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爱上一座城,如同爱上一个人;城有城的风景,人有人的风格。</h3> <h3>爱上南京,是因为南京城的风景与色彩、古韵与遗风、底蕴与文化、古昔与今朝……</h3> <h3>提及南京,相比于巍峨的中山陵、斑驳的古城墙、栖霞山火红的枫叶、明孝陵唯美的银杏大道,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那十里繁华,浓酒笙歌的秦淮河。</h3> <h3>每当夕阳西下,夜幕低垂时,那些遗迹般的亭台楼阁,在黑色幕布的映衬下,泛出浅黄色的光彩,显得那样别致而又宁静。呢喃的水声敲打着记忆,仿佛一瞬间,桨声灯影和金陵城脂粉暖昧的记忆浮现在眼前,让人在美景的氤氲中不醒。</h3> <h3> 古韵南京</h3><h3>“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京拥有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br></h3> <h3>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京的母亲河。这里素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夜游秦淮河,是每一位南京之旅的异乡人之首选。</h3> <h3>南京夫子庙,即南京孔庙,为供奉祭礼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四大文庙,现为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h3> <h3>江南贡院,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是一千三百多年来,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见证。</h3> <h3>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h3> <h3>金陵灯会,是南京留给世人的一张旷世名片。秦淮河畔千百年生生不息的灯火,见证了“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的沧海桑田。十里珠帘,金粉楼台,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水光潋滟。行走其间,如梦如幻,令人陶醉。</h3> <h3>“老门东”:南京城南中华门以东的一片老街坊,集中体现了南京老城南传统民居的风貌。自古以来这里是江南商贾、人文荟萃、世家旺族云集之地。近年南京市政府按传统布局和样式规划复建,再现南京“老城南”的原貌,保留一片值得回味的老地方……</h3> <h3>“老门东”牌坊的楹联耐人回味:<br></h3><h3>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h3><h3>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h3> <h3>镶嵌在广告墙上的“老门东”背景文化的介绍。</h3> <h3>街区的老字号店面</h3> <h3>城南旧事,一家“穿越”到民国时期的照相馆,只是拍照的价格不菲。</h3> <h3>喜爱的南京云锦艺术,追求精美细致的生活。</h3> <h3>北京的德云社,将分店开到了南京的老街坊。</h3> <h3>名门旺族宅邸</h3> <h3>上江考棚,科举考场遗址。</h3> <h3>具有江南风格与特点的小戏台</h3> <h3>中营巷子里,一个老宅院门前,有两棵近百岁高龄的梧桐树,可否称之为“活化石”呢。</h3> <h3>“积善里”:是街区里的一条小巷,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整体风貌和空间肌理,建筑风格古朴厚重,与现代城市景观存在较大差异,是南京独特和稀缺的景观。</h3> <h3>“积善里”巷子内设立了宣传栏,展出从南京老城南走出的名人志士如何以“忠信孝悌 勤苦自立”为本,成为文化世家;江南首富如何乐善好施、扶危济贫,成就热心公益之善举。以诚教为本、扬慈善之举,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永远传承,发扬光大。</h3> <h3>幽静的街巷、落日的余晖、迷离的灯光、悠闲的访客,让老街更多了一份味道。</h3> <h3>南京老门东的一砖一瓦,堪称是历史,又何曾不是文化呢 。能与它们合个影,也是千载难逢的。</h3> <h3>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是江南四大名园,至今有六百年的历史,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后赐予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素有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此园得名。清朝乾隆皇帝南巡,两度到瞻园游览,并亲题写瞻园扁额。</h3> <h3>瞻园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奇峰叠嶂。不愧是江南四大名园。</h3> <h3>瞻园素以假山著称,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勾勒出一幅深院回廊,层峦叠障,小桥流水,四季花香的美丽画卷,犹如南京繁闹都市中的一处世外桃源。</h3> <h3>清朝以后,这里成了大清国江宁布政使司署。虽几经更名,但布政使司署却没有离开这里。二百多年的布政使司署,为清朝掌管着财政税收和人事安排。江宁市政使司署院内江南园艺景观一览无遗。</h3> <h3>太平天国时期,瞻园为东王杨秀清王府。1957年,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迁入瞻园内。</h3> <h3>阅江楼景区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生态旅游胜地。阅江楼于200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它与“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阅江楼主体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外观4层暗3层,共7层。