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石膏矿

清风明月

<h3>  谨以此文献给曾经在天祝石膏矿这个特殊的小社会和特定的历史环境里生活、工作、战斗过的人们!献给天涯海角的&quot;石膏矿人&quot;。</h3> <h3>  这是一篇饱经沧桑,饱含泪水,充满深情的美文,作者对&quot;故乡&quot;的深情,对&quot;故土″眷恋溢于言表。故地重游,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h3> <h3>  天祝石膏矿,位于祁连山脉南端的乌峭岭脚下,东临兰新铁路和连霍高速;西靠逶迤千里、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脉,为我国西部最大的自然生态保护屏障;南临石门河,清澈的河水从小三峡原始森林穿峡而过,汇入庄浪河,再入湟水,最后注入母亲河黄河的怀抱;北依乌峭岭,是连接河西走廊,通往新疆及欧亚的咽喉要冲,也是古&quot;丝绸之路&quot;的必经要道,山下是哈西草原。 原甘肃省劳动改造管教队第一支队和第三支队两个劳改监狱,背靠祁连山,面朝石门河,依山傍水,就修建于此。 这里长年驻守着一支武装警察部队,同公安干警一道担负着看押劳改的任务。 三十年前的石膏矿有&quot;祁连明珠&quot;和&quot;塞上小香港&quot;之称。虽然山高沟深、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自然环境严酷,并且高墙电网、岗哨林立、戒备森严,在外人眼里显得有些神秘、威严,但对生活在这里的&quot;石膏矿人&quot;又仿佛是一块世外桃源,安然祥和,幸福快乐。 这里也是失足人员悔过自新、获得新生、重做新人、走向社会的大熔炉、大学校,是一所特殊的育人学校。在这里的劳改的人员主要以采挖石膏,烧制水泥为业。 这两处监狱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终结于2012年上半年,经历了半个世纪沧桑巨变,与共和国同生长,共命运,最后又随着我国全面废除劳教制度,终结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此告别昔日的辉煌,暗然走下历史的舞台,永远成为历史的记忆。 九月菊黄、故地重游,昔日繁华不再,昔日盛景不再,昔日战友不再,昔日故人不再,只有荒草萋萋、残垣断壁、满目疮痍,一片狼藉败落的凄惨景象。 劳教人员搬走了,管教干部搬走了,驻守的部队也搬走了,他们的家属子女搬走了,没有搬走的只有残垣断壁的监墙、监舍、部队营房、劳教办公楼、家属院等地上附着物及大量的建筑及生活垃圾。 五十年苍桑巨变,五十载春秋冬夏,这里曾留下多少″石膏矿人″的悲欢离合,曾埋葬了多少人生梦魇,曾埋藏了多少青春梦想,又孕育了多少人生希望! 一批又一批,一茬又一茬,用诗一样的年华,火一样的激情,用凛冽的寒风和满天的飞雪,用隆隆的炮声,书写了卷卷绚丽的人生,铸就了个个铮铮铁骨。 三十年魂牵梦绕,三十年苦苦追索,三十年魂归故里,三十年梦回军营,今日游子归来,故地重游,但物是人非、满目疮痍,仰望苍穹,思绪万千,祁连深深、秋风萧瑟,几多感慨、几多忧愁,几多叹息、几多无奈!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昔日青春少年,今日两鬓斑白,白驹过河、岁月如歌、日月如梭、人生如棋。 三十一年后,再次踏上故土,登上昔日森严的监墙,走进熟悉的哨楼,举目四望,孑然一身,昔日战友今在何方?昔日服刑的人员今在何方?昔日的所有&quot;石膏矿人&quot;都今在何方? 迈着沉重的步伐,踏着昔日青春的足迹,沿着当年上哨走过的线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往前走,边走边看,边看边走,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自己仿佛在用双脚丈量岁月的年轮,用疲惫之心感悟人生的跌宕和世事的无常。 秋日的阳光仍然和煦温暖,丝丝秋风不时吹拂衣襟,送来阵阵凉意。监墙上野草萋萋、蛛网密布,废弃的电缆、照明线、探照灯横七竖八,不时被蜘蛛网挡住了去路,只得小心翼翼用木棒拨开。 就这样从东北角一直走到西南角,准备绕监墙走一圈,但前面的监墙塌陷了一截,只得原路返回。 突然听到几声凄凉的哀叫划破长空,顺声望去,刚才两头还在监墙外吃草的白牦牛,一头已被宰杀,鲜血染红了大片草地,另一头被用绳子牢牢捆绑着,准备宰杀。它看着同伴被杀,无力救助,并且看到下一个就轮到了自己,故发出阵阵哀嚎,这凄惨的哀嚎声在空旷的监狱上空经久回荡,惊得麻雀满空乱飞,令人毛骨悚然,心里渗的慌,胸口一下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游兴全无,忽忽走下监墙。 天空突然飘起了朵朵乌云,是要下雨了,虽然离开已三十多年了,但自己还是非常熟悉这里的天气。 得走了,得走了,还要赶路,但心里总是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总想再多看几眼,多走几步,唯恐遗漏了什么。 脑海里忽然浮现出李白先生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梦终于圆了,一下仿佛如释重负,但心里还是觉得空荡荡的,若有所思,若有所失! 沧海桑田,森森高墙。 白驹过溪,世事无常。 人生苦短,何其彷徨 。 以此拙文,独寄忧伤。 2017年10月于金城兰州</h3> <h3>终于看到了,茫茫祁连山下的石膏矿和水泥厂。