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木门道——求学之路(1)

美友14250933

<h3><b>从平南王坡窑到礼县罗家堡,有一段长长的柏油省道,我和永春驾驶着飞鸽牌加重自行车,双手离把,一路飙驰。路过小天水,永春被两车一夹逼,重重地摔了一跤。我扶起永春的时候,车早跑了。我们一边谩骂,一边用采来的水荷叶擦拭伤口。等血止住,我又抱起水渠里的大石头,把摔弯的前梁砸直,套上链条,一步跨上去,继续奔驰。</b></h3><h3><b>雨不是我们到罗家堡才下的,王坡窑出发时,它就在示威。两个礼拜回一趟家,等到第二个礼拜的星期五,可谓弹尽粮绝。两个礼拜有15块钱的生活费,除米、面、油、洋芋以及第一个礼拜的馍馍,从家里带以外。煤油两斤要7块,买菜最少要3块,第二个礼拜每天早晨要一个5毛钱的饼饼。剩下2块5,是第二个礼拜星期五的盘缠,到了小天水或罗家堡,买一袋5毛钱的干脆面,蹲在路边三两口搞掉。还有2块,是千万不能动的,这是为应付潜在危机的预留款,比如车子爆胎,补胎至少就需1块;另外一块,如果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再买两袋干脆面,或者一个烙饼。</b></h3> <h3><b>于是,爆胎,我们的命;不爆胎,我们的运。</b></h3><h3><b><br></b></h3><h3><b>冷雨打在脸上,永春的腿还不时渗着血。可是回家的路,纵使大雪封程,又怎能阻挡。</b></h3><h3></h3><h3><b><br></b></h3><b>从罗家堡到木门道,是泥泞不堪的乡道。经过马、牛、驴、骡以及农用三轮车的践踏,又是狂风冷雨,着实所谓“行路难”。好在今番车子没爆胎,我们略作商量,打算提前花掉剩下的2块钱。2块钱,一个烙饼,一袋干脆面,一袋麻辣条,此刻胜似满汉全席。</b> <h3><b>躲在海池人家的苹果园的篱笆墙下,还未品其味,便只剩两个塑料袋。站起身,望见苹果园内有摘剩的、经过霜煞而未落的果子,不禁一时心动。</b></h3><h3><b><br></b></h3><h3><b>篱笆墙,不过一人之高,助跑几步,一跃而过,不在话下;或者绕过篱笆墙,栅门又是敞开的,大摇大摆而进,亦无人问责。秋冬交替时节,苹果早就下架,剩下几个长命的,依稀飘零于枝头。如果摘下吃掉,一则成全其价值,二则解除我们的饥饿感,如此想来,可摘。</b></h3> <h3><b>然而,一件事,让我们望而止步、打消念头。去年八月十五头一天,我们骑车回家路过海池,见累累硕果压出墙外,出发之前又没有饭吃,看见伸手易得的苹果,不觉喜出望外。于是打开书包,一口气摘了十多个,翻身上车,一溜烟跑到木门道,坐在庙门口,一连享受四五个,剩余的拿回家,分给家人。就在我的父亲责问我苹果的出处时,永春的父亲一手拉着永春、一手提着永春的书包,气急败坏地冲进来。两位父亲,抽着浓重的水烟,坐在方桌首,斥责站在门口的我们。他们说,“穷归穷,饿归饿,却不能摘人家的果子。如果被人逮着,挨打是小事;如果长此以往,害怕地是‘吃惯的口,偷惯的手’。”永春的母亲提着扫把冲进来的时候,我已经被母亲一顿好打,永春见状,哭喊着也是一顿饱打。挨打后,我们有些惊恐,而两位母亲,却是泪流纵横。</b></h3> <h3><b>别了飘零枝头的果子,我们一路向北。雨不紧不慢,湿透我们的内外衣。遇到低洼处,一滩滩黄橙橙的泥水,犹如俘虏英雄的落马坑;我们互相一个眼神,顺势冲入,泥水浸没膝盖,我们用力奋进,前轮有些打滑,却被坚持的后轮逼迫,虽险些摔倒,索性冲了出来。不过摔倒也就摔倒,反正衣物已湿透彻,‘伤口多了不怕疼’,倒了就爬起来,扛起车子走出来就是。</b></h3><h3><b><br></b></h3><h3><b>冲过一个泥潭,会有下一个。冲过下一个泥潭,会有别样的陡坡,堆满稀泥,任你怎么使劲,车轮打滑摔倒,我们索性卷起裤角,扛起车子,打着一个有一个的趔趄,甚至摔着一个又一个的跟头,跌跌撞撞,爬上陡坡。