣地!<br>他是从河源龙川的小山村里走出去的“全球客家精神领袖”, 他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贡献给了全球客属事业和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大业<br>他是一代国际客家事业的导师,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客家阿叔”<br>2016年2月5日,这位受人崇敬和爱戴的“客家阿叔”在香港病逝,享年105岁<br>“客家阿叔”黄石华<br>有一种亲切,叫“客家阿叔”!<br>有一种荣誉,叫“全球客家精神领袖”!<br>有一种追求,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贡献给了全球客属事业!<br>有一种执著,虽已是耄耋之年,却不远千里万里,参加每一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br>有一种震撼,他为客家人社团联络工作超过60年,全心全意、鞠躬尽瘁,105岁的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心系客属、情念家乡!<br>有一种纪念,我们要将这种精神传承、弘扬……<br>他,就是黄石华!<br>2016年2月5日,著名爱国侨领、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创始人、全球客家人所敬重的客家精神领袖、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总执行长、河源骄子黄石华博士因病医治无效在香港逝世,享年105岁。<br>“祝福家乡越来越好,祝福河源乡亲越来越好,祝福全世界的客属乡亲越来越好!”2015年12月21日,本报记者在香港采访黄石华博士,留下了这珍贵的历史记录。黄石华博士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心血贡献给了全球客属事业和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大业,为此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br>2016年3月13日—14日,将在香港举行“海内外客属社团黄石华博士追思会”和告别仪式,谨以此文纪念我们永远的“客家阿叔”黄石华先生,让我们亲切地道一声:阿叔,走好!<br>2015年12月,黄石华先生在香港接受本报等河源媒体采访。<br>称赞:“河源世客会,非常成功!”<br>虽然黄石华博士在世界客属的大舞台上早已名声在外,但对于大多数河源乡亲来说,最亲近的相识还是在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br>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是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华人盛会之一,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br>2010年,以“古邑情·客家亲”为主题的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河源隆重举行。<br>当时,虽然已99岁高龄,但黄石华先生精神矍铄,他几乎参加了第23届世客会的所有活动。从早上到晚上活动安排得非常紧凑,刚开始,他是自己走,可是到了晚上,身体吃不消了就让人搀扶着参加活动。<br>就是这次,我们面对面采访了黄石华老先生,谈了很多,说了很久,至今,依然记忆如昨!<br>“河源这一届世客会非常成功,得益于河源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市人民的支持,这是河源人的骄傲。河源在两年的时间内,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对大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积极贡献。”黄石华当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一届世客会,都有进步。但想不到河源承办的世客会为客家历史、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br>黄石华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族群的根。河源是重要的客家地区,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是南越王的兴王之地。河源不要妄自菲薄,要继续挖掘客家历史和文化,发扬光大客家文化。<br>2015年10月,第28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召开前夕,组委会为黄石华颁发最高荣誉主席聘书。<br>骄傲:河源骄子,“客家精神领袖”<br>正是2010年在河源举办的第23届世客会,黄石华被越来越多的河源乡亲所熟悉,我们也开始了解了更多有关于他的故事。<br>黄布镇,是龙川县南部一个宁静而秀丽的小镇。黄布镇上的人家大多姓黄,在黄姓宗族里面,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宋朝抗元英雄黄海龙大将军和民国教育家黄麟书这样的大人物。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今天,令黄氏宗族感到骄傲的人物,又多了一位,那就是黄石华。<br>2015年7月23日,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香港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合主办的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香港回归18周年晚会上,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总执行长、百岁老人黄石华的身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是当时香港经历过抗战且在世的年纪最长的老人了。<br>原来,在抗战期间,黄石华就曾以笔杆为刀枪,创办《龙川日报》《东江日报》,积极组织、参与宣传抗日救亡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定居香港的黄石华专注于客家人社团联络工作,一干就是60多年。<br>多年来,黄石华先后发起创立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及“全球客家、华人、华侨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联盟”。如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早已成为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华人盛会之一,而黄石华几乎是有会必到、从未缺席。因其对于客家人联络、团结、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黄石华被世界客属乡亲尊称为“全球客家精神领袖”。<br>2015年7月23日,黄石华在香港出席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庆祝香港回归18周年晚会。<br>铭记:走出去是龙,出不去是虫<br>尽管在香港已居住了60多年,黄石华还是不习惯“对门对面不相识”的公寓生活。小时候在乡下住过的围龙屋,时常出现在他记忆中。那是家族的祖屋,前后三进,左右各两排,最外面的堂屋大门是牌坊式的,上面镶嵌着“君子诒”几个大字。19岁之前,黄石华都住在那里。<br>黄石华的父亲黄文,自幼怀揣报效国家之宏志,1913年考入黄埔陆军第五期受训,与张发奎、薛岳、陈济堂等为同学。毕业后任连副、支队司令、护法军统领等职。由于黄文作战勇敢、机智,为人豪迈、性格刚直,深受上级器重。<br>“我的父亲是孙中山护法军的一位统领,他每次回家,身后都有一二十个军士跟随。他总是骑着一匹大洋马,很威严很威武……”这是黄石华记忆中关于父亲为数不多的画面。<br>在黄石华6岁那年,父亲“回”来了,从此便再也没有离开过,再也没有远离“君子诒”,这一年,由于突发心脏病,一腔报国热血仍未施展的父亲黄文病逝军中。虽然当时的黄石华还是一个孩子,但却不得不面对生命中的第一次生离死别,更要接受家道中落的现实。<br>“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磨难、坎坷,对我后天坚毅性格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黄石华后来总结说。<br>黄石华说,家乡人总会说一句话“走得出去是龙,走不出去是虫”,勉励男人们要远行,要勇敢出去闯。据说祖父一共有6个儿子,可除了一个跟随父亲到军营当兵的叔叔外,自己从来没见过父亲的哥哥和其他弟弟。后来才听说,那些伯伯和叔叔纷纷坐船出海到南洋谋生,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音讯,可能遭遇了不测。<br>这样的聚散,对于客家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走得出去是条龙。”这句话一直让黄石华铭记于心,影响着、鼓励着他。但无论走到哪里,围屋永远都是他守望的根,家乡永远是他烙在心底里的印记。<br>求学:靠“卖文”完成中学学业<br>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母亲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哥哥黄木华在读完小学之后也辍学养家。但对于黄石华,家里的要求是无论如何都要他把书读出来。<br>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以及供黄石华读书,母亲不得不起早摸黑,勤耕苦做,尽管如此,家里的生活依然过得十分清苦。<br>“再苦再累再艰难,妈妈都要把你们养大,让你们读书成才,像你们的父亲一样,做一个有志男儿,报效国家……”母亲如此对黄石华兄弟说。<br>黄石华并没有让母亲失望,小学毕业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龙川县第一中学。<br>很快,黄石华展现了自己过人的文学才华,他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理想的抱负写下来,并投稿上海的刊物《中学生》《东方》《生活周刊》以及印尼的《天声日报》等,赚取稿费贴补生活。他给主持《生活周刊》的邹韬奋写过信,讲述自己的贫穷和艰难,希望得到邹韬奋的鼓励。邹韬奋很快回复了他,鼓励他坚持,把眼光放长远。<br>一时间,黄石华成为了校刊校报的主笔,成为了龙川一中的少年作家,他还与同学组织成立了全校唯一的学生社团“砥砺社”,组织同学们进行读书、演讲等活动。利用投稿所得的稿费,黄石华顺利完成了中学学业。<br>抗日:以笔为刀开辟抗日宣传阵地<br>1937年7月7日,日本驻军向卢沟桥突然发动了进攻,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帷幕。<br>刚刚高中毕业,血气方刚,满怀一腔爱国热血的黄石华在黄布镇乡贤、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高足张鹤文的指导和鼓励下,在龙川县金鱼乡组织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并被推举为会长。自此,黄石华将自己融入了全国汹涌澎湃的抗日激流之中。<br>不久之后,黄石华到了共产党人张克明领导的东江抗日先锋队中任总干事,在下乡宣传抗日救亡的行动中,他的文学和写作能力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随后,协助张克明等创办抗日宣传阵地《龙江日报》《东江日报》,以笔杆代替刀枪,开始进行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br>当时,老隆镇学校礼堂被日机炸毁,龙川正值抗日热潮风起云涌之时,东江抗日先锋队创办“自我教育班”,训练抗日救亡干部。年仅19岁的黄石华站上讲台,在班上讲授“社会发展史”及“中国近代史”。<br>而平日里,他还走村串户,终日奔波往返于黄布、铁场、龙母、赤岗等乡镇,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亡运动。<br>探花:20万人全省会考取得第三名<br>在宣传抗日工作中,黄石华越发觉得,国难当头,中国男儿应当自强不息,争做对国家对民族有更大作用的雄杰。<br>他想见见外面的世界,做一个更加优秀的人。1940年,黄石华参加了广东省会考,在20多万人参考的情况下,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与第一名仅差了0.3分。<br>黄石华在读书时,不仅学科优秀,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爱国有抱负的同学组织“强国社”、中国青年写作协会,并创办了《新认识月刊》。他的多篇文章在《中国经济季刊》《三民主义半月刊》《重庆时事新报》《大公报》等报刊发表。<br>成绩优异、才思敏捷的黄石华深受校领导的器重。毕业之后,其曾任甘肃省地政局科长,主持完成甘肃湟惠渠扶植自耕农实验区。当时正值抗战,全国地方政治均是向老百姓要兵要粮,独甘肃湟惠渠实验区是给老百姓发粮。<br>正当激情飞扬、意气风发的黄石华准备大干一场时,家里却传来了噩耗:70多岁的母亲不幸病逝。不久之后,妻子张秀良在家乡山坡上拾柴劳作时,不幸坠落山涧意外去世。命运多舛的黄石华在两年内接连遭受打击,此时支撑他的信念,唯有努力工作,报效国家。<br>黄石华率先倡议、出资修建的黄氏祖先、“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黄歇公陵园。图为在河南省潢川县举行的捐赠仪式。<br>结缘:客家人社团工作一干一甲子<br>工作期间,黄石华辗转于重庆、甘肃,还曾一度回到广东广州从商,无奈时局动荡,注定漂泊一生的黄石华于1949年跨过香江,来到香港。