</h3> <h3>看到了昔日的矿山,看到了水泥厂的厂房,烟囱,是它,就是它,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曾经开挖石膏的矿山现已恢复了植被。</h3> <h3>连绵千里的祁连山脉含情脉脉,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石膏矿我回来了,三十一年前的游子终于回来了!</h3> <h3>故地重游,百感交集。</h3> <h3>战友情深,三十年前的石膏矿</h3> <h3>三十年前战友合影</h3> <h3>惆怅,三十年前在石家沟四矿区</h3> <h3>刚入伍一个月</h3> <h3>石膏矿的外勤哨楼,站岗的哨兵为我班战士杨多数,酒泉金塔县入伍。</h3> <h3>四矿区一排的战友</h3> <h3>四矿区的营房,现在看起来很简陋,寒碜,但当年一点不觉得,感到很快乐,就是晚上上哨瞌睡起不来,在哨楼里太冷,特别是冬天,一班哨下来,手脚都冻僵了。</h3> <h3>四个老乡</h3> <h3>退伍老兵合影</h3> <h3>石膏矿办的《新生报》,这可是稀世珍宝,三十年搬了无数次家,但一直舍不得丢掉,今天好不容易翻了出来,让它重新面世。</h3> <h3>曾经的大礼堂</h3> <h3>曾经石膏矿主街道马营坡,当年十分繁华,就如上海滩。</h3> <h3>这里叫马营坡,曾经是石膏矿最大,也是唯一的商店,是国营的,所有矿上人员的生活用品都从这里买。我的第一块“延安”牌的手表就是从这里买的,六十块钱,整整花了我半年的津贴。</h3> <h3>昔日光秃秃的山丘现在披上绿装</h3> <h3>原矿上的办公楼,当时是石膏矿最气派的建筑了。</h3> <h3>部队营房,是后修的,当年自己住的土坯平房找不到了。</h3> <h3>原营房大门口及通往监狱大门的主街道</h3> <h3>原部队摸爬滚打的训练场</h3> <h3>同老乡聊天,打问自己离开后三十年这里发生的一切。</h3> <h3>部队营房,搬走时怎么连牌子都没摘,部队去了何方?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在看来营盘也不是铁打的。</h3> <h3>哨兵上监墙的台阶,这些台阶自己整整走了四年。</h3> <h3>监墙内犯人住的楼房,是新修的,当年是土坯平房,连监狱墙也是土坯的。</h3> <h3>原监狱大门,标语也随形势换了。</h3> <h3>满目山河空念远</h3> <h3>举目四望,独生悲凉</h3> <h3>故地重游,物是人非万事休</h3> <h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h3> <h3>茫然所失</h3> <h3>独生伤悲,昔日繁华今远逝</h3> <h3>部队营房,都是后来在新建的,老营房没有了。</h3> <h3>只有老乡还在固守这片热土,在废墟中寻找记忆。</h3> <h3>监狱里面没有了人,显得空旷宽畅,但没有了生机</h3> <h3>监墙</h3> <h3>监狱内门</h3> <h3>昔日高墙电网,戒备森严,今日荒草丛生,一片萧瑟落败之景</h3> <h3>高墙内</h3> <h3>监墙哨兵通道</h3> <h3>第二道监狱门</h3> <h3>高墙外</h3> <h3>水泥厂的哨楼</h3> <h3>水泥厂大门</h3> <h3>原水泥厂大门,火车直通监狱</h3> <h3>水泥厂</h3> <h3>监墙外的石门镇新民居</h3> <h3>东西向监墙,长约四千多米</h3> <h3>原进厂的铁路专线已经拆除了</h3> <h3>水泥厂,原铁路专线不知何时已拨掉了</h3> <h3>原水泥厂</h3> <h3>原装火车的站台,昔日汽笛声声,十分繁忙。</h3> <h3>祁连山,石门沟</h3> <h3>女儿陪我圆梦</h3> <h3>我给女儿讲这里的前世今生</h3> <h3>挖空的石膏山</h3> <h3>监狱里的水泥厂</h3> <h3>岁月的记忆,历史的足迹</h3> <h3>高墙外新建的民居</h3> <h3>水泥车间</h3> <h3>乌云滚滚,祁连茫茫</h3> <h3>塌断了的监墙</h3> <h3>西门外通往矿山的道路,原先就有。</h3> <h3>西大门,此门原为运送石膏的汽车专用</h3> <h3>西南角</h3> <h3>破啐车间</h3> <h3>百感交集、思绪万千</h3> <h3>仰望苍山,思绪纷飞</h3> <h3>熟悉的石膏山</h3> <h3>警闭室,关押惩戒犯人的地方,今日大门敞开,毫无森严之感。</h3> <h3>哨楼还是原先的</h3> <h3>监狱里犯人居住的楼房,原土坯平房都不见了,三十年变化真大。</h3> <h3>哨楼、探照灯</h3> <h3>监狱内第二道门</h3> <h3>萋萋荒草埋幽径</h3> <h3>监外鸟瞰</h3> <h3>营房后山</h3> <h3>办公楼</h3> <h3>家属区,我的老乡一家曾就住在这里。</h3> <h3>家属院,这是矿上最早的家属楼,当时可是好气派。</h3> <h3>职工家属楼</h3> <h3>原车队,当时石膏矿有一个专门运输车队,上百辆汔车,不是一般的牛逼。</h3> <h3>原家属院</h3> <h3>家属院</h3> <h3>原车队大门上&quot;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仍几个大字清晰可见</h3> <h3>向石门沟进发</h3> <h3>下雨了</h3> <h3>小山峡</h3> <h3>小山峡</h3> <h3>已关闭的小山峡森林公园</h3> <h3>石门沟</h3> <h3>石门水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