<br></b></h3><h3><b><br></b></h3><h3><b>泥瓦里被淤泥装的满满的,车轮不能转动,我们捡起树枝,捣腾干净,再一步跨上,疯狂的驰骋。万一泥被推成硬块,捣腾不下来,干脆卸掉泥瓦,装在书包里,继续前进。</b></h3><h3></h3><h3><b><br></b></h3><b>这样一来二去的折腾,不觉夜幕降临。距离木门道,还有十几里路程。</b><h3></h3><h3><b><br></b></h3><b>于是我们推着自行车,数着一个个猛烈的趔趄、一个个长长的脚印走。永春说,“可惜魏将张郃,就没有遇到我们这样的境况,不然说不定他未赶到木门道,诸葛亮早跑掉了。”我哈哈大笑,“这样的境况,诸葛亮可不会跑。他跑,就跟张郃一样,消耗兵力,一旦与魏军遭遇,岂不吃亏。他不跑,在木门道设下伏兵,待张郃一到,杀个措手不及,好歹青史留名。”</b><h3></h3><h3><b><br></b></h3><b>永春接着又说,“木门道为什么要修武侯祠,而不是建张郃墓?按说天水一带属于大魏。”我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随即回答,“修诸葛亮庙是王家老爷为了补穴。自古补穴的要么修庙、要么建寺,不可能盖一座坟墓,来修补这里的邪。如果盖张郃墓,就是纪念他;如果修武侯祠,就是出于私心,为向山补穴。”</b> <h3><b>永春将张郃娓娓道来,“张郃,字儁乂,河间鄚人。早年为袁绍部属,官渡之战后,投奔曹操,受到曹操的器重,常以韩信归汉作比喻。他投奔曹操之后,征袁谭,破马超,平张鲁,击孙权,屡建奇功,战功赫赫。成为与张辽、徐晃等齐名的魏国主将。诸葛亮首出祁山,张郃作为先锋,先击败马谡于街亭,接连又收复了被诸葛亮攻降的陇右三郡,成为蜀师伐魏的劲敌。不料一代将星,竟殒落木门。”</b></h3><h3><b><br></b></h3><h3><b>我接着阐述木门道的由来,“木门道地名的来历,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为这里古时森林茂密,木材资源丰富,时有飞禽猛兽出没,当地人将其砍伐的木材贩运进城必经此路,也就是通过峡门运送木头的路,故名木门道。另一说为东汉建宁二年,羌众溃,东奔,复聚射虎谷,分兵守诸谷上下门。颖规一举灭之,不欲复令散走,乃遣千人于西县,结为木栅,广二十步,长四十里,遮之……故说木门道。”</b></h3><h3></h3><h3><b><br></b></h3><b>永春与我都是三国迷,经常翻阅《三国志》、《三国演义》与《秦州新志》,据载,“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郃交战于木门,射杀郃。”正当我们酣然谈论的时候,木门道不觉已屹立眼前。我们把车子停靠在路边的槐树底下,沿着台阶,冒着冷雨,摸着夜黑,临近庙门。</b><h3></h3><h3><b><br></b></h3><b>庙门紧闭,我们拿出书包中的白蜡,又取出用塑料袋缠裹的火柴,借着墙角旮旯,用身子挡住风,点燃火柴,将蜡点着,用手捂着,慢慢移到庙门口,倒一些蜡水,将蜡粘连于庙门槛下。又找了几块瓦片,将蜡连同火焰圈起来。围着蜡,我们脱下外衣,狠狠地将水拧掉,使劲甩一甩,又穿上。</b><h3></h3><h3><b><br></b></h3><b>从王坡窑到罗家堡,再到木门道,我们足足奔驰了上百里的路,却用了大概三个小时。木门道离我们村,还有五六里的路程。到了木门道,相当于到了家,尽管现在已经晚上十点。十点左右的冬夜,是漆黑的,只听见山脚下的河水哗哗作响。我们也习惯于在木门道歇息,如果遇到庙会,还可以进庙讨杯茶喝,或者吃点献果。</b><h3></h3><h3><b><br></b></h3><b>半个小时一晃而过,我们又能够精神抖擞、眼明手快。于是灭了蜡烛,适应了一阵黑暗,推起自行车,沿着农田的地边,顺着河道,听着冷清的流水声,穿越泥泞。</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