<br>初到香港,黄石华任职于《星岛日报》,一天在与友人聊天中第一次听到了香港崇正总会这个名字。已经离开家乡十余年的黄石华对于这个客家人社团感到无比温暖和亲切,他选择了加入崇正总会。此时这个忙碌于社团各种活动的年轻人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将因此发生多大的转变。<br>1968年4月30日,在香港崇正总会进行的第二十二届理监事内阁选举中,黄石华成功当选为理事长。<br>时任会长张发奎这样寄语黄石华:“客家人的生存之路是艰难的,也正是这种艰难塑造了我们优秀的品格,崇正总会是客家先贤为了弘扬客家精神,为天下客家人的团结而创办的,你要不负先贤的厚望与海内外客家人的希望,把崇正总会的事业做好。”黄石华知道,自己挑起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br>首创: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由此而来<br>书写崇正总会的新篇章,黄石华决定从重建崇正会馆、修建崇正中小学和设计崇正总会会旗会徽开始。经过几次会议讨论,理事会确定了修建方案,而剩下的也是最困难的事情——筹集资金。<br>黄石华走南访北,为崇正总会的建设事宜四处“化缘”,甚至还先后拿出280多万元的个人积蓄,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崇正大厦和崇正中小学的建设。<br>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新会馆——崇正大厦落成,第二天刚好是崇正总会成立50周年。黄石华想起崇正总会的宗旨中有“联络海内外客属人士”,于是他向会长提出,利用崇正总会50周年庆典,举办一次客属恳亲大会。<br>在黄石华的努力下,当天,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苏格兰、巴西、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共49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属组织代表齐聚崇正大厦,这是世界客家人史无前例的一次大联谊。</h3> <h3>大会通过了决议:将此次联谊定位为“世界客属第一届恳亲大会”,并决定原则上每隔两年在世界各地有关城市召开一次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黄石华倡议的世客会,为世界各地的客属乡亲敦睦情谊、扩大交流、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架设了一座桥梁,他们纷纷成立客家同乡会、客属总会等,乡情、乡亲的联谊活动日益频繁,形成了天下客家人空前大团结的局面。<br>“硬颈”:决定的事情从不轻易改变<br>曾观涛是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的副总执行长,年过六旬的他说起黄石华,除了敬佩之外,还有“抱怨”:“他很‘硬颈’,自己决定的事情从不轻易改变,也绝不轻易在言语上妥协。”<br>有时候,他们这些后辈,觉得应该让老人多休息一些,后辈们多承担一些工作,但黄石华并未给自己“减负”,该他干的,每一件都绝不假他人之手。<br>“硬颈”是客家话,说一个人很固执,也指这个人很硬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硬颈”是客家人最常见的性格特征。在千百年流离迁徙的过程中,客家人要生存下来,成就家园基业,需要绝不向命运低头、不服输、不妥协的“硬颈”精神。<br>正是因为“硬颈”的性格特点,才让黄石华老先生能够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成功筹办了第一届世客会。<br>早年记者采访黄石华时,他回忆筹备首届世客会的情况感慨地说,当时香港经济不好,个人的经济条件也是马马虎虎。作为一个客家人,想到全球客家乡亲连个通讯录都没有,他就想召开首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这一倡议得到了香港崇正总会的支持。<br>当初黄石华老先生想邀请全球各地客家社团,但由于经济制约,外出差旅费都难以解决。这时候,台湾的一家航空公司老板得知要举办首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消息,就表示全力支持,愿意让黄石华免费坐该航空公司的航班去全世界各地邀请客家乡亲。<br>“这样,我就和夫人周游列国,到美洲、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一一拜访、邀请客家社团出席首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黄石华激动地说,“过去筹备世客会很艰辛,如今好啦,祖国强大了,现在的世客会一届比一届办得好。”<br>传统:“耕读传家” 终生不忘<br>据说,按照客家人的规矩,一个大家族的祠堂都拥有一大片公田(祖尝),是全族用以调剂的。但凡谁考上秀才、举人,就会被认为不辱祖先、光耀门庭,是要从公田里划出一大片最肥沃最精良的部分,作为“学田”,以奖掖中举者。这正是客家人所谓的“耕读传家”的具体表现。<br>这种传统一直影响着黄石华,在到了香港以后,黄石华加入客家人社团香港崇正总会,1998年,他又发起成立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兴学育才、捐资助学是他和同伴们的共识和行动。<br>哪怕在只能靠台湾和香港的一些房产租金过活的时候,他还在中国农业大学设立了一个以祖父、父亲和自己名字命名的助学基金会——“香港昌文华家族基金会”,以资助贫困学生。<br>盛誉:“全球客家精神领袖”名副其实<br>第一届世客会之后,黄石华不再拘泥于香港和大陆,开始放眼全世界,在他的心中有两个愿望:全世界客家人大联合,以及祖国统一。<br>黄石华一向觉得客家人可以做得更多:作为客家人,我们也应该为历史作出我们的贡献。<br>回看过去十几年黄石华的活动轨迹,他的热情和勤力,让人震惊、动容!<br>先是成立崇正之友会,然后是1992年成立香港创建学会和国际客家学会。1992年7月联合台湾同仁在台北召开第一届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大会,此后各届从未缺席。<br>1996年,黄石华受邀第一次率领香港崇正总会代表团到北京访问,回港后又立即组团访台,传达有关讯息。<br>1997年12月,香港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成立,1998年9月又成立了全球客家· 崇正会联合总会,希望藉此团结社会各界精英,促进中国早日和平统一。<br>1999年10月,他综合整理各方意见,以香港崇正总会、香港创建学会、崇正之友会、国际客家学会、香港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全联会的名义,提出《六团体对两岸中国和平统一的国是建言》, 这就是两岸通称的“黄十点”。<br>在黄石华的积极奔走联系和组织下,“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于1998年9月27日成立,随后又成立“全球客属促进中国和平统一联盟”,召开“全球客属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br>2004年3月,年过八旬的黄石华还领导成立了“全球客家、华人、华侨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联盟”,并举行反“台独”促“统一”百万人签名活动。<br>黄石华热心社会公益,忠国家爱民族,在港曾担任多个工商机构、福利社团重要职位及名誉会长、会长;是香港龙川同乡会创办人兼会长、理事长,国立政治大学香港校友会创办人、理事长、副会长。他作为崇正总会永远会长兼理事长及崇正中小学校监督十余年,任内完成崇正大厦及中小学建校工作。<br>黄石华醉心于客家人社团联络工作,60多年来,一直奔走世界各地,使他在全球各客属社团中都拥有较高的名望和号召力。2007年7月28日,在马来西亚沙巴客联大会上,与会的1000多名嘉宾、代表一致推选黄石华为“全球客家精神领袖”,并为其正式颁授荣誉证书。<br>2014年10月,在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四届三次年会上,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丽萍为黄石华博士赠送纪念品。<br>心声:祝愿河源家乡、世界客属越来越好<br>2015年12月,在河源市客家联谊会的组织协调下,市委宣传部组织河源市主流媒体赶赴香港,专程采访了黄石华先生。<br>在家人的陪伴下,黄石华先生准时来到了预先约好的采访地点。随着年龄的增长,黄石华的身体大不如前,老先生的腿脚走路没那么利索了,但依然精神矍铄、思路非常清晰,特别是提起在河源举办的第23届世客会,老先生滔滔不绝。而提及对河源、对家乡、对乡亲们有什么要说的话,老先生更是为之一振。<br>“河源举办世客会那年我回去了,家乡变化非常大,更漂亮了,世客会举办得也非常成功,在两年的时间里,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而且举办得非常有特色、有文化,我感到非常骄傲。”黄石华说,这几年身体行动不便,他很少回河源,但经常有人给他介绍河源的变化,讲讲河源的大事好事,他为家乡的发展、进步感到自豪。<br>见到来自家乡的乡亲、家乡的媒体,老先生非常开心,也特别表达了对家乡河源、对河源乡亲们的祝福:“祝福河源越来越好,越来越美,祝福家乡人生活越来越幸福!”<br>综观黄石华的一生,他的脚步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他的一生都是为传播中华文化、联络客属乡谊而奔走。特别是在创办首届世客会后,世客会一直坚持以“弘扬客家精神,加强海内外客家人团结,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不断发扬光大、广泛传播。如今,已由单纯的恳亲联谊,发展为融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于一体的活动载体。<br>回忆起这几十年来的光辉岁月,黄石华曾感慨地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都是心甘情愿的。亿万客属遍布世界各地,希望海内外客属乡亲能够秉承优良传统,始终心系桑梓、情注家乡、团结一心,继续关心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为国家、为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br>多年来,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秘书长王长江长期在黄石华身边工作,他特别留意、搜集、整理有关黄石华的资料,对黄石华的一生有着深刻、全面的了解与认识。谈起对黄石华的评价,王长江说,黄石华是一代国际客家事业的导师,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心血贡献给了全球客属事业和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大业,这值得每一位客属乡亲尊敬。他用他的执著和无私奉献,得到了海内外客家儿女的崇敬和爱戴,是公认的全球客属精神领袖,他的精神品质值得传承、弘扬。<br>谈起父亲一生的辉煌,黄石华的儿子黄金生备感自豪。黄金生长期在美国生活,他告诉记者,父亲一直忙于海内外客家联络工作,他虽然没能给予太多的帮助,但父亲一直用实际行动在提醒着自己,体内流淌着的是客家人的血液,自己的根始终在中国。<br>2016年2月5日,黄石华在香港病逝,享年105岁。<br>2016年3月13日—14日,黄石华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香港举行。谨以此文,告慰这位“客家阿叔”:一路走好!<br>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会代表团到香港访问黄石华老人。<br>【黄石华的精彩一生】<br>黄石华字行奋,笔名磊、茅舍。出生于广东省龙川县金鱼乡马江村井头,是粤籍国民党名将黄文(字质彬)之次子,中国著名教育家黄麟书之堂弟。6岁失怙、赖生母暨祖父母及后过继叔父庆宗公叔母钟氏教养成人。<br>黄石华幼年以投稿卖文完成中学学业。1937年参加广东全省会考,名列第三。时值抗战爆发,19岁追随邑人张克明领导东江青年参与救亡运动,并与友人创办《龙川日报》《东江日报》,宣传抗日救亡。<br>黄石华先后肄业于中央军医学校,毕业于龙川第一中学及中央政治大学,参加国民政府高等文官考试获优等及格。<br>黄石华曾草拟中央扶植自耕条例,指导四川北碚扶植自耕农实验区;25岁任甘肃省地政局科长,主持完成甘肃湟惠渠扶植自耕农实验区。抗战胜利后回粤创办申原棉织厂、民生职业学校、西华中学。<br>黄石华曾任国立西北农业技术专门学校、国立兰州大学、广东省立法商学院、广州国民大学等院校讲师、副教授、教授,及中央训练团西北分团、广州分团特约讲师。<br>黄石华热心社会公益,忠国家爱民族,在香港曾担任多个工商机构、福利社团重要职位及名誉会长、会长;是龙川同乡会创办人兼会长、理事长,国立政治大学香港校友会创办人、理事长、副会长。<br>他作为香港崇正总会永远会长兼理事长及崇正中小学校监督十余年,任内完成崇正大厦及中小学建校工作。1971年举行崇正总会金禧庆典,召开全球首次客属恳亲代表大会,参加国家、地区达49个。<br>黄石华一生致力于文化、教育、出版事业,推广道德伦理,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而服务会务,福国利民之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尤其是担任香港崇正总会理事长先后20余年,诸多建树。<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河源籍孤胆将军:钟芳峻<br>畅谈老兵人生,河源正能量,客家人圣地!