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国庆假期处处人满为患,但总得出门溜溜。选择了门头沟方向的京西古道景区和爨(cuan)底下村看看。来回200公里,回到家己是月亮初上的夜晚了。</h3> <h3>京西古道是泛指以前北京西部通往外省的道路,其中大部分因为现代交通的兴起而废弃了,这些古道或穿山口,或沿河谷,历史上曾经是北京去山西内蒙的交通要道,现存的京西古道遗迹基本都在门头沟区境内,既有商道也有军事用途的,还有拜佛上香的香道,现在京西古道还能寻找到石板砌就的路段、关城残迹、石头上的车辙驴蹄窝。现在进行旅游开发的有斜河涧经牛角岭关城到韭园这段。</h3> <h3>古道上马和骆驼踏出的蹄窝半尺多深。与我们在山西运城见到的运盐古道十分相似。</h3> <h3>行进在古道上的女儿一家。</h3> <h3>这里的村民开发古道为旅游资源成了景区,建有关帝庙,玻璃栈道,村史馆等等但去的人还是较少。</h3> <h3>古道的牛角岭关城这一带为主景区了。</h3> <h3>古道漫步。</h3> <h3>栈桥入口,另要八十元的门票故去者廖廖。</h3> <h3>马驮雕塑。</h3> <h3>母女俩</h3> <h3>外孙女的属相</h3> <h3>马致远故居位于古道景区附近约二公里的王平镇的韭园村,村内的西落坡村有一元代古民居,当地村民们世代相传说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h3><h3>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h3><div>“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名气太大,无人不晓。所以开车穿村巷七拐八拐转到这里看一看。</div> <h3>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座大四合院。故居门前有小桥流水,门前的影背墙上现在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生平介绍。绕过影壁跨过一间东房的大门就来到院子里。院子很大,西北东南四面都有房间,每边为三五间为陈列室。</h3> <h3>院子里有一人看守,去的人太少原收十元的门票好象也难实行。让我们在院子和房间里看看。</h3> <h3>途中沿永定河尽是农家乐,生态园与西安的沣峪口太相似。在这里吃一顿农家乐的土鸡之类。</h3> <h3>下午驱车到明清的古村落爨底下村,这里自从拍了《投名状》等电影后有了名气成为一大旅游胜景游者众多,离村两三公里处就收门票好一阵堵。</h3> <h3>爨,齐谓之炊爨。臼,象持甑;冂,象炊门口;廾,推林纳火。帝都西郊就有一处村落以这个复杂的汉字作为村名——爨底下村,在北京西边的门头沟区斋堂镇,全姓韩,据说是由山西迁徙过来。村子依山而建,全村的建筑保持着古朴的风貌,既有北京的四合院,又有山西的那种北方民居,而且因为依山修建,所以还有几分“小山城”的层层叠叠的感觉。很多电影都曾在这里取景,包括大片《投名状》。现在这里已经完全是旅游化商业运作了,可以在农家院里吃住。</h3> <h3>全村现有人口29户,70人,土地280亩全村院落74个,房屋689间。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少量建与民国时期)的四合院、三合院。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形展于两侧。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条通道惯穿上下,而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h3><h3><br></h3> <h3>村背后的大山。如果不是中国地质大学老师考察发现推介,如果没有电影的拍攝,这里恐怕仍是深山里的僻壤。一方土地的命运与人生相似,有命有运。</h3> <h3>民居装饰有砖雕、石雕、木雕、字画等,雕刻装饰多以象征吉祥的花卉、鸟兽为主,装饰的主要部位集中于建筑的屋脊、檐口、墙腿口、门墩石、门窗、门簪、门罩、墙壁及影壁等处。</h3><h3>门头处又一个不认识的字。</h3> <h3>对于吾等升斗小民 爨底下村就是门头沟一小村落 登上观景台眺望一下全村的远景 闲庭信步的在村里走走停停 走马灯的浏览一下一线天和关帝庙 用手机拍拍照 证明自己曾经来过就满足了 对于那些文艺青年来说 这里可以说是一颗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 蕴含着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内涵 他们感悟历史 感悟苍桑 目中无人的信步其中 如品陈年老酒 他们手持单反 或是手拿画笔 把整个爨底下村的美景尽收画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