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3年在上海过年,从地方电视台上看到枫泾古镇,突然有一种想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公元前的辰光,去看一看二千多年前的模样。于是百度搜索,找到吴国和越国的分界线,熟悉一下历史;高德定位,规划行程,做好地理功课。</h3><h3> 初十早早起床,赶头班地铁,刚出门就被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惊呆。</h3> <h3> 6:05在长寿路乘7号线,6:24到肇家浜路换乘9号线,7:18到醉白池,出站后西行300米在松汇中路松江一中站乘松枫线,时逢上海20年不遇大、暴雪。高德导航出现问题,7:56经多次询问路人艰难行至车站,9:08到达枫泾汽车站,出站后右行15分钟达古镇。<br /></h3> <h3> 据记载,2000多年前,枫泾已有百姓生息。1500年前,已成集市,名白牛市。唐宋以来,这里寺院道观遍布,人烟渐多。在元朝1275年正式建镇,谓白牛镇。 自明代开始,枫泾镇就南北分治,南属浙江省嘉兴府嘉善县,北属江苏省松江府华亭县。直到1951年3月,经新中国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南镇并入北镇,枫泾镇才结束分治历史。1966年10月,枫泾镇由松江县划入金山县,1997年5月起为金山区枫泾镇。<br /></h3> <h3> 踏上临水而筑的青石板路,一边是古老的石桥,桥下是淙淙流水,虽然流淌了千年,依然不知疲倦,这便是吴越宝地灵气所在。<br /></h3> <h3> 以镇中的界河为界,跨吴越两地,千年来吴越的文化在此碰撞、交融。</h3> <h3>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的分界线。</h3> <h3> 站在界碑旁思索万千,假如没有秦始王统一中国;假如没有汉朝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假如没有唐朝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假如没有今天中国励精图治、日渐强大,今天旅游可能要拿着齐国的护照,进出吴国、越国。</h3> <h3> 据记载,吴越国的先祖都是皇族后裔,与秦国的先祖是给别人养马的仆役大不一样,可是吴越国没有经历中华文化的全面洗礼,与先进文化有相当的距离,因此不像掌握先进文化的中原各国那样经常打战,求王称霸。所以,到后来没有等秦国动手,就早早的灭亡了。</h3> <h3> 古戏台。</h3> <h3> 三百园,一座三进三落的宋代大宅院,原主人叫陈舜俞,枫泾人氏,当时在朝廷中位列屯田员外郎。陈虽官属高位,但他一生两袖清风,廉洁正直。同苏东坡、欧阳修、司马光是挚友,因与同朝为官的王安石《青苗法》意见相左,也看不惯朝廷中的一些丑恶现象,陈几次罢官,隐居故里。</h3> <h3> 画家程十发祖居。</h3> <h3> 冬日雪天的游客少了很多,镇上也显得安静许多。而此时的枫泾是难得的景致,银装素裹,分外妖娆!</h3> <h3> 古桥。</h3> <h3> 古码头。</h3> <h3> 依河傍水的原住民,把历史传统沿续了下来,将平凡的生活累积成一副质朴的市井画。</h3> <h3> 枫泾最有名的当属小巧玲珑、构筑典雅的枫泾三桥,清风桥、竹行桥、北丰桥三桥相连,连接河岸茶楼、长廊,串起众多景观,老屋河埠、石桥流水,让人流连。</h3> <h3> 穿行于小巷湿滑的青石板路上,慢慢体验古时的宁静和沧桑。</h3> <h3> 创建于1852年的丁义兴"丁蹄"。</h3> <h3> 朱学范故居。</h3> <h3> 上海,一座繁华现代的城市,枫泾,隐藏在喧嚣城市中的别样小镇,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传承着社会的发展。</h3><h3> 穿越千年聆听岁月的过往,与记忆中的那个故事撞了个满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