<br>河源籍少将旅长钟芳峻 孤胆将军独撄敌锋死因成谜<br>核心提示: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漫漫八年抗战,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国人不怕牺牲,虽武器落后,仍愤起抵抗,我市客家男儿也是如此,其中,从我市东源县黄村走出的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钟芳峻<br>核心提示:<br>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漫漫八年抗战,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国人不怕牺牲,虽武器落后,仍愤起抵抗,我市客家男儿也是如此,其中,从我市东源县黄村走出的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钟芳峻就是最著名的一位。<br>1938 年广州战役中,他率部独撄敌锋,名动一时。不过,围绕其是否战场殒命,至今未有定论。有说钟芳峻牺牲福田之役,有说他是义愤跳水而亡。最近,一些学者查阅一些旧日报刊又提出一说法:钟芳峻当时并没有牺牲,将军的死因更为扑朔迷离。<br>铁匠之子勇从军<br>钟芳峻何许人也? 其又名钟秀峰, 1898 年夏出生在原河源县黄村区宁山一农民之家,后随父移居黄村区红十月乡。少年时就读于家乡崇伊中学。由于父亲是个铁匠,钟芳峻在家时帮忙干活,学得一手铁工技艺。后钟家因一场官司而破产。1920 年,钟芳峻投奔粤军,开始军旅生涯。<br>在粤军时,他先后参加大小战斗数次,屡立战功,历任排长、连长、团长。1938 年调任国民革命军第63 军第153 师第459 旅任少将旅长。<br>“福田之役”独撄敌锋<br>为封锁中国的海上交通线,配合武汉会战,1938 年10 月中旬,日寇发动广州战役。12 日拂晓,日军在澳头附近强行登陆,先占淡水,继陷惠阳,再沿惠博公路向粤腹地进犯,向广州猛扑。10 月16 日,钟芳峻所在的459 旅接上峰指令,速进发博罗抵挡日军,遂由宝太公路向宁步、大朗、石马、常平沿途开进。18 日拂晓抵达福田阵地,即以坦克车为前导,掩护步兵行进,大部队掩蔽在小树林内,出敌不意,对日军迎头痛击。<br>战至下午2 时,钟芳峻部队官兵饥渴交困,弹尽粮绝,又因被敌机轰炸,被敌三面包围,一时陷入孤军作战之险境,遂下令撤退。这就是广州战役中有名的“福田之役”。1938 年11 月14 日《申报》记载: “上月福田之战,张瑞贵(153 师师长)部钟芳峻独撄敌锋,侧击增城从化之日军,惜广州守兵不能正面阻止日军,以致钟部损失一千以上。”<br>死因说法一:战场殒命<br>据相关史料记载,1938 年10 月12 日起,日军第18 师团在惠阳大亚湾下涌、盐灶等处强行登陆,15 日惠阳失守,16 日博罗沦陷。 17 日18 时,日军进入增城以东的湖镇,与守军对峙。18 日拂晓,日军先遣队包围攻击显岗、石坳,守军官兵伤亡甚大,本来153 师第 459 旅、第151 师林君勋团、第186 师叶植楠团协同截击该敌,可惜援兵未至,153 师第 459 旅旅长钟芳峻也于此役牺牲。战斗异常激烈,国民党军队伤亡惨重。<br>据《民国广东将领志》记载,旅长钟芳峻“在增城阻击日军战斗中牺牲”。史学界认为钟芳峻是日军入侵广东后第一个牺牲的少将,也是广州会战中惟一牺牲的高级将领。<br>死因说法二:跳水殉国<br>据福田战斗亲历者——459 旅916 团政治指导员肖秉均事后回忆,他最后一次见到旅长时,是在部队撤退至一小梅林内,当时钟芳峻坐在林边电话机房,默默无言,不断摇头叹息,还从身上取出纸币一束(说是2000 元)托他转交团部军需,作为部队伙食之用。<br>后肖秉钧撤退至韶关翁源时,有卫士自前方回来报告,说自福田战斗结束后,钟芳峻以部队战败,后援不继,请缨再战,又无可能。撤退至石滩,思前想后,不胜悲愤,即行拔枪自杀,为卫士抢救,伤后未死。后趁士兵离开之际,奔出投河。因伤后溺水,无人及时救援,待发觉时,业已毙命。经地方群众备棺埋葬石滩。消息传来,全军悲恸。<br>死因说法三:伤重未死<br>不过,肖秉均并没有亲眼所见钟芳峻投河身亡,只是根据由前线回来的士兵报告得出这一结论。最近,一些学者据当时出版的《申报》等认为,钟芳峻或许并未在福田战斗中阵亡,而是自杀受伤后未死,所在部队撤退至三多祝,仍以残部与日军周旋。<br>《申报》载,钟芳峻“弹从胸入,斜出左肩,未中要害不死”。随后由部下由石滩运过东江,途中又遇日军,幸有惊无险到三多祝,与另一部国民党军队会合。追击日军以为459 旅已是败残之兵,颇为轻视。“钟旅长虽受伤仍立下令反攻,日军卒在三多祝、白芒花各处,被钟部将之歼灭二千余。”此举不仅切断了日军大鹏湾至惠阳的交通线,而且“获军用品粮食甚多,尽移入紫金山中”。<br>死后荣光 两地纪念<br>钟芳峻,这位威震日寇的孤胆旅长,是死是生,未有定论,何时、何地殉国,更成了一个不小的谜团。然其在福田之役中表现出来的誓死抗敌、视死如归的精神,感染了国人,亦无悔于“抗日英雄”之称号。将军牺牲消息传至家乡,原河源县政府于忠烈祠开追悼会,全城恸哭,更有人撰挽联:“气吞河岳,日寇长蛇遭痛创;长留忠骨,槎城各界奠英灵。”<br>将军牺牲后第6 年,即1944 年,国民政府在从化县良口镇修建一座公墓,将63 军钟秀峰等一批抗日阵亡将士骨骸集中安葬。墓园里有一小小碑石,就是为了纪念他,上刻“钟旅长芳峻”,两旁则有“精忠报国,百世流芳”对联。1985 年,从化县政府重修公墓,邀请钟芳峻妻子儿女参加竣工典礼,并把此公墓列为县级保护文物。<br>心得记者《欧海林》<br><br><br>河源籍独臂英雄:李火兴<br>畅谈老兵人生,河源正能量,客家人圣地!<br>1926年,李火兴出生于东源县黄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他就向往革命,立志救国救民。<br>13岁那年,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东江区队浩浩荡荡开赴河源,李火兴第一个报名参加,成为抗日救国的积极分子。在今后的屡次战斗中,李火兴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不久就先后被提任粤赣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副班长、副排长和副连长。<br>率敢死队攻占大人岭<br>1949年冬的河源,寒风袭人,冷气彻骨。1月11日上午,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河源“五战五捷”之一的大人岭(现位于东源县义合镇)战斗打响了。<br>李火兴率领战士们,迎着凛冽的北风,直逼大人岭。可是,狡猾的敌人早已抢占了大人岭主峰,筑起了坚固的防线。李火兴同战士们先后发动两次进攻,都未能冲破敌人的火力点,夺取制高位。在对全盘战局进行认真分析后,李火兴果断调整作战策略:放弃硬打,选择智攻。<br>夜幕渐渐降临,巍巍群山被蒙蒙夜色笼罩。此时此刻,李火兴组织的“敢死队”悄悄地出发了。李火兴率领战士们匍匐前进,迂回包抄,当接近敌人阵营时,李火兴一声令下,向敌人的火力点发动了猛烈进攻。敌人措手不及,仓促应战。一阵激烈的枪战过后,双方的弹药差不多已耗尽。紧急关头,李火兴当机立断,与战士们英勇冲上去,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肉搏战。经过一番厮杀,一部分敌人被歼灭,一部分敌人被活捉。捣毁了敌人的火力点后,我军迅速攻占了大人岭,取得这场战斗的全面胜利。<br>剿匪斗争中失去左臂<br>大人岭战斗结束了,但李火兴的革命战斗还在继续。解放前夕,国民党匪军在连平活动猖獗,烧杀抢掠,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为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李火兴奉命率部队奔赴连平,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剿匪斗争生活。<br>1949年初秋的一天,李火兴率领战士们来到连平九连山下,与隐蔽在山包杂草丛中的国民党匪军展开了激烈枪战。李火兴与战士们打得十分顽强,使敌人的进攻屡屡受挫。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李火兴的左肩,顿时鲜血直流。尽管如此,李火兴仍没停止战斗,一直坚持到战斗取得胜利。最后,由于疼痛难忍,李火兴在战斗胜利时刻昏了过去。<br>为了保住李火兴的生命,医生不得不给他做了截肢手术。从此,人们亲切地称颂李火兴为“独臂英雄”。<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河源籍抗战老兵:江仕周<br>畅谈老兵人生,河源正能量,客家人圣地!<br>江仕周源城区高埔岗人<br>在广东河源源城区客家籍抗战老兵江仕周,亲历了30多次与日军惊心动魄的战斗,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终在布满尸骸的战场上活了下来。<br>1944年7月起,日本侵略军第13师团116联队与驻守耒阳县城的国军展开了争夺县城的拉锯战。8月中旬的一早和鬼子交上了火。江仕周所在的机枪组一行4人,他负责装填弹药。<br>突然,日军一发炮弹在离他们2米处的地方爆炸,等江仕周把头从土石沙尘、弹壳碎片堆里抬起来时,才发现身边3名战友已牺牲,只有他一人幸存,膝盖处受到重伤。</h3><h3><h3>在对日战争中,他两次死里逃生,而身边的战友却战死沙场。或许是对残酷的战争仍然心有余悸,现已95岁的老战士江仕周,对他在国民党军队参加的抵抗日军侵略的那一段烽火岁月,似乎采取了选择性的遗忘,并不太愿意打开记忆闸口,向记者展现他那尘封已久的往事。</h3><div>一发炮弹带走3个战友</div><div>通过当地村委、老人的亲属反复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江仕周才开始缓缓讲述他的战争往事。</div><div>江仕周,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1943年,他在家附近干农活时,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编入李宗仁的桂系部队。面对残酷的战争,他所在的团,经历了整编后被打散,打散后再整编的过程,兵源都是通过抓壮丁来补充。作为一个普通士兵,江仕周记不清哪个时期是谁当他的团长,都是跟随部队打打走走,一次次地亲历战争的惊心动魄。</div><div>在他的士兵生涯中,跟随部队走过广东、湖南等11个省。</div><div>1944年7月起,日本侵略军第13师团116联队与驻守耒阳县城的国军展开了争夺县城的拉锯战。</div><div>江仕周所在部队当时驻扎在湖南耒阳白沙镇白松圩(现白沙镇属衡阳市管辖),有一天,一些农民兄弟来报,许多日军在山那边往白沙圩逼来。当时已经是傍晚,天色渐暗,由于敌众我寡,部队不敢贸然出击,只是立即进入紧急战斗状态。守了一夜,战斗于次日早晨6点正式打响,无数炮弹从江仕周头顶、身边呼啸而过,整个村庄被夷为平地,很多战友被打死了</div><div>江仕周当时在机枪组,一个机枪组由4个人组成,一个射手、一个副射手、一个观察员,一个装填员,江仕周的岗位是装填员。这挺机枪当时打死了多少日本兵,其实江仕周本人也不清楚,他的职责,只是拼命往弹仓里源源不断地送入子弹。突然,日军一发炮弹在离他们2米远的地方爆炸,等江仕周把头从土石沙尘、弹壳碎片堆里抬起来时,才发现其他的3名战友已经牺牲,接着,才是他感到膝盖处有剧烈的疼痛。低头看时,两个弹片插在了他腿上。</div><div>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后,江仕周随野战医院转移。</div><div>飞机轰炸再次死里逃生</div><div>有一个故事,江仕周记忆犹新。1944年,部队驻扎在广东省乐昌九峰山的一个岩洞里面,岩洞只有一个出口,岩洞口被日军飞机炸塌,江仕周与4个战友恰巧出去筹措粮食,听到炮弹赶紧往回跑,看到岩洞坍塌,赶紧找了工具,没工具的用手挖土,想救出里面被困的人。飞机再次从头顶飞过,一窜炮弹下来,4个战友全部被炸死。</div><div>当时,江仕周恰巧转身去取一个大一点的瓦片来挖土,又捡回一条性命。讲述这些生与死的往事,江仕周语气平淡、表情平静,好像他只是一个旁观者,又好像只是如他至今一直在追着看抗战电视剧时的神情一般。</div><div>参军复员后自愿回家务农</div><div>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江仕周的部队被解放军打散,他被路过的黄维率领的12兵团接受,在淮海战役中,由于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围困,江仕周在安徽双堆集镇随所部投诚,并被编入解放军。转向解放军的江仕周,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北、解放重庆等战役,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1955年复员。复员回到河源后,政府安排他做老师,由于没有文化,他自愿到当时的河源县高埔岗农场工作。</div><div>在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江仕周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战友在自己的身边壮烈牺牲,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和千千万万的战友只抱定一个信念,慷慨赴死,救国图存。如今,江仕周老人除了听力欠佳外,身体健康、思维敏捷。他说,想起无数死去的身边战友,能平平安安的活这么久,虽然清贫,但已经很知足了。</div><div>历史资料——耒阳县城争夺战</div><div>1944年7月2日,日本侵略军第13师团116联队攻击驻守耒阳县城东郊高地的国军第37军60师178团。7月3日至4日,日军自小水、灶市向县城进攻,驻县的湖南省特务团一营奋起抗击失利。7月5日,日军攻进耒阳,县城沦陷。</div><div>当日,国军第26军44师搜索营,从夏塘圩经竹市圩于黄昏到达耒水东岸,营长郭宗仪趁日军在县城立足未稳,黑夜潜水西渡,派遣便衣队潜入城内,同日军展开巷战。日军不知国军底细,被迫南撤。国军于6日凌晨占领县城。</div><div>日军不甘心失败,于6日晨卷土重来。日军第13师团中将师团长赤鹿里率部从东岸西渡耒水,与县城守军交战,至傍晚复克县城。7日拂晓,日军3000余人由攸县而来,经耒阳县大陂市西渡耒水南下,与国军王镌民部郭宗仪营交战,郭营败退东岸。</div><div>7月25日,乘日军主力北调衡阳增援之机,国军暂八师一团及三团一营向县城日军进攻,于26日上午10点攻克县城。8月1日,国军暂八师与日军104联队2000余人交战。当天,国军战败,日军复陷县城。暂八师退到城郊。</div><div>8月6日,暂八师对县城日军104联队1000余人发起进攻,全歼日军联队的一个小队。7日,日军余部对县城日军104联队1000余人发起进攻,全歼日军联队的一个小队。