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离开40年的部队驻地

<h3>国庆长假重新回到离开40年的原部队住址---河北省滦平县</h3> <h3>10月1日乘坐"复兴号"高铁---4个半小时就到北京南站了(10:00-14:28),真快呀!</h3> <h3>这是火车上的快餐,不过挺贵的,60元。</h3> <h3>在北京转车,乘K1189火车,又经3.5小时,于晚7点多到了滦平。</h3> <h3>我们机械营参加了滦平车站土方工程的建设施工。</h3> <h3>住在滦平火车站不远,旅社对面就是滦平的公交总站,这里有往滦平县城去的免费公交车(滦平公交车都免费的)。这个位置相当于原师医院的西边(西街)</h3> <h3>我们乘的是6路公交车,它依次经过原师医院、原师部、机械营部(石头沟门)等。</h3> <h3>出发了,去找当年的感觉,回忆当年的往事。车子的左面就是我们住的宾馆。</h3> <h3>6路车到县医院站下车,来到师机关所在地。进机关大门的这条路巳称为"龙港大街"。</h3> <h3>这条路:我的左边是去卫生所的,右边那个红色的楼的位置相当于师首长住得小院的地方。</h3> <h3>这条路的对面就是滦平县医院。从师部大院出来直穿过去就是。</h3> <h3>这是进大门后右拐进来到卫生所的那条路,路的基本走径还在,停白色面包车后面的地方-厕所仍在那里,至今还在用。(尽头红的楼房处是师机关进来的路)</h3> <h3>这排黄色的平房就是师卫生所的位置。</h3> <h3>在向一位一直住在这的老太太问询这里的情况和变迁。老太太仍清楚地记得这里过去的一切。老太太说:我们站的地方就是卫生所的位置了。</h3> <h3>这里曾经是师部卫生所,但房子巳不是以前的,位置是这里。</h3> <h3>从进了师部大院后右拐进来的这条路,从路的起点看过去,到底的红楼房处相当于到了师卫生所。</h3> <h3>这是家属小院仍有留存的房子,可看出当年是用石头砌成的,石缝中仍看出是用泥砌而不是用水泥。</h3> <h3>这排房屋虽还在但废弃无人居住,里面都坍塌了。好像当年是机关干部住的,它后面的红楼,当地人说就是原大礼堂的地方。</h3> <h3>仍在的房屋,近40年没变化,如果有变化,只是外墙刷了白灰和部分修缮。</h3> <h3>仍然残留的家属房。</h3> <h3>房子还在,只是外墙做了修缮。</h3> <h3>这幢红楼原是大礼堂的位置</h3> <h3>实景拍摄凄凉的状况。</h3> <h3>这是当年家属院的地方,有的地方已盖上了楼房,有的仍是老房子。而路的走向和房屋的排列格调没有变。</h3> <h3>这是原师医院所在的位置,巳被滦平县中医院大楼替代。</h3> <h3>滦平县中学,师机关中的许多孩子曾在这里上学。</h3> <h3>继续乘6路公交车,到了石头沟门站、来到了机械营营部所在的位置。后一幢高层相当于营部的位置。记得当年公路下来后,营部前有个小广场即相当于第一幢高层的位置,广场后的第一排是会议室和营首长办公室,第二排是财务室和文书室,第三排是驾驶班和营部卫生所。</h3> <h3>这是营部前的那条公路,记得在右边高层的位置发生过277医院一辆军卡车的翻车事故,我们还参加了抢救,一个女兵的后脑磕在大石头上当时就走了。他们没有往路近的师医院送,而是掉头送回路远的自己的医院,相当于在一连驻地的张百湾处。</h3> <h3>仍记得营部旁的这条小沟,尽管现在拓宽了,但巳经干涸,一点水也没有。记得当年下大雨,山洪就是从这里奔泻而下,很可怕,为了防止营房被冲走,我们冒着危险和大雨加固堤坝。</h3> <h3>这是营部所在的位置(后一幢高层处),站立拍照处为公路,左边是河沟。</h3> <h3>已经干涸的河床,杂草丛生,留个影吧,也许再来的机会不多了。</h3> <h3>这是营部出来,往右拐后去县城的叉路口。还记得每当到师部或师医院都是沿着靠右边那条马路走去的。其实这两条路是平行的,两条间隔相距不远,左边一条靠山边,师部和医院都靠右边这条路,为什么两条路并行,现在理解就是单行道吧。</h3> <h3>这是营部后面的那条河。发洪水时,水順着营部旁的沟泄到河里,那年发洪水时水非常大,不发水时,记得王徳发在河滩上教我开卡车。</h3> <h3>营部和修理所的位置巳经成为"幸福家园"小区。</h3> <h3>这是我们当年参加修建的铁路-沙通线</h3> <h3>我们还到了承德。81-82年曾在这里学习进修的解放军266医院。</h3> <h3>游览了承德的名胜古迹---避暑山庄、普宁寺、小布达拉宫等。</h3> <h3>小布达拉宫</h3> <h3>避暑山庄内的湖。</h3> <h3>金秋十月,总是有收获的季节一一了却了一直想回去看看的心愿!谢谢部队!谢谢滦平!不会忘却的怀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