阅江楼巍峨壮观、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景区内有瓷画《郑和下西洋全图》、石狮一对、《阅江楼记》汉白玉碑、阅江楼鼎、狮岭阅江浮雕5个“全国之最”,设计独特,风格鲜明、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阅江楼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h3> <h3>阅江楼曾有着600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渊源:</h3><h3>阅江楼的建楼,始于600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其称帝前,在狮子山上以红、黄旗为号,指挥数万伏兵,击败了劲敌陈友谅40万人马的强势进攻,为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14年后,公元1374年,即洪武7年的春天,朱元璋登临卢龙山(狮子山)\,感慨万千,决定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朱元璋还动用了服刑的囚犯,在狮子山顶修建了建楼用的“平砥”,即地基。但奇怪的是,朱元璋的这一愿望并未实现。时隔600余年,2001年重建阅江楼,终于还了朱皇帝的夙愿。真可谓“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这副绝妙的对联,正是南京门阅江楼六百年风雨沧桑的真实写照。</h3> <h3>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h3> <h3>政通人和殿</h3> <h3>朱元璋塑像</h3> <h3>汉白玉碑刻,这是全国最大的汉白玉碑刻。碑的正面刻有由当代书法家抄写的朱元璋撰写的《阅江楼记》</h3> <h3>汉白玉碑的背面刻有宋濂所写的《阅江楼记》</h3> <h3>阅江楼鼎是全国最大的仿西周司母戊鼎</h3> <h3>石狮子,这是中国最大的一对雄狮,高4.8米,重30吨,用苏州金山石整块雕刻而成。雄狮重守,气势雄浑,彰显皇家气概。</h3> <h3>“狮岭阅江”青铜浮雕,是全国最大的青铜浮雕,高2米,宽8米,由雕刻大师吴为山所作。此浮雕表现的意境是:洪武六年,天下大定,朱元璋率大臣徐达、刘伯温、宋濂等登临卢龙山(狮子山),感怀大江东去,紫气东来,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气概,拟建阅江楼于山顶,是以察奸料敌,威震四方。</h3> <h3>“狮岭雄观”照壁</h3> <h3>“江南第一楼”牌坊</h3> <h3>“阅江揽胜”牌坊与南门</h3> <h3>凤仪门与凤仪书楼</h3> <h3>阅江楼内景观</h3> <h3>“治隆唐宋,得水载舟”匾为康熙所题。表达了康熙对明初洪永之治的感慨,认为其发展和强盛远超盛唐和宋代,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h3> <h3>阅江楼记(金漆刻匾),此匾由书法家席时珞所书。</h3> <h3>展示的包括明太祖朱元璋在内的明朝十六位皇帝的画像。</h3> <h3>展出的国家领导人到访阅江楼的图片</h3> <h3>展示的明朝灿烂的文化与科学技术</h3> <h3>阅江楼风格迥异的宫灯</h3> <h3>郑和下西洋瓷画,这是中国最大的瓷画,高12.8米,宽8米。巨型瓷画的画面反映了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这段历史。</h3> <h3>阅江楼展出的明朝画家唐伯虎的画作</h3> <h3>“江南四大名楼”双面绣</h3> <h3>百狮台:百狮台刻有100只狮子,为“百狮之王”。为此狮子山增添了一件镇山之宝,是国内独一无二的红木珍品,由爱涛艺术精品公司制作。</h3> <h3>蟠龙藻井:屋顶盘踞的金龙是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形象生动、威武雄魂,龙身由24K金装裱尽显皇家气派。阅江楼内外共同去十一公斤24k纯金,因而显得格外金碧辉煌。</h3> <h3>阅江楼观景台:登上阅江楼,放眼远眺,浩瀚的长江一览无遗,令人心驰神往。背江而望,金陵城全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h3> <h3>阅江楼向南可远瞻南京电视塔、紫峰大厦、天妃宫等。</h3> <h3>阅江楼向北可远望南京长江大桥</h3> <h3>历史与现代的对话</h3> <h3>我登临了阅江楼</h3> <h3>树木郁葱,苍翠欲滴,阶梯石板路给人一种寂静、悠远、空灵之感,漫步其间令人神清气爽,心境怡然。</h3> <h3>明孝陵建于洪武十四(1381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明孝陵建成先后历时30余年,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有“明清皇家第一陵园”美誉。</h3> <h3>2003年明孝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h3> <h3>明孝陵石象路</h3> <h3>明孝陵景区梧桐大道</h3> <h3> 民国南京</h3><h3>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国史。孙中山先生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开创了南京的新纪元。作为曾经的首都,这里留下了太多的可以追忆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h3> <h3>中山陵位于南京东郊钟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华彩的篇章,融汇了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具一格。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遗体葬于南京中山陵。</h3> <h3>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拜谒这位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h3> <h3>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玄武区长江路,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点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现已辟为中国迈代史遗址博物馆。其实它并非民国所建,可追溯到六百年前明朝的王府、之后乾隆下江南行宫、太平天国天王府、民国历任总统……近代以来,多少中国政治、军事等重要大事件皆发端与此。</h3> <h3>总统府的历届“主人”们。</h3> <h3>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康!</h3>