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将被热爱的东西所毁灭

南浦有云

最热闹的的篝火晚会,总会有缺席之人。 抬眼望尽繁华与璀璨,总会有人依旧伫立在蓦然回首处。 来自美国的尼尔波兹曼以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娱乐(amusing)进行调查研究,告诉大家一个习焉不察的趋势:电视时代及其衍生物正在改变人们的思维体系和行为方式,并日益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由于心甘情愿附庸在娱乐上,经历了物种变迁、气候剧变、政局动乱、核战涂炭的人类也许最终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毁灭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抵抗所憎恶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文章比较富有启发性的部分我都截图下来,以供检视。 我想说的,是我所经历娱乐化的环境。 娱乐化的思维体系认为一切东西都不必较真,以“不必严谨”,“差不多”,“可以了”的态度面对本应审慎的东西,以应付搪塞来对待学习与工作。“考试题目刷到差不多就行”,“毕业论文只要能过就好”,“格式不符也没事”,“都别找我就可以”等等不绝入耳,躬身实践。甚至连人际情感,都是以一概敷衍,互不负责,无关紧要的态度来处理。反正娱乐化的时代,都别较真,都无所谓。 娱乐化的行为方式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应对迎面而来的事物。论文方法不详、惰性习惯不改、不思之过、不检自身,得过且过只要不错。人际情感更是父母保姆化、朋友玩伴化、情人鸡肋化,一切关系变得紧密而又疏远,说起来重要处起来次要。 当教育、宗教、政治都相继沦陷,娱乐化的观点态度逐渐取代过去严谨、哲思的历史观,不再叩问时间老人,不再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一切都以轻松愉悦为基准衡量眼前一切,不负责任、不挑担子,不再悲天悯人,不再感同身受,近乎谐谑,嘲讽来调侃一切庄严、神圣、疾苦与传统。 娱乐化下的信息互动,追逐画面,日趋具象,新奇占屏,颜值为先,各类人际情感节目层出不穷,猎奇窥密的真人节目屡见不鲜,只出现“天价小鲜肉”、“逗比精神”、“小宝宝”、“小仙女”等热词,鲜人想起“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乐安知命”、“垂髫豆蔻”等承古表达。 随着我们不愿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事情,不再坚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不再赞赏“蚂蚁啃骨、燕子垒窝”的韧劲,不再认可“程门立雪”的持重、“乘兴而来、兴尽而归”的率性的时候,我们不仅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而且还失去了伴随至此的文化底色,曾经引以自豪的历史文化将失传承,难以为继。 时代不缺乏清醒者,鲁迅的呐喊言犹在耳,赫胥黎的预言如当头一棒, 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也许人注定要在患难中立己立身。 2017.4.8 蟠龙天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