</div><div>7日,日军余部700余人向马阜岭、五里牌的国军的阵地进攻,国军拼命抵抗,三团二营营长陈钦富身先士卒,壮烈殉国。二营退守耒水东岸。10日,国军第37军向县城进击。11日,在新渡桥、一把伞两军交战。</div><div>12日至18日,暂二军与日军第13师团65联队及日军新编第三师团各一部,在城郊、灶市、花石坳等地激战,暂二军军长沈发藻上前线指挥,将士虽打得顽强,但没能取胜。</div><div>8月20日至31日,战斗数十次,双方互有伤亡,县城仍落在日本军手里,被日军践踏蹂躏着。</div>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河源籍抗战老兵:徐坤云<br>畅谈老兵人生,河源正能量,客家人圣地!<br>抗战老兵徐坤云:曾参与接收台湾,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br>老兵档案:徐坤云,广东和平县下车镇人。1943年2月入伍,部队番号是中华民国陆军第62军157师470团2营炮兵排,参加过长衡会战、桂柳会战,历任文书、特务长、排长等职。抗战胜利后,随军赴越南、台湾接受日军投降,1948年随部调华北参加内战,后于北平(北京)和平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复员回乡,任小学教师,1988年离休。<br>14岁顶替“准奶爸”二哥去当兵<br>徐坤云当兵的时候,还是个“小鬼”——那时他才14岁。他的名字,也不叫徐坤云,而叫徐冠程。<br>徐家有4个男丁,大哥徐冠云,小学毕业后就去当兵抗日,当的是传令兵,一年后考入黄埔军校四分校17期学习,后来当了陆军第62军157师470团2营炮兵排排长。<br>大约1942年左右,抗日战争正进入相持阶段,国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逐渐抽调兵源补充部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徐坤云说。徐家还有3个男丁,所以还得去一个。<br>“本来是二哥去当兵的,但当时二嫂正怀着孕,母亲就让我顶二哥去,等打完仗回来再读书。”少年徐坤云很听妈妈的话,于是由大嫂带着走到江西定南,又走到翁源、英德,最后到了哥哥的部队。<br>“当时部队住在丛林里,当兵的自己用竹木、茅草盖房子。”1943年2月,徐坤云入伍,被分配到哥哥的炮兵排,负责割马草喂马。“那马是拖大炮的。但我一天马草都还没割,就被老文书看中,要我帮忙抄写花名册,记载些粮食、军械弹药等情况。”徐坤云说。<br>徐坤云所在的470团,曾在广州郊区与日军打游击,发生过许多次战斗,当时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是余汉谋,62军军长是梅州蕉岭人黄涛,157师师长是李宏达,团长叫李上达,营长叫劳中逸。<br>“平时经常练兵,有时会派小股部队去骚扰日军。”初到部队的徐坤云,听着老兵的聊天,把一些事记在了心里,譬如这一场仗的一个细节:“部队曾在花县(花都)炭步镇青龙岗打过一次比较大的仗,夺取日军一门九二步兵炮,几十个人不会拆,只得把它推下山沟去了。”<br>在战斗中,徐坤云领略了470团团长李上达的狠劲,“重要的战斗都是李上达带头,冲锋他在前,撤退他殿后。”<br>徐坤云入伍后第2年,部队要调到湖南打仗,出发之前整顿部队,老文书要到后方南雄去,因此部队需要招考3个文书,部队中80多人报名参加考试。当年才15岁的徐坤云竟被录取了,被派到一营3连去当文书。第3连的特务长被调到其他营当副官,于是他被提为特务长(职责主要是管理后勤伙食和机动勤务)。<br>驰援长衡会战 亲历战争惨酷<br>1944年6月,62军接到军委会电令:“衡阳危急,着62军迅速挺进衡阳解围!”62军接令后,即以师、军直属队、157师行军次序,由广东省英德出发,行军到曲江后,即乘火车,疾驰衡阳。经洪桥、白鹤铺沿湘桂铁路向衡阳之敌攻击前进。(黄涛、林伟涛、张大华:《挺进衡阳解围的战斗》)<br>有关史料记载,长衡会战又叫湖南会战,自1944年6月底迄9月初,历经3个多月,是“一号作战”中交战时间最长、中国军队抵抗最为顽强的一次战役。62军曾经克复衡阳火车西站,是衡阳会战中外围离日本第11军距离最近的部队。<br>到了衡阳车站,看到从汉口等地逃难的难民人山人海,有的已外出逃难几年,每天只靠中央救济难民的粥活命。抢不到吃的老人小孩,有饿死的。车站内外都有警察,背着枪,维持秩序。“难民爬得上火车的就上,死了就扔掉,这么多难民,警察也没法管。”<br>看到这样的惨景,徐坤云暗自感叹:“战争真惨酷,将人间变成了地狱。”<br>遭遇细菌战 腿部中毒数十年方愈<br>在驰援衡阳的路上,日军围攻衡阳,形势甚急,有部分日军占领湘桂铁路白鹤铺、谭子山、三塘及衡阳近郊的东阳铺、雨母山等地,企图阻止中国军队前进。<br>军长黄涛令157师470团派一个营接替151师452团驻守雨母山阵地。“第10军守城,我们62军驻守衡阳西站外的雨母山。要保住衡阳,就要守住雨母山。”徐坤云说。<br>作为专管后勤的特务长,“阿坤仔”每天夜里都要带着炊事员煮好饭,走三五里路送往前线,一灶饭有100多斤。有好几次被日军看见了,日军用机枪大炮进行火力封锁。<br>在一次运送饭菜到前线时,徐坤云的腿被敌人的炮弹弹片击中,受了伤。“日本人施放催泪弹,又放毒气。尤其是晚上,山上有露水,扎了两层绑腿都没用,细菌还是渗进来了。”由于受细菌中毒,伤口很久不能愈合,愈合后还脱了十几次皮。徐坤云拉起裤子,膝盖以下的双腿皮肤至今还留下斑斑点点。<br>“前二三十年都还会痛,现在老了,不下地了,腿就好一些了。”<br>157师等在雨母山打得很艰苦,伤亡惨重,最终于8月1日失守。在日军重围中,方先觉率第10军艰难死守衡阳。衡阳失守后,62军撤回广西柳州一带,参加了桂柳会战的外围战。在桂平、贵县、平乐、贵州狙击日军。<br>撤退时,火车铁轨被拆了抬走,“不给日本人用”。他们一直往后撤退。撤退途中,日机经常来轰炸。<br>不久,部队转到都安县(属广西河池)、拿马等地。62军入驻田阳。<br>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 枪弹悉送越南民兵<br>“过了年后,部队开到越南天保县,也是训练,没打过仗。”徐坤云回忆说。直到1945年8月12日,“有消息说美国用原子弹炸了日本广岛。”<br>日本投降,战争结束。这是多大的喜事啊!越南人也乐疯了,天保县的鞭炮一日间全部被百姓买光。军队没有鞭炮,就有计划地放枪庆祝。<br>“每人伙食工资随即增加30多倍,饭菜也提高到六菜一汤。”作为特务长,徐坤云对伙食供给记得最清了。<br>日本人派来戴红袖章的联络员,请中国军队每天开进5公里,保护他们到集结的地方。于是,62军奉命进驻越南河内、海防,接受日本投降。<br>当时越南民主共和国尚未独立,以胡志明为首的反法民族武装力量在海防设有办事处。“日军连同我军的武器、汽车、装甲车、装备、马匹,都交给越南胡志明主席领导的地方民兵,任何人不得保留一枪一弹。” 徐坤云说。<br>乘坐美方军舰前往接收台湾<br>完成交接任务后,已是1945年11月。62军奉命由越南海防市外涂山港乘坐美国第七舰队兵舰到台湾,在高雄左营登陆,军部进驻台南,所属151师驻高雄,157师驻台中,95师驻嘉义,均负责接收工作。<br>徐坤云说,登陆艇一开,10个人中有8个摔倒了。“陆军第一次坐海军的艇呀。”徐坤云笑道。大军登陆后,官兵背着背包步行到驻地日月潭。“台湾人看到我军无枪无装备,讲了很多笑话笑我们。”徐坤云笑道。不过,很快部队就发枪了,上级规定各驻地的部队,均由地方组织专员负责,全部都用上日军的武器。<br>1947年春节过后,62军被调往天津,157师调往河北秦皇岛。在秦皇岛时,唐山市警备司令侯志磬把徐坤云介绍到天津军官培训班。受训6个月后,徐坤云毕业时考了第一名,提升少尉排长,调回团部炮兵一排。<br>在北平起义加入解放军<br>157师于1948年9月奉命调往东北,参加了辽沈战役。同年12月,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后,62军由天津增防北平,不久又回防天津。62军主力乘列车通过杨村后,杨村铁桥即被解放军炸断,因此157师滞留北平,得以幸存,其余各师在天津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傅作义宣布北平起义后,157师接受了解放军的和平改编(邓洪昆《国民革命军第62军来龙去脉》)。<br>增防北平时,157师被调到北平城外河间县、安次县驻守,不久又调回北平阜城门驻守,直到国共开始和平谈判。谈判结束后,157师开出城外黄村镇驻扎。两广纵队司令曾生到157师讲话,动员将士们和平起义,部队中有人喊道:“把我们带回南方去!”于是,157师就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独立24师,师长叫何宝松。后来,徐坤云还去过陈庚的第4兵团,到过云南,当过炮兵教员。<br>不久,全国开始进行“土改”运动,部队裁兵。徐坤云当兵出来七八年没回过家,就请假要求回家去参加新民主建设。<br>1952年,徐坤云回到和平,申请教书,被派到一个最小的学校任教,还不到30个学生。后来,他被评为县里的十大模范教师之一。<br>因为“历史不好”,徐坤云之后受尽苦头,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得以平反。他于1988年离休。<br>徐坤云生了7个子女,现在他们整个家族有近百人。如今,步入安乐晚年的徐坤云,仍住在他出生的石塘村,这是个粤赣交界处的小山村。这个村的对面,就是江西定南横山村,只隔着一条浅浅的窄窄的小河,若要找小河对面的人,只需站在门口朝对面喊一嗓子即可。<br>小山村很平静。老兵徐坤云的生活,也很平静。<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河源籍抗战老兵:郭叙球<br>畅谈老兵人生,河源正能量,客家人圣地!<br>核心提示:<br>“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1942 年春季,18 岁的郭叙球怀着把日寇赶出祖国的志向,唱着这首《八百壮士歌》奔赴抗战前线。如今,73 年已然过去,战火硝烟早已散尽,骄横的日寇也早已“滚回老家”,寓居龙川县四都镇黄沙阁村的91 岁郭老唱起这首军歌仍然情绪激昂,心潮澎湃,仿佛又回到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br>短短4年的从军历程,他没有立下赫赫战功,然他在当时日寇入侵、 “战事吃紧”的危急存亡关头,依然报名参军,抵御外侮。这份热血报国的壮志至今思之仍令人心潮难平、敬佩由衷。<br>主动报名参军<br>1937 年,抗战爆发,虽然龙川是大后方,未曾受到日军铁蹄践踏,但也受到了日本飞机的轰炸,弄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即便是乡间四都镇,也时不时会受到日机冷弹袭击。<br>热血男儿志当疆场杀敌保家卫国,尤其是在国家危难之时。1942 年,适逢抗战最艰难之时,目睹同村的不少村民被国民党拉做壮丁,回来者寥寥无几,心思活跃的郭叙球心想,与其被抓做壮丁,还不如考取宪兵团,这样还能为国效忠。他看到招兵公布后,毅然参军报国,后赶赴韶关参加广东宪兵学校第50期培训班。<br>在培训班里,郭叙球受到了严格的训练。他至今仍记得教官的告诫:训练时要多流汗,打仗时就会少流血。平时教官对他们很严格,他自己训练得也很刻苦,一招一式都不敢有丝毫马虎。<br>未亲自上阵杀敌<br>由于成绩突出,培训班结束后,郭叙球被分配到广东七战区司令部宪兵二营六连当宪兵,他回忆说,当时的营长叫黄家丰,连长叫谢金明。<br>身为宪兵部队,郭叙球所部负责警卫司令部的安全和维护地方秩序,跟日寇正面交锋机会并不多,只是在韶关市区南边的大塘、大坑口等地参加过抗击日军规模有限的战斗。他们当时主要负责维护后方交通安全,同时也负责纠察部队的风纪,查禁腐败和临阵脱逃的官兵。<br>虽然未亲自上阵杀敌,但距离战场仅一步之遥,枪声、炮声连连。战争带给人们的除了伤痛,还有难忘的人生阅历和更懂珍惜当下和平岁月的心。<br>郭叙球说,当时使用的武器是七九式步枪。他身处军营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擦枪,或许是因为只有在认真擦枪时才能全情投入,暂时缓解思乡之情,抑或是在那个枪炮声轰隆的年代,唯有沉甸甸的枪械才能给人以安全感。稍有空闲,郭叙球就会抱着自己心爱的步枪,一遍一遍仔细地擦拭,直到枪被擦得一尘不染。<br>犹忆胜利举国欢腾时<br>1945 年8 月15 日晚,他正欲入睡,军营里忽然吹响了集结号,这时军营外也响起了喧哗及爆竹声。待他们全部集合后,广播中传出了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消息。“部队人人欢呼,大家一起抱着又哭又笑。”郭叙球回忆说,后半夜,所有人都纷纷扎起孔明灯,漫天都是红色的灯火。他说,那个场景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都在他脑子里回放。抗日战争胜利次年,郭叙球脱掉军装,退伍回家务农。文革时他因曾是国民党兵受到冲击,在抄家中,部队里培训的毕业证书,毕业照片以及同学录都被抄走上缴,后再也没有找回来,成为人生一大憾事。<br>“中国人的胜利,是用比敌人多好几倍的生命换来的,你们年轻人可以不懂,但一定要倍加珍惜。”记者采访时,郭叙球时不时热泪盈眶。<br>唯愿世间和平相处<br>郭叙球虽然已91 岁,但生活起居并不需要家人照顾,身体也无大恙。他儿孙贤孝,四代同堂,一个小院,三个儿子一家一栋小楼,收拾得整整齐齐。老人家客厅里那闪闪发光的“抗战老兵卫国勇士”的金字匾额无不彰显着他不同寻常的前半生。他说,愿世间和平相处,但也绝不怕强敌入侵。<br>记者临走时,兴致颇高的郭老又唱起那熟悉而又久远的《八百壮士歌》,“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战死不退让,宁战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飘荡飘荡……”这歌声传出小院,传至很远很远……<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河源籍抗战老兵:张简先,黄志强<br>畅谈老兵人生,河源正能量,客家人圣地!<br>  张简先生于1928年,于1944年底投笔从戎参加青年远征军209师627团迫击炮连任二等兵见习少尉。抗战胜利后1946年复员回乡完成中学学业。<br>  张简先在时隔32年后和老战友黄志强在龙川再聚首 ,从台湾回乡省亲的抗战老兵黄志强,来到相距10公里的龙川县佗城镇探望88岁的老战友张简先,共叙衷肠。这是他俩分别32年后再聚首。<br>1944年,抗战进入最艰难的阶段,中国兵源急需补充。当年9月,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到坐落于佗城的龙川一中演讲,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动员知识青年参军。