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家乡红坎村,是海头地区较早成立的自然村之一,先民们起始居住在海边的朱子地,老突龙,散根地一带。后因经常受海盗侵扰,于南宋理宗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蔡洪甫,郑美器等先祖遂搬迁至东方山边居住,即成为今日之红坎村,至此,红坎村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了。十六姓,三百多户一千多人和睦相处。岁月如梭,斗转星移,先辈们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终成今曰之辉煌。</h3><h3> 乡愁如水之源,树之根;乡愁是家中年迈的双亲;乡愁是生我养我的地方。</h3><h3> 乡愁是一杯陈年的美酒,乡愁是一首动听的老歌。</h3> <h3> 文庙,红坎村古老而新颖的建筑,正如山门对联所说,"文经武略人才辈出追先硩,诚徳贤能丕业俱兴展锦程",那是红坎村文化肇始的地方。</h3> <h3>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然后君子,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其圣人",文庙正堂的对联,冥冥之中,是否在告诉我们做人的方向。</h3> <p class="ql-block">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棵被村民称作"炮仗"树的菩提树(朴树),见证了文庙的百年风华,也见证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古树与古庙相得益彰。如今的菩提树(朴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p> <h3> 新植的两棵菩提榕,相依相伴,有如夫妻同心。</h3> <h3> 曲径通幽,你那曾经的精神家园,带给你几多欢乐与几多忧愁,是否还记得用玻璃瓶自制煤油灯夜读的情景。在那里,你终于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你人生的风帆从此而起航。</h3> <h3> 新井犹在而老井已不知在何处,新井水清澈甘甜。那年天干地旱,全村人排队等水的情景是否历历在目。如今新井水已清甜不再,那口清澈的井水,已成为遥远的记忆。</h3> <p class="ql-block"> 新井旁边,陆续打了两口新井,但井水再也没有新井水的清澈与甘甜.....</p> <h3> 大井田,因田旁有大井而得名,今田犹在,而大井已成为尘封的记忆。如今,大井田已成为红坎村的菜篮子基地,红坎蔬菜名声在外。</h3> <p class="ql-block"> 新井旁的那歪脖子竹节树(硬榕)长出的红果果,是否你的最爱。</p> <h3> 井头山,因靠近老井而得名,想必是先有井而后起的山名了,其实井头山并不是真正的山,因树木茂密人迹罕至而成为山,那是一个让小孩感到神秘而恐惧的地方,据说晚上会有"鬼神"出没。 </h3><h3> 正是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才给后人留下了这片小山。</h3> <h3> 海马公路,穿村而过,从此我们的道路不再遥远。</h3> <h3> 红坎大桥,如长虹卧波,飞架南北,孩子们的上学之路从此变成坦途。</h3> <h3> 山鸡江大桥,飞架东西,红坎从此变通途。而从前低矮的涵洞断桥,孩子们的天然泳场,永远成为人们的记忆。</h3> <h3> 红坎头,进出红坎村的通道,那条幽深的村道,平日走过也会有几分惊悚。如今,这条百年村道已被新的大道所代替,而他,正如百岁老人,见证了红坎村的兴衰沉浮与百年风华。</h3> <h3> 暮色苍苍中的古酸梅树__"大爸",为何叫"大爸"而不叫二爸,三爸?曾经年幼的你,是否也有过如此的疑惑。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树不见长,而我已两鬂平添了些许白发。</h3><h3> 酸梅果,酸梅花,甚至酸梅的嫩梢,都是孩童时美味的吃物,如今也只能在记忆里回味儿时那酸甜的味道了。</h3> <h3> 歪脖子榕树,以前阉牛的地方,每年九月九,就是阉牛的时节,孩子们总是好奇而惊恐的表情是否也在你的脸上流露....."九月九,爸打山猫来送酒.....",那首儿歌依然在我的耳畔响起。</h3> <h3> 大队的放影场,看电影如同过节,为了那场电影,我可是兴奋得几天睡不着觉,放影那天,傍晚时就早早拿起小板凳去占好位置了。</h3><h3> 几经沧桑,儿时的电影场已变成如今的绿化带和健身场,这也许是它最好的归宿。</h3> <h3> 山鸡江,母亲河,缓缓地流淌着,诉说着千年的沧海桑田与岁月风尘。</h3> <h3> 莲藕塘,曾几何时,碧水荷香,有如深闺中的少女,那是红坎村的掌上明珠。而今,碧水犹在而荷香不再,物是人非,那是家乡的痛。</h3> <h3> 蠔石地,那片曾经仙人掌遍长的荒芜之地,如今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古老的红坎村正意气风发,昂首阔步,走进新世纪.....</h3> <h3> 每一次俯瞰这古老的村庄,总会给人一种回归的冲动。</h3> <h3> 俯瞰红坎,村庄与远山映衬,那是一种恢宏与壮丽的美。</h3> <h3> 初升的太阳,曙光映照着这个古老的村庄,每一天都精彩纷呈。</h3>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晚霞映衬下的村庄,更显几分静谧,那是你的精神家园,亦是你心灵归依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