该校的学生张简先、黄志强等热血青年当即报名。据了解,当时有30多人入了伍。张简先、黄志强被编入青年远征军第31军209师627团迫击炮连,他们记得军长是黄维,师长温鸣剑,团长顾容钧,连长朱介人。<br>入伍后,他们前往尚未沦陷的福建上杭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随时准备上前线。翌年抗战胜利,张简先、黄志强随部队去马尾坐轮船调往浙江宁波,在余姚入青年军官训练团学习,张简先任少尉见习官,黄志强后来晋升至少校。1946年,张简先等五六人服役期满,返回佗城,黄志强等10多个人去了台湾。眼下,留在龙川的就剩张简先一人了。最近,河源市政协委员李海生和梅州市关爱老兵志愿者决定,今后每个月将给他发放800元的关爱抗战老兵致敬金,广东关爱老兵志愿者团队也给每月给他发放500元的生活补贴。<br>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张简先获得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成为我市获此殊荣的44位老兵之一。<br>今年91岁的黄志强老家在老隆镇水贝村,现有侄子在家。他去台湾后,曾任黄强中将的警卫队长(黄强,水贝村人,曾任高雄市长),现居高雄市三明区。1983年,黄志强通过香港的熟人,了解大陆政策后,首次返回家乡,和留在龙川的青年远征军同学、战友相聚。据了解,黄志强因为有不菲的退休金,晚年生活无忧。<br>河源志愿者看望患病抗战老兵张简先<br>  2月28日,河源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来到龙川佗城,看望身患重病的青年远征军老兵张简先,给他送上了慰问金、慰问品,更给老人带来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老战友的问候。<br>  据了解,张简先的病情是在今年春节期间发现的,志愿者们获悉消息后,在梅州市关爱老兵志愿者帮助下,张老被送到梅州一家医院诊治,并于日前回家静养。前日上午,志愿者们带着市政协主席龚佐林和同是抗战老兵的东源灯塔人杨立中的问候与祝福,一起送到张简先家中。<br>  “老张,好好养病,等你病好了,我们再见面。”92岁的杨立中托孙子录下视频,对张简先说。去年9月,在志愿者的联系安排下,两位抗战老兵在灯塔见过一次面。<br>  据悉,佗城镇已协同龙川县民政局共同张简先医疗费一事作出处理方案:在其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账后,再对其自费部分按相关政策解决70%,另视其家庭经济情况再作适当的困难救助。<br>缅怀!抗战老兵张简先3月2日逝世<br>3月2日记者从河源志愿者团队获悉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抗战老兵张简先,于2016年3月2日下午5时寿终正寝,享年89岁。将于3月5日(星期六)上午进行出殡火化。<br>2016-03-06<br>编辑<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河源籍抗战老兵:欧阳枚,丘桂珍<br>畅谈老兵人生,河源正能量,客家人圣地!<br>河源竟有两名抗战支前模范首都受阅,他们是欧阳枚,丘桂<br>珍。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举世瞩目。期间,河源籍抗战老兵欧阳枚、丘桂珍被列入全国支前模范代表乘车方队,接受了党和国家的检阅。今天上午,我市举行欢迎仪式,欢迎两位抗战支前模范首都受阅,载誉归来。<br>上午11时许,欧阳枚、丘桂珍乘坐的专车抵达河源,受到了热烈欢迎。<br>市委常委、河源军分区政委王卫东代表市委、市政府和河源军分区对他们参加首都抗战阅兵表示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王卫东说,全国支前模范代表乘车方队共120人,其中广东7人,河源就有两人,此次受阅,既是两位老人家本人的骄傲,也是河源人民的荣誉。他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照顾好他们的生活,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家庭幸福。<br>今年92岁高龄的欧阳枚抗日期间参加过20余次大小战斗,依靠出色的埋雷技术立下战功,被称为“地雷专家”。对他来说,在天安门广场参加阅兵式,眼看这个曾经风雨飘摇的国家如今国力强盛,是他一辈子的梦想所在。<br>全国抗战支前模范欧阳枚:开心,感谢共产党让我有机会去北京,就像山歌里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br>同样参加受阅的丘桂珍老人巾帼不让须眉,谈起“抗战人生”更是字字铿锵,70多年前她曾在九连山下穿越枪林弹雨传递情报,步行上百公里送枪送粮。时隔大半个世纪,她仍能一字不差地向我们唱出当年的抗日歌曲。<br>全国抗战支前模范丘桂珍:日本真疯狼,焚烧我民房,抢劫我地方,大家上前方,抓到日本人做猪汤;你吃肉,我喝汤,欢欢喜喜笑一堂。<br>2015-09-05<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河源籍抗战老兵:宋顺祥<br>畅谈老兵人生,河源正能量,客家人圣地!<br>志愿者为108岁抗战老兵贺寿<br>,天气虽然有点冷,但在和平县优胜镇苏坑村抗战老兵宋顺祥老人的家中却温暖无比。当天,宋顺祥老人迎来108岁大寿,河源40余名志愿者冒雨赶到老人家中,与其家人一起为老人祝寿。<br>曾是中国远征军老兵<br>宋顺祥老人出生于1908年12月4日,1942年农历二月,34岁的他在国难当头,主动申请参军入伍。随后,他来不及和妻子以及两个年幼的儿子告别,就匆匆远离家乡,赶赴云南、贵州、缅甸等地和日本侵略军作战。经新兵训练后,宋顺祥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6军93师278团2营4连,成为一名抗日军人。当时,宋顺祥所在的部队调入缅甸参加对日作战,他因作战经验丰富,在战场上果断勇敢和机智灵活,后被升任为第四连上尉连长。<br>目前,宋顺祥是河源为数不多仍然健在的抗战老兵,也是中国目前仍然健在为数不多的百岁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br>志愿者众筹生日宴基金<br>近年来,河源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定期组织志愿者前往看望和慰问宋顺祥:人。今年1月6日,河源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得知老人很快将迎来108岁大寿,就在网上发起“为108岁抗战老兵过生日”的众筹活动,得到了网友们的积极响应,当天就筹集到老兵寿诞庆祝基金6000余元。<br>河源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表示,因为老人108岁了,能过生日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家陪老人家热闹一下,让他感受到人民没有忘记他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br>昨日,宋顺祥的家人根据农村习俗,为老人108岁大寿举行了庆祝活动。<br>老寿星喜收生日祝福<br>昨日一大早,40余名志愿者从市区等地出发,赶往和平县优胜镇苏坑村宋顺祥老人家中。<br>当志愿者来到宋顺祥老人家中时,其家中已挂起彩旗,张贴了贺寿的对联,五世同堂,共同为老人庆祝108岁生日。宋顺祥老人精神不错,与志愿者亲切握手,在大家的搀扶下走到场院,接受儿孙拜寿。<br>河源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为老人送上鲜花、抗战老兵百岁金、纪念章,并为老人送去了老兵挂历、寿字匾等;河源好人互助联合会为老人送去了棉被等物品;市政协委员李海生送去了春节致敬金500元;三友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捐赠了两箱龙乡贡牌客家黄酒;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送去了抗战老兵百岁礼金。<br>随后,老人与志愿者、家人一起吃了生日宴。在生日宴席上,老人还吃了好几块猪肉。<br>最后,志愿者将精心准备的生日蛋糕点上蜡烛,并围在一起给老人唱生日歌,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伴随着动听的生日歌,宋顺祥老人和志愿者一起吹灭了生日蜡烛。:<br>志愿者和老人及其家人一起合影<br>志愿者围在一起给老人唱生日歌 <br>2016-01-11<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河源籍抗战老兵:杨立中<br>91岁的抗战老兵杨立中是河源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br>已经91岁高龄的杨立中是我市现存的抗战老兵之一,70年前,在河源中学读书的他响应国家“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毅然报名应征入伍。入伍后,杨立中被编入青年远征军209师625团,驻守梅州蕉岭准备伏击日军。后来,部队整训,他又被选派至南京中央军官训练团第二期政工班学习。学习结束后被派往四川,曾先后任独立21旅新闻室主任、63团指导员、少校训导员等职务。今年,老人获得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杨立中于1925年出生于河源县灯塔黄土岭承前自然村,7岁那年随父亲进城,他曾在三江中学读了半年,后转入河源中学读高中,是河源中学首届高中生。<br>自从应征入伍后,他就再也没有机会回母校看一看。前不久,他在我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的推荐下,应河源中学邀请参加河源中学的百年庆典活动。10月30日活动前一夜,杨立中老人激动得整夜未眠。10月31日一大早,他就被我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从家里接到庆典活动现场,70年前离校后第一次重返母校。河源中学百年华诞庆典上,他在河源中学的学生和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的陪同下,走在校园里参观时,不时有河源中学的学生慕名过来与老人合影留念。看到母校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身为老校友的他也表示非常自豪,并祝愿母校的明天会更好。<br>河源抗战老兵失独子 儿媳照料15载<br>河源抗战老兵杨立中家庭相继入选全国“最美家庭”、广东百户“最美家庭”<br>心得记者从河源市东源县民政局获悉,在2016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暨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广东30户家庭入选,河源占2席,该县灯塔镇承前村抗战老兵杨立中家庭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已91岁高龄的河源市东源县抗战老兵杨立中,15年前痛失独子,他的儿媳杨贵添对家公杨立中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的生活起居,独自艰难地撑起了这个贫困之家,被当地群众传为美谈。日前,杨立中家庭又入选了2016广东百户“最美家庭”。<br>据东源县灯塔镇承前村村民杨明青介绍,该村年届九旬老人杨立中,是村民所熟知的一位抗战老兵。“15年前,老人家的独子去世”,杨明青告诉记者,杨立中老人不幸中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个孝顺的儿媳妇杨贵添。<br>据了解,杨立中的儿媳妇杨贵添今年62岁,也是花甲老人。在上世纪70年代,她嫁进了灯塔镇承前村的杨家,与杨立中老人的独子结婚,先后育有4个女儿和两个儿子。杨明青称,虽然当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杨贵添和丈夫两人相互扶持,共同撑起了这个温暖的家。<br>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15年前的一个晚上,杨贵添的丈夫工作回来后,突发脑溢血,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br>杨立中的独子病逝后,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就沉沉地压在了儿媳妇杨贵添瘦弱的肩膀上,她既要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又要照料几个年幼子女。<br>为维持日常生活,杨贵添每天起早贪黑,几乎一年365天都“泡”在田里耕种着家中的几亩薄地。除了干各种农活外,杨贵添同时还要兼顾对家人的照顾。杨明青说,看到她那么操劳,不少村民都想为她介绍一个人家,但都被杨贵添一一婉拒。“我放心不下我的公公和子女,再怎么困难,自己忍一忍,总会过去的。我不能轻言放弃对老人的赡养。”杨贵添说,15年来,她牢牢地守护着这个贫困之家。<br>儿媳妇悉心照料家公 全家人传承敬老美德<br>“没有她的照顾,就没有我的今天,她比亲生闺女还要好”,每当谈起儿媳妇杨贵添时,杨立中老人总是对儿媳妇赞不绝口,杨立中说,他自己年纪渐大,加上早年患有眼疾,行动不便,平时都是儿媳妇杨贵添无微不至地照顾他。<br>“杨贵添每天都要为家公洗衣做饭、擦洗身体、接屎接尿,细微之处见温情”,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杨贵添每天早上会为公公准备两个鸡蛋,亲自调好一杯甜味和温度均适中的牛奶,让老人家吃完早餐后她才放心外出劳作。<br>当地多名村干部告诉记者,去年7月,杨贵添正在田里采摘青菜,不料右手掌被毒蛇重重地咬了一口,她的大儿子听到这个消息也立即从务工的外地赶回老家。杨贵添被蛇咬后,右手整个手臂都肿胀起来。大儿子见到母亲后心疼不已,打算自己请假一段时间照顾家里,然而杨贵添却告诉儿子工作要紧,要他早日回到工作岗位。当时,杨立中老人看到儿媳妇肿胀的手臂,担心得夜不能寐,红着眼眶说:“儿媳妇,真是苦了你了。”<br>杨贵添的伤口一个月后才完全痊愈,但在这段时间里,她并没有放下家里的事情。<br>医生说伤口不能碰水,杨贵添就戴着手套做家务,“干不了重活就换只手干,事情琐碎的就慢慢干,家里不能没有人打理”,杨贵添接受心得记者采访时称,在她的孝心感染下,儿女们也都把杨立中老人家的健康快乐当成了家中最大的事情,每天她都会接到子女们打来的电话,电话的开头无一例外都是:“妈妈,爷爷今天怎样了?”就连她四五岁大的小孙子,也会学着说些可爱的话逗杨立中老人家开心。<br>心得记者《欧海林》 </h3> <h3>河源籍抗战老兵:黄胜庸<br>畅谈老兵人生,河源正能量,客家人圣地!<br>唯一健在淞沪抗战老兵110岁, 家人,志愿者齐聚河源祝寿<br>黄胜庸穿着军大衣,戴着纪念章,坐在轮椅上,缓缓举起右手,用军礼回应给他祝寿的后辈们。2月8日,他迎来110周岁生日,来自河源、揭阳、广州等地的关爱老兵志愿者,齐聚河源和平县阳明镇,给他祝寿。<br>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出生于1905年的黄胜庸参加过1932年淞沪抗战,在战壕里与日军对峙了33天。他所在的团有105名战友壮烈牺牲,而他是全国唯一健在的淞沪抗战老兵。<br>每年生日穿上军大衣<br>2月8日一大早,黄胜庸的儿子黄义桐,把早已准备好的绿色军大衣拿出来给父亲穿上。军大衣看上去挺新,是华侨企业家黄柱焕几年前送的,老人家一直不太舍得穿。但每年生日他都会穿上,因为他格外重视军人这个身份。<br>黄胜庸有一个堂叔,名叫黄汉廷。1927年,在19路军担任营长的黄汉廷回到家乡和平县招募士兵,黄胜庸响应参军。不久,黄汉廷升任团长,黄胜庸担任少尉团副。因为和团长是叔侄关系,他比较自由,常常往返于粤港两地为军队采购枪支弹药。<br>1928年,黄胜庸结束服役,回家娶妻生子。但1931年9月18日,日军突袭沈阳,东北沦陷,形势紧张。之后,黄胜庸再度参军,并于1932年1月跟着黄汉廷,向遥远的上海开拔,驻防在苏州无锡常州一带。<br>1932年1月28日,日军挑衅沪滨,剑指上海,黄胜庸与战友们奉命调赴上海前线增援,在上海郊区大场构筑工事,并担任浏河的警戒。黄胜庸所在的团,筑起了5道防线,与敌军进行了33天的对峙。翌年5月,随部队回到福建,负责押送团部的军饷。后部队解散,返回和平县老家经商、务农。<br>牙已掉光仍偏爱吃肉<br>110周岁的黄胜庸早几年摔断了腿,一直没有复原,所以不能走路,但可长时间坐在轮椅上。黄义桐平常会推着父亲转转,但2月8日那天则没有,老人家得在家等后辈们来祝寿。<br>72岁的黄义桐说,老人没啥大毛病,现在每天还抽烟,喝4杯牛奶,尤其是喜欢吃肉。“我父亲牙早掉光了,但肉用高压锅蒸,早些年一天能吃1斤多肉,现在少些也有半斤左右,天天如此。”<br>“我觉得,父亲特别能吃肉,可能跟他曾经饿过头有关系。”黄义桐说,父亲曾告诉他,在与日军对峙的33天里,没有洗过澡,没有换过衣服,没有离开过寒冷的战壕,一次补给没跟上,饿了整整三天三夜。<br>19路军是一支地方军,人数少,装备也差,所用武器多为广东造的七九式(单响)步枪和汉阳造轻机枪,高射机枪在他们那里算是比较先进的装备了。而日军除了飞机,还有坦克、车炮等重型武器。<br>在战场上,黄胜庸差点也没命了。当时,两军对战,黄胜庸正打算朝日军射击,但没想到敌人的机关枪更快,突然向他扫射过来。战友们都以为他要见阎王了,结果子弹只是从他的裆下穿过,裤子被打穿了好几个洞,人没事。<br>最开心老兵身份被认同<br>2月8日上午10点开始,黄胜庸老人的家慢慢热闹起来了,陆续有关爱老兵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到家,他们来自河源、揭阳、广州等地。同时,也有不少记者闻讯而来。面对镜头,老人家举起手,敬了一个礼,回应祝寿的后辈们,肃穆、庄重。<br>“老人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有人对他当兵身份的认同。”黄义桐说,大概是2010年左右,开始有志愿者留意到他们,这些年来陆续有志愿者经常来看望和慰问老人,给老人带来慰藉和欢乐。<br>2011年3月,美国华侨、企业家黄柱焕看到羊城晚报的一篇报道,决定开始资助黄胜庸每月2000元生活费。“一寸山河一寸血,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老兵,不能亏待老兵。”黄柱焕承诺会长期资助下去,他说:“老人爱吃肉,2000元就给老人买肉吃。”<br>河源关爱老兵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来,他们前后一共寻访到当地十几位抗战老兵,多位已经先后去世,目前健在的抗战老兵还有7位,最年长的就是黄胜庸,最小年纪也有88岁。“老兵们越来越少,我们要及早给他们关爱。”<br>为了表示感谢,2月8日生日当天,黄义桐与家里人商量,特意请了一个舞龙队,按当地习俗来迎接志愿者和爱心人士。<br>战争残酷希望别再发生<br>83年过去,与黄胜庸一起参加当年淞沪抗战的老兵,如今全国仅剩他1个人。他与三儿子黄义桐和四儿子黄礼桐一起在和平县阳明镇丰道村生活,两个儿子照看他的生活起居。最近几天,黄胜庸特别高兴,散居全国各地的儿孙们,也大都赶回来给老人祝寿。<br>黄义桐告诉记者,他有兄妹7个,母亲在1992年去世,除二哥已故外,其余6个仍健在。黄义桐说,如果算上大姐那边,父亲如今是六代同堂,全家目前共有113人,分布在全国各地。2月8日当天,黄家照了一张全家福,整整站了5排。<br>相比战友们,儿孙满堂的黄胜庸如今很幸福。据了解,黄胜庸当时所在的3团,在淞沪抗战那场战役中,为国捐躯者就达105名,其中河源和平籍官兵48名。所以,在和平县城东山南坡,如今还有一座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br>“父亲曾回忆道,好多战友死得很惨。有些就在他身边10米远,日本鬼子一颗炸弹呼啸着掉下来,就把人都炸没了。”黄义桐告诉记者:“所以,父亲每每都说,战争太残酷,希望不要再有战争。”<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河源籍抗战老兵:马爱棠<br>畅谈老兵人生,河源正能量,客家人圣地!<br>92岁河源源城抗战老兵马爱棠:曾在韶关伏击日军<br>  对河源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来说,没有找到一个仍健在的源城老兵,是一个很大的遗憾。<br>  3月22日晚,由市政协主办、河源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承办的《河源抗战老兵档案》口述历史文史资料片在市会议中心首映。<br>  3月28日,河源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来到上城北门马屋,探访了抗战老兵马爱棠。<br>  马爱棠是自我市开展关爱抗战老兵活动以来,志愿者寻找到的几位源城老兵之一。随着时间流逝,马爱棠老城目前发现健在的唯一的一位抗战老兵。<br>  「抗战老兵档案」马爱棠<br>  出生年月:1925年农历六月二十籍贯:广东河源市源城区<br>  文化程度:三年私塾,两年小学现住址: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环城西路<br>  入伍时间:1939年夏<br>  原属部队:国民政府军政部第23补充兵训练处三团三营九连<br>  长官:团长严宜恭(广东惠阳人);副团长李景培(原河源县上城大石磨李屋人);连长李河清(湖南人)<br>  从军经历:14岁时,适逢政府军政部第23补充兵训练处到河源县上城丘家祠征兵,为了能吃饱饭,马爱棠主动报名参军。当时,临近县乡如永安县(现紫金县)、和平县、连平县、龙门县及河源县等地约140人报名参军。征兵负责人是李河清(湖南人,时职务为连长),入伍时,新兵发的军装是短裤、短袖军衣、绑带,没发鞋,也没发枪。由李河清连长带来的班长们领着,从河源县城走双江乡、双田乡、灯塔、连平、翁源、仁化,再到达韶关南雄县驻地,认识的战友有陈黄麟(河源上莞陈公寨人)。<br>  在训练处,因为其年龄小,经常被派往团部送文件。1944年9月---1945年3月,马爱棠随部队在江西省大余县附近的梅岭乡、三板桥、战帽邞、乱石铺以及南雄县的钟鼓岩、金龟石等地参加伏击日军行动。马爱棠所在部队共打死打伤日军70多人,马爱棠颈部亦受过弹片擦伤。<br>  抗战胜利后,退伍返回河源,在上城乡公所担任乡兵。1947年,随原战友到惠州,在保八团当兵,任班长;48年后,任排长。之后参加在平津战役被全歼后于广东重建的国民革命军第62军,在军部警卫营任排长,驻防湛江。广东战役后,62军再次被全歼,后到海南参加再次重建的62军在三亚市驻防,海南战役被俘(时任连长),因不愿参加解放军,得到发放路费回家。途经惠州战友家小住,但却被人举报,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判刑三年,发往清远劳改场接受劳动改造,出狱后,留在劳改场附近的矿厂工作。<br>  娶妻:成新喜,育有三女二儿。家庭贫困,患有哮喘、肺结核,每月只领到老人金80元。<br>  14岁入伍赴南雄抗战前线<br>  马爱棠今年已92岁,原本身体甚好,80多岁还骑单车去买米买菜,但近些年来住过几次院,身子就差了些,需要坐在轮椅上。<br>  马爱棠的浓眉已花白,但仍很长,正是民间传说的寿眉。<br>  虽然做过开颅手术,但马爱棠对70多年前的事情仍有较深的记忆。对前来看望他的志愿者,老人开始了近2个小时的历史回顾。<br>  上城北门马氏,是源城的名门望族,其祖上曾出过明代在科举考试中“联捷”的马升,曾被授建“百粤特秀”牌坊于河源北门。另一位马氏名人,是马孝子马叔康,老河源县“孝子里”地名,就是为了纪念他的。<br>  马爱棠仍住在祖上留下来的但已经过改建的窄小老屋里。<br>  马爱棠生于1925年农历六月二十,抗战期间,服役于国民政府军政部第23补充兵训练处三团三营九连。<br>  他5岁失恃,14岁失怙。<br>  在失去父亲之前,马爱棠的童年时期,虽然过着单亲生活,但父亲把他照顾得还是不错的。他在石狮李屋对面的那家私塾读过《三字经》、《增广贤文》;长大一些后,父亲把他送到白马庙附近的文昌宫幼稚学校读书。<br>  父亲病逝那年,正是1939年,抗日战争进行得很激烈。没有了父亲的照顾,马爱棠书也没得读了,还有忍饥挨饿之虞。<br>  为了吃饱饭,马爱棠得知要征兵打仗的消息,就跑去上城丘家祠应征入伍。<br>  和他一同入伍的老城人,有来自上角、上城等地的,除了河源县城的,还有紫金、和平、连平、龙门等地的年轻人,最多的是来自紫金的,有个乡长的儿子也被征召入伍了。<br>  丘家祠很大,是现在的上城街道办事处,各地的新兵在当地乡政府的欢送下,到丘家祠集中报到。l<br>  收兵的是连长李河清,湖南人。“他讲的湖南话,我们听不懂。”<br>  在部队里,马爱棠认识了一个来自上莞陈公寨的战友,叫陈黄麟。上世纪90年代,陈黄麟从别人口中打听到他,带了土鸡等物品来看望马爱棠,回去后没多久就去世了。<br>  马爱棠穿上了部队下发的青色短袖短裤军服,穿上草鞋,打好绑带。<br>  马爱棠等140多人(一个连的兵力)集结之后,一个班10来个人,连长带着10多个班长,走路到南雄。<br>  马爱棠跟大部队在河源乘船过了河,经过灯塔、双江、连平,走过翁源的三华、六里,再走过韶关的仁化、乐昌,最终到达南雄。一边训练,一边行军,这一路走走停停,走了足足大半年。<br>  马爱棠当年走过的一些公路,现在已成了万绿湖库区,沉到水底了。经过双江时,马爱棠看见农民拿着鸟枪,对着前来骚扰、轰炸的日本飞机瞄准射击,心里又觉无奈又觉好笑。<br>  经常伏击日军,狠打20分钟就撤<br>  在南雄,部队给马爱棠发了七九式步枪。当时十四五岁的马爱棠已长得比枪高出一个头了。因为年纪小,马爱棠当了通讯兵,经常挎着公文袋,送报表到团部。<br>  时任团长是严宜恭,惠州水口人;副团长李景培,是河源县城北直街大石磨李屋人。<br>  在抗战期间,马爱棠历任中士、班长等职务,随:队在江西省大余县附近的梅岭乡、三板桥、战帽邞、乱石埔和南雄县的钟鼓岩、金龟石等地,10多次伏击日军,打死打伤日军约七八十人。<br>  马爱棠记得,他快20岁时,大概是1945年上半年,和其他连队打散了,他们就到各地乡公所去,在那里,有人负责食宿。<br>  日本军队“乒呤乓啷”地带着许多军用物什来了,马爱棠他们获知,就去埋伏打他们。打了十多二十分钟就撤,等日本鬼子架好炮后,马爱棠他们早跑开了。<br>  不过,就算是打伏击战,也是非常危险,马爱棠有几次受到弹片射伤背部、颈部等处,养好伤后,又继续投入战斗。<br>  有一回,马爱棠等在一条齐胸深的大水沟里面打日本兵。“久唔久(时不时)就打他们一回,只要他们过来,我们就打。”马爱棠说。<br>  他们在前面打,乡公所的人就负责给部队抬伤员、收尸……<br>  “日本仔非常狡猾,两边是日本兵,中间是他们抓来为他们挑担的中国老百姓。”马爱棠说。这令勇士们投鼠忌器,只能竖着打,不敢横着打,怕伤到自己同胞。<br>  这些被抓的中国百姓非常凄惨,他们并没有衣服穿,只能穿米袋,米袋上剪3个洞——头和双臂,往身上一罩,就成了衣服。<br>  “在战场上根本不知道怕,只有打。”马爱棠说。枪一响,对面就有人跌倒,“死不死就是他自己的事了”。<br>  抗战胜利后,马爱棠他们还是没找到部队,就走路回河源了。<br>  平静生活数十年<br>  回河源后,刚刚20岁的马爱棠,在上城乡公所当乡兵(团练)。1947年,一个惠阳专员来招兵,就和李肯堂、叶雨安等10多个河源县城青年一起,跟他到惠阳当兵去了,到保八团当兵,当过班长。1948年后,任排长。<br>  之后,马爱棠参加了陆军第62军,当了排长。在军部警卫营任排长,驻防湛江,后到海南三亚市驻防,海南战役被解放军俘虏(时任连长),请求回乡,得到发放路费回家。途经惠州战友家小住,但却被人举报,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判刑3年,发往清远劳改场接受劳动改造3年多。出狱后,留在劳改场附近的矿厂工作。<br>  1963年,马爱棠回到了河源,到了河源上城管理区工程队做泥水工。<br>  马爱棠夫妇育有三女二儿。家庭贫困,患有哮喘、肺结核等疾病,每天要吸氧。每月领有高龄补助金80元。<br>  现在,在两个儿子的照顾下,老人的生活过得很舒心。<br>2016-04-27<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刘廷章:一个消失了70年却依然活着的战士<br>畅谈老兵人生,河源正能量,客家人圣地!<br>河源老兵刘廷章:一个消失了70年却依然活着的战士<br>刘廷章,原名刘德星,和平县古寨镇三联村鸣风径人。1945年参加革命,70年前,为躲避敌人的迫害,村民都说他已经在战斗中阵亡了。后来,“不在人世”的刘廷章随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并立下了不少战功。退伍后,刘廷章回到和平老家,平淡地过着自己的人生。<br>不费一枪一弹打了大胜仗<br>1925年,刘德星出生于和平一户贫农家庭,他是独生子。3岁时母亲因割草失足堕崖不幸亡故。15岁那年父亲因急病去世,生活更加举步维艰,在后母的虐待下,刘德星只得以乞为生,柴房以宿。1945年,20岁的刘德星参加了陈荣章领导的彭寨区游击队,1947年入编和东地区人民武装的“和平人民义勇队彭林大队”。<br>如今谈起往事,刘德星最津津乐道的还是1947年彭寨街的战斗。那年的农历四月初四大清早,刘德星与战友们乔装成赴街的百姓,从古寨的鸣风径出发,陆续进入彭寨街。按照计划,战士们有的挑着番薯藤、有的扛着鸡笼、有的背着口袋,慢慢地向彭寨乡公所门前靠拢。当敌哨兵发觉情况不妙之时,黑洞洞的枪口已对准了他们的胸膛,一个个只好乖乖地举起双手缴枪求饶。战士飞身冲入敌人营房,房里的敌兵个个束手就擒。战士们紧接着向敌人粮仓展开攻势,不一会便攻下粮仓,打了一场漂亮仗。<br>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刘德星说:“没有响一枪、费一弹,我们就结束了战斗,游击队打开粮仓,将粮食分给了农民。”<br>名字永远消失了<br>1947年除夕夜,刘德星随部队攻打浰头乡公所。晚上10时多,游击队将乡公所包围了起来,并派人将炸药包放在乡公所门口,并点燃了导火线。但没想到,炸药包没有爆炸却惊动了国民党联防队,战斗立即打了起来。双方僵持到天亮后,得知消息的国民党援兵赶来了,在腹背受敌的不利形势下,游击队只得奋力向外突围。到了傍晚时分,战斗还在进行,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了下去。在夜色的掩护下,刘德星一个人从枪林弹雨中突围出来,第二天中午赶到了集合地点——热水黄屋排村。<br>“年初二、年初三两天,陆续有同志归队,到了大年初四,就再也没有归队的同志了。一清点人数,仅回来40多人,当时同志们都哭了。”刘德星所在的二排六班的16位同志,只剩下他和另外两位战友。<br>1948年4月,国民党武装部队6千多人进入和东地区扫荡,他们铁壁合围,步步深入,杀人放火。敌人认为鸣风径常年驻扎游击队,是“匪窝”,便威迫村民上山劝降。无奈之下,乡亲们只能说,“刘德星己在浰源战斗阵亡了,山上还有他的坟墓呢”。将信将疑的敌人上山察看,见到村民们预先垒起的一座新坟,才信以为真。自此,村民们都公认刘德星己经死了。后来,为了避免村民们遭到牵连,刘德星改名为刘廷章,他的名字也永远在村子里消失了。<br>不爱炫耀自己的战功<br>后来,刘廷章还先后参加了解放古寨、解放东水、解放林寨、解放船塘、解放河源和解放惠州的战斗。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刘廷章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并先后参加了金城战役、上甘岭战役等战役。195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赴朝慰问时,为刘廷章颁发证章;1954年2月17日,全国人民慰问团向刘廷章颁发证章。<br>1955年,刘廷章光荣回国,复员后安排在辽宁省沈阳市冶炼厂工作。1958年回到和平老家务农,先后做过生产队长、保管、出纳等职。数十年来,刘廷章从不爱炫耀自己的革命经历,也从不曾向政府组织申请经济补助。据说1962年政府曾给鸣风径村民拨款修房,刘廷章以前的三间老屋也是在那时才修复的。自2005年起,因为国家的政策,刘廷章也有了一些生活补助,生活也有了改善。<br>如今,已经92岁高龄的刘廷章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老年痴呆症发作时,他就连刚发生的事情都会不记得。在别的老人都想在儿女身边享享清福时,刘廷章仍住在老家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旧屋,不肯跟着儿子住进城里。是他不想拖累儿子?还是想在老年痴呆症没发作时,静静地回忆那些牺牲的战友和炮火轰隆的峥嵘岁月。<br>来源:河源乡情报<br>2017-09-12<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寻找散落在河源的抗战老兵<br>畅谈老兵人生,河源正能量,客家人圣地!<br>河源志愿者寻找散落在河源的抗战老兵<br>来源:河源日报<br>在河源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工作在我市的各行各业,却一直利用休息时间聚在一起,为了同一个事业而努力,他们就是河源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br>他们不辞劳苦,走乡串村,寻找抗战老兵,发现抗战老兵,看望慰问抗战老兵,尽一切所能,为抗战老兵解决生活实际困难,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动。<br>志愿者看望抗战老兵杨立中<br>抗日老兵就像风中残烛<br>9月20日,新寻访到的和平籍抗战老兵徐冠程的个人资料经过全国抗战老兵网专家确定,老人的抗战老兵身份被确认。当天,河源关爱抗战兵志愿者赖弥平特地来到和平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兵徐冠程。赖弥平说:“我们每找到一位抗战老兵,比找到一个宝贝还要高兴。”<br>“截至目前,我们寻访到的全市范围内的国民党抗战老兵有11人,其中2名老兵已经逝世。”9月24日,赖弥平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抗战老兵名单。<br>赖弥平是市政协委员,也是河源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说起关爱抗战老兵,赖弥平有满肚子的话要说。他说,关爱抗战老兵,就希望在精神和经济上尽量给一些关怀和帮助,让他们有尊严地享受到晚年的生活,抗日老兵就像风中残烛,随时都会熄灭,我们一直在路上,在不断地追赶,希望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感受到社会的温暖。<br>赖弥平表示,近几年来,已经有不少抗战老兵离世,他们的逝去,也带走了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抗战历史。因此,寻访这些抗战老兵,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行动。<br>同时,赖弥平告诉记者,自己不是在河源开展寻访抗战老兵最早的志愿者,他的朋友“话哥”早在四五年前就在河源开展寻访抗战老兵的活动。<br>让漂泊老兵通过网络视频“回老家”<br>“话哥”是河源一名资深志愿者,也是最早在河源开展关爱抗战老兵活动的志愿者之一。2011年,他在朋友“清风”的带动下,注册成为全国关爱抗战老兵网的一名志愿者,在河源开展一些寻访关爱抗战老兵的活动。<br>“话哥”说:“我的出发点很简单,觉得他们是属于弱势群体的老人,但是经过接触以后,我发现他们都是有特殊经历的老人,希望给他们晚年生活一些关怀。”<br>说起那个时候在河源开展关爱抗战老兵活动的经历。“话哥”说,那个时候整个社会关爱抗战老兵氛围没有现在这样浓,只有他们两三名志愿者在开展一些寻访和关爱活动。<br>“话哥”说,自己第一次接触抗战老兵,那是2011年4月份帮助一名远在四川的河源籍抗战老兵。那一次,“清风”获知,一名远在四川的河源紫金籍抗战老兵渴望拥有一罐家乡的泥土,但由于年事已高,无法再回到家乡看一眼。<br>当年4月13日下午1时左右 “话哥”来到这名叫赖正雄老兵的老家——紫金县古竹镇下洞村,拿了装有无线网络的手提电脑,通过QQ视频聊天,让远在千里之外的赖正雄老人通过视频看到了自己的“家乡”,同时还给老人寄去了一罐在家乡老屋门口挖的一罐泥土。<br>第一次看望老兵竟成遗憾<br>到现在,“话哥”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与朋友“清风”在河源一起去看望一名抗战老兵的经历。那是2011年7月份,“话哥”与“清风”获悉,连平县忠信镇的连平县第二医院有一名90岁抗战老兵身患绝症,急盼志愿者前往看望和慰问。<br>“话哥”说,那是当年7月14日,自己与“清风”来到连平县第二人民医院见到这位抗战老兵时,老人已经是肠癌晚期了,肚子鼓得像个皮球似的,病情很严重,老人痛苦不堪。老人叫刘绍荣,出生在梅州市兴宁县。曾是黄埔军校四分校17期工兵科的学生,毕业留校任教育处工兵科少尉科员,后入读陆军大学参谋班。从陆军大学毕业后,老人加入远征军,成为入缅作战的71军88师的上尉参谋。在云南和缅甸的对日作战中,老人曾先后参加了松山战役和缅甸会战等。解放后,老人辗转来到连平县,开始在连平县隆街镇居住,最后定居在忠信镇,靠做小生意维持生计。<br>当时,“话哥”与“清风”去看望老兵时,也不知道带些什么礼物,就买了一点牛奶、水果等慰问品。而实际上老兵已经身患绝症,什么也吃不下去了。<br>“话哥”说,当时,老人听说有人来看望自己时很高兴。本来老人已经拒绝治疗,但听说有人来看他,他十分高兴,医生给他打针吃药他也愿意了。<br>那是“话哥”与“清风”第一次开展关爱抗战老兵活动,由于没有太多经验,也就是匆匆走访和了解一些情况就走了。<br>临走的时候,老人的家人告诉“话哥”和“清风”,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经历得到社会和世人的承认,为此,老人还写了一本回忆录。这本回忆录写在一个普通笔记本上,书名叫《我的一生》。<br>看完刘绍荣老人回到市区后,“话哥”总想着这名老兵,想着怎么帮助老人和给老人送去更多关怀。过了几天,他又联系了几名爱心人士,想再去看望老人。但再与老人的家人联系时,老人的家人告诉他,他们上次去看望老人后第二天,老人就逝世了。<br>这个事情成了“话哥”一大遗憾,后来在很多次寻访抗战老兵的活动中,“话哥”都会说出此事与其他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分享。<br>“话哥”说,正是这个事情的发生,让他感觉时间紧迫,很多抗战老兵或年岁已高,或身患重病,时间不等人,寻访河源抗战老兵,要和时间赛跑。<br>后来,“话哥”与“清风”又在河源持续开展一些走访抗战老兵活动。他们率先看望慰问了抗战老兵黄胜庸。<br>单打独斗变成“团队”行动<br>“话哥”说,那个时候,河源志愿者开展关爱抗战老兵活动,都是单打独斗,也是零零碎碎,没有计划性。2014年,市政协委员、民革河源市委会委员赖弥平因为一次机会认识了浙江的“我们爱老兵”公益网的负责人吴缘。在吴缘的介绍下,他开始关注抗战老兵这个群体,在吴缘的指导下,他开始在河源组织开展关爱抗战老兵活动。随后,他与河源最早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之一“话哥”等建立联系,并且共同策划开展活动。<br>当年冬天,赖弥平在我市发起关爱老兵暖冬行动,为我市的抗战老兵筹集爱心慰问金。随后,赖弥平利用自己是市政协委员、民革河源市委会委员的身份优势,与全国以及省内梅州、潮汕、广州等地的关爱抗战老兵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以推动我市关爱抗战老兵活动有序开展。<br>今年年初,市政协第四次会议在市会议中心开幕大会即席发言环节,赖弥平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为了永不忘却的民族记忆》的发言。他在发言中提出,要进一步挖掘和守护抗战时期的民族记忆,要全面寻访散落在河源地区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幸存老兵。正是赖弥平在这次大会的发言,进一步激发了全市社会各界关爱抗战老兵的热情。<br>随后,赖弥平在市政协有关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聚拢河源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成立了河源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关爱抗战老兵活动。<br>赖弥平说,成立河源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就是致力于寻访、资助散落在河源地区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幸存老兵和打捞他们的参战经历和人生故事,并尽最大力量从精神及物质两个层面给老兵们最大的关爱和援助。<br>据介绍,目前,我市关爱抗战老兵团队已经有40多名志愿者,拥有旗帜和统一服装,并且建立了两个用来联系和沟通的微信群。<br>找到一位老兵要问6个人<br>如今,赖弥平组织的关爱抗战老兵团队,不仅定期组织开展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服务活动,还把关爱抗战老兵团队分成多个服务分队,由每个分队专门一对一负责各个县区的抗战老兵,每个月定期看望抗战老兵,发放爱心企业捐助的慰问金和各级民间组织转送的致敬金和其他慰问物品。<br>“由于老兵们大多居住在比较偏远的乡间,要找到一位老兵,平均要问6个人,走不少弯路。”赖弥平说。<br>因为年代久远,很多抗战老兵的联系信息并不准确,为此他和队员历时数月的时间,才把全市所有健在的抗战老兵都一一走访,与他们建立起通讯联系。如今,赖弥平与每位抗战老兵都建立了家人般的密切感情。<br>“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活着的抗战历史。倾听他们当年的故事,记录他们的容颜,感觉他们的坚强不屈,能激励我们奋发前进。”赖弥平说。<br>“老兵年事已高,有的身体不好,但都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赖弥平说,寻访到的抗战老兵,生活都比较困难,但普遍性格乐观开朗,家里也是打扫整齐,起居都很有规律。<br>赖弥平表示,作为一名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除了为老兵这种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勇于担当的勇气而感动,同时也为老兵们良好的家风家教,为老兵后辈淳朴孝顺而感动;可以说,在去探访探望老兵的过程中,除了表达我们对英雄的致敬外,更多的是学习和提升自己。<br>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李海英说,她永远也忘不了90岁高龄的杨立中老人在回忆抗战岁月时,那一脸振奋的模样。所以,她每个月都盼望着去探访杨立中老兵的日子早一点到来。<br>“我们要记住每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兵,他们曾经为了国家浴血奋战。”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余剑平为自己能参加关爱抗战老兵活动感到庆幸。“从每一个老兵身上,我都能看到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震撼和洗礼着我。”<br>为老兵拍摄回述历史文史资料片<br>在赖弥平看来,打捞抗战老兵的参战经历和人生故事也一样迫在眉睫。他说,抗日战争时期,有过一大群英勇的河源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拼杀于祖国血泪的疆场,为取得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应有的奉献。<br>如今硝烟散尽,岁月流逝,抗战老兵有些已经走入历史了,有些则已经垂垂晚年。时代变迁与决策更替,不应成为阻隔历史延续的理由。如果今天我们不及时地以纪念活动的形式铭记历史,我们的后代将会与那段历史隔膜甚至彻底遗忘。<br>他表示,挖掘和守护抗战时期的民族记忆,这不仅仅是因为抗日历史中有先辈们的身影,更因为这是全民族最不应忘却的记忆。<br>如今,他受市政协委托,带领团队为我市健在的抗战老兵拍摄一部口述历史文史资料片。他介绍,这部文史资料片重点记录志愿者寻找老兵,采访老兵,讲述抗战艰苦经历还原历史等事迹,还有他们的目前生活状况等,弘扬老兵为民族抗战,反侵略精神及志愿者精神,形成社会影响力,呼唤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抗战老兵。<br>目前,这部文史资料片正在紧张拍摄中。赖弥平说,河源这片曾经被先烈鲜血染红的热土已经步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在快速发展的今日,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屈辱而又悲壮的历史。<br>同时,赖弥平还有几个心愿。他希望,在全市全面开展抗战文物普查整理,对现有和新发现的重要抗战文物,分级进行认定、妥善保护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对淞沪抗战和籍烈士纪念碑、黄汉廷将军墓及其他纪念雕塑进行修缮、维护,围绕和平县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建设河源抗战文化主题纪念馆。<br>他说,今后自己将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向我市有关部门呼吁和建议,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这一份民族记忆。<br>“河源可能还存在其他一些没有被发现的抗战老兵,目前河源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服务团队把工作闲下来的时间都用在了寻找、帮助抗战老兵上,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这些老兵在有生之年都能够圆了自己的梦想。”<br>让赖弥平等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在河源关爱抗战老兵,不仅有志愿者,还有河源市政协、民革河源市委会等,我市其他一些爱心组织和爱心企业也把关注目光投向这个特殊群体。这份不断扩大、日益详尽的名单背后,折射出的是河源社会各界对抗战老兵的关注和关心,在兑现着一份“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的承诺。<br>今年2月8日,和平籍抗战老兵黄胜庸迎来110周岁生日,河源关爱老兵志愿者与揭阳、广州等地的关爱老兵志愿者,齐聚河源和平县阳明镇,给他祝寿。<br>2017-09-13<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 <h3>河源抗战老兵档案<br>畅谈老兵人生,河源正能量,客家人圣地!<br>首映|河源抗战老兵首次集体亮相荧幕,听最小88岁老兵们口述那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峥嵘岁月<br>他们,妻儿称别,历经离分之殇<br>他们,远赴沙场,饱受战火沧桑<br>把鲜血、泪水与汗水和在了这片土地上<br>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沉默了太久,太久<br>沉默地差点被人遗忘<br>如今他们已风烛之年<br>那份曾经刻骨铭心不想一直被埋藏<br>因为那是一段历史,无法改变的历史<br>沉沉的,不能遗忘<br>他们是河源为数不多健在的抗战老兵<br>郭叙球:第七战区司令部宪兵二营六连,龙川县四都镇人,91周岁。<br>黄胜庸:第19路军60师119旅357团,和平县阳明镇人,110周岁。<br>宋顺祥:国民革命军第6军93师278团2营4连,和平县优胜镇人,107周岁。<br>杨立中:青年远征军209师625团,东源灯塔镇人,90周岁。<br>徐坤云:第62军157师470团2营炮兵排,和平县下车镇人,88周岁。<br>张简先:青年远征军209师627团迫击炮连,龙川县佗城镇人,于2016年3月2日寿终正寝,享年88周岁。<br>他们**集体出现在荧幕上<br>讲述那段鲜为人知的抗战经历 <br>,期间,抗战老兵徐坤云及其其他老兵家属作为代表以及河源市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代表,将与大家面对面,一起讲述抗战老兵们的峥嵘岁月,分享他们与老兵相处、相识的点点滴滴。<br>关爱老兵丨一段真实厚重的历史,有责任用爱去珍藏<br>在观影现场,《河源抗战老兵档案》光碟将进行义卖,每个88元,所得费用全部用于关爱抗战老兵的生活。<br>《河源抗战老兵档案》由河源市政协出品,河源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制作,耗时6个月,采访了6位健在的抗战老兵代表,用口述的方式讲述了那段旷日持久的卫国战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370多万抗日将士血洒疆场。烈士已远,英雄犹在。从战场活着走出来,经历百年风云的老兵,是一部活的抗战史。这不仅是老兵的记忆,更是国家的记忆。追寻他们的身影,记录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份良知、一份责任,还应该多一份思考、一份鞭策。人民若有记忆,识来路,知归途。河源健在的抗战老兵代表是不可多得的,多年来一直默守,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去珍惜。本片不仅是一部历史档案,也反映了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值得我们去关爱。<br>支持媒体:河源日报、河源电视台、河源晚报、河源乡情报、河源论坛、阿巴天文化传媒、河源*****、河源之窗、最河源、紫金论坛、和平在线、龙川在线、槎城苏话等。<br>心得记者《欧海林》</h3><h3>1.按住下面视频网址</h3><h3>2.点击选择复制</h3><h3>3.点击搜索或打开</h3><h3>进入观看</h3><div>http://video.pae.baidu.com/show/videoindex?src=http%3A%2F%2Fm.v.qq.com%2Fpage%2Fw%2Fb%2F2%2Fw01894eg9b2.html%3Fptag%3Dbaidu.3g&amp;log_loc=http%3A%2F%2Fv.qq.com%2Fx%2Fpage%2Fw01894eg9b2.html&amp;loc=http%3A%2F%2Fv.qq.com%2Fx%2Fpage%2Fw01894eg9b2.html&amp;title=%E6%B2%B3%E6%BA%90%E6%8A%97%E6%88%98%E8%80%81%E5%85%B5%E6%A1%A3%E6%A1%88&amp;query=%E6%B2%B3%E6%BA%90%E6%8A%97%E6%88%98%E8%80%81%E5%85%B5%E6%A1%A3%E6%A1%88%E9%AB%98%E6%B8%85%E8%A7%86%E9%A2%91&amp;duration=2846&amp;lid=11592951332652900951&amp;srcid=100012&amp;isBdboxShare=1&amp;from=timeline</div><div><br></div><div><br></div> <h3>永远铭记河源籍抗战老兵<br>曾福祥 男 1922年4月。<br>邓春喜 女 1923年1月。<br>黄 素 男 1925年2月。<br>李启民 男 1922年8月。<br>罗日阳 男 1921年11月。<br>欧阳梅 男 1924年2月。<br>丘桂珍 女 1921年3月。<br>丘日林 男 1928年10月。<br>许高秋 男 1923年7月。<br>许 树 男 1925年11月。<br>张谷香 女 1926年7月。<br>张克明 男 1913年4月。<br>张培茂 男 1925年12月。<br>张其添 男 1924年6月。<br>张一中 男 1926年9月。<br>赵 衡 男 1924年1月。<br>钟 敏 男 1924年2月。<br>曾侠夫 男 1919年11月。<br>李思平 男 1919年1月。<br>李万娣 女 1920年1月。<br>刘应添 男 1922年5月。<br>柳育生 女 1926年1月。<br>贺辛娥 女 1921年1月。<br>温长友 男 1922年5月。<br>温国民 男 1923年10月。<br>廖初古 男 1924年11月。<br>廖玉森 男 1924年10月。<br>钟进昌 男 1924年12月。<br>李火堃 男 1921年7月。<br>陈 检 男 1916年4月。<br>潘佛胜 男 1926年2月。<br>黄义招 男 1925年5月。<br>刘祝英 女 1921年4月。<br>曾覃生 男 1922年7月。<br>麦东汉 男 1928年8月。<br>黄胜庸 男 1905年1月。<br>宋顺祥 男 1908年12月。<br>诸发增 男 1926年2月。<br>谢 财 男 1923年8月。<br>邱贵芳 女 1924年1月。<br>蓝 斌 男 1926年8月。<br>罗 褀 男 1929年4月。<br>马恩来 男 1929年4月。<br>潘佳宋 男 1933年5月。<br>张 贵 男 1932年7月。<br>魏俊 男 1923年9月。<br>郭叙球 男 1924年1月。<br>蓝来兴 男 1926年3月。<br>杨立中 男 1925年5月。<br>张简先 男 1928年10月。<br>卓少雄 男 1929年9月。<br>江仕周 男 1925年3月。<br>……<br>  9月2日上午,和平县举行“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和平籍将士“一·二八”淞沪抗战专题展览活动,黄胜庸、宋顺祥两位百岁抗战老兵获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br>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河源市44位抗战老兵佩戴上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成为最闪耀的抗战明星。<br>  70年前,他们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人,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建立了不朽功勋。70年后的今天,全国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抗战老兵们颁发了抗战纪念章。<br>  此次抗战纪念章发放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名义,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的。每一枚纪念章都有编号,用以表彰他们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突出贡献。纪念章图案由抗日战士浮雕、延安宝塔山、黄河、橄榄枝、光芒组成,体现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br>  据了解,按照此次纪念章的发放要求,河源市共有44名抗战老兵可获授纪念章。9月3日前,河源市已组织市委老干部局、市人社局以及各县(区)委宣传部等部门,将纪念章全部发放到抗战老兵手中,以此表达对老兵的敬意。<br>  河源市获授勋的44名抗战老兵中,年龄最大的110岁,最小的86岁,平均年龄93岁。他们当中,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各地游击队健在的老战士,有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事地方工作和地下工作的健在的老同志,也有曾在国民党军队参加抗战以及回乡务农的老战士、老同志。永远铭记!!!</h3><h3>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h3><h3><br></h3><h3>编后语:我们依靠过他们的过去,也要让他们拥有可以依靠的如今。然而,论及如今,早已太迟、太迟。不管时光过了多久,请都不要遗忘那些为我们付出过的军人!</h3><div>2017年12月16日</div><div>作者编辑:欧海林</div><div>谢谢阅读!</div><div>写下你的感恸!</div> <h3>相关文章</h3> <h3>参战老兵肖铿鸣慰问烈士健在父母实录视频专辑</h3><h3>1.按住下面文章视频网址</h3><h3>2.点击选择复制</h3><h3>3.点击转到或搜索或打开</h3><h3>进入观看</h3><h3>https://www.meipian.cn/18hyvmzr?utm_source=timeline&amp;from=timeline&amp;v=4.4.0&amp;user_id=3460966&amp;uuid=4fe5b27383146ef9e92930f2a12e4c28&amp;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h3>

战友

河源

军人

老兵

部队

群为

优抚对象

捐款

参战

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